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第151节

……

“胜利了!一队把优势保持到了最后!让我们记住今天场上的英雄--一队长:木兰鸿鹄!他向我们展示了出色的假动作技巧!”

7017k

第二百九十二章--凛冬将至

一场比赛结束,比赛的选手累得够呛,解说的杨鸿儒渴的够呛,观赛的围观群众却开心的够呛。

杨鸿儒把自己心仪的“准解说员”凑到一块儿开了个小会:“刚才我的解说你们都听了吗?”

“听了!”

“太厉害了!”

“太精彩了!”

“牛皮!”

……

“行了!叫你们来不是为了听马屁的,今天这场比赛由我来解说,以后的比赛得需要你们轮流负责。”杨鸿儒命令道。

士兵们一听说自己竟然有机会去解说比赛,一个个都特别高兴。

能被杨鸿儒看在眼里的基本都是那些爱说爱闹爱表现的家伙,杨鸿儒不可能选择某个内向的士兵当解说员。不然冷场之后效果绝对尴尬的一批,原地抠脚能抠出来三室一厅那种……

所以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半大小伙子们并没有任何的紧张感。因为听解说的人都是他们的战友……说句不好听的,战友可能比你自己都了解自己,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屁股上长了几颗痣,但是战友知道。

所以有什么可怕的呢?并没有!而且坐在高台上看比赛的感觉属实是不错!看幢将威风凛凛的样子!谁看谁羡慕啊!

如果能有花木兰小姐姐一起主持就更好了……不过他们都知道这是在想桃子!整个运输队谁不知道花木兰是幢将的准妻子?只不过是因为战事紧张,两个人没时间结婚罢了!

氏族之间无秘密,杨鸿儒同意和花木兰定亲的当天,整个氏族就都知道这件事情了。

所以整个木兰氏族当兵的小伙子们都知道,花木兰但具体身份到底是什么。大家唯一没想到的就是大巫祭竟然能成为他们的幢将!

得到了杨鸿儒的肯定,这些准解说员都十分激动。这种感觉就像班主任表扬了你一般……回到班级之后,你恨不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

果不其然,这几个货回营之后分分显摆起来。在惨遭战友们的各种手段的镇压之后,他们才老实起来……

不过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解说员不能打!等到你们比赛的时候,老子不黑你黑出翔来就不是专业解说员!

裁判吹黑哨,拉偏架是要军法处置的……但是解说员爱咋说咋说,一点不犯毛病!因为解说员本身就是为了娱乐而设置出来的职位,解说员自身带点情感倾向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一场比赛之后,整个军营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大家都在期待接下来的生活,一扫之前留下来的颓唐之气。

杨鸿儒看着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军营也是十分欣慰,和他同级的后勤官对这种情况表示相当赞赏。

一个年轻的幢将能把队伍带到如此程度,简直就是天生的将军坯子!而且后勤官觉得杨鸿儒会下的这些士兵的未来都不可限量:

精锐的武器装备,娴熟的骑术射术,充足的文化知识,开阔的视野,阳光的心态……这些都是为将者该有的心理素质!

等这些新兵真正的成长起来,杨鸿儒的发迹之路将势不可挡。

宁欺老莫欺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人的潜力已经耗尽,但是青年和少年到未来却充满了奇迹和不可能。

后勤官觉得杨鸿儒以后保底是个将军,如果混好了甚至还能统领一镇之地……这个镇和其他的镇不一样,北魏的北方只有六个军镇,每个军镇长官都是当世之名将,朝廷之肱股!

生活有了奔头,人生有了乐趣,士兵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在行军的路上,就算杨鸿儒不开馆说书,士兵们依然也能有更加丰富的话题。

现在已经入了秋,在冬天来临之前他们估计能走到长城。到了长城的堡垒,他们将要进行为期一个冬天的休整。

冬天是不能打仗的,这是每个国家都约定俗成的规矩。冬天打仗简直是对士兵的折磨,尤其是在高纬高寒地区……冬天的温度甚至能降低到零下三十五六度。

这种低温意味着什么?你撒泡尿的功夫可能就滴水成冰了!

这种气温对金属兵器极其不友善,如果手不加任何防护就触摸兵器绝对会被冻伤!

不管是马匹还是士兵,在冬天到活动都是各种不便。在这种环境下打仗,没等开打呢,可能各自的士兵就被冻死了不少。

所以冬天到来,不管是柔然还是北魏,都得找一个被风暖和的地方瑟瑟发抖。

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的年代,想安安稳稳的度过一个冬天是非常不容易的。

每年冬天,每支部队都有一部分的非战斗减员。怎么死的?冻死的!

作为一军之幢将,杨鸿儒必须要为自己麾下的士兵负责。这些大好男儿如果没上战场却死在了高寒当中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他有义务为士兵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于是他们加快了行军。在将军诧异的目光中,粮草运输部队竟然和提前开拔的部队同时到达了集合点。

“你们怎么这么快?”将军跟见了鬼似的问道。

杨鸿儒笑眯眯的说道:“我可是木兰氏族的大巫祭,有点特殊的方法很正常呀!”

大巫祭?

这就没问题了!

大巫祭有些奇奇怪怪的方法不正常吗?

当粮食到达之后,部队便开始忙于入冬的准备。

帐篷肯定是不能住了,内蒙古高原的寒风可是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刺骨的西北风能把帐篷掀翻在地,所以盖房子是当务之急!

