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极品驸马

极品驸马 第922节


徐长青乖乖的起了身,小心翼翼的坐在一旁。

“徐长史都瘦了。你们这些狱卒是如何伺候的?”薛绍说道。

牢头们慌忙上下奔走,很快取来桌几酒水和烧‘鸡’羊肚和饭食等物。

徐长青看着眼前这些东西,突然泪如泉涌的哭了起来。

“你堂堂的州官大员,哭什么?”薛绍不满的道。

“徐某大限将至,如何能不哭?”徐长青抹着眼泪哀声叹息,“该死,确是该死!……只叹徐某曾经也是一个饱读圣贤之书的有志之士,不想今日堕落至厮!——该死,确是该死!”

说罢,徐长青伸出双手抱起那只烤‘鸡’,大肆啃吃了起来。

薛绍呵呵直笑,“我想你是误会了,这可不是什么断头饭。就算是要治你的死罪,也得是押送京城三司复审秋后处决。”

徐长青一愣,也对!若要杀我,我早就和柳渊一同去了!

徐长青慌忙放下了烤‘鸡’,再度对薛绍俯身大拜,“求薛都督指点‘迷’津!”

“你确是有罪,但以本官对本朝律法之了解,你还罪不致死。”薛绍说道,“十年寒窗科举不易,做到五品以上通贵大员更是难上加难。念在同僚一场的份上,我本该给你一个立功赎罪重新做人的机会。但有一点很难办,你前番在鸿云堡的作为,已经让本官对你失去了信任!”

徐长青悔之不及,无言以对的放声痛哭。

薛绍由得他哭了个痛快,并不打扰。

过了良久,薛绍淡淡的道:“查抄鸿云堡清算杨侗柳渊,还须得大费周章久耗时日。那里的户口百姓也即将都要归于官府统一管理,事务繁复而庞杂。因此,目下正当急缺人手。既然你对鸿云堡如此熟悉,有有心戴罪立功,我就准你暂以犯官免职之身,行司法参军事之事,前去辅佐吴彦章专办鸿云堡之事。”

从一州长史贬到没有代理的八品参军事,几乎是一撸到底了。但是徐长青闻言大喜,连连磕头而拜,“多谢薛都督不杀之恩!犯官愿去、愿去!犯官一定全力辅佐吴刺史,痛改前非将功折罪!”

“两年。”薛绍站起身来往外走,“两年之后,观尔后效再定沉浮!”

“拜送薛都督!!”徐长青在薛绍身后磕头不止,感恩戴德的大声呼喊。

走出监牢骑上了马,薛绍看着头顶的朗朗晴空长吁了一口气,“绥州的天空,总算是清明了一些。”

“公子,适才收到都督府代长史刘幽求的来信,说有银、延二州的一些官员和仕绅到了都督府投案请罪。也有许多的豪绅和百姓向我军捐献了大批的粮草寒衣。另外丰州李多祚有捷报传来,我军在大狼原聚斩千余敌军,‘阴’山以南不再有突厥游骑作祟。”吴铭说罢,递上了一封书信。

薛绍拿过信来一看,不由得畅然一笑。

“这是好事。”薛绍收好信件大喝了一声,“走了,回夏州!”I580

第613章 皇帝复出

人人皆盼落叶归根,李治驾崩之前也曾有一事念念不忘,就是希望留着一口气回西京去,死也要死在生他养他的故乡长安。

在李治去世几个月之后,新君李显扶先帝灵柩回了长安,总算是让九泉之下的李治能够稍稍心安。

现在朝野上下都已尽知,刚刚登基那会儿,李显曾经做出一番激烈的抗争想要拿回属于他的至尊皇权。其中最为重大的一个举动,就是他想要提拔自己的亲妹夫薛绍入阁为相对抗裴炎,但是失败了。

失败的结果相当的凶险,差一点就要逼得李显废黜了皇后韦氏,甚至威及自己的皇位。

其实失去一个女人,对于帝王这种人来说就如同庶民丢失了一件衣服,并不打紧。但是对于李显这样一个刚刚登基不久的新君来说,如果迫于权臣的压力而废黜皇后,无异于当着全天下人的面跪倒在地自抽耳光。如果他这样做了,今后这皇位再坐下去,最多也就只是一个傀儡摆设。

于是并不甘心的李显,做出了一个令武太后相当气愤且又无奈的举动?.——从此托病不出,请太后出面理政。

武太后只好再度垂帘听政。大唐的龙椅宝座,从此空缺了两月有余。

皇帝都退避成了这样子,武太后和裴炎当然不好再作步步紧逼之态。因此,李显的皇后总算是保住了。但是他“宁要美人不要江山”的举动,让很多的朝臣和仕民百姓,对他相当的失望。

李显原本就不高的人望,现在几乎已是跌到了谷底。

这一次先帝灵柩回返西京,身为孝子的李显不可能再缺席。于是武太后亲自前去告诉李显,让他借着这一次扶柩返京之机,重新复出。

顾命大臣裴炎也带着宰相重臣们来搬请李显,请他复出主持扶柩返京的事情。

李显是又惊又喜,同时也有些担忧——母后和裴炎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好心了,其中可有阴谋?

思之再三,李显不得其解。

但是扶柩返京之事,却是由不得他推搪。于是欢喜也好忐忑也罢,李显终究是再度走上了朝堂坐到了龙椅之上,并亲自主持了扶柩返京之事。

回到长安之后,一切风平浪静。由此,过了一个多月。

如同惊弓之鸟的李显,总算是渐渐的放松了下来。他体内那颗“帝王”之心,也由此慢慢的复苏了。他时常不由自主的举目看向朝野上下,上至阁部宰相下到州官县令,几乎没有一个是他李显的得力心腹。

他已经完全被架空了。

李显由此寝食不安,日夜之间都在寻思将要如何培养心腹,提拔股肱。

这天上朝,吏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魏玄同上书,说夏州都督薛绍有上表,列举绥州长史徐长青和地方豪强杨侗柳渊的诸多罪状。其中柳渊已经因为起兵谋反而被当场诛杀,杨侗已被下狱不日押往长安受审下判。徐长青因为有戴罪立功的表现,薛绍提请朝廷准许徐长青以戴罪之身暂行绥州刺史府参军,辅佐刺史吴彦章处理柳鸿堡善后之事。

这件事情在绥州来说,可谓是惊天动地。但是拿到大唐的朝廷之上,却是显得再普通不过了。除了柳渊起兵谋反被镇压稍稍引人注目,其他的事情都不值一提。

满朝文武皆以为,既然是宰相出于“礼貌”的上奏了,皇帝李显也会像以往一样出于“礼貌”的批准一下。不料,李显的心思在这一刻就活泛开了。

他说道:“薛都督至上任之后,既抵御外敌捷报频传,又屡屡为民除害,护得一方安宁,可谓殚精竭虑劳苦功高。朕以为,朝廷应该给予薛都督嘉奖和提拔。”

众臣不由得一愣,纷纷心想皇帝又想故事重提了吗?上次的教训,还不够?
首节 上一节 922/17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之崇祯大帝

下一篇:席卷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