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第三帝国

我的第三帝国 第105节

“总理,是下面的一些地区头目自作主张,他们觉得提前发动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援助,所以就比预计发动暴乱的时间提前了。”默克尔有些慌乱的回答道,他是第一次看见阿卡多暴怒,所以有点不太适应。

阿卡多策动了多时的奥地利民族问题还在酝酿之中,本来他是希望按照希特勒的老路一步一步走下去,他只是略微改变一些,比如让事件发生的时间提前,比如在几个关键点上选择正确的答案,可是现在他发现自己错了,他脱离了对现在这样一个世界未来的掌控。

“原定计划是下个月我们发动奥地利的《变节者计划》,让奥地利的民族问题浮出水面。以此来试探英国和法国的反应。不过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改变这个计划了。”默克尔皱着眉头无奈的说道。

“那是世界上前十的工业生产国!那是一个装备了一千辆坦克的国家!在边境上他们有完备的防御工事,一旦他们反抗,我们就会陷入战争的泥潭!你让我去总统府劝说兴登堡下令全国动员么?蠢货!”阿卡多痛苦的捂着自己的额头,用手对着端着咖啡走过来的安娜摆了摆手,示意她不要过来。

“英国和法国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各国传回来的消息都说明,这些国家和我们一样,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只能观望。”一旁的情报部长加斯科尔上前劝道。

阿卡多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然后摇了摇头:“加斯科尔,区别是这些国家现在还有选择的余地,而我们现在却没有了!我们如果现在不拿着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民族问题做文章,那么未来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拿它做文章了,你明白么?”

阿卡多说完,叹了一口气,又看向了站在一边没有说话的哈麦斯泰因将军,开口问道:“陆军方面准备的怎么样了?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么?”

“总理先生,国防军有5个师的部队正在向边境移动,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就近调集3个师的预备军。”哈麦斯泰因立正回答:“这些部队的具体部署,请您参考国防军单独拟定的行动计划。”

“这里没有外人。不用害怕泄密的问题!”阿卡多摆了摆手然后接着指了指地图说道:“大概说一下部署方案。”

“古德里安的第25装甲师作为主攻部队,已经运动到了开姆尼茨附近,不过因为赶路,他们需要一到两天休息。”哈麦斯泰因指着地图说道:“第23装甲师奉命在德累斯顿待命,第21摩托化步兵师也在向这一地区运动。”

“好了!你能保证,国防军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突破捷克的边境防线么?我听说那里修筑了永备防御工事,被人称为小马奇诺防线。”阿卡多打断了他的介绍,开口问出了他最想知道的问题。

“总理先生。”哈麦斯泰因将军低头说道:“在过去的时间里,国防军一直在为武器标准化和后勤简便化努力。我们的火炮口径都偏小,好处是我们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也拥有更大的火力密度,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我们缺乏攻击要塞和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的重型大炮。”

他顿了顿之后接着说道:“所以一旦捷克部队利用起那些防御工事就地反击,我无法保证我的部队可以快速通过那些障碍和防线。”

“这是我们第二次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别人的手掌心里了!你们还打算要这么玩几次?”阿卡多被气的笑了起来,他站起身来,盯着自己的手下们,因为瘦显得有些高的颧骨上,一双蓝色的眼睛看上去有些可怕。

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两次是什么意思。上一次在他的一力承担下,德**队开进了莱茵兰非军事区,那一次德国的军队规模还不如现在,法国还有英国的军队随时都可以击败德国。而这次,德国又陷入到了这种危机之中。

只有阿卡多知道他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那一次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是他一个人在用自己对未来的了解赌博,说白了其实他大概能猜到结果,所以还略微自信一些;现在他无法猜到结果了,所以这一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把命运交给别人”。

