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我的1979

我的1979 第137节

  83年《霍元甲》开始在粤东电视台播放,更是主要在南边掀起了一轮高潮,后来慢慢进入中西部,唱粤语歌也成为时髦。

  许多人看电视剧《霍元甲》一直以为霍元甲是粤东人,也许是电视是香港人拍的,里面讲的都是粤语,其实人家正儿八经的天金人。

  李和笑着道,“你去买就是了,没人拦着你。不过买了放你那里,不准放这里,影响她姐妹俩学习”。

  小孩子对新鲜的东西没有知足,跟后面关注网瘾是一样的,看电视也是有瘾的。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买回来动静会太大,家里不用想安生了,到晚上,一准左邻右舍能给你围得满满的。要不是考虑这些,李和早就买了,哪里要等李隆开口。

  “没票,有票我不早就买了嘛”,李隆知道自己是没能耐搞到电视机票了。

  李和想,难道又要找边梅或者何军?他不想找了,人情哪里能这么用,不用多久就是情债高筑了。

  “你跟大壮去县城看看有没有倒票的,不要找边梅了”。

  “倒票的?”,李隆明显不懂这个词的含义。

  李和也是跟他解释不清楚,指望他俩找,估计能闹的满世界都知道,只得亲自出马了,道,“明天一早,我带你们去县城。不过你想清楚了,你要是买回来,一到晚上,满院子都能是人,你信不信?不怕影响俩孩子睡觉?”。

  李隆道,“不怕,我放院子就是了”。

  李和就又带着李隆和大壮两个人去了县城。

  找倒票黄牛最简单,在百货公司门口,总有那么一两个伸头探脑乱打听的。

  李和过去没多说,要了一张票,进百货公司花430块钱买了一台荷兰产的开封牌14吋黑白机,当然叫的响的还是魔都产的金星,飞跃和凯歌,基本各省都出黑白电视机,百十个牌子,12英寸的居多,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牌子越响亮价格越贵,比普通黑白机贵不少。

  还有一些是进口的,七十年代匈牙利的卖的最好,八十年代初期后小鬼子的卖的最好,比如匈牙利的的24吋超级星牌,东欧的电视机都大,只要看到20吋以上的基本都是东欧的,波兰的625,罗马尼亚244,而小鬼子产的松下、韩国的高士达等也就普遍12吋,还有一些就是纯属进口旧货改装了。

  只要是进口的,价格都在二三千块钱。

  就这还缺货,拿头上那块井当了天,就会觉得不可思议。

  用绳子把电视机绑在自行车后座上,李隆怕一路颠簸有闪失,宝贝似的用细麻袋包了一层又一层。

  果然不出李和所料,回到家还没等他电视机天线安装好,李隆家门口已经扒拉了一圈人,都是瞧热闹的。

  有的爬到屋顶竖根竹竿架设鱼骨天线,有的帮着拉电线。

  李和调来调去,就两个台,一个是央视台,一个是荷兰台,本省的台都搜不到。

  晚上,大部分人都还没吃晚饭,但更热闹,小孩子也不怕冷,就搬了个小凳,大人长条椅,里三层外三层。

  李隆傻眼了,跟他预想中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啊,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好意思让人家走。。

  厨房拐角都是人,段梅说,“你说怎么烧饭?”。

  李隆挠挠头,“走吧,抱着孩子去阿娘那边吃吧”。

  王玉兰在李隆家转了一圈,乱糟糟的一片,有点气恼两个儿子自作主张。

  李兆坤可是高兴的很,感觉有了存在感,乐呵呵的接了别人的散烟,看电视是其次,主要是为了吹牛打屁。

  他看着黑压压的人头,甚至想卖电视机票,一晚上不少赚啊。

  李隆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多丢人啊”。

  李兆坤这样才作罢,打消了这个念头。

  老四跟老五也是喜欢看电视,因为是家里人,都能坐到最前排,挨不着冻,必须等到每晚电视机上连个人影也没有,雪花覆盖了整个屏幕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回来。

