首页 > 穿越架空> 我的1979

我的1979 第111节

  李和冷冷道,“我想带你见识下汪洋大海,你偏偏要在泥沟里滚打,我也没办法啊”。

  “我是真的没其他意思,你看这次来就是邀请你去香港玩两天,邀请函我都带过来了,麻溜的办个通行证,下午过关我给你接风”,于德华讪讪笑道,又见李和似乎不信,出了门口冲自己的小秘招手要公文包,从包里掏出一份邀请函,递给李和道,“你看,这我都带来了”。

  李和见于德华说了软话,想了想,还是不忍心就这么散伙,剩余价值还没压榨完啊,这么丢了,确实不环保,一点也不节约。

  苏明察言观色倒是有一手,直接道,“别了,要不还跟上次一样,带进去不管不问,咱可再也丢不起那个人”。

  “绝对不可能,上次我真的忙的忘了,这次你看我表现好不好。务必赏光,务必赏光”。

  李和道,“你想好了再说吧,合伙这种事情,勉强不来.合则来,不合就散”。

  “不勉强,一点也不勉强”,于德华急忙说道。

  李和这次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一手资讯,既然有机会赴香港,他也就不打算错失这个机会了,总比拿期刊报纸的好,哪怕有个彭博机,他也不至于做个睁眼瞎。

  一行人开始出发,在罗湖的关口,于德华帮着用邀请函,户口本,照片到附近的派出所办了通行证,几个人驱车直接进了香港。

  小秘书坐了前排,司机开车,李和、于德华、苏明三个人就不得不挤在了后面,没一个肩膀窄的,挤得难受死了。

  一进关,走了大概半小时后,在一条主干道上,于德华让司机停车,对小秘书道,“你先下车,打车回家。明天我再去找你”。

  小秘书嘟哝着满脸的不乐意,就是不下车,回头晃着于德华的胳膊,嗲嗲的说,“人家不要嘛,人家跟你一起好不好”。

  这酸爽酥脆的声音,配合着那魅惑的眼神,别说于德华晚节不保,英明丧尽,就连李和都有点把持不住,诱惑性太足了。

  于德华左右哄了几遍,没了耐心,直接下车,拉开前门,唬着脸道,“快点下来,我还有事要办呢”。

  小秘书见于德华真的生气了,不敢再任性,不然哪里再找这么容易傍身的财主,只得乖乖的下了车。

  于德华上了前座,让司机开车,回头笑着对李和道,“见笑了,小丫头不懂事,让给惯坏了”。

  苏明调戏道,“你老小子,铁树开花,艳福不浅啊”。

  于德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气的道,“别嫉妒,也别羡慕,晚上就给你俩见识见识什么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内地是这么说的吧”。

  进入一条商业街的时候,李和让于德华停车,说道,“去给我俩买几件换洗衣服,入乡随俗,总不能还这样穿吧”。

  于德华看了一眼两人衣服,在内地看着倒是像那么回事,白衬衫、西裤,皮鞋,可是一进入香港,跟周围的环境一对比,总觉得差点什么,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刻板”,笑了笑道,“那一起下去吧,选你们自己喜欢的”。

  李和摆摆手,这身穿着,人家一看就知道内地来的,他可对自取其辱,然后反手打脸,没有一点的兴趣,直接道,“跟你说尺寸,你直接选两身休闲的就是了,短袖衬衫,休闲裤,鞋子无所谓,哪怕拖鞋都行”。

  

20、香港

  

  没多久于德华就和司机一起,把李和、苏明两个人的衣服买回来了,于德华道,“衣服鞋子,买了好几套,你们自己选”。

  李和选中一条灰色的休闲裤,米白短袖,一双元青色板鞋,关上车窗,直接就在车里换上了,把原来身上的衣服鞋子塞到了袋子里。

  转头一看苏明的打扮,工装裤、运动鞋,格瓦拉头像T恤,倒是像个反叛青年,只是皮肤的颜色深了一点,有点黑,表情太正经,如果不开口,跟本港青年没啥差别。

  “这身打扮不错,挺潮流的”,李和笑着道,然后又问于德华,瑞银是在中环吗?”。

  于德华点点头,回答道,“是在中环,我可以带你过去查查账户”。

  于德华以为李和是不放心钱,因此主动提起道。

  中环是香港岛的心脏,香港的金融区,香港的中心商业区,主要由中环毕打街、中环皇后大道、士丹利街等组成,大型的购物商场及国际知名的时装店鳞次栉比,因此,初登港岛、许多土豪喜欢来这里一显身手,做购物狂。

