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419节

  李明归国华侨的身份获得了欢迎,他决定在内地开办工厂,支援祖国的建设。

  深耕内地十年,有一天养母从北美打来电话,说自己垂垂老矣了,想见他最后一面。

  李明在电话中潸然泪下,立即动身返回美国。

  病床前,养母摸着李明中年人的面容不停地呢喃着我的孩子,随即溘然长逝。

  在镜头里再次出现的张漫玉,已经不需要任何化妆和特效技术。

  这一年是1960年,李明和张漫玉都40岁了。

  张漫玉温柔地慰藉着李明空虚的心灵,两个12岁就认识的昔日恋人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儿时的情愫和长久的牵挂,经历世事沧桑后的成熟和契合。

  当然也包括同为40岁的两人,在外貌条件上的高度匹配。

  张漫玉从1岁到40岁,李明从80岁到40岁。

  男女主角在人生的旅途中相向而行,两个寂寞的灵魂在人生的“中点”相遇、相知、相恋、相爱。

  没有年少时的干柴烈火,但胜在成熟灵魂的爱意绵绵。

  两人开始同居,他们不结婚、不买家具、不循规蹈矩,过着没有羁绊的浪漫生活。

  直至两人的女儿出生。

  镜头切换,继续回到电影开头的第三视角画面,张漫玉的女儿李琳呆愣地看着病重的母亲。

  “所以,李明就是我的父亲?”

  “对,他是你的父亲。”

  李琳痛哭出声,不停地拿手指抚过这本生父留下的笔记,想要跨越时空去触摸那个可亲的灵魂。

  “那他为什么离开我?”

  病床上的张漫玉苦笑:“你越长越大,他也越来越年轻,更是越来越害怕。”

  “我们那时候都快要到50岁了,他的面容越发地年轻,但身体却逐渐老化。”

  “你父亲担心再过几年,我就要同时照顾你们两个人,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钱,一个人离开了。”

  电影画面切换,是面容年轻的李明和张漫玉歇斯底里的争吵。

  争吵以两人一个沉默的拥抱作为终结的注脚,李明离开了。

  他让张漫玉找一个同龄同频的男人再组成家庭,好好把女儿抚养长大。

  这里的电影剧情遵循了原著。

  电影镜头的柔光感更甚,仿佛历史的长河,无声地掠过观众的心间。

  深沉和厚重,这是所有人对第三幕的观感。

  1978年,年逾60岁的李明再一次回到国内,此前他在内地的产业在事件中被没收。

  李明想起了年轻时遇到的张松文,想到了无数为了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于是借着改开的政策继续投身祖国的建设,把国外的工厂开设到内地。

  1988年,李明已经无法再掩饰自己逆龄生长的秘密,因为生父此前作为洋人买办的身份和立场错误,他把国内产业全部捐赠给了国家,只身返回了美国。

  一天,养老院的新负责人找到了70岁的张漫玉。

  “女士,有一个孩子在养老院无人认领,他衣服口袋里的纸条上,写着你的名字和地址。”

  已经年迈的张漫玉猛得想起了什么,跟着她回到了养老院。

  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坐在钢琴前,笨拙地弹奏着《致爱丽丝》。

  张漫玉步履蹒跚地走到钢琴前看着“返老还童”的李明,声泪俱下地抚摸着他稚嫩的脸颊。

  李明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忘记了一切,但没有忘记自己12岁第一次相见时,恋人教他弹的这首曲子。

  电影最后,一个极富冲击力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柔光镜头下,年迈的张漫玉怀中抱着婴儿状态的李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张漫玉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满脸皱纹;

  而李明已经回到了生命最初始的状态,皮肤娇嫩;

  柔光给两人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塑造出一种神圣和凄美的画面感。

  李明的生命走向了终结,但在镜头中,他和张漫玉的爱情凝固成为了永恒。

  影片结束,字幕走完。

  不同于《异域》结束时瞬间的全场大爆,此刻的影厅里静默无声。

  除了隐隐的抽泣,再听不到一丝一毫的杂音。

  第二个300月票加更万字,来不及码完先加5000字,后面补!

