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83:重回港岛当导演

1983:重回港岛当导演 第350节

“我向房管所申请的建设许可已经批下来了,并且向设计师界,开始公开招标,征集国际电影节主会场的设计方案。”

“有好几家港岛本土的设计所投稿,你看看那个适合!”陈一看到如坐针毡的王京,无奈的说道。

听到陈一已经处理完杰西卡的事儿,王京也是卸下心理包袱,走到陈一的办公桌旁,开始看效果图。

看了一圈,王京并没有发现惊艳的设计,都是中规中矩,毫无新意可言,都是钢筋水泥土的摩天大楼。

“这些设计根本没有丝毫的美感,既然是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为什么要建那么高?”

“高没有问题,但也不能毫无美感可言啊!”王京吐槽道。

陈一也是没有看上这些设计,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开口解释道:“这个主会场,并不是单纯的主会场!”

“毕竟电影节就短短一个月,剩下的十一个月怎么办?”

“还是要考虑一下收支问题,我们是生意人,还是要以盈利为主。”

“我准备把这块地,变成港岛最繁华的商业区和旅游区,变成港岛自己的星光大道!”

“还有,我们现在这座办公大楼,是嘉禾的产业,明年开始,我们就要缴纳租金。”

“屈居人下,的确不是长久之计,不如直接将总部移到咱们自己的土地上,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对于这个想法,王京是举双手同意,现在宝禾的办公楼,虽然有六层楼。

但宝禾的人员越来越多,办公室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加上楼下的特效公司,他们办公的设备就非常的大,一个公司就占据了两层楼。

对于宝禾来说,办公室的确有点小了!

“你要说标新立异,我倒是知道一个人,你记不记得八二年港岛举行了一次国际设计师大赛!”

“获奖的是一个中东女性,还是个哈佛的教授,她的设计就争议极大,对于她的获奖,港岛媒体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王京拍了一下脑门,大声的说道。

第263章 建筑女魔头

中东女性?

设计争议比较大?

在陈一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个名字,扎哈.哈迪德!

扎哈出生在巴格达一家富裕,开明的家庭,她的父母认为,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命运,所以为扎哈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那时的伊拉克还是富裕之乡,石油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60年代的巴格达,并不像其他中东国家的贫穷落后,反而更接近欧美的生活水平。

而引领扎哈走上建筑这个领域的,是邻居家的小哥哥,他是伊拉克知名的建筑大师,参与了巴格达所有的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工作。

这样一个优秀的邻家哥哥,深深地影响了扎哈。

在1972年的时候,全家为了扎哈的学业,全家移居到伦敦。

而他们的祖国伊拉克,也没有几年好日子了,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席卷了所有伊拉克人民。

但扎哈并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命运,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建筑联盟学院学习。

当时的伦敦,聚集了欧洲最出色的建筑大师,甚至包豪斯学院的天才们,也汇聚在伦敦,准备在这个欧洲中心之一,宣扬本学派的包豪斯风格!

扎哈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对于自己恶脾气的议论,扎哈也没有在意!

扎哈说过,没有强迫症,哪能成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师!

和她有着相似性格的男建筑师却不被认为反常。

这说明什么,说明男女还是不平等!

没结过婚的男建筑师还被认为是“钻石王老五”,有着同样经历的哈迪德却被视作“爱神也会吓跑的女魔头”,也是同样道理。

在5年之后,也就是77年。

扎哈.哈迪德毕业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

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但当时,整个世界的设计理念是被贝律铭这帮学院派的大师们把持,他们喜欢钢筋混泥土的厚重建筑,没有解构主义说话之地。

不够这帮解构主义的天才们,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开始向建筑设计界吹起了号角,宣告他们的到来。

82年可以说是扎哈的崛起之年,港岛第一次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扎哈获得了一等奖,坚定了她在这一行走下去的信念。

然而,扎哈的这个作品初审就遭淘汰,是东京建筑家矶崎新独具慧眼,把她的方案从废纸堆里捞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50/4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我真的不是谋士

下一篇:重生到港岛之商业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