  央视播放的是《洗马关前》,是一部关于改革开放的主题片,讲述的是一个企业领导人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决心,还有点看头。

  荷兰台放的是纪录片,讲的是化工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安常娥同志在化工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表现艰苦奋斗。

  按说挺枯燥的片子,但是院子里一群人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李和还没想到解决这乌压压人群的办法,陈永强跟李辉把大壮带着进了县城,还是找的黄牛,就成了村里拥有电视机的第二户和第三户人家。

  李隆终于松了一口气,院子里的人陡然少了一大半。

  晚饭后,老四还要像往常一样带着老五去看电视,李和把她俩拦住了,“你俩没作业了是吧?不准去了,安心写作业吧”。

  两个人被拦了,有点闷闷不乐,肯定是心有不甘的,老四说,“学习娱乐两不误,不是你说的嘛“。

  ”那我也没让你天天去娱乐,你说你白天是不是找借口给你三嫂带孩子,你俩在电视机上面扒拉了一天,别以为我不知道“。

  老四一下子没了说辞,”那我以后白天不看了,晚上看行不?“。

  ”行,以后只准看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老五哪里有时间概念,只是单纯觉得二比一大罢了。

  李和没再反对,对电视剧的期待感,大人都控制不了,何况是孩子。

  

63、李冬

  

  李和跟李隆早上去赶了个集,回来经过洪河桥的时候看见一个半大孩子,瞅着挺眼熟的。

  李和特意近前看了一下,是李兆明家的老大儿子李冬,也有18岁了。

  一群七八个人,聚在一起抽烟,有说有笑,这些人年龄有大有小,最小的十五六岁,最大的看着有三十多了。

  李和走过去几步,黑着脸喊,“冬子,你搁这干嘛呢?”。

  李冬吓了一跳,回头见是他大堂哥,也有点紧张,从小就知道这大堂哥是不好相处的,说不怕是假的,紧张的道,“我跟朋友在这边玩呢”。

  “玩什么玩,走,跟我回家,别在这瞎逛”,李和知道,这冬子上辈子虽然不是什么老实孩子,可没有什么作奸犯科,但由于他的影响,李兆明的生活变好了,日子宽松了,对儿子更惯得很,冬子这孩子现在就更有点张狂了。

  李冬看了一眼旁边的几个人,被李和这样当众凶,有点挂不住脸,出来混,最讲究脸面,强撑着道,“你们先回去吧,我等会就回去了”。

  李和很少在家,但对这冬子性子算了解,没什么脑子,小年轻是群架的最佳炮灰,跟一帮人平日不务正业,整天以社会场面人自居又混不到几块零花钱,基本上靠着脸熟,一桌饭,几包烂烟散散,十几个人都愿意提着刀给人办事。

  李和又看了一眼几个半大孩子,总有一些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以成年人的身份活过哪怕是一天。

  李隆脾气比较急,还没等李和说话,就直接对李冬开骂道,“死人是吧,说话不听,赶紧回家,信不信我现在就揍你”。

  冬子旁边的一个半大孩子吐了口烟圈,骂道,“嘿,你混哪的,这么拽,敢打我兄弟.....”。

  小孩还要继续说,突然被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混子掐了下,不让他继续说话,。

  中年人是认识李隆的,笑着道,“他不懂事,别计较,你这赶街呢,没事,我们就在这抽口烟”。

  李隆虽然不混,但是洪河桥就这么大地方,谁能打,谁不好糊弄,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不知道谁,他跟大壮两个人都是长成了大个子,腰大膀粗,没人敢轻易招惹,也有招惹过的,被俩人大耳光子扇过。