第254章 波折丛生的颁奖典礼

  《返老还童》刚刚结束的十几秒,仿佛是时间静止了的十几秒。

  从第一幕的毛刺,第二幕的逆光,到第三幕的柔光。

  仿佛一篇格调奇绝的美文,向观众娓娓道尽李明的一生。

  电影结束,所有人的心仿佛被挖空了一块。

  跨越了70年的历史长卷中,小人物李明的爱情和国家两条明暗交织的叙事线交叠出现。

  不仅是普通观众,专业的影评人和导演、演员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仿佛后知后觉一般,热烈的掌声像惊涛骇浪般涌起,经久不息。

  路老板带着张漫玉、李雪建、张松文、范兵兵等人数次回到主舞台谢幕,接受了尖叫和欢呼。

  《返老还童》剧组在首映之后有一个高端酒会,邀请场刊影评人、各国电影媒体和捧场的知名演员、导演、制片人。

  这也是几乎所有剧组的标配。

  波黑导演库斯图立卡先找到了路宽:“尽管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完电影,我还是无法用语言形容你的佳作。”

  “路,5月到戛纳来吧?我邀请你做我们的评审团主席。”

  路老板感觉有些惊讶,又面色平淡地欣然允诺:“没问题,我还得拍一部《巴黎,我爱你》的小短片,我们到时见。”

  库斯图立卡跟他碰杯离开,一堆小电影节的主席都蜂拥而至!

  都是来跟路老板混脸熟的。

  对于这些小电影节来说,提升名气就是提升效益,因为只有名导的作品参加或者高级别的评审团和组委会才会吸引高额赞助。

  目前欧洲三大为首的A类电影节都是排他性的,入围了其中一个就等于自动放弃其他电影节。

  但这些小电影节和A类电影节可不存在竞争关系。

  他们不嫌乎吃剩的,你们这些牛逼导演、有票房号召力和荣誉号召力的导演愿意的话继续来我们这儿!

  比如陆太郎这样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不定就能去混俩小奖回国嘚瑟嘚瑟。

  哈维带着一个大帅比走过来:“路,这位不用我介绍了吧?”

  罗伯特德尼罗热情地伸手:“我也不用介绍,听马丁斯科塞斯讲过你很多次了。”

  “他告诉我,因为要拍你的《异域》莱昂纳多推迟了三个月才进组《飞行家》,他很生气。”

  “但是看了你的《异域》和《返老还童》,他觉得莱昂纳多的决定是对的。”

  路老板哈哈大笑:“希望我们能有合作的机会。”

  罗伯特德尼罗欣然点头:“当然,我看了你在电影中的角色,我喜欢和懂表演的导演合作。”

  “一言为定。”

  第二天的柏林影展场刊打出了3.8的高分。

  柏林影展的场刊主要是由《每日银幕》杂志组织评审,采用4分制,4星为完美,1星是糟糕。

  除了一个走极端的影评人给了个1分外,平均下来3.8的高分独占本届影展的鳌头,排名第二的是南非电影《卡雅利沙的卡门》。

  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罗兰亲自为场刊撰写影评:

  《返老还童》是一部娓娓道来的生命史诗,用奇幻又温情的笔触,勾勒出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带给观众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对于很多外国的资深影迷来说,这种把小人物的悲欢融入到时代洪流中的技法让他们想起了另外两部蜚声中外的华语电影。

  《霸王别姬》和《活着》。

  美国的《综艺》刊载影评:影片有着“路式电影”独特的叙事技法,开篇抛出的原著中主角逆生长的设定堪称绝妙。

  导演借由这样独特的设定,打破了我们对生老病死固有顺序的认知,让整个故事仿佛笼罩在一层神秘而又浪漫的光晕之中。

  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奇思妙想,而是通过李明的逆时人生,巧妙地串联起诸多重要的生命阶段和情感经历,使得影片叙事既新颖又充满张力。

  作为本地报纸,《柏林晨报》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这位撰稿人显然是仔细研究了那段近代史,描述比较中肯:

  在男女主的魔幻爱情故事之外,我们看到了一条时代的暗线。

  从1919年到1988年,东方巨龙社会民生、国运转折的跌宕起伏可见一斑。

  透过李明的一生,我们看到了政治经济风云变化之间,充满先进性的时代思潮在这样一种困境中无奈地自我结构。

首节 上一节 419/8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刚被甩,和高冷校花领证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