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第三帝国

我的第三帝国 第524节

他甚至怀疑自己进入了日本人的全套,因为好几天的时间里,都没有日本驱逐舰来追杀他。这在冰冷的北大西洋水域里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普里恩觉得日本人似乎根本没有预计到他的到来,但是多次面对危险养成了他小心谨慎的风格。

“左满舵,更改航线!”他一边下达命令,一边看了看手里的这份珍贵的海图。上面绘制的是澳大利亚沦陷地区附近的海域水深标注图,还有主要航线以及澳大利亚自己布置的水雷区域。因为对德国海军的不信任,澳大利亚人只提供了一部分海区的详细地图,而东海岸的地图则依旧只粗略的航线地图。

不过这“半份”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地图,已经让普里恩在自己击沉的运输舰记录上增添了将近3万吨。而且他连护航的日本驱逐舰影子都没看见,这里和冰冷的北大西洋比较起来,简直就是天堂。

“看起来我们的运气不错。”普里恩靠在声呐兵的椅子边上,开口笑着对自己的大副说道:“我想,至少在这里,日本人组织起反潜警戒网,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我们还有10天左右的好时候可以享受。”

“可不是么,好久没有如此惬意的狩猎行动了。”大副也非常放松的说道。在大西洋执行任务的时候,他和普里恩时刻都要保持紧张的状态,因为经常会遭遇到对方反潜驱逐舰的追杀,甚至有些商船上都装备有武器,这让他们如履薄冰一般,只能小心翼翼的战斗。

虽然在北冰洋附近的作战有了短暂的好时候,可是苏联的反潜力量也不容小觑,毕竟苏联的可以在最西边组织起反潜屏障,大大的缩短反潜防线。于是好时光很快过去,在北冰洋打猎也变得困难起来。

有时候普里恩觉得自己就好像瘟疫一般,走到哪里,都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舒服,他如同病毒一样破坏人体的输血系统,切断对手的运输线路,破坏承载养分的“血液”,最终让敌人流血过多死亡。所以他的对手也都用最快的时间找到他活动的区域,然后用最疯狂的手段赶走他,确保自己的海上运输线路的绝对安全。

相同的教训发生在别人身上之后,显然不会造成什么深刻的印象,在英国被德国潜水艇偷袭损失惨重之后,苏联人依旧没有学会小心防范德军的潜艇;等到德国潜艇让苏联人记住了潜艇战的可怕之后,德国潜水艇指挥官愉快的发现——日本人还是没有把德国潜艇放在眼里。

有一种职业的人每天祈祷大家都看不到他,这样他就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人叫做刺客;还有一些人同样每天祈祷大家都找不到他们,这样他们就能拿到更多勋章击沉更多的敌军舰艇——这些人们就是潜艇官兵了。

如果可能的话,几个月前邓尼茨真的很想拍着丘吉尔的肩膀说一句:“你就当我的兵不存在吧,好么?”但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潜艇,却在大西洋上创造了足以媲美任何舰队的战绩。

在1937年的年底到1938年的5月,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里,德国潜艇击沉了超过180万吨的英国已经冒充英国舰艇的美国舰艇,平均每个月超过30万吨。要知道德国潜艇的总吨位一共也就60万吨而已,而他们已经毁灭了自身总吨位三倍的敌人,并且自身损失不大。

这夸张的战绩其实并非是潜艇官兵们独自创造的,其中还包括了远在美国的情报人员,他们为邓尼茨提供了可靠的船只离港信息;还包括了驻扎在法国的屠夫侦察机部队,这些远程飞机飞行十几个小时来帮助德国潜艇确认对方舰队的确切位置。当德国潜艇官兵们最后发起进攻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稳操胜券,这套战术在阿卡多的帮忙下最终完成,成了邓尼茨水下狼群的标准攻击程序。

但是在远东,在宽广的太平洋上,德国潜艇没有了对方港口内密如蛛网一般的间谍网络提供情报,也没有了大型侦察机如影随形提供的对方舰队具体位置,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用最原始的办法来寻找自己将要进攻的目标。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虽然远在他乡甚至连潜艇损坏都不一定能够得到维修,但是德国人依旧还是按照命令开始了自己的作战,他们忠诚而又死板到可爱,严谨的性格让他们拥有了故障率极低的潜艇,也让他们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军人气质。

当然,好消息是,这里的日本船只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人不用怎么费心去寻找,就能找到自己要攻击的目标,日军不重视潜艇作战,如果说他们的航母指挥官在大舰巨炮信仰面前胳膊扭不过大腿的话,那么潜艇指挥官们就根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日本人根本不相信潜艇能够给运输线路带来毁灭打击,就像他们从来不相信航母可以击沉战列舰一样。

