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真的只是想赚钱啊

我真的只是想赚钱啊 第351节

从李小颖的眼神里,李羽读出了一句千古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可惜李小颖不知道老子还有句名言:死贫道不死道友。

老妈如果不去给李小颖同学陪读,自己岂不是就危险了?

听到李羽的建议,老妈顿时眼前一亮,然后连连点头。

“嗯,小羽说的对,明天小颖就要高考了,确实应该陪读半年。”

没有给李小颖同学任何挣扎求生的机会,老妈一锤定音,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至于李大富同志,他自始至终也没提自己要干嘛。

他现在很忙的,追小说,钓鱼……

一家人刚吃完饭,就看到一辆东风敞篷三轮车带着牛逼哄哄的声音停在了家门口。

“吆,余老板你亲自来送货啊。”

开三轮车的不是别人,正是摆地摊卖烟花的余老板。

“李总,你这可是我做过最大的一笔生意,必须要亲自来送啊。”

余老板哈哈一笑,小小的拍了一记马屁。

这种有钱的老板,一定要打好关系,今年服务好了,明年过年之前就可以提前打电话联系,说不定又是一笔几千块钱的大生意。

小人物往往也有大智慧,成功都是来源于细微之处。

李羽对于这个余老板的服务非常满意,两人一边闲聊,李羽也搭把手将三轮车上一筒筒烟花给搬了下来。

外边的动静也惊动了家里人,李小颖一脸忧桑的从房间走出来。

看着满地的烟花,她愣住了。

“老哥,这是要去摆地摊卖烟花吗?”

“对啊,等会咱俩一起去挣钱……”

“切。”李小颖翻了翻白眼,才不信李羽的鬼话。

李羽见装也不再逗她了,“嘿嘿,我买的烟花,今年哥带你实现烟花自由!开不开心?”

纳尼??

李小颖瞠目结舌的看着眼前不知道有多少的烟花,眼珠子都瞪圆了。

喜欢放烟花的可不止李羽一个人,可以这么说,农村的孩子就没有不喜欢放烟花的,这是根植在灵魂深处的童趣。

“老哥,你……不是在逗我玩吧?这么多烟花要多少钱啊?”

李小颖虽然说着不敢相信的话,但是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期待的小星星。

“呵呵,几千块钱而已……”

李羽正准备装个逼,就看到老妈大呼小叫跑了出来。

“哎吆你个臭小子,买这么多烟花干什么,你这是要作死啊!”

余老板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启动三轮车。

“李总,我有事先走了,以后有需要记得找我啊。”

轰隆隆

看着已经一熘烟跑的没影的三轮车,再看看满地的烟花,胡晓萍心疼的直哆嗦。

这得花多少钱啊!

对于过惯了节俭生活的胡晓萍来说,不管李羽能赚多少钱,该省的钱还是要省的,万一哪天……

啊呸呸呸!

胡晓萍赶紧驱散脑海里不好的想法,对着李羽又是一顿三连击。

“叫你以后还乱花钱!”

李羽再三保证以后一定做到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才让胡晓萍稍微消消气。

几个人好不容易把烟花搬到家里,二十筒万家乐实在太占地方,最终只能堆在大厅拐角处。

还好李羽家是农村的三室两层小楼,大厅是两室打通的,面积足够大,要不然还真放不下。

……

春节对于华夏人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这份浓厚的感情依然保存的比较完好。

平日里安静的农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大规模回流,变得热闹无比,车辆的轰鸣声,小屁孩欠抽的笑声,一派欣欣向荣。

奶奶好像很喜欢看到热闹的场景,一直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

脚边放着炭火盆,头顶晒着冬日的暖阳,一脸笑眯眯的看着众人忙前忙后。

这样的场景,让习惯了摸鱼的李羽非常羡慕。

因为年三十之前家里要大扫除,一家人忙的脚不沾地,李羽感觉自己老腰都要累断了……

瞅了一个空隙,李羽搬着小板凳跑到奶奶旁边。

我真不是摸鱼,只是想陪奶奶说说话而已……

“奶奶,平时村里都没人,你一个人在家急不急啊?”

李羽问的那是废话,农村平日里连条狗都看不见,剩下的都是孤寡老人,肯定很无聊。

他之所以问这个,也是想把奶奶接到合淝去……

可惜他这点小心思,奶奶一眼就看穿了。

“不急不急,现在这样就挺好,你们啊,有时间可以多回来住住。”

额,自己还没开口呢,就被奶奶给堵回去了。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李羽不死心,还是想劝一劝。

“奶奶,过完年我接你去我那住一段时间怎么样?”

“哎,不去了,你那房子都长得一样,根本摸不清路,还是家里方便……”

劝说无效,李羽只能聊一聊其他事情打发时间。

……

圩子,是一种比较封闭的传统聚集区,一条圆形人工河把里面的住户和外面隔绝开,中间只留一条道,在古代就是绝佳的防匪工程。

圩子里的人家都是一个姓,往前推三代都是沾亲带故,邻里关系比较和谐,凝聚力强。

地利加人和,在古代,土匪最头疼的就是抢这种地方。

因为面积比较小,只有四五十户李姓人家,所以叫李小圩。

知道李羽回来了,圩子里不少人都抽空跑过来看看这个混出头的大侄子。

没别的意思,真的就是看看,和进动物园看猴子的心态差不多。

李羽真是谢谢老爸老妈了,在老俩口的宣传下,李羽俨然已经成为李小圩新生代里的成功典范,和别人家孩子李二蛋一样。

“小羽回来过年了啊。”

“嗯,才回来。”

“听说你都开公司了,管着好几百号人,你那个公司是干什么的来着?”

“开小说网站的……”

“哦,我儿子就整天上网,不好好学习,成绩一塌湖涂……”

Emm,你这让我怎么接?

天被聊死了。

“叔,来,抽根烟。”

以上就是日常尬聊模式,一边接受着长辈的询问,一边不停的递烟。

躲过了苦力活,熬过了大爷大妈的轰炸,世界总算是安静了。

接下来是祭祖,不过没有电视里那么浓重,只是老李带着李羽,两人拎着一堆地府的钞票,在爷爷坟前烧纸。

不只是给爷爷烧纸,那些逝去的亲人长辈,只要还能被记住名字的,都会画个圈烧一摊纸。

只是最近地府的经济环境估计不太好,钞票贬值严重。

以前烧纸的面额都是100元,现在动辄都是100000000元大钞票,和津巴布韦有的一拼……

忙忙碌碌,时间来到大年三十。

今年的团圆饭,和往年一样,因为奶奶在李羽家,所以二叔李大贵一家依然是和李羽家在一起吃团圆饭。

只是今年的伙食档次明显提高,老李终于如愿以偿的喝到了珍藏茅台。

不容易啊,仓库堆了几箱子茅台,天天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就是喝不到,老李都快馋出病来了。

酒过三巡,李羽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主角。

二叔和二婶两人常年在工地打工,二叔是工地的大工,二婶则在工地做后厨,两人文化程度不高,属于典型的吃苦耐劳型农村人。

首节 上一节 351/6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熊孩子毁我手办,反手索赔一千万

下一篇:国术:踢馆就变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