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 功高权重/少年高官

功高权重/少年高官 第753节

中国政府的表态则显得有点耐人寻味:我们对萨达姆总统的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对萨达姆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希望伊拉克人民在新领导人的带领下团结起来,为中东的和平和安宁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继续按照“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伊拉克的关系,努力将中伊关系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表面上中国也是官方语言,几乎没有什么新意,跟以前对其他国家发生大事后的表态没有什么两样,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你会发现中国显然已经认可了乌代作为伊拉克的新的领导人,愿意和他领导的政府进行交往。

如果没有美国和苏联的那种表态,中国的申明没什么特别。可是,当苏联和美国都在静观其变,都在注视伊拉克的局势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中国这么做就有点出头的意味。要知道中国一贯以来都是很少出风头的,特别是1976年以后就开始韬光养晦了。

但是,人们还没有弄明白中国为什么这样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又被吸引到阿根廷的马岛上去了,真可谓大事一件接着一件。

1982年3月21日,一群阿根廷当局雇佣的五金商人强行登陆了南乔治亚岛,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营地,并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英国为此强烈抗议,敦促阿根廷政府召回这些人员,并向英国道歉。但阿根廷置之不理。

几天之后,阿根廷海军少校吉耶额摩?桑切斯率领他指挥的特种部队在鲱鱼湾雷克岬登陆。他们在夜视镜的帮助下依靠漆黑夜色的掩护率领84个士兵向前推进,攻下英国军队的兵营、总督府以及斯坦利港,英国驻马岛政府投降。这一场仗有一名阿军士兵阵亡,英军有一名官兵受伤。

这场发展过程与前世一样,只是时间稍有差别的战争就以这种方式开始了。

仅仅死伤两人的冲突算不上大事件,有时候一些年轻人喝醉了酒而引起纠纷时也许还不止这点点伤亡,根本称不上一场战斗。

但这件事的意义却不同寻常,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军事冲突,更主要的是其冲突的一方中有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战斗爆发之后不久,不但英国就将抗议文件提交给了联合国,请求常任理事国开会讨论对阿根廷的制裁问题,要求阿根廷立即撤出侵占的岛屿并向英国道歉和赔偿,而且几个大国也发表了自己看法,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措辞严厉地要求阿根廷立即退兵,否则将采取相关制裁措施。

中国、苏联当然依然是一如既往地发表了敦促冲突双方在联合国框架内谈判解决相关争端,两方都必须冷静下来认真磋商,不要使矛盾激化。苏联还在申明中暗示英国占领马岛是不应该的,秉承了过去大英帝国的做法,应该坐下来与阿根廷好好谈判。

从这些大国的反应可以看出,美国和法国政府是站在英国一边的,而中国则是坐山观虎斗,苏联暗地里希望双方打得越激烈越好。

当然,中国其实也是和苏联一样的心思,只是中国人不说而已。

当大国的目光都移到小小的马岛上时,对伊拉克政局变化的关注度自然减少了许多,很多人甚至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一回事。

乌代因此而顺利上位,国内主要媒体开始不断刊登各个高官效忠乌代的文章,也刊登了不少普通民众对乌代的良好印象和希望他带领伊拉克人民走出困境的期盼。

当然,媒体也恢复了对乌代战神的吹捧,那些说腻了的英雄事迹再一次在媒体上铺天盖地,乌代的大幅相片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悬挂起来。

看到局势一步步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迈进,乌代高兴极了,心里对郭拙诚的安排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别是发动政变的时间拿捏得如此准确,几乎与马岛战争爆发同时进行,从而大大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实在太神奇、太美妙了!

乌代坐上总统宝座,虽然法理上不是很能占住脚,但情理却很名正言顺。因为在中东国家里,极大多数国家都是王室控制的,他们的权力交接不是父传于子就是兄传给弟。

伊拉克虽然早就推翻了王室统治,但伊拉克人心里还是认为这种事理所当然。特别是现在萨达姆总统死于非命,人们的同情心泛滥,认为萨达姆很可怜,其权力不交给他的儿子实在说不过去。

不知道乌代就是幕后凶手的老百姓们在一瞬间就忘记了萨达姆的劣迹,与中国人一样,他们奉行的是死者为大的思维。萨达姆生前做了再多的坏事也不足为奇,人们之前将伊拉克从富裕带向贫穷认为是萨达姆穷兵黩武引起的,如果不跟伊朗死磕,伊拉克肯定不会这么贫困。但现在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将罪责全部归罪于伊朗,是伊朗惹火了伊拉克,侵犯了伊拉克的利益,这才导致萨达姆总统指挥军队杀向那边,萨达姆行的是正义之举,是伊拉克的英雄。

在郭拙诚的建议下,乌代也只好顺着民意开始大肆吹嘘萨达姆生前的英雄事迹,述说萨达姆总统发动两伊战争的无奈,同时刊登出许多萨达姆为了伊拉克人民而忍辱负重的事迹,以此证明萨达姆是一位英雄的总统,一位值得怀念的总统。

当然,在文字里也不时夹杂一些他是如何器重乌代,对某些违法乱纪的官员是如何教诲的,是如何挽救的。这些文章不时在暗示人们:新的政府要对那些不听萨达姆总统规劝的官员追究责任,会让他们尽快下台。

