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拜占庭再起 第630节
“第三,如果您不想从国外进口木材,那我建议您进一步促进大西洋木材贸易,将殖民地的木材运往迦太基。”
曼斯雷蒂缓缓说道。
“世界上最好的橡木产地是波罗的海沿岸,但我们显然很难获取到他们的橡木,运费太过高昂,既然如此,还不如从殖民地运到本土。”
“无论是新大陆还是西非,这些地方都盛产木材,有些木料的硬度和防腐程度比波罗的海的橡木还要高,比如巴西红木。”
“如果日后,殖民地发展成熟,您甚至可以在殖民地建设造船厂,免去运费。”
以撒微微点头,思考起来。
实际上,正如曼斯雷蒂所说,森林茂密的地方难以诞生海港大城市,造船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优质木材的获取和运输,很多时候,一艘大型舰船的木材需要从几百公里外运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由于距北欧较近,尼德兰和英格兰可以很轻松地获取到来自北欧的优质木材,但这依旧不够,所以才有了大英帝国在加拿大的橡木种植计划。
百年海军,这指的当然不是造船时间,如果有充足的原料储备和人才储备,一艘最大型的风帆战舰也仅需几年。
从殖民地获取木材也并非丢人之事,原时空中,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和英格兰都这么干,尤其是西班牙,他们的森林覆盖率同样不高,木材缺口同样巨大。
后来,西班牙人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造船厂开到了靠近原料产地的古巴岛。
“殖民地木材运输是肯定会发展的,我会派出考察队,在这几年对各大殖民地的森林进行一次考察,争取把最好的硬木来源地确定下来。”
以撒说道。
“在殖民地建设造船厂暂时行不通,不说其他,这些工匠,人员,设计师,他们愿意到殖民地去?”
以撒摇了摇头。
“再就是,我们也得系统性地种植木材,不为眼前,留给后人。”
“你刚才的话也提醒了我,北方的硬木比南方的硬木质量更好,我们干脆直接在东欧建设伐木场和木材加工厂,那里的白橡木可谓一绝。”
“东欧?”
曼斯雷蒂一愣。
“您是说,哥萨克王国?”
“是的,那里的林业资源很不错,但尚未得到系统性开发,君士坦丁堡可以跟那里的哥萨克签署协约,我们出钱,他们出力,开发森林,实现共同繁荣。”
“还有切尔克斯王国,高加索的木材也很不错。”
以撒说道。
“克里米亚鞑靼人已经垮了,查士丁尼已经扫荡了半个草原,马上就会结束战争。”
“用来造船的硬木属于战略物资,老是依靠殖民地是不行的,我们得找到完全属于自己的原材料产地。”
“既然如此,那我认为毫无问题。”
曼斯雷蒂思考着。
“阿非利加行省的留守大臣也正在筹划植树造林,防风防沙之事,您也许能够让他们在阿特拉斯山脉中种植一些橡木。”
“好,我会吩咐的,你以后只管造船,有什么事情直接上报给我,我会帮你解决。”
以撒翻了翻文件,从中抽出一份,看着上面熟悉的字样,这是他的笔迹。
“关于盖伦帆船,研究出结果了吗”
以撒将文件递给曼斯雷蒂。
“差不多了,陛下,实际上,我们最近生产的克拉克帆船已经在向您所说的盖伦帆船靠拢了。”
“火炮舷窗,多层舱室,缩小船楼,将船身放长放窄,降低重心,减轻重量,很不错的构想。”
曼斯雷蒂接过文件,细细说道。
“您的普罗米修斯最近从其他国家弄来了一批图纸,很显然,也有其他人发现了克拉克帆船的弊端,改进方法跟您这个差不多,但都没有您这个精妙。”
“技术上没什么问题,前期进行的大量实验差不多都成功了,我们正好有一艘刚刚铺完框架的改进型克拉克帆船,如果您愿意,我可以以它为基础,建造第一艘完全体的盖伦帆船。”
“很好,立刻开始实施,法兰西海盗有些猖獗,我需要一种更加先进的护航舰。”
以撒当即拍板。
盖伦帆船的计划很早就开始进行了,这些年里,针对克拉克帆船的改进也在持续推进中,时至今日,技术已然成熟。
实际上,从克拉克帆船到盖伦帆船的转变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也没有涉及到材料学和动力学的重大突破,属于“灵感类”的发明创造,只要将这些灵感一步步付诸实践,盖伦帆船的工艺也就差不多了。
由于克拉克帆船的弊端太过明显,大航海时代的各国造船师大多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思考改进方法,他们最终的解决方案大差不差,也就是各式各样的盖伦帆船,设计理念都差不多,但也具备地方特色。
原时空中,第一张盖伦帆船的图纸出现于16世纪初期的西班牙,但第一个大批量建造盖伦帆船的却是16世纪中叶的英格兰。
咚咚咚!
正当以撒陷入沉思时,办公室的木门重重敲响
“进来!”
以撒吼道。
一名卫兵走了进来,将一封信件递给以撒。
“陛下,阿尔及尔来信!”
以撒拆开信封,草草读过。
放下信封,以撒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
“陛下,出什么事了?”
