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7大时代

重生1977大时代 第874节

  “在中医里口中发甜这一病症,又被称作脾瘅。”

  “中医古籍《素问.奇病论》中说:“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意思就是说啊……这是由于五味之气上泛外溢导致的,病名叫作脾瘅。各种味道的食物进入口中,会贮藏在胃里,脾脏负责运化输送其中的精气,当津液停留在脾脏而不能正常运化时,就会让人感觉口中发甜。这是因为食用过多肥腻甘美的食物而引发的病症,这类人必定是经常食用甘甜美味且多脂肪的食物。”

  “朱教授本来就患有胃病,还长期便秘,脾胃的功能不健康。”

  “芦荟这种药材味道极其苦涩,性质极为寒凉,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而不是滋补身体,长时间服用它,人体的正气会受到更严重的损伤。”

  说完他顿了顿,对着老太太问道:

  “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朱教授以前是很喜欢吃甜食吧?”

  朱教授点点头说道:

  “嗯,确实喜欢,上班的时候不能准时吃饭,我就靠吃糖顶着,已经是好多年的习惯了,也是在嘴里莫名其妙发甜过后,我才断掉糖的。”

  方言点点头说道:

  “所以再加上朱教授之前喜爱吃甜食,从而使得体内脾胃蕴积了热邪,从而引发了口中发甜的症状。另外朱教授年龄将近七十岁,患病的时间又很长,进食量非常少,脾胃已经亏损到了极点,并且损伤到了心脏和肾脏。”

  跟着老太太一起过来的中年人想了想,对着方言问道:

  “那她头脑不清醒,说话表达不清楚意思,还有尿床,黎明前产生恐惧,又是怎么回事呢?”

  方言说道:

  “心气虚弱就会导致神志紊乱,所以头脑不清醒,说话不能准确表达意思,肾气虚就会使精气不足,从而出现小便失禁以及在黎明前产生恐惧的感觉。”

  “朱教授说过,在最近十天以来,她又同时出现了发热、尿频、尿急,这是膀胱湿热的症状,所以说这个病症是由于心、脾、肾都虚损到了极点而导致的口中发甜的病症。”

  听完后,张延昌和杨景翔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中年人和老太太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是基本上也搞明白情况了。

  随后方言就让朱教授准备住院。

  虽然刚才方言没说病情,但其实她的这个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一定要住院才行。

  方言对着老太太说道:

  “饮食方面,忌甜腻、辛辣,以小米粥、山药、百合等健脾养阴。”

  “另外马上停用芦荟丸,改用蜂蜜水或麻子仁丸润肠。”

  “此外朱教授您工作上的事儿,就先别想了,疏导焦虑,避免过度思虑伤脾,等病好了后,有的是时间想这些。”

  朱教授听到后点点头,她自己的身体是什么情况,她也明白,专业的事儿听专家的,方言这方面是专家,当然要听他的了。

  等他们离开之后,方言才开始开起了药。

  他选用了方剂,参苓白术散合交泰丸加减。

  参苓白术散:补益脾胃,渗湿止泻,里面有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扁豆、薏苡仁。

  交泰丸有黄连、肉桂,作用是交通心肾,清心火,温肾阳。

  加减则是,加石斛、麦冬养胃阴;加益智仁、桑螵蛸固肾缩尿;加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最后加入少量黄连、黄芩清湿热防苦寒伤胃。

  开完过后,方言将方子拿给了张延昌,让他交给外边的医护人员。

  随后继续叫下一个进来。

  ……

  这一上午时间,方言又诊断了好几个,不过基本都是之前遇到过的病症了,只是有些人治疗方向错了,所以拖到了现在。

  方言现场下针过后,好几个人当场症状就消失了,又开了一些药巩固,治疗也就完成了。

  最终又给医院增加了几个住院病患。

  方言这今天的新官上任的看诊算是圆满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对这些患者的后续治疗了。