  李隆道,“扯你娘蛋,再带我兄弟出来,我追你家里去,你信不信”。

  “我说,你这不讲理了哈,是你堂弟找我们的,可不是我们找他,不信你问他”,中年人似乎不敢跟李隆对杠,又转头对李冬道,“你跟你哥说清楚,是不是我们带你的”。

  冬子低着头刚要说话,李和对继续纠缠下去没兴趣,对他道,“走,还是不走?”。

  “我回去”,李冬反正跌了相,再硬着头皮待下去也没意思了。

  李和就是不想给他留脸,不能让他有脸在在这盘着。

  李冬懒散的跟在后面,李隆嫌弃他走的慢,还揣了他一脚,“回家非让你老子扒了你皮”。

  冬子尽管有怨言,可也不敢说话。

  李和直接冬子送回家,对李兆明说了冬子的事情,“二伯,不是我多管闲事,既然他不上学了,就让他在家好好呆着”。

  李兆明自然是宠孩子的,毕竟都是自己的心头肉,虽然一直承李和兄弟俩的人情,他做了黄鳝生意,挣了点钱,可冬子这件事他觉得李和管的宽了,不以为意的道,“现在跟俺们那会不一样了,天不亮就要去上工分,现在分了地,又不是农忙,我也就由着他出去耍,谁不处两个朋友”。

  李兆明的意思很明白,他没享到什么福气,总归要让儿子享享福吧。

  李和也明白李兆明的心思,可冬子的事情他不能不管,都是他这只蝴蝶引起的,沉声道,“交朋友也是好的,可也要看交什么朋友吧。他朋友也挺阔气,都戴上几百块的手表了,也喜欢带着他们吃吃喝喝”。

  一个无业的人,能戴上贵重的手表,整天好吃好喝,这从哪里来的钱?李兆明不是糊涂人,也不是聋子瞎子,听了李和的话,立马心里不淡定了。

  等李和走后,立马就把李冬从屋子里揪了出来,袄子口袋、裤子口袋上下都翻了一遍。

  李冬被李兆明浑身搞得不自在,叫道,“爹,你干嘛”。

  李兆明突然情绪激动,直接把李冬的袄子掀开,从腰带里面抽出一根钢筋条,不到一尺长,他气的浑身发抖,冷着脸问道,“你拿着这个干嘛的?”。

  李冬吓了一跳,回来光顾着偷听李和他们说话,就忘记藏了,看着李兆明那愤怒的脸,不禁也怕,只得抱着侥幸的心理道,“这是我从路上捡着玩的”。

  “你告诉老子从哪里捡的?这么容易捡,他刘老四早就发财了”,李兆明越说越生气,直接用钢筋朝着李冬屁股肉厚的地方抡了过去,“我让说谎,我让你说谎”。

  李兆明虽然下手有分寸,但是依然把李冬打的鬼叫,李冬的第一反应就是跑。

  然后李兆明扔了钢筋,拿起荆条在后面追,看着李冬窜出了院子,大喊,“你她娘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李和也没落着好,晚饭的时候王玉兰把李和好一顿数落,“你管的哪门子闲事,你二婶说你在里面挑唆呢,冬子屁股都被抽肿了”。

  李兆坤哼了一声,然后道,“他活该呢,小王八羔子,没学会爬,就想着走了”。

  李和也不知道为什么李兆坤不喜欢李冬。

  因为停电了有三四天,李隆家终于清静了一个阶段。

  由于李隆家的电视机的缘故,许多孩子也改变了做科学家的梦想,他们现在的梦想就是:可以随便看电视,想看多久就多久。

  电视机买回来的时候,段梅为它缝制了一个防尘罩,正面还绣了花瓣,现在开始的新鲜劲没了,就埋怨李隆说,“这天天这么多人,这还过什么日子啊”。

  李隆转而又苦恼的问李和怎么办,李和也没撤,叹口气说,“放到院墙外面吧,等买电视机的人多了就好了。先熬着吧”。

  

64、一中

  

首节 上一节 137/1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大牛人

下一篇:生于19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