太多太多的日本运输舰,有装满士兵的客轮还有商船,也有载着矿石橡胶甚至奴隶的货轮。甚至有大型的渔船还有一点儿戒备心都没有的军舰。如此好的作战环境甚至让习惯见到机会就开火的德国潜水艇艇长们开始了挑食的坏毛病。普里恩已经连续放过了两艘2000吨左右的小船,为的是节省鱼雷用来攻击更加具有价值的目标。

就在昨天,已经有一个没有赶上北冰洋狩猎行动的潜水艇艇长打光了所有的鱼雷,被迫返航。这个倒霉的家伙在北大西洋的英国护航作战中养成了一个毛病,那就是看见没有护航的舰只就习惯性的来上一发鱼雷。结果他打光了弹药之后发现依旧有日本舰艇川流不息,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他只能悻悻的返航,带着自己的潜艇返回澳大利亚东海岸,在那里补给10枚新的鱼雷,再出来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因为鱼雷补给船现在还远在南大西洋上,邓尼茨也没有料到澳大利亚方面的鱼雷用的如此之快,要不是阿卡多提醒了他一句,他甚至到现在还想不起澳大利亚的潜艇需要弹药补给。

所以在新的鱼雷没有到来之前,澳大利亚的德国潜艇部队一共就只有多余的80条鱼雷,其中32枚鱼雷是一艘返航的潜艇还有一艘故障潜艇留下的“物资”,48枚鱼雷还是驱逐舰还有补给舰上带来的,因为要带其他物资,所以弹药数量实在有限。

“长官!发现一艘战舰!看侧影比战列舰还大!”代替普里恩执行海面搜查任务的士官长大声的叫喊了一声,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条大鱼。所以他有些激动,毕竟如果再击沉一艘战舰的话,他们的传奇就更加完美了。

“比战列舰还大?”普里恩赶紧靠向了潜望镜,双手扶在握把上轻轻的旋转,很快就看见了远处那艘巨大的战舰!这是一艘战列舰!普里恩心中立刻就对目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他现在已经熟练到一眼就能看出对方大概吨位的程度,所以并没有被日本战列舰那夸张的上层建筑迷惑。

日本战列舰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高大而且繁琐的上层建筑,军事爱好者们形容这种战舰舰桥设计为“违章建筑”,所以在远处看起来日本战列舰要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战列舰更高大一些,也难怪普里恩的士官长会说比战列舰更大这种形容句子了。

“侧影……有点像……扶桑级!”士官长在一旁翻看没有那么详细的敌方战舰侧影对比图,一边嘀咕着。和详细的英国战舰对比图不同,这份日本战舰的侧影对比简单粗糙了许多,显然德国对日本的战斗准备也不太充分。

“是扶桑级没错!那个上层建筑物实在是太难看了!我的上帝啊,这些日本人一点儿美观的概念都没有么?”普里恩一面用潜望镜照准着远处行驶的日本战列舰,一边皱着眉头说道。显然他被这种难看的日本战舰给恶心到了,对比英国战舰那些还算规矩的侧影,日本战舰已经不足以用难看来形容了。

“我更想说的是您,我的艇长普里恩上校。”副官有些哭笑不得的问道:“先是巴勒姆号和君权号,然后是战舰豪号,接着还有乌克兰号,现在又来一艘……您是磁铁么?一块能把对方战列舰吸引过来的战列舰磁铁?”

普里恩微微错愕,然后颇为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尖:“可能是我的运气比较好吧?”

“好运气的磁铁先生。”副官笑着调侃了一句,然后大声喊道:“调校鱼雷!全体人员,战斗准备!”

第620章620山城

山城号战列舰属于日本扶桑级,三年前刚刚经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改装,成为日本战列舰中比较先进的战舰之一。这艘战舰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按照重量来说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型战列舰了。

而且扶桑级战列舰在日本“单舰优胜”理论的影响下,采用了整整6座双联装356毫米口径火炮,按照大炮的数量来说,这钟战列舰单舰火炮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2门。至少在大炮的门数上是压倒了当时列强的所有战列舰,可以说是一艘数据相当奇葩的战列舰。

如果按照游戏数据来说,这种战列舰的数据看起来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战列舰里排名靠前的超级武器了。毕竟比这种战列舰服役更晚的德国卑斯麦级战列舰也才仅仅拥有火炮8门,而英国最后一款前卫级战列舰的火炮也只有8门。

