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第133节

后院的一些人出来,见到有人提这么多东西来徐得庸家,也是羡慕的议论纷纷。

徐得庸见此只好让开道:“得,进来吧。”

徐南氏一看进来这三人的模样,就有点不高兴。

刚子连忙将鸡鱼肉蛋还有两包点心放下,弯腰恭敬道:“大娘,我们给您拜个早年,这些东西都是孝敬您和庸爷的。”

徐南氏没有被东西迷了眼,眼神不善的瞅着徐得庸,给他留面没有说话。

徐得庸道:“行了,别庸爷庸爷的,以后直接叫我得庸,你们坐吧,我给你们倒茶。”

刚子看出老太太的不高兴,连忙道:“不用不用,东西送到我们就先走了。”

再怎么着,人家带着东西来,徐南氏不会违了待客之道,她开口道:“坐一坐吧,好歹喝口茶……。”

……

三人喝了一杯茶,简单聊了聊家常,便告辞离开,东西说什么也不带走。

徐得庸把他们送到院外道:“下次送不要这么显眼了。”

刚子嘿嘿一笑道:“我这不是想给您涨涨脸吗!”

徐得庸翻了个白眼,我谢谢你啊!

“嘁,低调点懂不懂。”徐得庸说着甩给他们两盒烟道:“拿去抽吧,以后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你们悠着点啊,有些事别太明目张胆。”

刚子若有所思道:“好的,我们明白,您还有啥指点的。”

徐得庸淡淡道:“其实你们做掮客还是有点‘前’途的,低调一点,把消息收集的更细致一点,不要东一锤子西一榔头。重点在委托商店、旧货市场等地方寻摸便宜实用的东西,在这肆玖城中养活自己不难,当然我只是说说,具体怎么做还得看你们自个。”

刚子挠挠头道:“可是旧东西难免有各种毛病,也卖不上价啊,有时候到头来白忙活一场!”

徐得庸道:“遇到有问题的东西找我,我只管修,别的我不参与,懂?”

刚子眼睛一亮道:“我懂。”

徐得庸点点头道:“这事急不来,你们得有个章程,回头约个碰头地点,也甭让别的人来见我了。”

“成。”刚子道:“有事我就让他们两人来找您。”

徐得庸点点头道:“以后尽量也别出现在这院儿里。”

“听您的。”刚子言听计从。

三人告辞离开,张三和侯四在后面嘀咕道:“咋感觉得庸和以前不一样了,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侯四没好气道:“你操哪门子闲心,这样不好嘛,刚爷、庸爷吃肉,我们跟着喝汤,这日子比过去好了去,我今年手里都有几块钱,攒几年说不定也能到乡下讨个便宜的媳妇。”

张三点点头道:“也是……。”

刚子正在寻思之前徐得庸的话,回头见两人落后嘀嘀咕咕,喝道:“瞎嘀咕什么,多动动脑子想想庸爷说的话,以后你俩要是把我和庸爷交代的事办砸了,看我不拧下你们的狗头。”

“是是是,我们一定办好。”张三和侯四连忙跟上道。

刚子指了指头道:“重点是要学会动脑子……。”

见两人的衰样,刚子摸着胖下巴道:“看来老子有必要给你们上一课……。”

……

徐得庸应付着院中人的恭维,回到家中,见徐南氏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连忙将前因后果说出来。

徐南氏听完脸上表情放松下来道:“若真是如此,咱收点东西也不为过,就是,这些是不是有点多了?”

徐得庸笑着道:“既然送来了咱就吃,也省的您再去买了不是。”

徐南氏道:“那你可别做什么出格的事。”

得到徐得庸肯定答复后,她便喜滋滋的看着东西:

“两斤肉,两斤鸡蛋,嘿,这鱼可不小,得四五斤……两只鸡一公一母,过年杀公鸡,母鸡留着下蛋……。”

徐得庸道:“您再买些肉、菜,我答应今年让何雨柱掌勺,添两张口。”

徐南氏道:“好,奶奶知道了,这事后咱就和他何家扯平,之前的事翻篇。”

徐得庸笑嘻嘻道:“嘿嘿,奶奶大气。”

“去去去。”徐南氏笑着道:“别的东西好说,两只活鸡放哪先养着?”

