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回到三国变成蟒

回到三国变成蟒 第155节

路过安定县的时候,林北在码头停下看了看安定的现状,废墟一片,根本看不出数日前这里还是一座大城,蛮城的黄巾明显没有收到消息,所以并未派黄巾过来。

看了几眼后,林北不再停留,这就是古代的战争,轻易能毁掉一座大城,死了三万余人算多吗?不多,东汉末年一直到三国鼎立这几十年间,死掉了近四千万人,相比这四千万而言,三万真不算什么。

蛮城离安定县约四百余里,林北在水下算着时间,等到差不多四个小时后,放慢速度,轻轻浮出水面。

他时间和速度都掐得很准,隐隐间已经能看到矗立于汉江一侧的巨大城池,蛮城到了。

纵使再不喜大蛮子此人,林北看到蛮城的那一刻,也不得不为大蛮子的大手笔感到震惊。

蛮城的城墙高约七丈,以河底的黄石堆砌而成,这种高度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相当的高大了,云梯和攻城器械几乎都达不到顶部,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

此时汉江河边竖立起了无数的水车,有无数农民正在辛勤的劳作,用水车把源源的江水送入建好的沟渠中,再被沟渠引到周边田地,灌溉农田,林北打眼一看,民夫不下数下,这种劳作场景在南越几乎不可见。

从农夫们的脸上,林北看到了满足和希望,这表示他们在蛮城的生活过得不错,以小见大,便能得知大蛮子在蛮城的声望估计高得不可思议,就像是林北在西山乡里的威望一般。

“据说蛮城现在已经差不多有三十万人了,除了二十余万黄巾,还有近十万原交趾的庶民,已经是南越第一城,如果让大蛮子再发展几年,估计连中原之地也能闻蛮城之名。”林北有些羡慕。

这个时代,人就是资源,跟大蛮子相比,林北的起点就太低,只有区区一个西山乡,而蛮城现在已经是三十余万众了,当黄巾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在聚众方面有优势。

蛮城的码头也是在汉江之中,路过码头的时候,林北看到中翼船近六十艘,此时码头上忙忙碌碌,许多黄巾从城中赶出,登上船只,船只两翼张开,伸出数十船桨,飞快的朝上游驶去。

另外,城门此时也大开,黄巾列成阵型,在军官的喝叱下离开蛮城,浩浩荡荡,林北一直看了两个时辰,黄巾居然还没有走完,数量恐怕不下好几万。

“这是...难道是黄巾的增援部队?”林北心说运气这么好吗?看来那边大蛮子已经和官军打了起来,但是明显有些吃紧,所以便让黄巾增援。

“如此一来,跟随这些黄巾,那岂不是说能直接到燕子口?倒是省了一番力气。”

当下,林北也马上启程,岸上的黄巾军他肯定不能跟,所以跟随的是军船,不过军船和岸上的黄巾都必定要经过北带县城,林北到达那里后可以等待后面的大部黄巾。

军船的速度可比林北慢多了,一直到了晚上十点后才到达一个县城,也就是北带县,船上军士上岸,通过城门匆匆离开,林北则没有着急,在城外转了一圈,找了一户人家,偷偷潜入,吃了点剩下的米粮和面食,勉强填饱了肚子,随后在城外的一座小山等待,等待黄巾大部队的到来。

ps:ps:第二更,有点累着了,另外感冒还未好,生病真不好啊。

第177章免战牌

陆军一向比水军要慢。

林北在北带县城外一直等到第二日的夕阳下落,才看到黄巾的先头部队进入视野。

黄巾军在北带县外安营扎寨,埋灶做饭,通过这些营帐的范围,再对比乡寨扎营时的范围大小,林北能算出这些黄巾的数量大概是六万。

“六万黄巾,再加上燕子口还有驻守的黄巾,恐怕蛮城的军力已经算是段巢而出了吧,就是不知道大蛮子在不在这里面。”

整个营地的营帐是以梅花形状分布于各处,在营地的外围,黄巾放了一些拒马,其上有拒马枪,虽然北带县算是黄巾的领地,但是这些黄巾也很警惕,或者说这六万黄巾的指挥官很警惕。

黄巾扎营用了近一个时辰,随后做饭吃饭又用去了一个时辰,他们吃完饭后,营地慢慢归于平静,应该是准备在这里歇息一晚,明日赶路,林北也打了个呵欠,准备睡下,等明日再启程。

不过到了半夜后,急促的马蹄声却把林北给震醒,挺身一看,北带县的城门大开,哨兵骑着军马快速的冲进营地,直奔营地的帅帐,隔得太远,林北只能听到哨兵一直喊着急报两字。

“前线军情有变了。”

