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我的1979

我的1979 第885节

  市场经济刚露苗头的时候,国企也好,个体户老板也好,都很乐观,认为自己做出投资决策的能力高人一筹,除了扩张就是扩张!

  结果就是中小企业退出,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可以看到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剩者为王。

  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梅子,就停门口,不碍事。”李兆云是从杨学文的车里下来的,她一下车,就推开门,招呼大家进屋。

  她家住在县酒厂的家属区,因为黄满柱好歹是个中层干部,所以住的很是宽敞,前后六间屋子不算,左右还有两间耳房,分别是厨房和洗澡间。

  “老姑,你家这边挺好的,我们在城南买的,那位置真偏。”从驾驶位上下来的是段梅,她在杨学文的怂恿下,终于在今年如愿拿到了驾照。

  她能开四轮车,能开手扶拖拉机,但是对于汽车,她开起来还是有点恐慌,杨学文新买的车,本来是一点毛病没有,被她开上几次后,车头已经被撞凹,不过,所幸的是从来没有过什么事故,现在开的越来越熟练,杨学文反而没有了摸车的机会。

  李兆云道,“你家多大啊,跟你们家比,我这个就是小茅屋,现在酒厂效益不好,这多长时间没工资了,要不是临老落着这个房子,我跟你姑爷哭都没地方。”

  李梅笑着道,“老姑,浩老表新买房子的那小区,我可是去看过,好的很呢。”

  黄满柱系着围裙,亲自出门迎接,从李兆坤开始喊,大哥长大哥短的,倒是把李兆坤整的浑身鸡皮疙瘩。

  “老母鸡给炖烂了,不着急。”李兆坤背着手进了院子,嗅嗅鼻子。

  “肯定烂啊,九点多就炖了,进屋,进屋。”黄满柱对站在门口发愣的大儿子黄浩道,“给你大舅他们倒茶。”

  李兆坤三兄弟,前后挨个进了屋子。

  李和兄弟俩走在走后,看着李兆坤的神色,并没有什么不悦,看来是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这屋子有年头了啊。”李兆坤看着掉漆的家具,不屑的咧咧嘴,就这他娘的还是城里人,连他乡下的房子都不如。

  “大舅,二舅,三舅,你们喝茶。”黄浩拿着茶杯,给每个舅舅都倒了一杯。

  “眼熟。”李兆辉看着茶叶罐子低声问李兆明,“阿娘那的?”

  李兆明撇撇嘴,“二和给的,我上次看他们不喝,怕在那发霉,就想给讨过来喝,老太太都没舍得给。”

  李和也看到了这个茶叶罐子,这种清明龙井很好认,他自己花大价钱买的,然后带回来给李福成的,一般人想花钱都没地方买。

  瞬间,他想到李兆云在县城买房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了。

  他理解老太太的心思,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原先是小闺女过得最好,只是没有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三个儿子,一个个腰缠万贯,现在过得最恓惶的反而是小闺女了,他们最紧着小闺女疼。

  李和这些年着实给了老俩口不少钱,老俩口没地方花,照顾点小闺女,那是自然而然,他不会去管。

  再扫一眼他老表黄浩手上的手表,他老姑脖子上的链子,无奈笑笑,浑不在意。

  

1064、怎么老是你

  

  反正不管怎么样,那些只是他对老爷子和老太太表示的孝敬,给的再多,给的再贵重,已经都算是老俩口自己的东西,老俩口爱给谁就给谁,就像前些年,他给老俩口盖的房子,开始给了李冬,后来又给李阔盖了,老俩口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最重要的是他们能从中获得存在感,感觉开心就好。

  一个女人拉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从里屋出来,一个个殷勤的招呼,没有一点怯场。

  李兆云笑着问李和,“这是你弟妹,认识吧?”

  “这孩子长的越来越可爱了。”李和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见过一两次,印象不大。

  “来,拿着,没买什么东西。”李兆坤掏出来一沓钱,就往孩子手里塞,李兆辉和李兆明同样跟着拿钱出来,显然在三兄弟一早在车上就是商量好的。

  李兆云笑着道,“意思劲就行,这多了。”

  她眼睛随意一扫,估摸怎么都有千把块钱,有点诧异,她家三个哥哥,她还能不了解?不是老抠,就是犯浑,要不就是做不出场面事。

  李兆坤道,“多了也没有,就这些。”

  “那接着,谢谢舅爹。”李兆云见她家老大哥的态度不似作假,也就让孩子收下来了。

  这让李和大跌眼镜,难道就这么尽释前嫌了?

  想当年,李兆坤可是和他姑爷黄满柱干过仗的,酒桌上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那场面,那架势,即使是通过别人嘴里说出来的,李和也能想象到有多狗血!