徐得庸无奈道:“奶奶,咱不养不成吗?”

徐南氏立马道:“不成,你不是会手艺吗,给我做一个大点的鸡笼,养一只也是养,几只也是养,过了年我再买几只小鸡。”

徐得庸:“……”

都怪刚子这货,买啥母鸡啊!

“就这么定了,快过年了你歇几天也成,但鸡笼得给我做好啊,我先走了!”

说着,徐南氏就充满劲头的出了门。

留下徐得庸和一公一母两只鸡大眼瞪小眼。

……

十分钟后,徐得庸将两只鸡拴在门口,骑上三轮车出去,他准备到附近庙会买些竹子来制作鸡笼。

肆玖城的庙会不要太多。

什么隆福寺、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东岳庙、大钟寺、财神庙、白云观、蟠桃宫等等。

各个庙会都有特定时间基本都相互错开,当下有些停办,有些合并,剩下的基本都在两年内陆陆续续停办了。

徐得庸今个要去的是白塔寺“庙市”。

白塔寺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正名妙应寺。

将车放在看车点,走时需要花两分钱。

临近过年,这儿不要太热闹,人们摩肩擦踵,喧嚣声响彻。

买卖声,吆喝声,千万声声汇聚,形成这世间最大烟火气和接地气。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庙市中有卖蛐蛐罐、蝈蝈葫芦、鸟笼子、花草虫鱼的。

还有卖锅碗瓢盆、笸箩、簸箕、扫帚、鸡毛掸子的;棚铺卖的是搭棚、扎花障用的芦席、芦苇、竹竿、麻绳;做笼屉用的圆形芦席、柳木条、籐条;扎纸铺用的秫秸杆;和镐把、锹把、扁担、荆筐等农具。

旁边的空地上是文艺演出的场地,拉洋片的、唱傀儡戏的、说书的、唱大鼓的、变戏法的十分热闹。

人们把一年辛苦劳作所攒下的点滴喜悦,都在这过年期间释放出来。

徐得庸置身其中,喜悦的同时亦有种说不出的五味杂陈,他仿佛看到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将许多东西轰然冲散。

甚至,连娘们都给忘了……!

……

感谢“大叔快跑啊”100点币的打赏

感谢“王书虫901419”“醉酒离歌”“书友2023***3959”“安安仔大大”等兄弟的月票

感谢兄弟们的每一份支持

121.第121章 你我皆凡人

徐得庸在棚铺附近找到卖竹子的。

做鸡笼的竹子好点差点都可以将就,但他还想做些竹编、竹具,对竹子的要求要高一些。

做竹编一般选用三至五年的冬竹,冬竹含水量少,糖分含量低,不易长虫,经久耐用。

这时候正合适!

徐得庸挑挑拣拣,最终看中一个老汉的竹子,老汉皮肤黝黑,脸上手上有道道干涸的裂口,他双手袖在袖中,蹲在独轮车的旁边,车上绑着三大捆。

显然过年市场买竹子的人不太多,他还没有开张。

“大爷,您的竹子怎么卖?”徐得庸蹲下来问道,说话间下意识的递上一根飞马牌香烟。

老汉见到是好烟,连忙摆手拒绝,“沟壑纵横”的脸上挤出一抹局促的笑容道:“不用不用,您这烟太好,我抽这个。”

说着从束着布带子的腰间抽出一杆旱烟袋,示意了一下。

徐得庸笑了笑也没有勉强道:“那您这竹子怎么卖?”

“哦,哦……。”老汉好像才想起这问题,连忙道:“价钱吗,这一捆您就给……五毛……。”

说到最后他声音小了一些,似乎有些不自信。

徐得庸摸了摸下巴,心想:“这么大一捆才五毛?虽然买三捆有点多,但自己力所能及就都给买了吧!”

旁边之人侧耳听到,立马道:“我这便宜,一捆只要四毛。”

老汉闻言似乎有点不知所措,嗫嚅道:“您……您要嫌贵,也可以给四毛……。”

“我三毛五。”

徐得庸忍不住翻了白眼,忍不住道:“爷们,有你这样的吗?抢客也得等我们谈不成再开口,你看人家老实没卖过,好欺负是吧!”

首节 上一节 133/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利坚驱魔男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