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113节

只不过此时这些工业产品很多都是自产自给,出口的并不是太多,毕竟连自身需求都还未满足。

而在传统的出口商品方面,丝绸、茶叶出口一直没什么起sè。桐油还好一些。

轻工业出口也还不错,尽管全球产能过剩,但中国轻工业生产技术更加先进,加上工人成本很低,成本上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而且在工业产品包装方面,中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能在当前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为了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江渝已经开始布局了。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使大量原材料价格上涨,所以江渝抓紧时间加大原材料开采建设。

至于囤积原材料什么的。那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尽管现在买进一吨原材料,可能会在两年后卖出两倍的价钱,但这也就是一锤子买卖,不能提高工业产能。

如果把钱投入到工商业当中,未必搞不到这样的回报率。

所以囤积原材料只是囤积那些紧缺原材料。例如橡胶,以及军工业所需的一些高端原材料。

早在11年的时候。江渝便开始囤积橡胶了。

这年头橡胶种植面积还没那么大。未来必然成为十分紧缺的物资,同时江渝在海外还拥有大片橡胶园。

还有那些高端军工业材料,等一战一开打,甚至能获得高达十多倍的回报率。

同时江渝在国际上大量买进粮食,粮食在一战当中价格也是会上涨的,价格上涨个两三倍那是完全可以的。

虽然回报率也不算太高。但手里有大量粮食首先可以保障国内不会饿死人,并且可以在一战爆发后动员更多的人口参与到工业生产当中去。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尽管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粮食产量开始逐步增加。但江渝还是得防着一手。

后世历史学家认为:“一战前夕,各国都意识到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但战争双都认为这将是一次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同时确信己方阵营能获得胜利。然而渝少年时期游历欧洲,对协约国、同盟国阵营极为了解,敏锐的洞察到了即将爆发的欧洲大战并非是一场短时间内就能结束的战争。因此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如提前向世界各国提出巨额借款,在工业产能过剩时期大力发展工商业,并在大战前大量购入橡胶等稀缺原材料,并购入大量粮食确保中国的粮食供应。正如他所预料到的那般,这场战争迅速扩大到了世界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趁欧洲人忙于自相残杀的机会,成功使中国初步崛起,为日后中国成长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

1913年夏,中国夏收再次到来,这次夏收在安徽、苏北及北方平原地区出现了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身影。

同时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小型农机、拖拉机,其中以华东、湖广地区的小型农机最为普及。

这些小型农机和大型农机的出现,使农业人口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建设当中。

在农村地区,在地方行政人员的动员下,以及地方乡绅的出资下,建设起了大量农村砂石路,许多地区甚至建起了农村公路。

同时在行政人员的号召下,各地农民开始发展养殖业。家家户户都开始养鸡养鸭养猪,以往的农村人口不是不想养,而是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养。

由于之前没有什么农机,农业生产几乎都是靠纯粹的体力,生产效率低下,加上产出又没那么多,自己吃都不够,哪里能顾得上那些牲畜啊!

如今却是不同了,就算是佃户,首先佃租不要上交多少粮食了,而且国家还没有农业税收到他们头上,更没有什么杂七杂八的税。

加上农机的普及,他们第一有时间了,第二也有许多余粮了,发展养殖的基础已经具备了。

如果是自耕农,那日子就更舒服了。不过这个时期的自耕农有了更多的负担,因为义务教育开始普及了。

连女孩都进女校接受义务教育去了,家里的小子要是不进学校,那以后岂不是连媳妇都找不到?

而此时的教育制度,只有对贫困人口才有教育补贴。其他的都是要收学费的。

而那些地主除了发展种植业,同样也有发展养殖业。

使用了农机之后,那些地主聘用的长工人数开始减少了,并且农机普及到一定程度,农业税也会降低。

为了增加收入,地主们都开始多方面发展。

结果算下来,收益竟然不比以前收佃租的少,交了税之后甚至还要更多一些。

此时的北洋zhèngfǔ时期,以及华东派系并存的时期,中国各省农业人口身上的束缚已越来越少。人民的生产创造力得到了释放,积极xìng也迅速提高。

那些地主加入后形成的辛迪加因为能够给地主提供足够的利益,使得农业辛迪加模式逐渐稳定了下来,并迅速的在各省普及开来。

13年夏收江渝控制的各省,粮食产量再次增长了30%。而农业人口投入则再次减少了8%。

粮食工业方面处于稳定状态,而且蛋肉nǎi供应量也不断提高。老百姓都明显感觉到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在物质上的供应也越来越充足。

而此时。近11亿英镑的借款,只用掉了一大半,还有一小半半没花完,这些钱自然有地方花。

到处建工厂不需要钱吗?

为了应对战争的来临,江渝已经是让下面疯狂建设工厂了。

以当前的建设规模,两年后。中国钢铁产能就能够达到300万吨,铁路两年后能建设出近十万公里。

造船能力两年后,也能够达到50万吨排水量。

“剩下这一小半的钱,还要支撑一年半左右。这一年半时间还是很容易能把钱花出去的。”江渝考虑了半天,此时他却在为如何花这笔钱才能让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攫取最大的利润而发愁。

周子跃也坐在一边,听着江渝的计划。

“轻工业规模还得继续扩大,起码我们的轻工业要能够彻底夺回中国市场。重工业方面继续加强造船产能,还有冶金、矿业。”江渝想了想说道:“铁路修到哪里,我们就把工厂建到哪里,争取15年之前建设出最大的工业规模。农业人口可以适当的多抽调一些转入工业生产。”

首节 上一节 113/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