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408节

接下来朱雀集团正准备大兴土木,建设全球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

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这样的舆论风向,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

况且,钟朝阳深知一座核电站的建设成本有多高。

(aiba)因为是全球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需要应用到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还要有全新的施工标准。

而这些特殊要求,都在不断地加大投资的数额。

“呵呵,钟总不用担心,这只是那些外国佬的套路罢了,咱们只需要坚持自己的节奏,继续做下去就好。”

陈锋的表情很轻松,丝毫没有被舆论影响到。

这点小场面,他看着都感觉可笑。

在他眼里,这次的舆论危机一点杀伤力都没有。

充其量,只是自欺欺人的心里安慰。

核聚变发电技术究竟有没有用,那些核电专家比谁都清楚。

至于说成本方面,那些西方的专家只是依靠想象来计算成本。

核聚变发电真正的成本,他们压根就不知道。

只有朱雀集团的管理层,才能准确地计算出真实的发电成本。

况且,核聚变发电的稳定性,只有火力发电才能与之比拟。

像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方式,在一年之中电量供应有极大的变化,无法做到稳定的输出。

所以,核聚变发电技术具备稳定,环保,低成本等优势。

绝不像媒体上议论的那样,没有商业前景。

目前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新技术的应用前期的投资比较高。

这个道理就如同制造业一样,商品产量低就很难控制成本。

只有形成了规模效应,才能大幅度压缩成本,分摊开支。

因此,陈锋才急于开拓市场,推广商业化应用。

只有规模上来了,成本才会越来越低。

至于对手的那些舆论套路,陈锋早就见怪不怪了。

“陈董,可他们这么宣传的话,会不会影响以后的融资?”

钟朝阳还是有点不放心。

他做了一辈子科研,从没遇到过这样的舆论压力。

一时间,心慌意乱在所难免。

“呵呵,我告诉你吧,这只是他们的套路而已。”

陈锋摆了摆手,语气轻松自然。

“一开始他们极力美化核聚变发电技术的前景,怂恿我加大投资的力度,就是想要看我的笑话,因为他们认为核聚变发电不可能实现。”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我们居然成功了,核聚变发电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还有科技落后的恐慌感。”

“所以他们第一步会告诉所有人,核聚变发电技术没有想象中的作用,并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接着,等到我们的核电站建设完成,输出电力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也许应该开展相关的科研行动,但现在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当核聚变发电技术将电价拉低到1毛钱的时候,他们会说也许当初就应该立刻在科技上进行追赶,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说着说着,陈锋就笑了。

对于这些西方精英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他太了解了。

当初龙腾手机为了进军国际市场,陈锋特意组建了一个智囊团,就是专门用来分析这些西方精英的性格特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听了陈锋的这一番话,钟朝阳总算是放下心来。

现在核聚变技术成功了,他可不想因为商业利润太低,而停止了相关的研发和进步。

“钟总,就像我之前叮嘱你的一样,这项技术要想推广到全世界的话,首要的问题就是成本,不管技术多么先进,成本不划算也不会被市场接受。”

“虽说现在的传统能源还具备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新技术的取代已经势不可挡,而且过程可能会出乎预料的短暂。”

“当初炭基半导体计划成功的时候,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碳基芯片取代硅基芯片需要一个漫长的市场接受过程,三五年内不可能实现。”

“但在现实当中,一旦碳基芯片的性价比超过硅基芯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取代,成为了半导体市场的主流。”

“所以,低成本,低电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市场普及化的关键所在。”

陈锋语重心长的叮嘱,让钟朝阳若有所思。

“放心吧陈董,我们已经建立了氘和氚元素的提纯加工厂,这两种核聚变燃料的生产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很快就能实现自给自足。”.

第五一三章 同时修建五座核电站,陈锋的大手笔

就在看衰核聚变技术发酵的时候,朱雀集团突然发布了公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集团将同时建造五座核聚变发电站。

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了轰动效应。

因为核聚变发电站的建造成本相当高,是当前所有发电站中最高的。

在消息传出后,很快就引起了媒体节目的广泛探讨。

在此之前,为了研发核聚变技术,朱雀集团已经耗资了三万五千亿。

现在又要同时修建五座核电站,花钱的速度简直超出了正常的认知。

根据相关专家的计算,一座核聚变发电站从立项到最后正常启动运行,需要耗资大约6到7千亿。

这笔预算,除了高昂的建造成本之外,还有更加昂贵的设备费~用。

土工工程的建设和购买设备的总花费,达到了惊人的数-千亿。

而且,一下子-同时开工五座。

如此大手笔的投资,贯彻了陈锋以往的风格。

外界越是看衰,他越是要表现出更强大的斗志。

同时修建五座核电站,这笔预算也几乎将七万亿的贷款消耗干净了。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些投资至少有一半重新回流到朱雀集团的账户上。

核聚变发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都是朱雀集团内部完成。

所以,这部分采购费用属于资金在内部的一个流通。

这样不仅达到了项目要求,也实现了生产制造的闭环。

不过,电视媒体上的专家却并不清楚这一点。

他们对于核聚变发电的态度,明显受到了舆论的影响。

“为了一次试验性质的项目,耗费如此巨大的资金,是非常不合理,而且不划算的。”

“核聚变发电的建造和设备成本太高,至今为止加上五座核电站的造价,朱雀集团需要投入7万亿,这笔投资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

“我们按照每度电的利润是一毛来计算的话,需要核电站销售出70万亿度电才能完全收回成本,而去年我们全国的总耗电量是8万亿度。”

“这么一算的话就很直观了,就算是把全部的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全部交给朱雀集团,至少也需要十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

“但我们都清楚,刚才假设的前提是根本不存在的,按照一个合理的比例来计算,朱雀集团每年能够供应一万亿度电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如果按照这个预估,朱雀集团想要收回七万亿的成本,则需要七十年左右,天啊,这可数字是不是让人感觉绝望?”

“而且在这七十年的时间里,不能出现任何的意外,比如核电厂的大型检修,就会额外地增添发电成本,影响到最终的利润。”

“在全世界已知的发电历史当中,没有任何一座发电厂可以做到七十年间不出现任何意外,不进行大规模检修,没有那怕一个先例。”

“所以我们的结论很容易就能推理出来,朱雀集团的投资根本无法收回成本,最多只能做到降低亏损,减轻资金负担。”

“而核聚变发电的成本在其他成熟的发电技术面前,没有任何优势,至少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优势体现在哪一方面。”

节目嘉宾在发表观点的时候,陈锋正在私人庄园里陪儿子。

他正用玩具哄着孩子,一旁的杨老板打开了客厅的电视机,刚巧看到了这一档节目。

生了孩子后,两人的关系已经恢复如初。

现在的杨老板和陈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听了节目嘉宾的话,她也感觉很有道理。

每年的用电总量就那么多,朱雀集团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

不过,杨老板不怎么敢过问陈锋公司里的事情。

但陈锋看出了她的忧虑,在一旁笑道:“不用听这些专家在那里胡说八道,他们是用以前的老眼光来分析新技术,根本没有任何参考的价值。”

“举个例子吧,当初移动通讯工具刚刚诞生的时候,很多市场专家通过精密的测算,给出了一个市场总量的大概数据。”

“当时全球有四十亿人口,专家分析移动通讯的用户总量不可能超过一亿,每年的市场销量不可能超过一千万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预测被证明只是一个笑话,因为专家的经验只是基于以往的市场运行规律,而无法看到未来的前景。”

首节 上一节 408/5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