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119节

对于江渝来说这是一场漂亮的敛财战役,不仅趁着一战爆发前的空档建设起了铁路,而且还让财团大赚了一笔钱。尽管之后铁路控制权已经不在财团手中。但随着铁路股票的价值一路跌到冰点,这些股票还是已很低的成本收购了回来,让财团重新掌控了铁路运营权。

……

1914年3月。西北铁路最后一段,从兰州到xīnjiāng乌鲁木齐正式通车,西北铁路干线基本修建完成。

从12年年末,国防军就开始大量进入西北,西北地区的剿匪活动绝对是最暴烈的,为了杜绝马匪,大量少数民族被成片成片的向内陆省份转移。

整个西北地区。大部分牧民都被有组织有计划的转为工人,国防军把他们送到工厂上班,从此过上收入稳定的日子。

同时随着铁路的建成。国防军向西北的大移民开始了。

历史的齿轮再次运转,炎黄子孙再次大规模进入西北这个祖先生存过的地方。昔日炎黄部落便是从西北迁移到黄河流域,而未迁移的一部分族人,则成为了后来的羌人。羌人在西夏之后也被灭掉了。

汉唐时汉族向西北地区迁移的数量也很多。但后来都因战乱和异族的入侵而失去了西北之地。

西北本就是汉家地盘,因此江渝开始有计划的向西北大量移民,铁路正式通车之后,一切条件皆已具备。

特别是外蒙地区,14年铁路修通后,立即向外蒙移民八十万汉民。

而在xīnjiāng地区,14年则移民了上百万汉民,xīnjiāng督军杨增新也下台了。不过却被请到大学里当讲师去了。

杨增新是一个传统的官僚,他在xīnjiāng地区打压新学。阻碍工商发展,大力进行愚民。当然这都是历史书上的记载,年实际上从杨增新所做的一首诗中便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莫问中原天下事,愿做混沌太古民。”

杨增新意图在xīnjiāng打造一个太古时期的淳朴风气,这要是在古代时期,江渝绝对给他颁发个大大的奖状。

不过到了这个时代,物质的发展已经凌驾于jīng神文明之上,科技魔盒已经开启,在自己内部搞抵制就像是掩耳盗铃一般。

因此倒台的杨增新被江渝请到大学里当讲师,为官就算了,也快一大把年纪了。不过杨增新的一些愚民政策还是被新上任的官员贯彻了下去。

大量的移民,以及西北地区的工矿开始发展,推动了西北的经济发展,使得西北地区有了很快速的发展。

西北环境也因为大量的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以及每年一定数量的植树、植草,使西北地区的环境逐渐稳定了下来。

西北农业也有因铁路的修通而快速发展起来,其中陕西南部平原地区作为一个商品粮基地,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作为一个商品粮基地,xīnjiāng地区则作为一个棉花重要产地进行建设。

新成立的西北集团成为了西北地区的新晋垄断集团,但很少人知道这个集团的寡头股东也是江渝。

江渝建立的寡头财团已经开始使用各种方式进行隐蔽。

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农业资源,基本上都被江渝的财团所攫取。

此时的中国人口只有四亿多,农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起码就北方的平原地区,全部用上机耕之后,也能养活大部分人口。

再加上南方的农业多产xìng更强,辅助一些劳动效率低一些的小型农机生产模式,让四亿人实现温饱并非难事。

自从农业辛迪加模式普及开来之后,那些地主终于对江渝是放心了,否则还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江渝搞一个土地没收政策出来。

然而对于此时的江渝来说,直接没收土地太没技术xìng了。对于土地兼并,他有新的办法。

当前来说,这个铁路股票就是一次很好的兼并土地的机会。

可以忽悠那些地主把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去买铁路股票嘛!等铁路股票跌破冰点之后,这些土地不就是财团的了。

这个方法还只是小手段,还不是绝杀的杀招,个别地主会中招,个别地主不会。

当然还有一些农场主是受保护的,例如那些家庭农场模式的小农场。这种不处于大规模产粮区的小农产多产xìng很强,而大型农业机械又不好展开,这种地方就交给个体户经营。并且财团保障他们的市场效益。

还有一种就像是棉农,财团还有一些种棉补贴下发,也许用不了多久,这种补贴的钱要zhōngyāng来出了。

而在南方的一些无法进行机耕的山区,则视情况进行生产。

实在太偏远的山区,直接把人口迁移出来转为工业人口,把山区封了育林或直接留着原生林给野生动物生活。

不是那么偏远的。可以用来发展水果种植等经济作物。或者进行农改,使农耕机械可以开进去。

当前的发展就是以铁路为命脉,当铁路修到某地。某地便具备了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因为那样一来粮食可以通过铁路运往外地。

而当地进行了农业机械化变革之后,必然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失业,失业的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享有工业人口福利保障。然后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

工业人口增多,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则带动城市建设,如此形成一个发展大浪cháo,而农业是基础中的基础。

离开了农业,这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日本正是因为农业太薄弱,搞到现在也才三十几万工人,而此时的中国仅仅经过几年的发展。工业人口已经增长到了两千八百多万,并且开始进入剧烈增长状态。

两千八百多万工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没有技术xìng的劳工,从事的是在工地上干苦力,或是从事矿工这样的工种。

技术工还比较少,但却也在快速发展。

起码此时的中国,技术学校的制度已经建设完善了,各种技校、夜校不断的开设,很多苦力工开始向技术工转变,特别是不用养家糊口的青年工人,他们普遍都是选择学习一门技术工种。

如今能够成为一个技术工,并且等级考核能上得去,那是非常吃香的,到处工厂都抢着要。

如果能成为八级技工,那一个月工资起码是150元以上,工资收入虽然还没有欧美地区那么高,但能买到的东西却绝对不比欧美的那些高级技工少。

大量的苦力工,支撑起了当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建设,若没有这么多人,铁路也无法如此快速的修建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19/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