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锦衣霸明

锦衣霸明 第579节

若单看辽东半岛一地其根本就没有能力供养超15余万的海陆大军,纵使是暂且不提所谓的军饷,单提粮草、军备、训练、作战等一系列消耗每月都是一笔海量支出,可想要让军队保持战斗力就不可能断了军饷!

但在此之前已然讲明了辽东半岛成了孤地可又想解决当今困局,那秦锋想解决一系列隐患就必须寻求改变,即便是秦锋现阶段握有总数超5000余万两白银,这其中除被灭八大晋商的3000万余两白银,尚有剿灭辽东境内的土匪流寇所得,及在辽东半岛抄底各级官府的库银!

这5000余万两银子看着数量很庞大,可如果真的要去细分下来却根本就不够秦锋他用的,执掌一方孤地怎能以手中所掌银钱来对比,对秦锋来说唯有真正做到边境稳固、军队强大、官府高效、百姓安居才能真正谈以一地之力解决建奴之患!

可就现在而言仍处民心不稳状态下的辽东半岛远远没有达到那样的状态,为以后不受银钱禁锢,秦锋便让李朔将专营票号的掌柜、伙计、学徒尽皆从四通商会体系内剥离出来,对他来说若想不被银钱禁锢那就必须真正做到让银钱为其所用!

而想做到这一步那就必须创建由官府绝对掌控的银钱流通机构,无独有偶这先一步在万历47年就出现的银行概念,几经周折却又回到了秦锋身上,有了皇家银行、山·西票号的兜底也让秦锋明白银行这一暴利机构必须得到制约,不然任何执掌这一暴利机构的人选都会被银钱所侵蚀!

挂于都·辽东镇抚司之下的‘兴华银行’就以全新面容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在兴华银行成立前的1个月时间兴华银行全体皆进行了最为严苛、专业的培训,而由秦锋提出并特意创建的银行律法更深入每一名新华银行职工心中!

作为官营银行。

兴华银行的创建是以辽东半岛钱袋子著称的,以总行的名义主管一切,即便是后来在辽东半岛再出现其他银行都必须在兴华银行这里申请创建才行,而跟随兴华银行的创建秦锋在辽东半岛施行了银本位!

说实话秦锋对于货币职能的区分了解并不多,从铜本位、银本位、金本位、信用本位的演变也能看出人类发展历程,对华夏一族来说缺铜少金银是最为尴尬的存在,而相对封闭的小农经济更是制约了华夏一族的发展!

如果华夏一族想要有更大步的腾起就必须做出相应改变,确定相对稳固的银本位便是重要一环,一旦时机成熟那么金本位、信用本位更是会在合适的时机被推出,辽东半岛虽被建奴围困但同样来说也构建了相对安稳的金融环境!

手中有银子,也有承载价值的银行,一头连接发展,一头连接战略意图,如此绝佳机会秦锋他会放弃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秦锋他绝对是不会放弃这等绝佳时机!

纳归都·辽东镇抚司麾下的兴华银行并未着急扩张,其最初所做的便是在鞍山城组建一系列内部机构,虽说有这几个月的缓冲但秦锋他们真正能直接管辖到的尚且只能够到各卫主城一级!

因为辽东半岛地形复杂,这也使得实际管辖权正在逐步构建之中!

可就算是这样随着银本位在现有势力范围下推行使得其内‘活力’正缓慢出现,但涉及到众多因素却也使得不规范的银块、银元宝实则也是制约银本位推行的根源,银子成色、质量、缺斤少两这都是大事儿!

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而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地方物价的不一,涉及到民生问题那都是大事儿,推行银本位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进一步安稳辽东半岛浮动的民心!

可如果说这一好政策因为这些原由最终并未改变现状,那对辽东半岛的百姓来说就是扯淡!

可这能难住秦锋吗?

有这5000余万两白银兜底,秦锋一方面让兴华银行加大对银本位的推行力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知晓银本位,要知道在大明并没有现代先进的传送消息的基础所在,这就使得但凡是推动一项改革就会需要很漫长的周期来进行普及!

