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686节

一支两千多人的军马,就这般突然消失在了辽国南京道的大地上。

更让四军大王萧干啼笑皆非的是,那支无名的军队不仅抢走了沿途的马匹与粮食,更是将县城城门、官衙、驿站等地的牌匾招牌都洗劫一空,也不知是何用意。

倘若不是房屋拆迁不易,只怕来人会将各地的衙门都拆走吧!

这是哪里来的贼军?或者说,这真是贼军干的么?

四军大王萧干陷入了沉思之中。

似乎,上了宋军的当了?

萧干骑在马上转身南顾,命令手下将士停止了追击。

……

辽军主力虽然莫名其妙地突然撤走了,但太尉童贯和麾下诸将已经领教过了辽军的实力。

损兵折将之下,童贯也不敢奢望轻易收取燕云地区了。

辽军撤军后,太尉童贯用接见外国使臣的礼节郑重其事地接待了辽国使臣王介儒,热情地与他攀谈了一番。

随后,太尉童贯亲自修书一封,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希望宋辽两国继续保持以前的友好关系,请王介儒带着书信返回燕京交给天锡皇帝。

辽国使臣王介儒走后,童贯就与幕僚们商议着该当如何为此战惨败善后。

恰在这时,沧州知府杜迁派人给童贯送来了密信,向太尉童贯邀功。

杜充在密信中告知童贯,自己得知朝廷大军与辽军接战不利,本欲率部前来救援。

奈何沧州兵微将寡,不是辽军的敌手,来了也是无济于事。

危急之下,杜充只得派沧州将朱仝领兵向北杀入辽国,用围魏救赵之计为雄州解围。

因为此前沧州到雄州的道路被辽军截断,杜充无法向太尉请示禀报,只得仓促间擅作主张,派兵出击。

希望太尉能够看在辽军北撤,雄州之围被解的分上,宽恕沧州军的擅自出击。

密信中,杜充虽是言辞中表达了请罪之意,可是这分明是大功一件,杜充那厮确定不是来请功的?

在送来密信后不久,沧州知府杜充又体贴地给太尉童贯送来了一堆劳什子杂物。

看着满满数车的牌匾、招牌,宣抚司衙门里的众人都憋红了脸。

沧州知府杜充这是送证物来了啊!

口说无凭,这些劳什子杂物足以证明,杜充的确是派兵攻入了辽国腹地!

十万西军大败亏输,辎重都便宜了辽军,却连辽国的一把土都没有抓回来。

再瞧一瞧沧州知府杜充,别人可是在辽国闹得天翻地覆,险些将几个县城都拆回来了啊!

这人与人一比,真是愧杀西军诸将,羞杀宣抚司众智囊啊!

太尉童贯查看完杜充送来的这些破铜烂铁、碎石烂木,拿眼冷冷地打量了西军诸将一眼,口中说道:“沧州知府杜充尽忠职守,为国分忧,该当重重有赏!”

第七百九十九章 离不开西门大官人

太尉童贯拿眼觑了败逃回雄州城的雄州知府和诜几眼,只见那厮如同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地侍立在一边,再无自己初来这雄州城时见到的意气风发。

童贯暗道,这和诜名不副实,比其父亲当年可是差得太远了。当初他在我面前夸下海口,信誓旦旦地保证辽军兵力薄弱,燕京可取,可如今却是损兵折将,贻笑外邦。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再看沧州知府杜充,不声不响地就挽救了雄州城的危局,为朝廷挽回了几分颜面。

那杜充才是国家栋梁之才,这和诜,哼!悔不该重用这厮!

杜充特意从辽国搬取回来的这些劳什子破烂,不单是向太尉童贯表功,更重要的是让太尉童贯在雄州兵败之后,能够用这些搪塞朝廷,掩饰河东、河北宣抚司的无能。

杜充在辽国打了胜仗,没有直接向朝廷报捷,而是给童太尉写了一封密信禀报战果,还将此战缴获都交到了太尉童贯的手中。

如此一来,童贯写给朝廷的奏报中就有文章可做了。

例如,宣抚使童贯来到河北后,运筹帷幄,安排了一正一奇两支军队伐辽。

在种师道率领十万西军主力列阵于白沟驿,吸引辽军主力时,由童太尉指挥的沧州军奇袭燕京,连战连捷,险些一举攻破燕京城,生擒燕王耶律淳。

可惜,都统制种师道与雄州知府和诜在白沟驿之战中惨败给辽军,十万大军土崩瓦解。

沧州军孤掌难鸣,有陷入辽军包围的危险,不得不暂且退兵,错失收复燕地的大好时机。

……

总之,杜充的胜利让太尉童贯有了为自己战败开脱之机会。

至于十万西军惨败,自有那种师道和和诜二人去顶罪。

打了败仗,首要任务就是找责任人。

太尉童贯回到宣抚司衙门里后,立即起草奏章,将失利罪责统统推到了伐辽军都统制,东路军统帅种师道和副统帅和诜身上。

首节 上一节 686/10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艺大导演

下一篇:钚龙领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