  饭菜端上来,还没准备吃,又进来好几个人,黄满柱一个个介绍,主要是酒厂的厂长和两个分管销售和财务的领导,他们热情的与李兆坤兄弟几个寒暄完之后,拥着李兆坤坐在上首,然后又与一旁的李隆拉起来了话长。

  李隆有一茬没一茬的和他们聊着,见自家大哥没有和他们搭理的心思,也就不再多介绍。

  “李总。”酒厂的厂长应志邦五十来岁,面相白净,他摸摸腰带箍出来的大肚腩子,叹口气,然后对着李隆道,“咱们厂你也不是看过一次两次了,这场地大着呢,说句不中听话,就是卖地皮,都不止我说的那价,我也就看咱俩熟,以后图个你照应,跟你透个实话,要是别人我真懒得说。”

  “来喝酒。”李隆已经三十多岁了,早就不是毛头小伙,现在不受这种忽悠,他同应志邦碰了一杯后,笑着道,“你们欠银行那么多钱,怎么不说呢?”

  应志邦面色一暗,随即笑着道,“就四百万来万而已,对你来说,还不是小意思。”

  李隆笑着道,“我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应厂长,你知道的,我是收废品出身,那都是一毛钱一毛钱抠的,不容易啊。”

  “那是,那是,只是今非昔比。”应志邦尴尬的笑道,“咱们现在喝的就是咱们酒厂的原浆酒,口味可是一点都不比市面上十几块钱的酒差!

  做不下去的原因,你比我明白是不?”

  “这酒不错,滑溜,好下咽,没感觉上头。”李兆坤作为老酒鬼,给出来了一个中肯的评价,嚼完嘴里的花生米,打了一个嗝,又随即接着道,“没臭味。”

  喝了差酒,肠胃不舒服,打出来的嗝都是臭烘烘的。

  他评价酒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喝的舒服不舒服,他和李老二有一个一致的观点,凡是不能配着花生米和拍黄瓜喝的酒,都不是啥好酒。

  所以,爷俩从来不喝红酒。

  “你的意思是只要五百万,这酒厂的设备加地皮,就能全部接手?”李和在一边有一茬没一茬的听着,了解了一个大概。

  “我们厂子的设备都是前年新购的,而且我们这个窖池是有讲究的,是明代古窖池,是黄淮地区现存窖龄最老、连续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大曲酒发酵窖池之一,说是老窖传承,不是瞎掰呼的。”应志邦见李和感兴趣,立马就来了精神,他不是太了解李和,但是不妨碍他听过不少关于李和的传说。

  李和摇摇头,“可惜了。”

  他不觉得应志邦在吹牛,他们这旮旯古称“颍州”,系商周胡子国、战国楚都钜阳和汉初汝阴侯国所在地。

  自北宋以来,酒乡美名誉满天下。

  颍州酿酒历史最早可上溯到距今5500——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

  唐宋之际,颍州极盛风华,欧阳修、苏东坡师徒二人先后任颍州太守,诗酒合璧,《采桑子》等名篇传世,赞颍州“民淳讼简,水甘土肥”,人淳制好曲,土肥产好秫(高粱),水甘酿好酒。

  酒好不好先不管,起码跟历史文化沾点边,还是能做点包装的。

  “这酒要是认真做,怎么能亏呢?”老江湖李兆坤都搞不明白。

  应志邦叹口气道,“这事谁说的清楚啊?我是92年临危受命接手的,那个时候已经是烂摊子了。”

  李隆朝着哥哥忘了一下,见哥哥朝他点点头,心中一下子有了数,立马就变了态度,“喊你应厂长,有点生分,要是不嫌弃,就喊你一声老哥吧。”

  “求之不得!”应志邦没有不应的道理。

  “这事兄弟必须得帮衬你一把!”李隆豪气的道,“以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李总,我敬你一杯。”明知道李隆说的是场面话,谈什么感情都是虚的,但是应志邦依然是高兴不已,只要事能办成就行!

  同时也感叹,自己死缠烂打的说了一年,唾沫说干了,都不如人家哥哥的一个眼神!

  酒足饭饱,李和没有在黄家多待,借口去找同学,打了出租车去了招娣那里。

  “怎么老是你?”这是何舟见到李老二的第一句话。

  “啊....”

  他李老二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职修地球做首富,现在呢,却回答不了他儿子的这个问题。

  

1065、妈妈不在家

  

  他犯难,怎么回答?

  直接说,我是你老子?

  不行,太深刻,陡然这么一说,孩子可能接受不了,再说,没有经过何招娣的同意,他可不敢说。

  “你的胳膊怎么了?”李和发现何舟的胳膊颜色不对,走过去拿起他的胳膊一看,发现破皮了,好在没有出血。

  “骑自行车摔的。”何舟指着一辆靠在墙角的自行车道。

  墙角的自行车是二八杠,横梁都比何舟高。

  李和哭笑不得的问,“疼吗?”

  “疼。”

  “那你为什么不哭?”

  何舟用着一副看二傻子的眼神看着李和,咬了咬嘴唇说,“妈妈不在家。”

  “你这孩子....”

  李和的眼角不自觉的抽搐了一下。

  现在的孩子都跟谁学的啊!小小年纪就能意识到演技的重要性!

  这还是他儿子,亲儿子!

  瞧瞧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已经是人生哲理、生活逗趣、暖心治愈萌宝了!

  没法子比啊!

  “我关门了。”何舟进了院子,两只手扳在门上,作势要关。

  “你妈妈真不在家?”李和问。

  “小舟,你和谁说话啊。”屋里又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首节 上一节 885/1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大牛人

下一篇:生于19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