但是,伊拉克的事情并非真的一帆风顺,就在乌代坐上总统宝座不久,英国正在为收复马岛而进行全国动员的时候,巴格达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郭拙诚都没有“预计”到的、前世所没有的大事:

4月8日上午,“奥西拉克”原子反应堆巨大建筑群的前面大门口驶来一队送物资和给养的大卡车队。这五六辆大卡车载重量巨大、体型魁梧,体积是常规卡车体积的十倍以上。动力更是强劲,发动机一发动,即使是怠速运转,水泥地面也不住地颤抖。

近一人高的轮胎就足以让人惊叹,悬在半空中的驾驶室更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

这些大型卡车都是专门为了“奥西拉克”原子反应堆项目而从德国进口来的,无论是轮胎还是驾驶室的挡风玻璃都是防弹的,油箱也是内藏,从外面看不到油箱在哪里。它们全身防护得如此严密,一般轻步枪根本无法对它们产生损伤,至于手枪,更是只能在车身上打出一个斑点而已,除非是重机枪才可以射杀驾驶员或者对卡车的某些部位造成损害。

能够担当这些卡车驾驶员的可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从军队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汽车兵,驾驶技术一流,还专门在德国培训过。一辆车上上坐着正副驾驶员两个人,这些留过洋的驾驶员都是军官,正驾驶员至少是中尉级别,最高的竟然是少校。而副驾驶员的级别也不低,至少都是少尉军官。

第826章 潜入

这些驾驶员受上级器重,拿着比同级军官高得多的薪水,吃住条件都比一般军官好得多,更别说跟普通士兵比了。

正因为如此,这些人一个个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才来“奥西拉克”原子反应堆工作的时候,这些驾驶员还严格按照内部制订的规章制度执行:运送的物资进来时,每到一个关卡他们都会主动接受哨兵的仔细检查,认真而细致地申报卡车上装运的设备、给养,并配合检查站的士兵仔细核对这些物品。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随着大家对“奥西拉克”原子反应堆的敬畏感、庄严感和使命感慢慢消失,特别是他们与那些检查站的士兵熟悉后,这些驾驶员的脾气慢慢涨了起来,而那些哨卡上的士兵也开始慢慢变得敷衍。

当哨位上的士兵检查放松的时候,驾驶员很高兴,还不时施舍一些好的小玩意给他们,因为不用下车开门关门,不用核对,不用申报。而当士兵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查时,驾驶员们就大声谩骂这些士兵,说他们动作太慢手续太繁琐,有的甚至还仗着军官的身份对士兵拳打脚踢。

这样导致这些士兵对驾驶员们又爱又恨,加上士兵的长官们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时间没有出过什么事情后,士兵们对卡车的检查也就开始流于形式了。

从开始时的仔细停车核对,到后来的放缓车速看一看清单就放行,到现在则变成了哨位上的士兵看见大卡车一来就打开栏杆,唯恐影响了大卡车畅通无阻。

那些司机也不时从上面扔下一下小玩意,鼓励他们识相。

检查者和被检查者之间变得非常地和谐。

这种行为在世界各国都很普遍,都是开始的时候严厉,后来放松。出事后严厉,长久不出事就放松,因为人类都具有惰性,很少有长期在心里绷紧一根弦的人。

这天早上,卡车队又在规定的时间开来了。

看到卡车过来,检查哨所的士兵如以前一样迅速打开了路障和栏杆,几个小兵还笑呵呵地站在旁边仰望着大卡车轰隆隆地驶过。他们唯一郁闷的是今天竟然没有驾驶员扔下什么好东西奖励他们的殷勤,只看到卡车没有降速地驶向第二道关卡,更没有士兵看到几个司机脸上的悲哀和眼里的乞求,无法体会那些驾驶员在内心对这些不严格检查的士兵的怒骂。

殊不知这些士兵这么敷衍完全是这些驾驶员自己平时“培养”出来的,以前为了图方便,为了避免上下车、避免开关车厢、避免打开包装,对仔细检查的士兵谩骂、刁难。现在他们遇到了危险,自己也就没有人来搭救他们。

是的,他们现在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劫持了!

直到现在,这些司机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什么人,从哪里窜出来的。他们的卡车从火车站装上物资后按预定路线朝原子反应堆开过来。走了没有多远,前面的司机就看见路上出了一起车祸,一辆小汽车和一辆皮卡车撞在一起,而且还是横着摆的。

一个男子坐在马路边上低着头,一声不吭,两个年轻女人背靠背坐在马路中间哭泣。因为身上的衣服被撕破,露出了雪白的大腿和胳膊,但她们显然没有在乎身体的裸露,只是哭泣着。

执行特种任务的这种大卡车完全可以一路碾压过去,压的过程中最多司机稍微颠簸一下而已,即使压死了人也没有人会来找他们的麻烦,因为这种马路是不容许民用车辆经过的。何况这种大卡车的声音和动静都很大,这两个女人明知道来了大卡车而不避免,就是该死。
首节 上一节 753/13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仕路红颜:美女记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