但是日本的扶桑级战列舰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数据傲人的同时背后那可怜的实际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因为见缝插针的在舰体上布置了整整6座主炮炮塔,所以在舰体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奇葩到让人哭笑不得的布局:弹药库,锅炉房,弹药库,锅炉房,弹药库……

只要不傻就看得出来,这种布局在强调炮战的战列舰战斗中简直就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一旦舰体被敌方击中,那么这艘战舰就会立刻成为一个巨型的爆竹,迸发出最为灿烂的火光。

而整整6座炮塔和弹药库以及锅炉必须用漫长的装甲防护带来保证其安全,所以也就让整艘战舰的装甲必须兼顾的地方大大的延长了——于是平均下来,这艘战舰在每一个该设立防护装甲的地方,装甲厚度都不太够,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这艘战舰的尴尬状况:需要防护的地方比别人多,挨打时被击中的可能性就大,结果装甲因为太分散导致更薄,被击穿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不过这些缺点在日本海军疯狂的武士道精神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毕竟天佑吾皇大家是深信不疑的,既然老天爷都保佑自己的皇帝,自己为皇帝征战四方自然是不会被敌人击败的。所以所谓的装甲防护不足以及弹药库问题上,日本高层一直觉得不算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小钿长左卫门(这位大哥是41年的山城号舰长,这里使用一下请勿见怪)背着手站在自己的指挥室内,他的身边不远处,舵手正在一动不动的扶着舵轮。左卫门接到山本从珍珠港撤退的消息,并且在同一时间,他接到第二战列舰队的作战命令,让他率领一支分舰队南下,支援日军在澳大利亚的东进攻势。

跟在山城号战列舰后面的还有两艘重巡洋舰高雄号以及摩耶号,这支舰队是奉命支援沿海的日本士兵,一路向澳大利亚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进攻而南下的,他们的作战任务非常简单,就是掩护日军沿海部队,炮击抵抗者的防线。

当然,除了这三艘主力战舰之外,还有几艘驱逐舰同行,这些战舰组成了一支完整的日本分舰队,浩浩荡荡的驶向他们的作战海域。

“山本元帅怎么能在瓦胡岛之战中撤退呢?这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极度不负责任!大日本帝国的武士没有苟且偷生的习惯,宁愿战死在沙场上也绝不能卑劣的选择撤退!”左卫门是一名非常极端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这个家伙曾经在淞沪会战的时候指挥战舰炮击过中国守军,在海军中因为好战得了一个大洋恶狼的名号。

这个时候他依旧不明白为什么山本选择了撤出瓦胡岛这么一个看上去很丢面子的做法,在他看来即便是在那里战至最后一人,也不应该卑劣的选择后退。正因为这个左卫门与三本的理念不合,山本才暗中指示栗田将军把这个左卫门调到了第二战列舰队,远远的派给他一个无关紧要的任务,以免他在关键的时候坏了大局。

作为一舰之长,作为整个分遣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他在埋怨山本元帅的时候,手下的人大都只能装作听不见。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任由这名左卫门将军满嘴脏话问候着自己的最高长官。他们不仅仅要站着,还要在摇摆的舰桥上站稳,这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活儿。

说实话日本战舰那高高耸立的中部建筑严重影响了战舰的外观,甚至还破坏了舒适性。但是固执的日本海军设计者和使用人员在古老的日俄海战中得到的结论,就是把战舰的指挥塔修的越高越好。

二战是一个科技发展的大时代,在这个时代来临之前,大家都处于一个各自探索毫无经验的萌芽时期。这个时候所有国家都有自己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独到见解,比如美国那奇葩的坦克歼击车理论,比如德国那诡异的高速轰炸机理论,再比如说英国海军固执的双翼飞机等等。

别以为美国人多么牛逼多么给力,事实上他们走的弯路也绝对能让崇拜美国力量的人亮瞎自己的眼睛。二战的时候美国装甲兵的理论是这样的:坦克,就是用来支援步兵的,而坦克歼击车则是用来消灭坦克的。

于是美国装甲部队的作战标准流程是这样的:m4坦克伴随步兵奋勇向前,如果遇到敌军坦克部队,那么m4坦克的指挥官就呼叫附近负责支援的m10坦克歼击车,赶来消灭捣乱的敌方坦克。实战中美国人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m4坦克被德国坦克打了个满地找牙,当m10坦克歼击车赶来的时候,德国人已经打扫完战场又吃完一顿饭之后撤走了。
首节 上一节 524/9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一篇:抗日之超级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