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手艺人:我为往圣继绝学

手艺人:我为往圣继绝学 第116节

说着,她自己也不由笑出声,满是调侃。

秦洛哭笑不得。

“做完这个,做完这个就休息,至少这个月就没事儿了,呃,过年前都没事儿了,好不好?”

做完供春壶后,关于紫砂的任务,应该就彻底完成了。

秦洛也觉得,自己的确,应该好好休息一阵子了。

真的是累成狗。

不仅耗费心血,还耗费体力。

“嗯,你心里有数就好,睡吧,睡吧,我影响你吗?要不我再去找个房间?”

秦洛:……

得,她现在都主动习惯了。

“那倒是大可不必。”

“睡吧睡吧,关灯。”

……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出门吃早餐,便看到,张正德的员工,早就把五色共生泥拿了过来。

用真空袋包装着,像是……像是一板色泽奇妙的猪肉。

简单吃过早餐,秦洛便当即带着泥,去了窑边。

陶智这会儿已经在那儿等着了。

把火都烧起来了。

他的四个学生,也都是围在跟前,仿佛准备上课一样。

当看到秦洛拿过来的泥……

陶智顿时就呆住了。

眼神发亮,难以置信的问道:“这,这是五色共生泥?”

这种泥,他倒是见过,但是实验室剂量的。

不到一斤。

而现在……

秦洛手中则是一捆,看上去怎么也得几十斤。

豪。

这也太有钱了。

他现在开始怀疑,秦洛可能是什么厉害的匠人了。

一般人,谁舍得用这么好的材料?

还不够糟蹋的。

“是。”

秦洛看了他一眼,想了想,正好拉起壮丁:“上上手?”

“先帮我过下目。”

目,是个行业术语,指的是原料的粉碎度和粗细程度。

目数越高,说明材质越细腻。

历朝历代的制壶匠人,其实都在把这道工序,朝着更高的方向推进。

明朝紫砂壶刚诞生时,目数,大概在20目。

到了清早期,逐渐进化到35目。

清中期则是60目左右。

到了现代,很多时候都是机械过目,基础都在60以上。

对于手工制壶而言,要求会更高。

有的时候,也不是越细腻越好,就有人喜欢那种看上去相对原始而粗糙的质感。

目数太高,固然是细腻,容易成型,但也容易缺乏“筋骨”。

对于供春壶而言,六十目是比较合适的。

而秦洛现在选择的,是五十目。

这样出来的泥,会更硬。

“我要50目的……麻烦。”

秦洛给出规格。

陶智很快点头答应,旋即迅速让学生做起了“苦力。”

换了50目的网筛。

目的规格意思,本来就是在一寸见方的网筛上,有多少个孔,就是多少目。

四个学生顿时忙活起来。

像是农民筛粮食一样,精心筛土。

秦洛则是不停的从车上往下搬东西,然后分门别类的摆放好。

这才让茶姐开启了直播间。

“兄弟们,今天做我最重要的一把壶之一,供春壶。”

秦洛简单交代两句,便在镜头前,开始做了起来。

泥还得筛,他先拿了块木头,适应一下手感。

准备将这块木头,雕刻成树瘿的形状。

此时。

看到这画面,陶智眼神都瞪直了。

木雕也会?

还是个主播?

他倒不是看不起主播,但隐隐有点觉得哗众取宠。

不过……

随着秦洛的雕刻逐渐展开,他很快看的入迷了。

这手艺,这手艺……太精湛了!

那个长在树上的树瘿,现在几乎被秦洛用木头和刻刀,完整的复刻了出来!

有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都是一模一样!

神了啊!

87、五色供春壶(第三更,求订阅!)

秦洛木雕大概用了一个小时。

雕刻完,神清气爽。

像是提前完成了一遍制作供春壶的预演。

另一边。

四个学生也把五色共生泥筛好了。

他们都在认真看着秦洛的动作,好奇而景仰。

虽然他们不会木雕,但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这……

秦洛的刀工和审美,绝对都是大师级别的。

看上去,都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其中一个女生,这会儿都拿出手机,进了秦洛的直播间。

然后顺着,出了更多的信息。

“上过央视。”

“刚拍完纪录片。”

“木雕,石雕,泥人,制香,紫砂……”

“我去,这是全才啊……”

首节 上一节 116/2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封杀十年我考编,上岸先斩娱乐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