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第153节

雪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因为雪的可塑性极强。

“我堆的雪人一定比你的好看!”花木兰撅着小嘴儿对着杨鸿儒挑衅道。

杨鸿儒莞尔一笑:“那就比比看呗!到时候让大伙当评委,看看谁堆的好!”

花木兰倔强的说道:“那必然是我!不知道女孩的手很巧吗?我连布都会织,更何况堆雪人呢?”

“你说的很有道理……那就开始吧!”杨鸿儒笑眯眯的开始铲雪,花木兰一手就抢过杨鸿儒手里的工具。

这些清雪工具都是杨鸿儒是带着士兵一起手工制作完成的,绝大多数工具都是木头的,所以用起来一点都不冻手。

忙活起来的花木兰额头上沁出一层细汗,杨鸿儒却在不紧不慢的攒雪堆。

花木兰看着杨鸿儒的动作哈哈大笑:“你这样是堆不出雪人的!”

杨鸿儒幽幽说道:“不要觉得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我不要你觉得而是我觉得……你以为我堆不出雪人?幼稚!”

把雪堆堆好,杨鸿儒又用铲子把这些松散的雪给压实。

压实后的雪非常的坚硬,这些雪是用来制作雪雕的原材料。

没错!正经人堆雪人谁会去一点一点堆呢?真的高手玩的是雕刻呀!

一块四四方方的大雪砖被杨鸿儒压出来之后,他转身回到房间取出自己的兵器。

作为骑兵长官,他除了有自己的马槊之外,他还有自己的专属配剑。

他拿自己的配剑当做刻刀,刷刷刷刷的在雪砖上进行雕刻。很快,四四方方的大雪砖被杨鸿儒雕出了人形。

不是人形的雪人是没有灵魂的,哪怕是雪雕杨鸿儒也要雕刻出来一个人。

没有比花木兰更好的模特儿了!这姑娘多漂亮呀!就算堆出来的雪人也赏心悦目!

杨鸿儒运剑如飞,雪渣子刷刷拉拉的飘下……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杨鸿儒把宝剑归鞘。

他对着雕好的雪雕开始猛的吹气儿,热乎乎的气从他肺里喷出来融化了雪雕最外层的浮雪,同时在雪雕外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晶莹剔透的冰壳。

精致,华美,灵动……这些美好的词汇都可以安在杨鸿儒做出来的雪雕身上。

杨鸿儒雕刻出的雪雕正是花木兰在堆雪人时候的动作,看起来娇憨无比,可爱动人。尤其是“雪雕花木兰”脸上那憨憨的表情,简直让人恨不得想要亲一口。

这就是高颜值带来的效果,如果换个丑女被雕刻出来,再配合上这憨憨的表情……噫……没眼看了!

花木兰看到杨鸿儒已经堆完雪人之后顿时呆若木鸡。

“这……这是我啊?”花木兰惊讶的问道。

实际上古人对自己的颜值并没有太直观的认识,他们的镜子都是铜镜……同样的像素实在感人。

河流的波涛里面投影出来的样子也不太真切……不过花木兰很明确的知道,杨鸿儒雕刻的人就是自己。

证据就是“雪雕花木兰”正在堆的半成品雪人……

杨鸿儒微笑:“最美的瞬间当然应该留下!只可惜明年春天雪雕就会化掉……”

“没关系的……”花木兰俏脸通红,柔柔弱弱,扭扭捏捏的说道。

女孩儿真的被撩到了……被人这样表白,谁受得了?

其他在院里清雪的士兵也看到了自家将军雕刻出来的雪雕。他们放下手中的工具纷纷前来围观。

“这是木兰花?”

“真的好像呀!”

“我的天!”

“太美了!我以后也要娶一个这么漂亮的媳妇儿!”

“说娶媳妇儿……我已经成亲了!也不知道娘子在家想没想我……”

“拖出去!”

“扁他!”

……

一帮士兵裹得跟球一样在院里打闹,青春在这里喷发,快乐在这里酝酿。一群平均年龄不到十八的新兵们离家之后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虽然没有父亲母亲的陪伴,但是有了这些生死与共的战友也不再孤单。

“大漠孤烟暗雪山,草原遥望北国天。

壮士百战穿金甲,不破柔然终不还。”

看着青春飞扬的士兵们,杨鸿儒背着手轻轻的吟诗。

花木兰虽然听得不太懂,但是也觉得杨鸿儒非常厉害。尤其是最后一句,不破柔然终不还完美的展现出了他们这些北魏将士们远征柔然的决心和意志。

好吧……懂行的人应该看出来了,这首诗是一首唐朝著名的从军行。它的作者是李白的“好鸡有”王昌龄同志……,中学语文课本还有一首李白写给王昌龄同志的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题目越长感情越深,就像李白曾经的一首“赠汪伦”就特别不走心。

不过这首诗用在这个时候特别的应景,杨鸿儒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儒将。就是那种能文能武,能打仗能治国安邦的那种……恰巧北魏因为刚刚建国,地方的行政官都是由军事长官来兼任的。

杨鸿儒觉得自己的能力当一个“酋帅”一点都不过分,他这么牛批,凭啥不能执政一方?