北魏军队百人为一幢,这是基本单位……杨鸿儒这个幢将对自己的士兵有生杀予夺之大权,同时他也要负担起这百人军队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婚丧嫁娶……

没错!士兵想要娶老婆都得他这个幢将帮着想办法!你以为基层的军官是那么好当的?这些士兵都算他亲兵当中的亲兵!以后就算他升级了,这一百名士兵都是他到核心力量。

北魏的每一个将军都是从幢将升起来的,杨鸿儒也是如此。

所以如何盖房子成了摆在他面前的巨大挑战。一间房四面墙,难度系数其实不高。不过想要士兵过上一个热乎乎的冬天,就需要取暖的燃料和一面火炕。

作为刚刚南迁的游牧民族,鲜卑人对火炕技术的了解实在不多。

但是杨鸿儒作为在东北上过大学的人,他当然听说过东北的传统火炕。而且出于好奇,他也曾查资料了解过火炕的结构和搭建方法。

这玩意儿的技术难度不高,需要的材料也没啥高端的。这种东西非常适合北方严酷的环境。

朔气传金拓,寒光照铁衣。虽然听起来很悲壮,但是谁冷谁知道啊!现在杨鸿儒课不是读课文的老师,而是课文中苦逼呵呵的壮士……

7017k

第二百九十三章--挖坑盖房

按照北魏的军制,新兵们需要自己去盖房子。

长城周围的荒地很多,杨鸿儒找了一个风水不错,比较被封的空旷场地驻扎了下来。

还没入冬,天气还不算太冷,士兵们穿着秋衣也能战胜寒风。

杨鸿儒叫来了两个比较机灵什长:“看到这黑乎乎的东西没有?”

两个什长一起点头:“看到了!”

“你们现在就带着人在周围去寻找这种石炭,如果发现立刻回来禀报!”杨鸿儒命令道。

“是!”两个什长领命离开,他们一边走一边对着嘀咕:“幢将要这东西干嘛?黑乎乎的那不好看!”

“估计是盖房子用吧……拿东西看着挺结实的!”另一个什长猜测说道。

杨鸿儒的耳朵多尖呀!当他听到手下说他要用煤碳盖房子的时候差点没笑出声来……这是什么奇思妙想?万一房子着了怎么办?

不过既然杨鸿儒下了命令,两个什长就必须要完成任务。

他们带着手下每天早出晚归在周围寻找这种黑乎乎的石头。

然后告诉他们,他们只要他们到了个地方,随便挖个坑就可以。如果这里有这种黑石的矿,立刻就能发现。

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以后的名字叫做包头,这里蕴藏着巨量的煤矿。而且这些煤矿埋藏的非常浅,只要随便挖个坑就能见到露天矿。

在寒冷的冬天,能有煤可烧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煤炭的热值比木炭要高的多,而且煤炭要比木炭扛烧。一个火炉子,里边燃烧的如果是煤炭的话,只要晚上封好,第二天清早炉火都不会熄灭。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人的搜索队分散开来之后效率特别高。他们在距离营地不远的西北方向发现了蕴藏量巨大的露天煤矿,当士兵们看到黑漆漆的煤炭的时候都被惊呆了。

那地方寸草不生,满坑满谷都是这种黑黢黢的“石头”。这种环境对于牧民来说简直就是地狱!

接下来,杨鸿儒派出一半的人手去开采并搬运煤炭回来。想要平稳过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煤炭用来取暖。而且他们不仅要准备好自己要用的煤炭,还要做好支援其他兄弟部队的准备。

剩下的一半人手被杨鸿儒留下来盖房子了。在这年代想烧砖有点困难,不过祖宗传下来的夯土盖房的手艺也可以。

向上筑墙费劲,我们可以向下挖呀!住在东北的朋友们可能知道,有一种建筑叫做地窖……在冬天里地窖的温度要远比地上要高。

所以,杨鸿儒带着士兵们把要盖房的地面向下挖了一米多深……太深也不好,因为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被大雪活埋。一米的深度是正好的,温度适中,危险性也适当。

地下已经挖了一米的坑,地上就只需要再夯出来一米高的墙就够了。夯墙这种事情技术含量不高,具体操作流程就是把木板立起来,然后把搀着杂草的黄土堆进木板里边一层一层的压实。

为什么杨鸿儒要挖坑呢?因为这种土墙的强度实在是低……如果这种墙打太高了,在大风天气很容易坍塌。

据老兵所说,很多营地里的房子在冬天都存在过倒塌的情况。杨鸿儒这种奇思妙想的半地下样式的军营很具有推广价值。

房子盖好了,接下来就是更加精细的盘炕环节了。

别人不好说,但是杨鸿儒他们这支队伍里边没有人会盘火炕。这么多年他们的取暖方式一直都是点篝火。

有的时候技术的进步就在于灵光一闪,需要你迈出大家都走不出的那一步。杨鸿儒具备的是穿越者的见识,所以他才能屡次拿出更加好的方案改进当前的生活。

在杨鸿儒的指导下,士兵们成功的盘出了合格的火炕。在经过首次点火试验之后,他们又用黄泥封住了往外跑烟的地方。

烧火炕就要面临着倒烟的问题,如果气压过大风力不足,他们这小破屋就住不了人了。为啥?屋子里全是烟!

不过北方的冬天最不缺少的就是狂风,五级起步的大风能把烟囱里的所有浓烟带走!给小屋里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温暖!

有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之后,士兵们也有了经验。他们需要各自建设自己的营房,由什长带队进行。

首节 上一节 151/1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揍了何雨柱我成了四合院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