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386节

连续的试验,迎来了不断的突破。

朱雀集团内的核聚变试验频率,足以用丧心病狂这个词来形容。

几乎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新的试验,往往是上个试验刚刚过去,就要准备开始进行下场试验的设计。

更惨的是,因为核电试验基地经过了扩建,可以同时进行多场试验。

这也就导致了,研发人员的工作强度直线提升。

最多的时候,一个实验室在一周内做了四次试验。

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每一名研发人员,都忙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因为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工作等着你去做,上次的试验数据分析,下次的试验装置设计,中间几乎是无缝对接。

如果没有重金激励的话,这些研发人员早就辞职不干了。

工资再高,也没有身体重要。

可无奈的是,陈锋给的实在太多了。

最多坚持两年,这些研发人员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于是,这个念头支撑着他们在过度的劳累下,还能够重新鼓起精神和力气。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陈锋不计回报的投入,打造了一支实力过硬的研发团队。

在高强度的试验工作中,这些来自各个院校的研发人员,凝聚成一个真正的团队。

同时,核聚变发电项目的技术研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最近一次核聚变发电实验中,在朱雀集团特别建造的核聚变反应装置内,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成果。

核聚变点火成功,并且持续了50秒钟,输出了大概1000焦耳的持续能量。

这可是一大进步,项目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虽说上次的核聚变点火设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结果成功就证明这条研究道路是正确的。

为此,最近一段时间,十几位核物理学家与上百位核电工程师一起开了个会。

在这场会议上,大家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那就是由陈锋率先提出的核聚变发电的研发思路是完全可行的,他们只需要遵循这一思路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就有可能迎来真正的核电时代。

由此,陈锋在朱雀集团的研发团队中确立了主导的地位。

这是他凭借着系统给予的技术成果,取得了所有研发人员的集体认可。

现在朱雀集团除了不断进行核聚变发电的试验之外,已经正式启动了商用核聚变实验堆的工程建造。

该工程的内容是,建立快速迭代的商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并以此构建出整个发电装置。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朱雀集团已经开始启动核聚变发电站的建造工作。

虽然这一步过于提前,但研发人员都认为顺着目前的思路继续突破,实现核聚变商用只是时间问题。

而项目的总工程师钟朝阳,态度更加乐观。

他认为核聚变发电的成功,已经不远了。

点火和控制的问题,是最难的关键,目前已经接近攻克。

一旦攻克了这个最大的难点,接下来的研发目标,是如何将核聚变反应提供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当前的目标是,电能的转化率要达到30%以上。

而且,燃烧占空比至少要在50%左右。

也就是说核聚变发电过程中,一半的时间在燃烧反应,一半的时间可以更换能源燃料。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已经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

高频度的试验,带来了研发上的突飞猛进。

之前几十年时间里,人类在核聚变发电领域的研发进展,都比不上最近这段时间的突破。

这种关键性的突破,在科研界中往往意味着新技术的诞生前兆。

如果彻底解决的点火的控制问题,那绝对算得上是核聚变发电研发道路上的关键突破目。

因此,这一次的核聚变发电试验,将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

算起来,这也是朱雀集团成立以来,进行的第四十三次核聚变发电试验。

每次试验所产生的器材损耗和材料损耗,都高达十几亿甚至几十亿。

这种花钱的速度,连研发人员都替陈锋心疼。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富裕的研发条件。

所以,整个研发团队经过了再三的思索。

最后,他们一致决定要等陈锋回来。

一起开启这次的试验,共同见证历史的一刻.

第四八七章 可控核聚变发电试验,正式开始

这次的可控核聚变试验,象征意义重大。

之前的试验中,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持续120秒,还有1.6亿摄氏度、持续40秒的等离子体运转。

由朱雀集团自行设计和组建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是专门用于研究核聚变反应的重大基础设施。

总体造价高昂,零件总数近100万个。

当它全力工作时,总功率达到了145兆瓦,100万个零件都要发挥自己的功能,且彼此配合。

它不仅可以打造出1.6亿摄氏度的超高温度,还能让温度骤降到零下269摄氏度。

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超高温和超低温可以共存。

只是要用“超高真空”技术,进行隔热,防止装置损坏。

一般认为在1.2亿摄氏度的高温下,稳定持续运作1000秒,可控核聚变技术就基本实现了.

完成这一步后,接下来就是正式使用阶段。

此前,朱雀集团已经做到了持续120秒。

但120秒并非是极限,根据钟朝阳等人的计算,上次如果不停止的话,持续时间至少能达到500秒以上。

只不过,因为220模拟核聚变环境所需的材料还不足以满足要求。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后,过往试验中的缺点和漏洞都已经一一补齐。

这次试验是第四十三次核聚变控制试验,以往的四十二次试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技术积累。

如果这次可以突破1000秒大关的话,下一步就是输电与能量转化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可以在核聚变发电站建造完成中慢慢提升。

当陈锋感到试验基地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紧张而期待地忙碌着。

他来到了总指挥室,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基地的每一处画面。

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大部分的研发工程师都会待在这里,观看试验进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并且依据这些细节,观察试验是否需要调整。

进入总指挥室,一眼就看到了钟朝阳等人穿着试验防护服,正指着屏幕画面叮嘱着什么。

“陈董好……”

“陈董回来了!”

一路走来,研发人员都会主动和陈锋打招呼。

言语之间,带着发自内心的钦佩和尊敬。

陈锋在核聚变发电领域的前瞻思路,以及在技术上的敏锐直觉,都深深地折服了他们。

每次遇到研发难点的时候,他总是能拿出相应的对策和技术方向。

那种感觉,好像陈锋早就完成了核聚变发电的所有研究。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他在研发思路上一直都是对的。

所以这些研发人员,才会对陈锋如此的钦佩。

在他们看来,陈锋就是那种传说中的天才。

别人绞尽脑汁研究一辈子的课题,他只需要看一遍就能找出解决的途径。

甚至有人私下里惋惜,认为陈锋不应该去经商,而是应该专心致志地做科研。

因为经商浪费了他在科研方面的天赋,让人类也失去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虽然这种评价有点拍马屁之嫌,但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陈锋走到了钟朝阳等人的跟前,安静地看着他们分配接下来的工作事项。

这一等就是半个小时,工作内容才事无巨细地安排完毕。

“陈董,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首节 上一节 386/5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