他缺少的只是军功罢了,但是扫平柔然的十年大战足够让他连升三级。

7017k

第二百九十六章--温暖、充实又祥和的越冬

北方的大漠一旦下雪,气温会迅速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

在这种天气训练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于是大家伙纷纷集中到士兵活动中心三五成群的活动起来。

这里应该是现代的麻将馆、健身房、棋牌室、桌球厅合唱馆等一系列娱乐场所的集合体。别看房子只有小小的二百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玩意杨鸿儒都给配齐了。

为了防止这些精壮猛男有精力无处发泄,杨鸿儒安置了很多健身器材--哑铃、杠铃、各种龙门架啥的都给安排上。除了需要用电的跑步机之外,杨鸿儒都用手搓出来一大堆!

士兵们哪见过这些玩意?一个个玩心大起,而且这帮家伙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你举二十斤?我举二十五!

你做二百个仰卧起坐?我做三百个!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地灵气的原因,北魏的战士的身体素质要比未来的人强上不少,再加上平时训练足够。杨鸿儒的手下人均大力士,披着几十斤的铠甲可哪乱跑都不带大喘气的!

作为一幢之将,杨鸿儒玩得东西肯定比士兵们要高雅得多。他把花木兰叫到身边,然后捧着一个陶罐似的玩意吹了起来。

这陶罐一样的乐器叫做“埙”,埙这种乐器在华夏已经出现了好几千年。

这玩意的形状很多,最经典的形状就是长得跟暖手蛋似的。

埙的音色温润空灵,但是怎么听都带着一种忧伤的。不过这玩意是制作最简单的乐器了,只需要有陶土就能整出来差不多的东西。

花木兰哪见过这东西?她很好奇这灰不溜秋的东西能吹响吗?

吹埙的难度确实不低,初学者可能一年半载都吹不响这玩意。所谓大道至简,最简单的乐器却恰恰相当难学。

不过杨鸿儒还真的会吹这玩意--你问他怎么会的?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活了好几千年的神仙的无聊程度!杨鸿儒只要翻一翻自己当真武大帝的记忆,就能快速学会如何吹埙。

不仅仅是吹埙,他连树叶子都能吹出来绝妙的曲调--一个神仙连气流都掌握不好,完全可以下岗退休养老了!

杨鸿儒把埙贴在嘴边,抿着嘴唇开始吹奏。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埙和陶笛的区别--二者很重要的一点差别就是吹走方式:陶笛是包口吹奏,埙是通过口的风来吹奏的。

他吹出来的曲目是大鱼,这首哀而不怨的曲子比较适合用埙来吹奏。同样适合用埙吹的名曲是《故乡的原风景》...不过这首歌有点不合时宜,本来大家伙就是背井离乡,你这时候吹这首曲子是想勾起大伙的思乡之情?

人心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不要低估音乐的力量。如果你包围了城市,见天儿地对着他们拉二泉映月--不出一个月他们就得精神崩溃!

在精神卫生专业当中就有一种用音乐来辅助治疗的手段。可见音乐对大脑能产生多么巨大的作用!

埙的声调悠远绵长,就算活动室再嘈杂也掩盖不住这股来自历史的绵延之音。

一首《大鱼》被杨鸿儒吹得特别完美,正在比拼的战士们在听了之后都停下了自己的事情,呆愣在原地默默聆听。

一曲作罢,花木兰红着眼睛问道:“这首曲子叫什么?”

“叫《大鱼》,逍遥游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啊呸!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杨鸿儒先背了一段逍遥游之后,又给花木兰讲起了大鱼海棠的故事。

大鱼海棠的故事怎么说呢...喜欢的爱死,不喜欢的则觉得寡淡无味。不过在缺少精神文明建设的北魏,大鱼海棠的故事无疑就是催泪弹。

在杨鸿儒深情的讲述之中,花木兰的大眼睛一直保持着眼泪八叉地状态。那种想哭又强忍着不哭的样子看起来可逗了!

讲完故事,杨鸿儒发现他面前蹲满了蹭故事的人...好吧,这帮家伙听书听上瘾了!他们把《大鱼海棠》当成了新的内容!

话说《三国演义》还没说完呢!幢将这个断章狗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要不是知道所有人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够杨鸿儒一个人打的,大家指不定会在哪天给杨鸿儒套个麻袋,把他关进小黑屋逼着他讲故事!

“好了好了!该干嘛干嘛去!小女孩的故事你们也听...”杨鸿儒嫌弃地挥手像赶苍蝇似的把围在他身边的士兵。

大家作鸟兽散,杨鸿儒身边只留下大眼睛红红,跟兔子似的花木兰。

杨鸿儒轻轻抹去花木兰眼角的泪水,然后又摸出一把唢呐。

“给你整点喜庆的吧...别这么苦大仇深的看着我行不?”杨鸿儒滴滴吹了两声之后,猛吸一口气开始吹奏。

唢呐是一种能从出生吹到入土的神奇乐器,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它那啥声音都盖不住的音色。虽然唢呐算是红白喜事乐队专用乐器,但是在新世纪也重新绽放了生命力--各种唢呐魔改的曲子有种来自阴间的魔性。

杨鸿儒吹的曲子就格外的魔性--唢呐版《葫芦娃》...

欢快的曲调把花木兰吹乐了。这啥玩意?咋这么招笑呢?

有了杨鸿儒的伴奏,士兵们玩得更欢了。有暖房,有娱乐...还特么有音乐听!皇上的日子也不过如此了!

暖气这种跨时代的供暖方式让士兵们高呼幢将牛批。虽然宿舍的火炕很温暖,但是离开了炕头就会感觉一阵凉飕飕。

首节 上一节 153/1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揍了何雨柱我成了四合院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