其实最近的一年里德国各处传来的都是好消息,让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经过长久以来的技术储备,还有设计人员少走弯路的时间节约,德国在各个领域科学技术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早些年间被阿卡多收购的,远在日本的住友金属公司成功开发出了高强度铝合金技术,这一材料技术被德国国防军以高价出售给了远东的“日本朋友”,而这种合成金属也被理所当然的用在了代号“雏鹰”的国防军空军新式战斗机上(根据结构工程师的要求,这种材料被少量运用在战斗机非主要部件上,用来减轻飞机重量,所占比例不超过全部材料的20%)。

在与日本人的合作协议上德国从日本进口了大量的铝材,同时德国也向美国采购了数以千万计的铝锭,作为战略储备运往国内封存。虽然依旧无法满足大规模战争消耗,不过却实实在在的对这些稀有金属进行了有计划的储备。

而作为空军的秘密武器,代号“雏鹰”的me-109式战斗机已经设计定型,并且制造出了两架原型机,在试飞的过程中这种战斗机的表现近乎完美,在速度和爬升等指标上完全超越了现有的所有飞机。

而这种飞机采用了全封闭机舱,实用升限也比现有的军用飞机高上许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战斗机的航程有一点短,不过也达到了惊人的800千米,并且能够使用可抛弃的挂载副油箱。虽然依旧只能算是一种短腿战斗机,不过比起前世的航程来,确实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

按照前世的历史经验,阿卡多知道液冷发动机在二战中后期性能上已经压倒了气冷发动机,所以阿卡多决心避免德国在飞机发动机上所走的弯路,他下令空军使用液冷发动机,发展相关的冷却技术。虽然一开始所有的飞机发动机工程师都不太理解这个固执的近乎无理的决定,不过在几次抗议无效之后,都被迫接受了国防军空军只预定液冷发动机战斗机的事实。

这种飞机的设计工程简直可以用苛刻来形容,设计师们被要求把尽可能大马力的发动机塞进很小的空间里,最终新式的发动机诞生加上材料的更新换代,才完成了军方也就是阿卡多提出的技术指标。

宝马公司为了这个设计标准改进了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在设计之初就放弃了原本的气冷发动机方案,转而一心一意的开发自己的液态冷却发动机技术,很快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me-109战斗机成了这种液冷发动的直接受益者。

第106章106德国的空军

这种新式发动机简直就是军工武器的革命性发明,这种发动机可以让me-109飞出570公里的超级速度,这种速度可以甩开现役的所有战斗机,并且赋予了me-109战斗机无与伦比的爬升速度。所以德国空军司令凯瑟琳把他的新武器叫做爬升之王,没有人认为他的话太夸张了,相反狄克上校对此的评价只有四个字:实至名归。

更加紧凑的发动机让武器的配置更加的超前,这款超级战斗机在机头上装备了一门20毫米口径的强大机炮来保证重火力的穿透力和毁伤力。另外还装备了两门13毫米口径重机枪来维持火力的密集度还有持续性。这些武器确保了me-109战斗机在未来五年时间里都不会在火力上出现什么问题。

当然还有另一个备选的方案,那就是me-109战斗机可以在机翼上加装额外的两门20毫米机炮,这种改装会让飞机拥有可怕的火力,不过遗憾的是这样改装之后的飞机会损失一部分航程还有机动性。最要命的是机翼上的20毫米机炮只能装弹60发,坦白的说非常让人无奈。

更加新潮的地方还在me-109的座舱设计上,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决定了me-109战斗机的座舱视野非常的狭窄,不过这个座舱确实是一个全封闭的增压座舱。这保证了me-109战斗机可以飞到一个足够高的地方,方便它甩掉对手或者是攻击高出的敌军目标。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被压缩了体积的起落架,这让me-109战斗机的降落成了最危险的动作,飞行员经过大量的培训才可以掌握降落这种飞机的习惯。即便是这样,操作手册上依旧反复强调要求尽量避免在有强风的天气下起降飞机。

高速俯冲和爬升带来的是这种飞机低空性能的略微损失,所以这款飞机根本没有考虑兼顾对地攻击的使命。这也算是这种飞机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缺陷。即便是客串轰炸机的角色,me-109战斗机也显得非常不合格。这种飞机只能在不携带油箱的前提下携带一枚炸弹,不能俯冲投弹只能由飞行员在平飞的状态下水平投掷——准度你可以参考闭着眼睛开车。