对上层来说即便是再好的政策改革如果没有落实到根底所在,那这就是无根之萍,根本就没有稳步发展的可能性,为了能最大限度的推行银本位,但凡是涉及到银子的政策皆以文书的形式传递各级并由各级去巩固!

由此也让辽东半岛的核心所在鞍山卫,在短短数月间就完成了一切以银本位来进行衡量的转变,为了能解决银子在传递价值的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秦锋更是抽调了大量人手来研制‘银元’。

身为穿越众秦锋又怎能不清楚这世上最暴利的存在就莫过于‘货币’发行,而就现阶段来说规范货币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如果能研制出‘银元’最完美的配比并以冲压方式进行固化,那对真个辽东半岛来说将会有优良银元来充当价值体现者,到时一切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第115章:白莲起义

求订阅,求订阅啊!求推荐票啊!求月票啊!



天启,天启!

你是可怜的,但你也是幸运的;你是弱小的,但你也是强大的;你是敬业的,但你也是懈怠的;延绵大明两百余年的国祚终你一朝终显动乱不断,虽说这其中绝大多数并非是你一人所造成的,但身为大明皇帝出现问题就要承受骂名,这就是命!

君权相权之斗、党争延续、吏治不明、赋税难收、灾荒、辽东兵败、地方民变、边地造反;围绕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少数上层官勋掌控着大明绝大多数资源,而绝大多数百姓却在生死边缘垂死挣扎着!

有人说天启昏庸,有人言天启聪慧;可如今在其争论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对一位少年来说他承受的负担太多太多了,又有谁明白天启心中的苦闷呢?可谁让他是大明皇帝呢?!

即为天子就需承受重担!

身为大明皇帝其统辖之地绝非辽东一地,自朱由校登基称帝两载间大明诸地波折从未断绝,朝野党争,吏治堪忧,辽东之患,奢安之乱,杭州大火,黄河决口,河套蒙古袭扰,山·东地震……

这天下好像是约定好的一般,事儿是一件接着一件出现,可出现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都是需要靠银子来进行解决的,可在史书上记载的‘万历中兴’并没有给天启留下殷实根基!

相反所留下来的却是烂到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这样还算可以接受,毕竟谁在老年都是会犯错误的更何况是皇帝呢,但最让天启受不了的就在于其根本无法完全按照自我意图去治理这个已入暮年的帝国,总有内阁、朝野大臣相互配合下去让他去接受所谓的盛世天朝!!!

这其中当属朝野中最得势的东林党最为夸张,明明是标榜着道德君子、救国救命的大义在身,可做的最多的却是不务实、打嘴炮,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却是推脱其中关联……

你这还让天启怎么去信任?

并事事常以自我意图去标榜所谓的忠君爱国,如果天启不听就好似这大明真的会亡了一样,这不就是强行给巨龙套枷锁吗?

最让天启受不了的就莫过于在天启2年2月初7,山·东境内的兖州府、济南府、东昌府诸府发生百年难遇的大地震,若放在后世华夏儿女定会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但在大明出现地震首先想到的却是皇帝犯了错惹了天怒!

若朱由校没接触过秦锋或许还会相信这一说,可在和秦锋接触的那半年多时间内朱由校学习到了很多,这其中就包括千百年来但凡出现大灾帝王必下罪己诏的愚弄把戏,而这更多的是文官为限制皇权而搞出的至圣把戏!

虽说时任内阁大学士叶向高联合朝中大臣上了奏折,言明皇帝身边有小人作祟才惹的天怒,这是上天所下警示,但朱由校却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套,直接命魏广微对山·东进行派饷救灾。

可这大明它病了!

党争不绝引发的吏治不清使得贪腐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尤其是在大灾之年更是大小蛀虫吸食人血的疯狂之际,这也使得山·东出现大灾即便是朝廷拔下了赈灾饷银可到头来真正到百姓手中的连残汤剩羹都没有多少!

山·东·兖(yan)州府·郓(yun)城县。
首节 上一节 579/7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乡

下一篇:战国野心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