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第238节


加里宁上校上前一步,说:“斯大林同志,中国同志当中这样的武器装备其实并不多,就我所见,他们一个步兵师只装备有两个营,一千多支自动步枪。”

斯大林说:“上校同志,也许你是对的,但是……据我了解,这些中国人很喜欢藏一手,绝不会把自己的底牌翻出来让人看透的。”他卸下弹匣,从里面抠出一发子弹,反复看了好久,轻声说:“跟我们最新研制的枪弹极其相似。”

废话,63式自动步枪所使用的56式中间威力弹就是苏联AK-47自动步枪所使用的M43型枪弹仿制的,能不相似吗?站在一边的苏联军工专家都是一脸纠结,他们想破头都想不明白,苏联在1943年才定型,1944年才投入生产的新型枪弹,怎么就到了中国,并且大规模装备红色武装了?

加里宁上校说:“中国同志说他们是受一位从德国回来的留学生的启发,将莫辛纳甘的枪弹截短,减小威力,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红星式自动步枪。由于缺铜,他们选择了用钢制造弹壳,然后在表面镀铜防止生锈……很高超的技术,不是吗?”

斯大林再度看了一遍手中这发不起眼的枪弹,点头:“确实是很高超的技术,可就是太高超了,让人想不怀疑都不行!对了,那些产自苏联的火炮中国同志怎么解释?”

加里宁上校说:“中国同志声称,这是他们通过欧洲华侨,从意大利买回来的武器装备,这条特殊的渠道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运作了。”

斯大林抬头看了上校一眼:“你相信他们的解释吗?”

加里宁上校摇头:“不相信!直觉告诉我,中国同志并没有对我们开诚布公,或者说,他们没有对任何国家开诚布公,在我从延安搭乘飞机回国的时候,他们甚至以延安有遭到日军轰炸机轰炸的危险拒绝了美国军事观察团进驻,要知道这几年他们可是一直在邀请美国军事观察团进驻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的,美国好不容易点了头,他们却改变了主意,这与他们一贯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健性作风大不相同,这是很不正常的。”

贝利亚插嘴,并且一针见血:“这只能说明他们内部一定发生了巨大的变故,而且是好的变故,为了保住这个秘密,他们不惜拒绝送上门来的美国观察团!”

斯大林若有所思:“秘密么……这帮中国同志身上的秘密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加里宁同志,你立即返回中国,尽一切努力搜集相关的情报,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贝利亚同志,你抽调一些精干的情报人员配合他,直觉告诉我,这个秘密非常重要,对整个红色阵营都非常重要!”

领袖都这样说了,自然没有人敢怠慢,加里宁和贝利亚都敬礼,表示明白了。

斯大林将步枪交给一直在一边等候的军工专家:“拿去仿制,明年二月之前我要看到第一批仿制出来的步枪装备我们的军队!”

军工专家敬礼:“明白了,斯大林同志!明年二月之前,一定会有不少于一万支同样的步枪装备前线军队的!”

斯大林说:“下去吧。”

众人再度敬礼,下去了。

斯大林又批了一份文件,然后起身,披上大衣走了出去,与一早就等候在外面了的将领一起前去参加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