当然这种新式飞机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称霸天空的,它以自己优异的性能做到了这一点,当试飞me-109战斗机的飞行员从这架飞机上下来的那一刻,他就对所有和他握手的设计师们发誓,这是他驾驶过的最强大的战斗机。

数据显示这种飞机可以虐杀所有现役的战斗机,无论是速度还是低空转弯还是螺旋爬升,在1931年开始逐步量产的me-109在各个方面都好于同时期的对手。而只有梅塞斯密特公司的几个主要工程师知道,世界飞行速度记录他们在1930年就彻底打破了。

为了弥补me-109对地攻击的不足,在阿卡多的主持下,德国的飞机生产厂商另外为德国空军提供了一种叫做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的新鲜装备。而另一方面,德国设计了一款双发远程轰炸机,这种飞机才是德国空军未来的对地攻击主力机型。

阿卡多现在和当年戈林还有希特勒面对的情况差不多,德国空军从无到有,一直存在着缺乏飞机的局面,选择优先发展战斗机无疑是最快追赶世界空军脚步的举措,可是这么做就牺牲了空军的远程攻击,也就是成为前世那种颇让人遗憾的短腿空军。

为了避免德国缺乏远程攻击手段,希特勒的做法是用v2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弥补,而阿卡多决定用远程战略轰炸机来改善德国空军的短腿情况。

虽然阿卡多的家底要比希特勒的更雄厚一些,可是他发现依旧不足以同时满足空军的远程轰炸机还有制空战斗机的同时发展,本着实用角度选择,阿卡多依旧选择了优先发展me-109战斗机项目。

但是区别是他从设计层面上重新拟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未来空军战略轰炸机计划:这个计划是利用现阶段技术,设计发展出优秀的四引擎大型多用途飞机,而把这种大型飞机用在德国的民用航空发展上。

而后改进和发展这种设计,把这种飞机改进成军用运输机,为德国的伞兵还有重要军事空运服务。这样一来在大型飞机的设计和生产上,德国就不会在技术和经验上落后世界水平,而只要不落后,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就不会因为欠缺经验和技术吃亏。

当然这种大型飞机在一开始就少走了许多德国人绕过的弯路。比如说把发动机串联起来希望大型轰炸机可以拥有俯冲轰炸机的性能,这个要求刚一被提出就遭到了阿卡多的全盘否定,阿卡多在空军的报告书要求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红色x号,然后写上了自己的评语:得不偿失。

于是德国的轰炸机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类似美国b-17的四螺旋桨设计方案,因为在实验飞行的时候发现单垂尾的设计在飞行中稳定性不足,被德国的设计师们固执的改成了尾翼两端并列双垂尾设计。

虽然略微影响了飞机背后的防御机枪的射界,不过这种更加稳定并且符合德国空军将领审美观的设计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因为阿卡多毕竟不是专业的飞机设计师,在面对工程师们一大堆夹杂着专业术语的询问的时候,装腔作势的他不得不用咳嗽还有点头来掩饰自己的心虚。

另外阿卡多并没有放弃对气冷发动机的开发和制造,相反他同样支持着气冷发动机的研发,原因有很多种,不过在德国海军的最高保密档案中,阿卡多与雷德尔等人开会时提及过海军航空兵使用气冷发动机的部分优势。

给海军专门设计的fw-109大约有15%的零件能与陆军型me-109通用,使用气冷发动机和重新设计的气动外形,虽然看上去更粗大一些,不过却更加坚固耐用,符合海军航空母舰上的苛刻使用条件。

气冷发动机的舰载战斗机可以为航母节约宝贵的淡水,也不担心因为略微战损导致冷却液泄露报废战斗机,而航母作战也不需要高空截击防空,因此使用更加适合的战斗机设计。
首节 上一节 105/9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一篇:抗日之超级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