  李和道,“这笔钱,我另有用处。你把我带到中环,先找个宾馆再说。还有上次我让你帮我找的律师,找好了吗,帮我办理离岸公司是次要条件,首要条件就是他愿意陪我去内地”。

  办理离岸公司是一方面,同时也急着把手里的商标处理了。

  于德华犹豫着道,“你是不知道,许多人对内地还是很恐惧,估计愿意去内地的律师不好找....”。

  李和直接打断于德华的话,然后重声说道,“不好找,你逗我玩?知道香港每年有多少新拿照的律师吗?大律师不好找,小律师扑街仔还不好找吗?我又不是让他们打官司,就是准备个文书而已。如果这还找不到,你于德华真是白混了。最迟明天下午,我等你消息”。

  此时的在香港毕业人数可以用多如狗来形容,可不是内地,还拿大学生当宝,想拥有内地那样的社会地位基本是不可能的。

  相对于香港经济水平来说,香港的大学生都还是廉价劳动力,所以李和一直极力主张于德华在香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招聘既懂得中文又熟悉英语的华裔大学生。

  所谓的国际化人才,第一个要求就是语言,懂得中文,将来他们可以用在中国国内市场,懂英语自然方便进军国际市场,这种双语人才在国内是稀缺,但是在其他新兴经济体市场,根本不缺。

  只要给个高于社会平均的工资,基本就可以招聘一大串,因此于德华现在在香港的公司里基本有一只算合格的执行团队,是不是国际化人才,李和还不清楚,但是起码语言优势就可以甩开很多人一大截。

  “我尽快”,于德华无奈的叹口气,有时遇到强硬的李和,他表示好无力,又对司机说道,“走公主道,过红磡海底隧道,去中环,尽量快点吧”。

  一路上,苏明头伸出窗外,犹如进了大观园,对新鲜的东西都惊叹不已,他上次来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哪里有这样深入繁华腹地,可以看的仔细。

  苏明说,“这些香港女人,都给洋婆子带坏了,瞧瞧刚刚那个女人肚脐眼都漏出来了”。

  于德华跟司机对视一眼,然后哈哈大笑。

  李和捂了捂额头,也是摇头苦笑,问道,“那你是希望她穿的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苏明想了想,道,“反正将来我媳妇不能这么穿就是了”。

  苏明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这种直截了当的粗暴美感,令他很兴奋。他实际上巴不得人家不穿衣服,说不定还更高兴呢。

  李和只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感点兴趣,对高楼大厦比较没感觉。

  不过他其实更加关注的是为何弹丸之地,能够创造经济奇迹。

  香港,亚洲“四小龙”之一,被称为“东方之珠”。一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南海小渔村,成为世界开放的、多功能的经济体。

  虽然可以说出很多原因,拥有号称世界三大优良天然深水港之一维多利亚港,拥有开放的经济政策。

  但还是有许多中国历史的多种原因造就的,解放前后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进入,内地大批土豪、资本家的资金转移,甚至解放后中国把香港作为对外窗口,结汇中心,也直接造就了香港金融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讲,凡是做过百年殖民地的地区或者国家,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但只有两个经济体是例外,一个是新加坡,一个就是香港,而且都是华人掌控的经济体。