这次在莫斯科接受他检阅的不是苏军,而是德军。

战事进行到这一年的九月,苏德战场已经彻底分出胜负了。从六月到九月,苏军调集两百四十万大军在白俄罗斯方向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空前猛烈的进攻,此战苏军不仅在兵力、装备上压制老对手,就连战略战术也压制了德军,“巴格拉季昂”行动,不管是前期的兵力秘密调动、战略欺骗还是突破口的选择,以及新型装备的运用,苏军都占尽上风,整个战役期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都是被动挨打,别说组织起有力的反击,就连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都异常困难,因为苏军总是从两个方向实施突破,而中央集团军群的装备和兵力只够他们顶住来自一个方向的进攻,顾得了头顾不了腚,除了兵败如山倒之外他们还能干什么?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血腥厮杀,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血被放干了,二十多万德军士兵阵亡、负伤、被俘,德国不得不在失去中央集团军群的情况下继续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苏军一路冲到了波罗的海,并且从波罗的海取了三瓶海水用飞机运回莫斯科————莫斯科不相信前线指挥官已经望见波罗的海,所以下达了这道看似无聊的命令,因为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洋,那里的海水盐度低到几乎可以直接饮用的地步,无法作假的。而前线指挥官照做了,空运回克里姆林宫的三瓶海水证实了前线将领没有吹嘘,波罗的海真的重新回到苏联的怀抱了。但美英等国不相信苏联的战绩,对苏军的战果提出了种种质疑,而斯大林回应质疑的办法就是组织一场检阅仪式,超过六万名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被俘的德军将领和士兵在苏联骑兵的押送下浩浩荡荡地沿着莫斯科中央大街进行一次大游行,让苏联人民看看,也让全世界看看苏军的辉煌战绩。现在这场游行已经开始了。

莫斯科中央大街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人群塞满了街道两侧,在千万道仇恨与嘲弄的目光中,几万军装被硝烟熏黑的德军战俘在苏联骑兵的押送下踉跄而行。望着远处的克里姆林宫,德军将领显得异常苦涩和迷茫。他们应该记得,在1941年的冬天,几百万德军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等战空前大捷之锐气,从几个方向向莫斯科扑去,滚动的钢铁洪流淹没大地,呼啸的机群遮住了莫斯科上空的阳光。在战事最吃紧的时候,无数苏军将士冒着随时可能被轰炸机轰炸的危险,沿着这条街道浩浩荡荡地奔赴红场接受斯大林的检阅,然后开上战场,投入到艰苦卓绝的保卫战,用血肉在冰天雪地中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德军最前沿的部队已经抵近到距离莫斯科城郊只有一公里远的地方了,然而,这一公里,他们始终过不去。现在他们成为第一支开进莫斯科的德军,却是以一种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方式!想到这里,这些德军战俘耸拉着脑袋,只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战死在白俄罗斯!

苏联军民冷眼看着这一眼望不到头的德军战俘,没有人朝战俘扔东西,没有人咒骂,就这么冷眼看着。这些德军战俘垂头丧气,让他们根本就提不起报复的兴趣来。

斯大林同样冷眼看着这些战俘,低声说了一句:“这场战争快结束了。”

第274章.二七四 出油了

不仅是斯大林,因为苏北一战,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东方战场的异样。虽然新四军一直在低调处理,完全把风头让给光头委员长,甚至恨不得将所有战果都推给他,但是谁都知道光头委员长在此战中投入的那点飞机根本就不足以取得如此大的战果。苏北一战,新四军四个师又一个旅共计七万人的兵力迎战日军一个师团一个旅团又一个联队近四万人以及伪军一个师,取得了毙伤俘虏日军一万一千人,基本全歼伪军第28师,并且击沉日军重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一艘,击落战机近四十架的战果,而自身的伤亡不到五千人,这样的战绩确实有点儿吓人,哪怕是武装到牙齿防护到裤裆的美军,对上死硬死硬的日军也很难打得出这样的战损比的!再联系苏北战役结束之后日军仓皇放弃盐城、连云港的举动,答案便不言自明了。此战新四军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和数量众多的新型武器装备,都引起了众多国家的兴趣,美国一个劲的向重庆询问着此战的具体细节,英国则对苏北会战有疑似喷气式飞机出现的痕迹极感兴趣,甚至提出新四军战斗力如此强悍,能不能抽调几个师的兵力投入到缅甸方向来?很显然,英国对于中国远征军的战斗力并不满意,远征军将士打得是很英勇,在地势险恶、气候多变的滇西与拥有坚固阵地的日军杀得血肉横飞,死不旋踵,战事之惨烈,让英军咋舌。但指挥中国远征军的将领……有相当一部份纯粹就是人头猪脑!比如说李弥,松山这么重要的制高点,这哥们连战前侦察都没有,直接就扑了上去,一通昏天黑地的厮杀下来,远征军的尸体铺满了松山,日军伤亡……我都不好意思说了!只有不足一千名作战人员据守的松山,到现在已经打了三个月了,还是啃不下来,英军当然不满意,想换个能打的来。

