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第196节

  我家里正在帮忙,打算再等上一阵子,争取把我调到县里面去...毕竟那里离家也近,上班和工作起来都能轻松不少。”

  以前袁海棠一直想调到县广播站上班。

  只不过打这个主意的各区,各乡的广播员不止她一个,要是不拿出一点确实镇得住人的成绩的话,要想去争取一个县广播站的名额,确实非常困难。

  如今她有获奖作品。

  加上还没有播出那份《振兴区各界社会群众、广大生产队社员喜迎人民公社成立》的通讯稿,现在还没有播出。

  但凭借着直觉,知道对于播出后必将取得热烈反响的袁海棠,对于调动工作的底气就更足了。

  所以她这才敢在韩晓康面前露出一点点口风,好宣泄一下她心里的喜悦之情。

  韩晓康倒没兴趣和袁海棠分享她的快乐忧愁。

  眼前这个女人是个势利眼,谁对她现阶段的仕途晋升有利,她就和谁贴的近。

  等到它爬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对方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了,这个女人能毫不犹豫的把人一脚给踢开。

  在袁海棠的心中,其实把情感看的很淡,而把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她只有一个信条:没有永远那啥...

  这不,当韩晓康问她为什么要拖欠自己的稿费之际。

  袁海棠站起身来,倚靠在韩晓康坐的椅子边上,用她的那啥,蹭着笑道,“光是喜迎人民公社成立这么一篇稿子,哪够啊?

  你想啊,这么大件事情,这么大一个喜讯,以后是不是还得补充一些赞扬公社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写一些各个生产队社员,积极巩固建设成果的先进事迹呀?”

  这家伙原来深谋远虑,刚刚起了个头,就开始着眼考虑后续那些东西啊?

  不过袁海棠说的也没错:光是写了个开篇,后续的成绩汇报稿、先进事迹表彰稿,优秀食堂的见闻录等等这些,肯定少不了。

  要不然的话就会显得虎头蛇尾、潦潦草草的。

  有了优秀的通讯稿,可以给袁海棠的以后的个人前途增光添彩,夯实她晋升的基础。

  这些东西,和自己无关。

  所以韩晓康直截了当的问她,“写这些东西简单,就看你愿意给多少钱一篇了?”

  “3...”

  袁海棠原本想说30块钱,但想了想,她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胃口恐怕没那么小,所以赶紧改口道,“50块钱整吧?”

  韩晓康不语。

  “行不行嘛!”

  袁海棠磨蹭严重,蹭的人心火直冒,“咱们都是老熟人了,合作过这么多回...你说,我给的价钱难道还不够吗?

  别那么贪心,毕竟我也只是靠工资吃饭,哪有太多的闲钱?前面花掉的那些钱,都是我攒了好久才攒起来的...行不行嘛,你就不能让让我?”

  “别乱来,上班时间呢。”

  韩晓康赶紧站起身来,伸手扯扯衣服下摆,“要是被你们领导看见了,这还得了?”

  袁海棠嬉笑一声,“没事,现在广播里正是《全国各地新闻联播》栏目,是没人会进来打扰我工作的。”

  这个栏目是整个振兴区广大干部职工,包括生产队的社员们都非常喜爱的节目。

  如果中途无故中断播送节目的话,那就属于是重大责任事故了。

  轻则被各单位领导打电话过来,询问怎么回事?反正被大家伙儿抱怨一通,铁定是少不了的。

  万一要是上岗上线的话,保管让都袁海棠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在这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没有人会无故闯进广播室里来打扰袁海棠工作的...谁也担不起那个责任啊!

  拍了袁海棠一巴掌,颤巍巍的,挺好。

  不得不说,眼前这个女人还是有一定的本事...

  估计要是哪天真和袁海棠交情到了那个地步,托她走一次后那啥,感觉应该不赖。

  只可惜,现在还是得先以赚钱为主。

  如果自己和袁海棠之间要来个知根知底的话,估计这个娘们以后买稿子,她敢厚着脸皮一分钱都不愿意掏了...

  算下来,实在是忒贵!