  看来中国人种族天赋技能不仅仅是种菜,大使馆种菜、尼罗河畔种菜、南极种菜、还想去太空种菜,中国人常住之处,空地上必定有菜……

  车子进了中环,李和拒绝了于德华找大宾馆的提议,随意指了一家小旅馆,“就这家吧,有洗澡的地方就行”。

  于德华去开房,李和跟苏明就在旁边等着,懒得开口。

  开好房,直接进了房间,一间屋子,两张床,很干净,而且还有淋浴喷头,李和差点就要喜极而泣。

  于德华道,“你们收拾一下,我们去吃中饭,然后晚上带你们去唱歌跳舞”。

  苏明一脸希冀。

  李和想想通行证的期限总共只有七天,可不能浪费时间,因此就说,“你带苏明去逛逛,我这几天有自己事情忙。你现在下楼帮我买《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的合定本,还有最新几期的新闻报,财经报纸,不管中英文,我全部要”。

  于德华道,“你这难得来一趟,报纸什么时候不能看”。

  “别墨迹了,赶紧下去,帮我买上来,然后我们就去吃饭”,李和不容置疑。

  等于德华下了楼,苏明道,“你不去玩,我也不去了”。

  李和拍拍苏明的肩膀,笑着道,“你跟着出去见识见识,看看什么叫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叫靡靡之音”。

  “啥子是咪咪之音?”,苏明可就初中文化水平,太高端的词语,明显理解不了。

  “就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21、线索

  

  李和直接在浴室洗了个澡,这种清爽利落的感觉,真的好生怀念,不是矫情,而是太方便了,一个人习惯了现代性的便利,有电话手机、网络、汽车,浴室,真的很难再适应困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刚穿好衣服,于德华和司机一起抬进来一个大的编织袋,气喘吁吁的道,“能找得到都在这里了,你自己看看,还缺什么,我再想办法”。

  李和直接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在地上,然后随便翻了几本期刊看了起来。

  不知不觉,李和投入了进去,浑然忘我。

  于德华着急了,这都看了有半小时了,这么多要看到什么时候,“别啊,咱要去吃饭呢,饭店我都订好了,回来看吧”。

  李和坚定的摇了摇头,“给我带点就行了,你们下去吃。出去门带好”。

  苏明拦住还要说话的于德华,低声道,“走吧,别妨碍他就是了”。

  于德华没办法,只得跟苏明下去吃饭,心里大呼亏死了,那一桌饭菜定了1000多呢,结果便宜了苏明这个扑街仔。

  李和见他们出去了,就站起来找了纸和笔,开始一张张报纸里,理头绪线索,希望对记忆有点启发。好不容易现在找到点有感觉的事,他就不想半途而废。

  自从重生后,李和有时觉得仿佛和时代脱节,对许多事情已不感兴趣。

  当一个人随着阅历和知识积累,了解人性结构,就会逐渐明白,所有的历史大同小异,不过时地和因缘的细节略有出入。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人无需强烈的好奇心。在各人身上碾压过的规则和秩序,最终均来自同一种力量。

  李和活的太理性了,什么事情习惯于逻辑推理,当逻辑推理成为一种习惯,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适,大部分人需要的是轻松感性的氛围,不是理性的逻辑演绎。

  或者说李和活的有点孤傲,看待事物眼光的发生变化,仿佛突然之间眼睛被擦亮,凡事抱着“我的想法直指问题核心”,或者说得明白点,“我不屑于跟你争”的念头,意见相左时,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或者面子,先想别人错在哪里。

  简而言之,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考虑逻辑关系,而忽略人情关系,人际关系,李和有时也在反思,为什么上辈子总是在莫名其妙的得罪人。

  所以李和才会一直觉得,活的明白,活的清醒了,人太遭罪,难得糊涂果真最好。

  李和用笔把认为有价值的线索,一一记下来。

  做了一个线性数据结构,也可以叫破案线索墙。

  线性数据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一关系的数据结构,电视剧里破案经常都会出现这种方法,主角整理线索时,会把钉在墙上的资料用线连起来,然后找到交汇点,侧重于信息的发现、发掘。

  这种方法在情报分析和犯罪分析中非常普遍。

  当然许多资料没必要钉在墙上,实际上用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

首节 上一节 111/1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大牛人

下一篇:生于19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