但是,英国佬明显对新四军了解得太少,他并不知道“几个师”对于新四军而言意味着什么!一个师三四万人哦,你抽调几个过去试试!

对于英国佬的提议,不管是重庆还是延安都表示浓厚的没兴趣!重庆方面是怕那帮红脑壳抢了他们的风头,扩大了政治影响力,而延安……到现在仍然奉行闷声发大财的政策,能不出风头尽量不去出风头,打牢基础要紧。

打基础包括:

第一,建血库。苏北之战,拥有防弹陶瓷插板和防刺服的新四军战士阵亡并不多,但很多战士在负伤之后由于缺乏血浆,失血过多在手术台上停止了呼吸,这种情况实在让人痛心。第12军报告说至少有一百五十名原本能够康复的战士因为没能及时输血而牺牲,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延安不打算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所以在交给薛剑强的采购清单里就包括至少一百个移动式采血站和十个大型血库,用以搜集、储备血浆,以确保在战略反攻的时候战士们有足够的血浆用。这些设备很快就到位了,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控制的地区,很快就展开了献血宣传活动,每天都有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女医护兵在士兵们的护送下,随同采血站一起到各大城镇去,号召那些身体健壮的青年为了抗日事业献血,并且为每一名献血者发放补品和纪念品。这项工作开展并不容易,这年头的老百姓比较迷信,总觉得让人活生生的从自己身上抽血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对此颇为抵触。地痞、流氓、缺钱花的伪军和顽军士兵反倒成了献血的主力军,不过,是要钱的。对此八路军和新四军也很看得开,不就是钱吗,爷给得起,只要你的身体没毛病,从你身上抽的血能用就行了!不过随着宣传的深入,老百姓意识到捐血也是在为打日本鬼子出力,从他们身上抽一点血对他们的身体是没有危害的,而且还能在战场上救一名勇敢的战士的命,献血活动渐渐步入正轨。

第二,加大麻醉药品的产量。现代对麻醉药品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薛剑强也只是钻空子弄到一批,这种运气不是天天都有,所以还是得靠自己。因此在延安、胶东、淮北,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大量收购鸦片膏,用于制造吗啡。当然,设备还是薛剑强提供的,这家伙搞到的设备没别的特色,就是先进!

第三是加快技术兵种的培养。这个大家一直在努力,比如说新四军就用区区十几辆63式坦克培训三百多个车组,每个车组一天也只能练上个把小时,其他时候都是在听教官讲课或者对着空气操作。延安那边则用二十辆80式自行高射炮一口气培训五百多个车组,用杨咏福的话来说,总得多储备一点人才,万一有了战损也好及时顶上去啊,人等装备总比装备等人强。至于空军,练得更狠,几十台模拟飞行器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猜猜唐译他们一口气招了多少飞行员?说出来吓你一跳:不是一两百,而是整整一千人!当然,绝大多数都只能玩玩模拟飞行器,上上理论课,只有第一批飞行员经常有登机飞行的机会。不过,唐译这家伙简直小气到家,别说轰五,就连初教七也舍不得让人多飞,所以空军飞行员上的教练机并不是薛剑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初教七,而是结实耐操的里-2……这玩意可以用食品和药品跟苏联交换,就算飞坏了也不用太过心疼。高强度的训练很容易出事,几乎每天都有人受伤,但强度只增不减,为了能上天,那些从陆军转过来的飞行员都玩命了。此外还有伞兵,以从苏联归国的远东教导旅为骨干,中央抽调了三千多名老兵,组建了全军第一个伞兵旅,那些抗联老兵就是教官。这些伞兵的训练更加亡命,十几堂理论课和基础训练之后就直接上天,甭管多恶劣的天气,只要飞机敢飞他们就敢跳,飞机不敢飞……那他们想跳都跳不了。相比之下,汽车兵的训练是最轻松的,谁都知道三轮车有多容易开,这年头没什么交通法规,更没有交警,只要不撞车不翻车不撞上人就没事,所以汽车兵的培训非常快,个把月就能教出一批,这效率,跟耗子下崽有一拼。相对而言,维修兵的培养就难一点,不过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三轮车的结构实在是很简单。