曼斯雷蒂关心地问。
“自己看吧。”
以撒将信件递给他。
1473年10月10日,法兰西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在巴塞罗那进行谈判,阿拉贡王国正式承认了路易十一对鲁西永和希尔丹亚的主权,并撤走了比利牛斯山脉的军队。
会议上,双方共同颁布《私掠法案》,约定阿拉贡舰船和法兰西舰船对其他国家商贸舰队的合法袭击权,但两国舰船不得攻击彼此。
与此同时,法兰西王国和阿拉贡王国正式达成巴塞罗那同盟,法兰西王国将支持阿拉贡王子对卡斯蒂利亚王位的正统继承权,路易十一还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费尔南多。
至此,伊比利亚纷争的两大幕后势力全部下场,局势愈发扑朔迷离。
第335章 北方铁幕
时间流逝,1473年的深秋转眼来临,天气转凉,地中海沿岸下起了雨。
东罗马帝国向格拉纳达王国宣战后,新兴的地中海霸主对伊比利亚的野心昭然若揭,卡斯蒂利亚国内因为王后的缺位和国王的重病一团乱麻,各地贵族忙着争权夺利,要么向阿拉贡王国投怀送抱,要么向东罗马帝国暗送秋波。
阿拉贡王国和法兰西王国的联盟为这场大火添上了不少干柴,阿拉贡王子费尔南多似乎对卡斯蒂利亚的王冠势在必得,法兰西国王路易也表现出鼎力支持的模样,不仅迫使普罗旺斯加入同盟,还在国内颁布了《私掠法案》,在地中海及大西洋沿岸大量建造战船,鼓励国内水手洗劫东罗马商船。
由于东罗马帝国的远洋航线太过富饶,海盗袭击是不可避免的,不仅是法兰西人,就连英格兰和尼德兰的落魄水手也准备加入这场狂欢。
接着,事态继续升级,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宿敌,偏安亚德里亚一隅的威尼斯尊贵共和国迅速加入了巴塞罗那同盟,并在威尼斯港集结战舰,试图拖住东罗马帝国的部分海军。
威尼斯人的商贸利益并非完全来自东地中海,意大利本土依然是肥沃膏腴之地,商贸繁华之所,威尼斯的军械库和伐木场基本完好,依旧可以拉出一支实力不俗的舰队。
接着,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开始禁止东罗马商品进入市场,禁止东罗马商船进入港口,虽未直接加入同盟,但允许法兰西舰船和阿拉贡舰船在港口停靠,必要时还愿意向他们提供雇佣舰队。
佛罗伦萨共和国是意大利半岛上最重要的手工业城邦之一,东罗马手工业的兴起和地中海霸权的确立让他们感到了很深的危机,国内手工业者联合要求对东罗马商品设置贸易壁垒,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还重新伸张了对雅典和亚该亚的主权。
勃艮第公国对伊比利亚的纷争兴趣缺缺,勇敢而孤傲的大胆查理既没有接受东罗马帝国的同盟邀请,也没有对路易十一的举措提出任何意见,在之前的会面中,由于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的逃跑,他未能获取勃艮第国王的封号,灰心丧气的他在路易十一的挑动下和洛林公国再度交恶,一心一意地攻打洛林走廊,一心一意地往南锡城猛冲而去。
英格兰王国的爱德华四世在即将上演的好戏中充当着旁观者,玫瑰战争的余波尚未消弭,爱德华四世需要大量时间来重整内政,但此时的他依旧和勃艮第人保持着良好关系,时不时还会把法兰西王国的宣称挂在嘴边。
当然,此时的英格兰只不过是偏安一隅的蕞尔小邦,经历了百年战争的全面溃败和玫瑰战争的长期内耗后,他们的实力极其有限,爱德华四世能够迅速调动的人力仅有路易十一的二十分之一,翻不起太大的风浪。
匈牙利国王马加什一世倒是从这场纷争中看到了机会,和雅盖隆家族签署了停战协约,开始将大军向东调动,试图趁东罗马帝国西顾之时收服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强化自身实力。
罗马教廷的态度十分耐人寻味,尽管他们欠巴列奥略家族许多钱,尽管他们与皇帝提前达成了协约,但为了自己的名声,罗维雷家族不可能在明面上帮着东正教帝国压制天主教王国,一切的利益交换都得等到战争结束后。
来自西欧的重重压力打乱了东罗马帝国的战争部署,黑海舰队不得不从迦太基北上拉古萨,防范威尼斯舰船,保卫本土不受侵略,西地中海舰队开始在日不落要塞和迦太基之间反复巡逻,护卫商船,东地中海舰队仍然停在迦太基军港,控扼关键航道。
三万大军正通过东地中海陆续抵达比林奇,再前往迦太基,他们将在阿特拉斯山脉附近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同样多山而干旱的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最南部,提前赶到日不落要塞的几个军团已经和格拉纳达人交上了火,但前期进展比较有限,由于这里群山环抱,要塞众多,不可能速战速决。
在黑海之滨的君士坦丁堡,各大报纸对这场纷争进行着战争宣传,要求所有人各司其职,继续生产,为战争提供后勤,为市场提供商品,皇帝会保卫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贸易线路,会将任何胆敢阻挡东罗马崛起的敌人埋葬进坟墓中。
从海外运来的大量贵金属需要一个泄洪口,一场战争就是最好的机会,皇帝的金钱将通过军队和舰队流入市场,流入东罗马社会的方方面面。
君士坦丁堡的大皇宫内,伊莎贝拉带着两个儿子静静地等候在餐桌旁,餐桌上的食物十分简单,都是一些寻常菜品,战争在即,皇室以身作则,例行节约。
两个孩子早已饥肠辘辘,但还是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下不满地等待着。
脚步声传来,大门打开,一个身披黑色风衣的男人走了进来,满眼都是疲惫之色。
“父皇!”
君士坦丁顿时惊喜地大喊起来,兴冲冲地跳下座位,扑向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的脸上也绽开笑容,把风衣放下,将活泼好动的长子高高举起,来到妻子身边。
“我回来了。”
“我知道。”
伊莎贝拉轻声说道。
“但是又得走了。”
查士丁尼叹了口气。
上一篇:道德绑架?笑死,我根本没有好吗
下一篇:重生南美做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