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1319节

《捉妖记》其实从整体来说没有太大的亮点,也没有太大的漏洞。算是一个很标准的商业作品。从人设角度不如大圣,从笑点来说不如煎饼侠。但是票房说明一部中规中矩的合家欢电影就能够达到如此体量。希望之后的商业片能以此为鉴,少放卫星多做实事。

之前国产保护暑期档票房纪录也就6-7亿这个样子吧,这次一下子冲出三部纪录,一方面说明了暑期档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应该能增强国产电影的信心。

截止7月20日,《捉妖记》5天票房破7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泰囧》、《西游·降魔篇》的同期成绩,已经有人预测:《捉妖记》有望成为首部票房过20亿元的华语电影。

然而,《捉妖记》在票房上获得的大成功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其中有着太多可以探讨的因素和值得其它国产片借鉴的东西在。

《捉妖记》选择了观众偏爱的类型大片。

“是不是大片”应该是大多数观众在进行观影消费时的第一选择标准,毕竟,花了钱就应该看回一点东西,“大片”的构成元素无外乎大咖导演,大咖演员(还必须有数量优势),大价钱道具、交通工具,高大上的拍摄场所(最好是去到好几个发达国家),以及强大的后期等,总之,必须是“一看就知道是花了钱的制作”。

所以,我们可以把《捉妖记》视作今年暑期档的大片。而观影效果显示,《捉妖记》的确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捉妖记》的后期效果也是近几年同类型国产片里能排得上号的。

该片的导演许诚毅在美国梦工厂工作了20多年,曾担任《怪物史莱克》第一部史莱克的形象设计、第二部的动画总监、第三部的导演,而他擅长的正是电脑动画制作。

显然,该影片满足了观众“偏爱大片”的消费心理,在这个5毛钱特效横扫的电视电影圈里,能看到一部50、甚至500块的特效,该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

《捉妖记》对于档期的正确选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语电影的上映时间有了明显的划分点,一年365天,电影档期被划分成贺岁档、春节档、暑期档(暑期档里还夹着一个七夕档)、国庆档最重要的几大档期,而在这些档期中上映的电影,只要不是太偏门太小众的电影,票房一般都不会太差。

而在这些重要的档期里上映的电影往往是最有可能刷新纪录的,像《泰囧》(贺岁档)、《心花怒放》(国庆档)、《澳门风云》2(春节档)、《小时代》系列(暑期档)。

一部电影对于档期的选择有多重要想必不用我在这里做过多的解释,近几年,因为档期的正确选择而取得骄人票房的电影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而怎样选择档期当然也不是乱来的,譬如一部苦大仇深的电影选择在合家欢的春节档上映就太不应景了,譬如一部感人肺腑的爱情片排在六一儿童节的几部动画片里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又譬如说一部满屏散发着青春荷尔蒙的电影偏偏要挤在带着秋意的国庆档也会有些水土不服....

总之,选择正确的档期对于任何类型电影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

《捉妖记》对档期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虽然它因为意外推迟了半年多才上映,但似乎影响不大,重新完成拍摄的《捉妖记》选择在暑期上映,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档期观众对电影的消费需求,而且这样自带萌点笑点闹点的电影实在是很对热腾腾的夏天的味道。

《捉妖记》对于电影类型题材的正确选择。

这几年屡试不爽的类型电影莫过于《那些年》、《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青春怀旧”片,今年的暑期档已经有《小时代》、《栀子花开》这样的青春片了,再多同类型片其实是无益的,如果《捉妖记》拍成了一部魔幻古装版的青春怀旧片,我想我是要骂人的。

所幸,《捉妖记》选择的内容是有着时间厚度和民间观众基础的“妖魔鬼怪”题材,我甚至敢说,没有一个电影大国有中国这么丰富的故事素材,我国各种文学中关于“妖”“神”的记载不计其数,还有在小街巷尾流传的各种传说,可以说,这种优势和“美国拍摄科幻大片有先进的技术”几乎是同等的。

换句话说,我们要拍国产大片,最适合的类型莫过于古装大片、功夫大片和妖魔神鬼大片这三种,基于这几年的功夫片越来越差劲,历史宫斗古装几乎拍烂,妖神大片的空间还是有很大的。

是的,拍爱情大片我们拍不过《泰坦尼克号》,看吴白鸽企图把《太平轮》拍成中国版《泰坦尼克号》的野心,我都替他感觉有点尴尬;拍科幻大片拍不过任何一个美国英雄系列片,看王金拍的《未来警察》,那到底拍的是什么鬼;拍恐怖惊悚大片拍不过《咒怨》,因为制度的原因,咱们的电影不能有“鬼”......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拍自己最有底的内容吧。

《捉妖记》到底好在哪里?