第四则是狂修机场,不仅要修可供轰五起降的机场,还要修可供螺旋桨飞机起降的,所修建的机场数量和起降能力远远超过了他们现阶段所拥有的飞机那可怜巴巴的数量,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五,石油。

对,就是石油。

苏北大战在高潮阶段戛然而止,一来固然有苏联驻华武官不合时宜地来访的原因,二来,也是因为油料储备快见底了,再打下去的话,只怕还没有歼灭掘井师团,那些汽车、坦克就要趴窝了!老革命们在第一次品尝到机械化作战的甜头的同时也尝到了油料短缺的苦涩。新四军那边没有油田————胜利油田和渤海油田不敢开发,真要开发了日军还不发了狂一样来抢啊?只能做来料加工,花天价引进生物柴油提炼设备,这套价格昂贵的设备可以将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大豆油、玉米油乃至动物油脂转化成可供车辆使用的生物柴油,原料充足的话一个月可以炼上千吨油呢。遗憾的是压根就不会有充足的原料,这年代老百姓饭菜里一点油水都没有,还要把油拿去变成柴油?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等薛剑强搬运地沟油过来了。当然,也可以想办法从日占区和国统区购买豆油过来提炼的,只是这样实在有点浪费。至于延安这边就简单得多了,直接从地下抽上来提炼!

————在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位于安塞境内的第一座炼油厂已经建成。苏联专家不无感慨的说这么短时间内建成一座年产量超过五万吨的炼油厂,简直就是玩命,负责这个工程的中国工人算是拿出抢修工事的劲头来了!同样是在苏联专家的监督之下,炼油厂进行了试产,又对机器进行了调试,最后提炼出来的柴油、煤油、汽油都质量一流。苏联石油专家不无诧异的说:“中国同志基础那么落后,居然拥有这么先进的技术设备,真是不可思议!”

同样的,位于安塞、延长、子长境内的三座小型火力发电厂也已经落成,虽说由于赶工仓促,存在不少隐患,但都能够使用了。高效的钻井队钻出了几十口天然气气井,这些天然气通过简陋的管道输送到发电厂,马上,发电机组就轰隆隆的运转了起来。与此同时,燃煤发电厂也投入运行,一股白烟从高耸的烟囱冲天而起。看着高耸的烟囱冒出白烟,昼夜赶工熬得整个人都变民形的工程师和工人都露出了开怀的笑容。有电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被唤醒了!

电流以光速顺着早就架设好的线路,再经过几个变压器中转,输往各个工厂、油田,很快,柴油发电机那吵死人不偿命的噪声消失了,机器的轰鸣却越发的响亮起来。

在安塞,一台钻井机正在轰隆隆的往下钻,186、朱老总等领导人和苏联专家,还有无数负责石油开采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在不远处紧张地注视着,负责指挥钻采的苏联钻井工程师同样紧张地盯着仪表上的压力变化,眼也不眨。经过长达数个月的研究、钻探,大家一致认为安塞是油气资源富集区块,在这里开采可收事半功倍的功率,所以大家只是在延长那边打上十几口油井维持每天三四十吨的产量,供整个边区使用,主要力气都集中在安塞这边,当核心工事来啃了。几个月来他们在这里打数十口注水井作前期注水,提高油井的压力,每天耗费的资源海里去了,可一滴油都没有产出,所有人都承受着压力,所以对第一口井能否出油格外的紧张。

