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411节

“陈先生,很多电力领域的专家都声称,朱雀集团的巨额投资没有收回成本的可能,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

一上来,记者们就火力全开。

这可不是新闻发布会,谁也猜不出陈锋会逗留多久。

所以,记者上来就开始采访最关键的问题。

陈锋笑了笑说:“电力专家?是技术专家?还是市场专家?”

他轻蔑地反问了一句,压根没把那些专家放在眼里。

“如果是技术专家的话,核聚变发电技术目前只有朱雀集团成功实现,集团外那些所谓的专家都是外行,没有核聚变电力专家。”

“如果是电力市场专家的话,我想说的是,市场上不存在什么专家,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所以对于这些人的评价,我认为不值得反驳。”

陈锋的回答,让记者们非常满意。

要的就是这种立场鲜明的态度,否则那来的的大新闻。

“陈先生,关于核聚变发电技术缺乏市场前景的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陈锋的回答刚结束,又有记者站起来提问。

“核聚变发电是否具有前景,不是靠猜测,而是要看实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就在一周之前,全世界的舆论还一致认为这是一项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

“不过短短一周的时间,舆论风向就发生了如此截然不同的转向,这里面的原因值得大家深思,但对我而言,核聚变技术一直都具有无限的市场前景。”

“在这里我提前透露一个消息,这五座核电站建成之后,我的初步目标是将发电成本压缩到0.1元以下,终端电价降低到0.2左右。”

这个回答,顿时引起了现场记者的哗然。

现在的发电成本大都是0.4元以上,终端电价在0.55元左右。

而朱雀集团的初步目标,竟然就是把成本拉低到0.1元,电价目标定在了不足现在一半的价位。

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话,核聚变发电将很快席卷整个电力市场。

用不了多久,全球发电行业的主流模式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这个价格,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陈先生,您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吗?”

记者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采访着。

“这不是有没有信心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技术目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实现的可能,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现在核聚变的燃料成本已经降低到了0.02元/度,运营和人工成本只要控制在0.08元/度以下,就可以实现。”

“我们的核聚变发电站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选址建造,核电站和终端用户的输电距离非常短,极大的节约了输送成本。”

“所以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一定的,大家有理由期待,电价即将进入0.2元的时代,所有人都可以敞开了用电,不必担心用电过多导致的污染问题。”

陈锋为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未来前景图,彰显了画饼小能手的天赋。

但这些记者可不好忽悠,很快就找到了新的问题。

“陈先生,如果您按照0.2元/度的电价进行终端出售,那么朱雀集团的利润如何保证?前期数万亿的投资如何收回成本?难道陈先生创建朱雀集团只是为了做慈善,而没有考虑盈利?”

这一系列的问题堪称犀利,一针见血。

陈锋面不改色,从容应对。

“关于电力业务的利润,在售价0.2元/度的前提下,朱雀集团可以保持正常的利润水准,而且我认为随着电价的降低,用电量会大幅提升,这对于总体的利润是没有损害的。”

“至于说如何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单靠电力业务的盈利,收回成本的时间将会比较漫长。”

“不过电力能源业务只是朱雀集团盈利的一部分,随着核聚变发电模式的推广,我们今后的大部分利润来源是机组设备和新型核材料禾。”

“目前来看,核聚变发电机组和相关的应用材料,只有我们朱雀集团能够生产,这项业务的市场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第五一七章 加快工程进度,推广核聚变发电

陈锋在签约仪式上的发言,再次引起了全球热议。

发电成本低至0.1元/度,电价迎来0.2元/度的时代。

他描绘出的前景,是全世界所有消费者都梦寐以求的未来生活。

能源成本的降低,通常都伴随着生活质量的飞速提升。

所有人都向往更舒适的生活,夏天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空调,冬天可以舒舒服服的住暖气房。

况且电价的降低,可以让新农业快速发展,以大量消耗电力资源为代价,收获更多的粮食。

此外,电力成本降低,工业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对于普通人而言,等于是物质的供给翻倍提升。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冷气随便开的米国式生活,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

以前因为全球的资源有限,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普及到全世界每一个地方。

如果核聚变发电普及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过上这样的美好生活。

可以说,陈锋的一番话,给了所有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就连西方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

如果陈锋的计划成功,那么东方人的生活品质将超越西方。

于是,关于核聚变发电的新一轮讨论又开始237了。

支持者认为,这项技术绝对能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反对者认为,核聚变发电被夸大了,就像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一样,只是众多新能源的一种。

还有一些人觉得,所谓的朱雀集团的技术突破是一场骗局。

一时间,网络上说什么的都有。

但不可否认的是,全世界都在关注核聚变发电站的建设进程。

这可是全球首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那些能源匮乏的国家,更是对此事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关注。

他们也想在核聚变可控发电领域有所突破,但想想朱雀集团上万亿米元的投入,最终还是选择作罢。

这么大的投资,除了陈锋没人敢冒险。

那些能源进口国都在打着同样的主义,让朱雀集团做先行者,验证核聚变发电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的通。

如果最终成功实现商用的话,他们宁愿花费大笔资金引进该项技术,也不愿意每年都进口大量的化石能源。

因为引进技术,修建核电站可以长期解决能源问题。

而进口化石能源的话,肯定要受制于人。

这些国家和地区,就是朱雀集团的第一批潜在客户。

国外的媒体舆论虽然已经转向,开始唱衰核聚变发电技术。

但那些能源进口国的精英人士,都具备很理性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受那些媒体节目的影响。

对于核聚变技术,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一系列的综合考量后,这些人发现核聚变发电是目前能源困境的最优解,且没有之一。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技术是否完善,能不能完全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程度。

而朱雀集团的核电站,就是检验这项技术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这五座核电站的建造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关注。

“陈董,今天核电工程集团的孙总打来电话了,说是准备加快工程进度,让我们集团做好相关的验收和检测工作,如果在设计上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尽量早一点打招呼。”

负责核电站建设工作的林晓亮,一脸不解地汇报着工作进展。

他心里很诧异,因为核电工程集团作为承建方的态度太奇怪了。

通常情况下,工程承建方都会夸大施工难度,尽量拖延验收时间。

这么做是为了留下充足的施工时间,不至于出现延期的情况。

要知道,在工程建设中延期是一种违约行为,会被扣掉一部分结算款的。

但这次的承建方,居然主动要求缩短工期。

这可是自讨苦吃的要求,但凡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做。

“(aiba)加快工程进度?能保证工程质量吗?”

陈锋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他可不会牺牲质量,追求时间。

“孙总说百分之百保证质量,我也听取了一下他给出的施工改进方案,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应该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林晓亮依据自己的专业经验,给出了判断。

“其实核聚变发电站的工程标准虽然要求很高,但在安全方面却没有太大的限制,因为不像裂变式的核电站,具有核原料泄露的危险。”

“核聚变反应所需的燃料,即便是泄露在空气中,也不具备辐射伤害力,所以我觉得加快工程建设的方案是可以采纳的。”

林晓亮的回答,并没有让陈锋彻底放心。

毕竟这是全球首例,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发生意外。

首节 上一节 411/5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