  现在袁海棠既然愿意出50块钱买自己的一份稿子,算下来这个价钱其实也挺不错的。

  人家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40,自己只需一个小时就能写出来一篇,完全经过了后世无数次精炼出来的套路稿。

  果然知识能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的话,韩晓康心里也就释然了,“行,你需要弄哪方面的内容,到时候给陈晓端老师那边,留张纸条就好,保证不会耽误你的正事。”

  这一次的稿子,是自己提出整体构思,然后由陈晓端和陈伟俩兄妹捉刀写出来的。

  所以韩晓康决定和对方平分这笔稿酬。

  至于说以后再替袁海棠写稿子,到时候就看是谁写的,那笔稿酬就给谁,这样一来,大家算是也公平。

  别过袁海棠。

  韩晓康去找林文良,想向他打问一下关于刘合营的情况。

  自己以后要想卖一些比较金贵点的物品,光是一个小小的振兴区街道,恐怕是消化不了的。

  尤其是要卖那些小黄鱼的时候,那就必须去县里,要么找“寄售商店”,要么找那些“不太白的二道贩子”。

  要不然的话,真还没地方脱手。

  “刘合营?”

  拿着一饭盒白米粥、筷子上穿着两个杂面馒头的林文良,正在他的宿舍里吃早饭,“我肯定认识啊,振兴区就这么大一块地方,街面上稍微混的好一点的人,我哪有不认识的?”

  韩晓康问,“那领导你知道刘合营,为什么宁愿舍弃公职,也得去当个无正当职业的闲散人员吗?”

  “当然知道啊,当时这件事情,在整个街面上还引起了很大的哄动。”

  林文良笑道,“其实要说这件事情,还是在于刘合营的性格方面有缺陷...他是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有些时候,刘合营会为了一些和他毫不相干的事情,而大动肝火。”

  通过林文良的介绍,韩晓康对于刘合营这个人,开始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他出身端正,家里以前就得公家人,只不过一直都是混迹于基层,也没出过什么大富大贵的人物。

  据说,自打从刘合营的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刘家就在富顺县一带混迹于官场。

  用旧时期的话来说,那就是经年的老吏。

  无论换了多少任县长、区长,反正刘家一直都是六扇门里的实干人物,官职说大不大,但是在当地来说威望还是挺高的。

  由于工作性质上的原因,刘家和一些会道门交情很深。

  所以可以说刘合营家,属于典型的“杂色人家”,三教九流哪方面的人物,都跟他们能够攀得上一点交情。

  但是刘合营家做事手段一向很温和,并不激进。

  那是因为在他们的辖区生活之人,多半都是本乡本土的老乡们,做事情谁也不能做的太过分,要不然的话,家里的柴草垛容易失火。

  知晓其中利害、深谙凡事留一线的老刘家,他们世世代代在乡民们的眼里,虽说脾气一直都不大好。

  但总的来说,为人还是比较正直、很是仗义的。

  农耕社会,加上又是人情社会。

  一直秉承着“法不外乎人情”的老刘家,只要犯事之人不是穷凶极恶之徒,他们一般都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经过世代不断积累,因此刘合营家在当地的口碑真还不差。

  等到进入新时期。

  虽然说很多治理观念和律法都有所改变,但那时候区公所也是需要向刘合营家,这种很是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城乡居民秉性,和他们之间千丝万缕复杂关系的老吏之家,来协助区公所进行日常管理。

  更重要的一点是刘合营家在旧社会、刚刚要迈入新社会那一阵子,家里失了一次火。

  这把火来的好哇,烧的及时烧的妙,烧的刘合营爹当时气的哇哇叫。

  等到后来划定成分的时候,却又拍掌大笑,很是感激那场意外失火。

  正是因为有了这场大火把刘合营家,烧的一无所有。

  结果造成了刘合营家,最后成了个“城市贫民”的成分...塞翁失马的典故,又一次得到的验证。

  由于出身贫苦,虽然算不得根正,但也属于“可团结的对象”。

  于是刘合营最终就被招进了区公所的“治管办”上班,成为了一名有正式编制的公家人。

  后来,随着区领导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和治理结构越来越熟悉。

  最后刘合营被分流到“反私办”,负责打击那些见不得光的私人交易。

  正是因为这次工作上的调动,让刘合营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变:都是些过穷日子的乡亲,他们所涉及到的经济往来、卖出买进,哪有多大的交易额?

  振兴区的这些平民老百姓卖的东西没那么高端。

  无非就是张大婶提了一篮子鸡蛋,却因为贪图鸽子市场上,能比供销社收购站多卖1分钱一颗。

  所以她这一篮子鸡蛋,就没有进入收购站的柜台,而是私底下卖给了个人。

  像这种事情,让老是梦想着心心念念抓大案要案、哪怕抓那些故意破坏工农业生产的坏分子,或者是小偷的刘合营,哪里提得起兴趣?

  所以这家伙干起活儿来,那是一点都不积极。

  甚至遇到有些从山里出来,变卖点野果蜜梨,想给他自个儿凑点学费的山里小孩,刘合营不但不会去踢他的箩筐背篓。

首节 上一节 196/3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洪荒巨龟:悟性逆天,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