钻机以每天三百米的惊人速度往下钻,大量泥浆源源不断地注进去,以确保它正常运转。所有人都紧张地注视着,等待着……

突然,钻井机仿佛失去了依托似的往上飘了一下,苏联专家用堪比排炮轰击的声音狂吼:“闪开!要出油了!”话音未落,就听到一声闷响,一股漆黑的液体顺着油管呼啸着喷向天空,跟间歇泉似的,但高度是后者的数倍!这玩意儿在空中散开,化作一阵黑雨洒向人群,躲避不及的人马上就被喷得比非洲黑叔还黑了。但没有人会在意被喷到点什么,人群看着那条黑色油龙,瞬间陷入狂欢之中,冲向暴雨般落下的石油任凭它喷在自己身上,挤不进去的就用手接着然后往自己脸上涂,所有人都在欢呼:“出油了!出油了!是个大油田!”

拉夫罗夫教授一个箭步冲过去,盯着仪表,手中的钢笔在本子上飞快的记录着,计算着,直到把所有有价值的数据都记下了,他才露出开怀的笑容,走向186,大声说:“尊敬的主席同志,恭喜你,你所领导的工农武装力量创造了一个奇迹,史无前例地在最不适合开采石油的地区打出了一口高产油井————它今天至少要喷出一百吨油!”

186也被溅了一身,却笑得非常开心,冲着那条张牙舞爪的油龙大叫:“喷吧!喷得多多的!喷得越多越好!”

第275章.二七五 有钱能使磨推鬼

那条拔地而起的油龙让整个陕甘宁边区都变成了狂欢的海洋。

没法子不狂欢,在中国想打口像样的油井实在太困难了!别说一天喷上百吨油的高产井,就算是打出一口自喷井都是非常难得……谁让延长油田和玉门油田都是出了名的低丰度、低渗透、低产出的倒霉地方呢?简单的说就是只要找准了,哪口井打下去都能出油,但是产量却非常感人,一天上百吨?一天能有个百来公斤你就偷笑了!哪怕是几十年之后,这倒霉的“三低”仍然在折磨着中国的石油工业,储油层太薄,地层压力太低的后果就是打出来的油井绝大多数都是低产井,比如说七十年后的延长油田,十万多口油井里,每日产油量一两百公斤甚至几十公斤的油井多达六万多口,直接后果就是开采成本高得吓人,油价必须稳定在五十美元一桶延长油田才能赚到钱,低于这个数字,开采一桶就亏一桶。长庆油田、胜利油田、渤海油田、中原油田、辽河油田、大庆油田等等这些油田也一样,储油层太薄,地层压力太低,想要提高产量就只能多打油井,或者在驱油技术上痛下苦工,这些都是要很高成本的。所以两桶油一直抱怨亏损也不是在干嚎,只要将这些油田都关闭了,所有石油全部从外国进口,两桶油保证不会再嚷嚷了……只是那油价会不会飙到半空去就不得而知啦。

扯远了,扯回来……咳咳,186领导的工农武装在十年前就开始跟石油打交道了,各种油料和石油衍生产品还是根据地的重要收入来源来着。不过延长油田的产量实在太操蛋了,平均一天的产量也就一吨多一点,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过惯了苦日子的石油工人骤然看到一条油龙狂喷而出,哪里还按捺得住?都要疯掉了。一个个载歌载舞,大有在油田来一场狂欢派对的意思。好在苏联石油专家们还保持冷静,在他们连声怒吼之下,工人们才意识到不能再继续这样嗨下去了,那口井还在疯狂喷油呢,再不关井然后接上输油管,就要上演一出水漫金山啦……不过这水是黑的。
首节 上一节 238/5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贞观唐钱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之龙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