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第69节

陈雪茹闻言有些烦躁,不耐烦的挥了挥白皙的纤手道:“知道了,走吧,走吧,蹬你的三轮去吧。”

徐得庸麻溜离开,自始至终就没打算掏钱!

这娘们情绪有点不正常,万一哪根神经搭错对自己用强怎么办?

溜了溜了!

陈雪茹见徐得庸跑得快,莫名有些不爽的将茶杯“啪”放在桌子上,茶水都撒了一些。

哎,徐慧真这娘们生完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破酒馆也不开门,想找个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拌嘴都不成。

回家还得独守空房。

老侯这混蛋竟然不声不响的出差交流,也不提前和她说一声,一个电话把她打发了,真不是个东西。

我看今这年他是不打算好好过了!

……

徐得庸从陈雪茹那出来后,也没继续在街面上转悠。

骑着三轮来到南锣鼓巷附近卖锅、炉的杂货铺。

这杂货铺就开在煤铺旁边。

进了杂货铺,徐得庸问道:“同志,有蜂窝煤炉子吗?”

杂货铺工作人员道:“蜂窝煤炉子?嘿,现今烧蜂窝煤的可不多,你把白皮炉子抹上筒状搪泥,想烧什么样的煤就烧什么样的煤。”

徐得庸道:“我想买带烟囱的。”

工作人员道:“带烟囱的可不便宜,你自己看看吧,想买什么样的自己挑。”

徐得庸也是有些无奈,没办法,谁让蜂窝煤国家没推广普及呢!

一些新的东西,若是没有大层面的推广,人们还是习惯用旧的。

就算明年国家推广蜂窝煤,可一直到六十年代,机煤球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徐得庸进去看了看,多数都是白铁皮筒子,便宜的七八毛,有的铸铁炉子也不太合适。

他看了一圈都不太满意,便道:“您这里能订做炉子吗?”

“订做?”工作人员迟疑片刻道:“也不是不行,不过价格要高一些,关键您要做什么样的炉子。”

徐得庸道:“我想做铁……算了,就和那种“洋炉子”差不多,铸铁的,不过下面要有封门,上面烟囱处也带封门,炉子带炉盘可以烤东西……。”

工作人员听完有些为难道:“您这样空口白说我也没法做啊。”

……

感谢“米粉汤”“狼杀”“62592299”“书友20230927486 -bd”等兄弟的月票

感谢兄弟们每一份的支持

第64章 嫂子眼里有光

(求追读)

徐得庸道:“您找张废纸和铅笔我给画出来。”

对方也很麻利,很快找来张废报纸和半截铅笔头。

徐得庸考虑到蜂窝煤等各种尺寸,很快画出后世用的那种铸铁蜂窝煤、煤炭两用的炉子,还标好尺寸。

工作人员看了看道:“嘿,同志,您画的还真不错,像模像样,这和洋炉子类似,只需要改变一些地方,能做,不过要先交两块钱订金,还得等上三五天,具体价格得做出来才知道,不会超过五块钱,烟囱另算。”

嘿,这价格可真不便宜,就算炉子四块钱,耐灶烟筒一节就一块钱,这起码要用三节,加起来就七块钱。

怪不得很多人宁愿受烟也不用烟囱炉子,忒贵!

更别说有钱人用的糖瓷烟筒,一节就要三四块钱。

既然炉子都买了,也不差蜂窝煤脱模具,一块买了。

杂货铺依旧没有,索性一块让做,要一块多钱一个。

还有炉子里的套筒炉瓦。

他询问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交道口附近“隆公道白炉铺”,里面有耐火土烧制的各种炉子,炉子都能烧制,套筒炉瓦自然也行。

徐得庸依言骑车找过去,说了尺寸要求,并且要求最好的耐火性,对方要价六毛。

徐得庸没还价,交了三毛订金,五天后来取。

这连煤都还没买,十块钱就快砸进去了。

徐得庸忍不住咂咂嘴,就当这钱没来过,反正也是富婆的钱。

这钱花出去,那木楼钟钱要是不回流,他身上的现金又降到十块之下,不过他盲盒空间中不知不觉已经攒了好些东西。

喜滋滋!

就是回头把炉子啥的拿回家,奶奶准要再摸笤帚疙瘩。

嗯,钱的出处都编好了,“修钟”的钱,这些天拉客的钱,加上自己“攒”的钱。

妥了,反正到时候自己身上花的“没有一分钱”了!

收好单据,徐得庸调头回家。

此时四合院门口相当热闹,刘光福和闫解放一人一个陀螺正抽的飞起。

相互较劲,还要碰一碰。

周围许多围观的小伙伴,小棒梗坐在门墩上手里握着陀螺,一会瞅瞅热闹,一会瞅瞅胡同口。

钢珠还不来!

他也想抽陀螺,虽然貌似他还不大会抽。

“让开,让开,把门口的地方让开。”徐得庸宛如“不良青年”一般蛮横的喝道。

一群半大小子顿时像是见到“老大”般,争相叫道:“得庸哥!”

“得庸、哥!”

“得、庸哥!”

……

道路如被劈开的潮水让了出来。

徐得庸眨了眨眼睛,自己啥时候成孩子王了?

老子枪都还没掏出来,你们就都臣服了?

说实话,有些胡同里的孩子他连名都叫不上。

哎,忒容易,一点也没有成就感!

小棒梗也“噌”站起来大声道:“得庸……。”

“嗯……?”徐得庸目光一瞪。

小棒梗立即怂了,声音一小道:“叔……。”

徐得庸成功压制住未来的“盗圣”,成就感+1。

“嗯。”徐得庸点点头道:“坐门墩上屁股不冷吗?”

“不盈。”小棒梗眨了眨小眼睛道。

得,这傻孩子继续坐的吧,屁股蛋子保准冰冰凉!

他将车子搬进院子里,没去管外面闹腾的孩子。

回到家里,徐南氏见徐得庸空手回来,便笑眯眯道:“钟表给人家了?”

“嗯呐。”徐得庸摘下帽子手套扔到床上道。

“钱呢?”

“订做了个蜂窝煤炉子。”

“都花了?”

“啊!”

徐南氏顿时肉疼道:“什么炉子这么贵,你就糟蹋钱吧。”

徐得庸笑嘻嘻道:“回头您就知道它的好用了。”

徐南氏嘀咕道:“我看这铁皮炉子就挺好,都用了好些年……。”

得,老太太又开始唠叨。

徐得庸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边想着明天按窗户,同时寻思回头在哪个地方开烟筒好……。

晚上奶奶做了“煮尜(gá)尜”,玉米面按一定比例兑上白面粉,搁在盆里用开水烫面,然后摔成方块,再用刀切成薄片,拍瓷实后表面修理光滑,切成像“色子”样的四方块,撒上薄面放盆里来回摇。

摇好后下开水锅里煮熟捞出,不过水趁热拌上芝麻酱等调料,趁热吃。

“滋溜滋溜”两碗下去,浑身暖洋洋的。

舒坦!

首节 上一节 69/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利坚驱魔男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