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532节

“至于投资方面的收入,需要一步步搭建投资团队,逐步形成完善的投资机制,同时也需要借助你在企业界的人脉和威望。”

“除了这些盈利方式外,我们还要不断地扩展盈利渠道,从而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快转型速度,改善银行的金融结构,让盈利逐步多元化。”

说着话,郑富真将厚厚的一叠资料递到了陈锋的手中。

这是针对银行业务上的企业规划书,随着核聚变发电在国内的普及,在未来的几年内,经济将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四大行的业务模式传统固化,龙腾银行要发挥私人银行灵活调整的优势。

根据郑富真的规划,五年之内龙腾银行的业务覆盖范围扩充三倍以上,营业收入至少要增加十倍,总体规模争取进入前五.

第六六三章 虚实配合,循环发展

“关于龙腾集团的金融业务,我会毫无保留地向你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你要注意金融风险的问题,不要太贪功冒进。”

陈锋很认同郑富真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提醒了一句。

金融行业利润高,但风险也大。

虽然龙腾银行有着雄厚的财力支持,可一旦出现金融方面的风险,那也非常的棘手。

初入这一行业,应该以稳为主。

“我知道金融是非常特殊的产业,需要人脉关系的支持,所以我才打算让你出面,申请保险执照,以银行为根基,开展各项金融投资业务。”

“这里的金融运行体系和国外相比还是非常落后的,就像这里的股市如果没有朱雀集团的上市,多年来一直是死气沉沉。”

“其实金融行业没什么核心技术,也没什么高科技含量,主要是经营理念上的区别,国内的大部分金融机构的问题不是冒进,而是太过于求稳。”

“平稳从来都不是金融行业的特点,这一行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打上了冒险的标签,如果只经营基础的存放款业务的话,那很O~K。”

郑富真不厌其烦地解释着,金融行业的本质就是冒险家的-游戏。

虽然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但对经济运行的好处却更大。

如果和风险相比较的话,金融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如何正确地引导这一行业的发展,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郑富真发现陈锋好像只对制造业感兴趣,对于第三产业和房地产都不怎么关注。

事实上,大可不必对金融行业如此抵触。

因为金融和实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金融行业依赖实体产业,实体产业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产业而单独存在,实体产业为金融发展提供了血液和可能。

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产业的发展增加后劲。

实体产业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金融的本质是募集资金,为实体行业灌注血液动力。

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产业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

实体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金融业产生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使得金融行业能够持续发展。

实业投资的运营状况,直接影响着金融投资的发展情况。

无论喜不喜欢这一行业,这都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就像龙腾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金融支持。

当初集团经营陷入困境的时候,陈锋向银行申请贷款,维持正常运营,这就是典型的金融业务。

如果没有金融业务的支持,龙腾集团早就破产倒闭了。

还有朱雀集团的创建,同样是陈锋用抵押贷款的金融手段,凑集了足够的启动资金。

所以在当今这个时代,任何企业的经营都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

“我明白你的意思,以前我对待金融行业的态度是有些偏颇了。”

在郑富真的一番解释下,陈锋也对这一行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龙腾集团在制造业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瓶颈,想要进一步发展,比如借助金融的力量。

0 ········求鲜花· 0

纵观全球顶级的跨国巨头,除了主营产业之外,无一例外都涉足了金融行业。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实体产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必然要进入金融领域。

如果以前龙腾集团有自己的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那么盈利资金也不至于空置在账面上。

要知道,以前集团投资部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账户上的空置资金。

... ... 0

现在随着龙腾银行的整顿和业务开展,集团的资金终于有了最合适的去处。

合理的资金配置,是一家企业走向最终成熟的标志。

对于龙腾集团来说,收购银行业务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仅是局限在盈利方面。

龙腾银行的出现,补齐了集团业务的最后一块短板。

而且随着龙腾产品畅销全球,金融服务也能搭上顺风车,扩展到海外市场。

这对集团的发展经营,百利而无一害。

“老公,我已经把你的六万亿资金全部注入龙腾银行了,对于东方重工的全面收购业务,也交由龙腾银行来完成。”

“另外我们的工资发放今后也经过龙腾银行,仅仅这一项业务,就能让银行营业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说我们发展银行业务,几乎占据了一切的优势,简直是水到渠成。”

龙腾集团的实体产业和金融产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发展模式十.

第六六四章 收购难题,以退为进

提起东方重工的全面收购行动,陈锋不由得提起了兴趣。

“富民银行已经收购完成,并开始了正常的运营,怎么东方重工的收购工作,还没有完成?”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甚满意,觉得这项收购行动有些拖拖拉拉。

相比于金融行业,陈锋始终还是更喜欢实体制造业。

这个问题,让郑富真也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富民银行的负债率虽然很高,规模也很大,但产权非常清晰,在收购谈判的过程较为轻松,因为谈判主体明确,只要达成协议就可以顺“三三零”利接手。”

“但东方重工从组建到现在,历经了三次大规模的调整,在一些企业资产的产权归属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纠纷,谈判主体也不具备完整的产权。”

“我们现在的工作还在摸排具体情况,但你也知道,东方重工不像富民银行,只要愿意花钱就能收集到详细的信息。”

“由于东方重工所在行业的特殊性,我们的很多调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难以掌控具体的情况,无法确定一些产权的划分归属。”

“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即便是迅速达成了协议,在接手的过程中也要面对产权纠纷的问题,倒不如在接手之前将所有问题统统摆在桌面上,一次性解决后再进行收购。”

东方重工的情况非常复杂,以郑富真的能力都感觉棘手。

不是她工作不力,而是这个企业本身就是七拼八凑出来的。

整体情况非常奇特,总部对分厂没有多大的约束力。

因为相关债务的问题,同样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所有权。

如果认真研究的话,光是各种产权划分的错综复杂,就让人脑袋大了一圈。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复杂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想要掰扯清楚的话,就要追根溯源。

可当你想要追溯以前的资料时,又被告知无权查阅。

整个东方重工的内部架构,像是一团乱麻,根本就理不清。

最好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将所有的问题都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但很快,郑富真就发现这一条路走不通。

东方重工集团创立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旗下的各家企业历史那可都是活化石级别的。

那些分厂企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兴盛一时,也曾有过光辉岁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被淘汰出局,成了落后产能。

在这六七十年的时间里,企业历经了数次历史变迁,产权问题早已超脱了法律的范畴。

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想要理清楚,那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因此,郑富真面对这种局面也是束手无策。

毕竟东方重工的企业性质过于特别,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接手的。

无法梳理清楚产权归属问题,谁也不敢轻易收购。

要知道,收购款项高达数千亿,接手后的投入资金更大。

这么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谁敢稀里糊涂地达成协议?

并且东方重工和富民银行在人事结构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郑富真在接手富民银行的过程中,将所有不符合自己要求的管理层全部清除了出去0 ........

从各营业网点主任到各大分行的行长,几乎整个管理层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更新换代。

这种大刀阔斧的人事调整,让龙腾总部迅速掌控了银行的一切业务,能够顺畅地传递执行总部战略。

猛药治沉疴的方式,加快了银行融入龙腾集团的速度,缩短了相互融合的过程。

但类似的调整,在东方重工压根就执行不下去。

首节 上一节 532/5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