果然,随着急报入帅帐,营帐开始点起火把,吹起号角,军官们挨着入帐,把军士们从梦中叫醒,收拾军备,有彻夜赶路的意思。

“前线真的吃紧了,或许官军已经把燕子口的黄巾给打败了也不一定。”

黄巾连夜启程,长长的队伍通过北带县,往北进发,林北一直看着黄巾走得一个不剩,刚想跟着。又一车队从城中驶出,这一次车队的主要人员可不是军士,而是一些庶民,其中还有一些老人和孩子。

“这是??”林北疑惑中,看着他们押送的东西,恍然了。“这是辎重啊。”

辎重也就是粮草,大战未起,粮草先行,在这个时代粮草供给的重要性,士兵要打仗就得吃饱饭,这个辎重队本来是准备明早起行的,不过军情有变,所以也和黄巾军一般连夜起行。

林北看过乡寨的辎重队伍,乡寨的辎重队伍并不多。因为许多东西都是庶民自带的,但是这个辎重队就多了,马车起最码上千架,还有牛车也得有五六百架,甚至还有羊车,车上都是粮食,用麻袋装着,押送辎重的军士和庶民吆喝着牛马羊。缓缓前行,队伍拉得更长。绵延好几十里地。

想想刚才过去的军士,才看看这些辎重,林北心说古代打仗可真是劳民伤财,尤其是大仗,怪不得曹孟德输了赤壁之战后好几年都缓不过来,现在押送的粮食看似很多。但是林北敢肯定,后面还有更多,否则这些粮食一两天就能吃完。

另外,看到辎重队缓慢的速度,林北心想这年代路也不行啊。看吧,又一辆马车陷进了坑里,需要好些军士把马车抬起来再继续前行,一辆马车入坑,耽误的时间最起码就是好几分钟,而军情如火,说不定就是因为几分钟,军士却吃不上饭,导致战争输掉。

“要致富,先修路,打仗更得先修路,怪不过古代的时候那些蛮夷造反的时候明明数量不多,华夏却迟迟灭不掉,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因为路的问题,士兵过不去,辎重过不去那还打个毛线啊,哪像现代,哪怕你跑到亚马逊森林里也能给揪出来,现代武器的机动性太高了。

脑子里想着这些事情,林北越过辎重队伍,跟上了前面的黄巾部队。

其实刚才林北想过要不要袭击这支辎重队,最后还是没有行动,现在他和大蛮子算是站在一个方向,需要共同对抗官军,官军才是目前的大敌,大蛮子没有必杀林北而后快,但是官军却是,另外,林北还得让大蛮子消耗官军的军力,所以如果有必要,林北甚至会帮助大蛮子。

因为军情紧急,所以黄巾赶路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天亮后黄巾只是原地休息,喝水吃完干粮后就再次出发,一直赶到傍晚才停下,也不得不停下,这一天半夜的时间,黄巾最少赶了一百五十余里。

第二天,黄巾便起程,又是一天的紧行,如此周而复始,连赶了三天的路程,最后才缓慢下来,燕子口快到了。

根据卞吉给的资料,燕子口的位置大概是后世的大理,贵州和蜀地三省的交汇处,林北对那一片的了解不多,甚至蜀地有什么山也并不太清楚,只知晓一个秦岭,但是那里却肯定不是秦岭。

不过随后,林北却知道了那里是何地,因为卞吉告诉林北,那里有一条很著名的古道,叫‘蜀身毒道’,恰恰林北知道这条古道,这条古道也可以叫丝绸之路,只不过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条而已。

丝绸之路其实一共有好几条呢,蜀身毒道这条古道比那个名气最大的丝绸路更早开发出来,身毒是古代印度阿三的称呼,这条道路很形象,就是蜀地到印度的道路。

也因此,林北知晓了这里的属于哪个山脉的范围,这里是横断山脉,燕子口便处于横断山脉中。

知道燕子口大概的位置后,林北便知道了燕子口位置的紧要,横断山脉的山都相当的高,差不多五千米左右,古人把蜀道绕山围建,燕子口扼守其中之一,是一个异常险要的关卡,卞吉曾言,如果黄巾不主动出击,只需派上数万,便能如雄关虎牢一般,使燕子口稳入泰山,不过依大蛮子的性格,这种可能性不大。

此时黄巾虽然赶到了燕子口附近,却还得需要近山,这里的路已经被铺平,形成了好几丈宽的官道,应该是大蛮子派兵所建,黄巾歇了一晚,开始朝山里进发。

首节 上一节 155/4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者公敌

下一篇:我老婆是花木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