一部电影出来自然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捉妖记》自然也是。

举两个同类型题材的例子,一个正面的《西游降魔》,一个反面的《钟馗伏魔》。这三部电影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抓妖。

说到近几年来国产魔幻题材类型片的翘首,必然非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莫属。该片无论在投资成本、演员阵容、制作等各方面都在大片的范畴里;

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该影片与票房成正比的口碑和专业评分,以及周星驰的才华和观众对于周星驰本人、《大话西游》的深厚情结...然而这些都是《捉妖记》没法企及的。

另一部反面的电影是今年上半年上映的《钟馗伏魔》。该片由陈坤、李冰冰领衔主演,在主演的咖级上是胜于《捉妖记》的,然而在剧情的“渣”程度上,简直令人无法直视,《钟馗伏魔》企图讲一个大的故事,无奈导演功力不够,画虎不成反类犬。

然而《捉妖记》聪明的是,它自知无法很好地掌控一个类似于《西游降魔》“人间大爱”“我佛”这样的深意大主题,所以它讲述了一个浅显易懂的“人和妖”的故事,情节、人物设置一目了然,而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相对轻松愉悦、观众喜乐见闻的氛围,十分符合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好。

关于观众对该影片导演、演员、后期等各方面的褒奖,网上已经很多了,好像说再多也起不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我相对更认同的,其实是导演对主题的选择上这种“舍大取小”的方式,没有通篇的矫情,没有说大道理,没有把“人性”挂在嘴边嚷嚷,没有企图讲全人类全宇宙怎样怎样的大屁事…这些年有太多的人想拍“大”的东西,然而都败在了自知能力不够上,对于这点,必须给《捉妖记》一个赞。

而引发诸多艺人主动推荐的《大圣归来》呢?

孟轻舟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田小鹏做的最好的,是整部电影各个细节的平均值!

大圣之前,国内有一部可堪比较的动画电影,《魁拔》;

比较魁拔和大圣归来,先抛开动画形式和具体的技术细节,而是在整个电影层面进行比较。纵观历史,公认的成功影片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没有名显得短板,即便是最让人挑剔的部分,其数值也往往达到或者超过了观众接受度能够允许的平均值。

反观魁拔和大圣归来这两部电影,首先在电影层面,前者最为致命的地方即在于他只有一项数值较高,即美术部分,而策划和剧本这两项同样极为关键的指标则在平均值以下。其中策划一环很少被人提及,但这个环节却是导致了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剧本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平均值之上高度的罪魁祸首。

魁拔最初的策划曾经是剧集,这并不是什么新闻。在看过魁拔的剧情之后,懂剧作的人应该就能明白,魁拔在剧情表现出的乏力正是因为剧集和电影故事展现方式之间的异同所导致的。

剧集的节奏被生硬的切割,放在了电影院里,导致在每一部魁拔的电影结束的时候观众都会有一种因为没有完整观影而产生的失落感。

而基于这种失落感,影片中的其他不尽如人意的环节则被成倍放大,导致了观众和评论人对魁拔的反感和冷遇。

而反观大圣归来,虽然在剧情上仍有瑕疵。但这部电影基本将故事在限定时间内讲完,而其他诸如人物塑造、美术概念、视觉特效等部分完全成为了加分项。因此两部作品带给观众的观影体验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几乎没有可比性。

中国动画中,第一个做到了全部环节都在平均值之上的动画是喜羊羊。而如果接下来还会有这样一部平均分都在及格线之上的作品出现的话,观众们也一定会毫不吝啬地用票房在表达自己对他的支持。

所以魁拔票房口碑双失利,真的怪不得别人。而一部好电影的成功,也不是区区几个自来水能够促成的。

第985章:重任在身的孟庆周

连续三天跟随孟轻舟往返于片场、公司,甚至还去了家里一次,易立静采访前的胸有成竹,变成了如今的难以下笔;

花边新闻之类哗众取宠的手段,他不屑为之,尽管从易立静内心来讲,孟老板的情史他也很感兴趣;

惊鸿一瞥的泰禾小区,实在是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在孟轻舟身边玩闹的两位小孩、毫不掩饰行迹的唐紫萱、魔都拍戏归来的热芭……

首节 上一节 1319/15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花钱就变强,震惊全世界

下一篇:四合院:组团不嫁?反娶厨娘黄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