  等到吃过午饭后,方言在协和担任中医科名誉主任的事儿,也就传播开了。

  看样子好像还是协和自己散播出去的。

  就下午一点过后,方言家里来了好几个电话,都是来询问他事情真假的。

  有华夏中医研究院,有东直门医院,还有首都中医药大学,甚至已经在准备明天出发去四川拍戏的师父陆东华,都听到了消息,专门打了个电话过来询问方言。

  他们都在方言这里得到了确认。

  至于后续会怎么样,方言也不清楚。

  现在他家里还有更重要的事儿,那就是二姐这边收到甘肃那边的电报,她的通知书已经到了。

  所以她不日就要启程去甘肃,拿到通知书后,转战上海。

  在这之前,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打算去一趟大舅家里,给外公上柱香。

  然后二姐明天准备一天买到车票就离京。

  开始她的大学旅程了。

  当然了,方言他们也快开校了,兄弟姊妹都一样。

  去给外公上香,将会是他们这次最后一个家庭集体活动。

  当然了,方言还有些想法,想看看是不是真和老娘说的一样,外公何休的儿科中医书籍和相关何家行医的医案,全都毁掉了。

  PS:月票又多了1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91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嗷。

第734章 老何家最大的败家子,彼之天书我之秘籍(二合一章)

  去烧香,当然还要准备一些东西。

  贡品什么的自己带过去,到时候烧完香也不带走,就送给大舅家里了。

  老娘下午本来在上班,因为要过去给外公烧香,她于是请了个假。

  其实正月初七一般不是传统意义上专门的祭祖日子,通常不建议在这一天祭祖,但也没有绝对的禁忌说完全不能进行。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这一天的习俗主要围绕着庆祝人的诞生、祈福纳祥、占卜年景等,比如吃七宝羹、戴人胜、登高赋诗等。

  明天的正月初八被视为“谷日”,是祭星、接星的日子,同时也更加适合祭祖。人们认为在这一天祭祖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缅怀,祈求祖先保佑新的一年里家庭平安、五谷丰登、诸事顺遂。

  不过因为全家的时间关系,也只好把这一天的时间给提前了。

  相信外公,他老人家也不会介意的。

  今天去拜外公,方言就没让朱霖去了,主要路不好走,万一滑倒那乐子可就大了。

  现在到处都是暗冰,方言不得不防。

  所以,就方家兄弟姊妹,还有老爹老娘一起去。

  其他人都留在家里,就连正义明珠两小朋友都不例外。

  一家人拿上祭祖的东西,装了个两个大口袋,方言和方晨两兄弟一人一口袋,然后全家赶公交车去西城区新街口。

  从协和医院附近的东单路口北站乘坐 108路公交车,坐到灯市西口站,换乘 22路等公交车,在新街口北站下车。

  大舅就在这边的一个大杂院里。

  要说这一带,最有名的当然还属新街口八道湾胡同11号了。

  那地方是鲁迅兄弟的旧居。

  鲁迅在此创作了《阿 Q正传》《风波》《故乡》《社戏》等诸多著作,周作人也在此居住多年,这里还是蔡元培、郁达夫、钱玄同、胡适、沈伊默等文化名士频频造访之地。

  八道湾胡同曲折走向,南起前公用胡同,北东拐后公用胡同,转弯分岔之处不止八个,“八”在这里是形容其弯多之意。

  这里是外公何休所在的旧居,他去世之后,三间房子理所当然就落到了大舅的手里。

  四合院的结构其实都大同小异,这里是个三进的院子,大舅一家人在中院儿里,有三间还算宽敞的屋子。

  院子里还有一间地震时候搭建的棚子,和其他大杂院一样,堵在院子正中间。

  老娘来到这里后,眼神里充满了回忆。

  毕竟她也在这里渡过了一段时光,现在看到后难免触景生情。

  倒是老爹一脸好奇,和方言他们一样,东张西望。

  一看就是对这里没啥印象了。

  这边公共水龙头前排着三个铁皮桶,刚打了开水的中年妇女拎着竹壳暖壶往中院走,呢子裤膝盖处磨得发亮,看到方言他们后,也只是瞄了一眼,然后就自顾自的走了。

  大杂院就是这样的,谁家来亲戚了,你要是帮不上,最好就别去打招呼,免得到时候人家找你家借米借面借油。

  这里屋檐下,同样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煤球,用各种能防潮的东西盖着,颇有几分火灾隐患的味道。

  家家户户贴着春联,方言他们在老娘的带领下来到大舅家门口。

  看到一副有些歪歪扭扭的春联:

  “春风化雨润桃李,玉兔呈祥映门庭。”

  小老弟皱起眉头,压低声对着方言问道:

  “今年不是马年吗?”

首节 上一节 874/10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