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83:重回港岛当导演

1983:重回港岛当导演 第244节

他包厢中有一个小音响,舞台和评委席的对话,可以清楚地传进耳中,只不过会慢上几秒。

林忆莲?一一?

陈一在前世,看过对林忆莲的专访,这时候的她,应该还在电台二台当她的兼职DJ,并且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六一一。

不过,林忆莲天生就是吃播音这碗饭的。

她主持的电台节目,收听率节节攀升,没两个月,电台就跟她签署正式合同,并且重新为她包装了一档节目,叫《六一一学生周记》。

其实林忆莲走上音乐这条路,跟她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她父亲是拉二胡的,她母亲是唱黄梅戏下面的变种,绍兴戏。

(橘子也会二胡,是爷爷教的,害怕橘子没有一技之长,饿死!)

(开局一个碗,之后全靠要!也算是个技术工种)

林忆莲祖籍是绍兴,但她出生在港岛,父亲为了纪念自己的初恋情人阿莲,就给她起名为林忆莲。

好吧,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还得说是搞艺术的会玩!

这事要放在其他平常家庭,女主人一定因为这件事打得翻天覆地,将这个四六不靠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之中。

不过看林忆莲怎么大,都没有改名,可见林母是个大度的女人!

在这个包容的艺术世家,林忆莲并没有得到很大展现,也从来没有因为嗓音好,被家里人夸奖。

据她回忆,年少时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和弟弟去街口的商店去买汽水。

当然,这也是艺术世家的毛病,父母都是练童子功出身。

幼年时,见过太多嗓音惊艳之辈,但一到变声期,就从凤凰变成草鸡了。

京城京剧界有段教育徒弟的话,就说尽艺人这行的艰辛。

要是梅雨田(梅艳芳的伯父)能唱,他能去拉胡琴?

(有传闻说,梅雨田虽然刚开始拜师学胡琴,但也是童子科出身,变声期之后,唱不了旦角,才彻底变成琴师的,给谭大老板拉琴)

第187章 突然来访

看人看事,听戏听音。

林父林母就是戏剧圈的,从小吃的苦,自然不想自家女儿在受一遍。

并且,小时候的林忆莲,并没有发现她在音乐上的过人天赋。

林忆莲从小功课就不错,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一直都是在名校念书,并且跟陈慧娴是同班同学。

也是通过陈慧娴介绍,林忆莲在16岁的时候,报名港岛电台《第一次》栏目组DJ一职,被录取。

并且成为商业二台的兼职DJ,在第二年转正,成为全职DJ。

准确来说,林忆莲也不是单纯的素人,她也是音乐公司的选手。

因为在一次电台晚会的时候,她在舞台上表演了一曲《CryingintheRain》,之后被新力音乐看中,签约她成为公司旗下歌手。

新力音乐将她当成热门选手,送到中环赛区,确保稳定晋级。

不过,现在不是林忆莲的时代,她的伯乐还没有展露头角,并没有成为华语音乐教父。

他们俩也没有因为惺惺相惜,开始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陈一想到这里,摇头苦笑,之后拿起大哥大,给台下的杜琪峰打过去电话。

站在指挥台杜琪峰,听到自己大哥大响起提示音,赶忙接起来,耳中传来陈一的声音:“琪峰,你把一号晋级选手的联系方式留一下。”

“找她一段拍一段视频,类似于访谈,问一些观众想听的问题。”

“后面有这样相貌不错,是晋级的大热选手,就照此办理!”

“这些访问会在TVB播放,做的精致一些!”。

杜琪峰听到自己老板的安排,立刻回答道:“我马上就安排人去办。”

“您就放心吧!”。

陈一说了声“辛苦了!”就挂断电话,继续坐在沙发上观看比赛。

选手一个个地走向舞台,梅艳芳和张国荣也认真的聆听,给出相应的分数。

因为大多参赛选手都是业余爱好者,根本没有演唱的功底,不过把舞台当成展现自我的地方,在上面蹦蹦跳跳的,闹出不错的反响。

杜琪峰也是将这些片段拍摄下来,并获得选手的同意,准备播放到TVB的宣传广告中。

陈一对这个想法是赞同的,一个综艺节目,需要有戏剧性。

首节 上一节 244/4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我真的不是谋士

下一篇:重生到港岛之商业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