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锦衣霸明

锦衣霸明 第623节

秦锋一直以来所下的都是一盘很大的棋,他所谋求的发展并非是单一的以粮食为核心的经济圈,他想得到的是以工、农并行,商业扶持的综合型经济圈,而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辽东能有拥有超强的抵抗性!

承接道路交通网对目前的辽东来说是利益最大的蛋糕,但这并不代表着地方基础建设所得利益就小了,只不过相比较于体量较大的道路交通网而言显得略小些罢了,若单靠一家来吃掉这些恐会有撑死的嫌疑,若将其分润到三家商会中去做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无论是谁面对如此利益都会心动的,对英国公府下来说会心动,对赵、周、邢三家来说那便是心热了,一旦他们能将此事做好便能在辽东彻底扎下根来!

于是乎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以以辽东道路建设商会、建安建设商会、兴南建设商会、中益建设商会为首的第一批以承接工程建设为主的商会便组建了,也因此使得这四家建设商会吸纳了原本由官府所管的6万余众农民工队伍,而这其中当以辽东道路建设商会的实力最为强盛!

对现在的辽东来说想要稳定发展那就必须稳定治下百姓,而想要稳定治下百姓那就必须让百姓手中有粮食、有银子,你唯有确保了这两点你才能从根本上去稳定民心,你只有稳定了民心才能确保辽东的稳定发展,而在这其中进行基础授田便能保障粮食来源!

这有了粮食保障就能确保百姓民心稳定,而在这基础之上筹建大批地方基础建设说白了就是靠砸银子来让更多的人得以富起来,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已发行的银币快速流通下来,以各级循环的方式来分别让各个群体慢慢富余起来,以此来达到不断增强辽东底蕴!

当然对秦锋来说上述所组四大建设商会其皆占据了不小的利益,这对于已占据高位的秦锋来说是避免不了的存在,而这些利益就是天然的连接群体的存在!

对现在的辽东来说他还很虚弱,而一旦其境内构建了完整的基础设施也宣告着他已走向强盛,而如今的他正坚定的朝不断变强的道路上走着!

第169章:种地是一门大学问(上)

求订阅,求订阅啊!求推荐票啊!求月票啊!



民以食为天。

对生活在大千社会的百姓来说能吃饱肚子便是他们的第一追求,可即便是这样的追求对很多大明百姓来说都是一种最大的奢望,在大明能天天吃出新花样的除了除了勋贵、官员、士绅等有权有势有银子的存在能这般,如今的大明很多人还挣扎在温饱的基础线上!

甚至还有很多百姓连饭都没得吃!

可在辽东这一切都截然不同了,辽东的百姓在这段时间内也算是经历颇为丰富,从一无所有的破产户再到拥有房屋、良田的小自耕农这仿佛让他们置身于梦境之中,这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良田啊,更有的百姓在领到田契后竟将其一口吞咽下去,生怕再有恶绅将其掠夺而去!

因为这样的创举也让秦锋的长生碑尽皆入了辽东百姓之家,他们选择供养这位让他们有活路的圣人!

从一无所有再到拥有可供家庭不断变好的希望后,这也使得辽东百姓如今是格外珍惜他们所得到的一切!

对百姓来说得到土地的第一件事儿肯定是要对自家土地进行细致料理,但辽东独特的地理气候也使得他们不能像往日那样翻地犁地,辽东寒冷的气候使得地被冻得硬邦邦的,这也以至于百姓们最初在得到土地后除了对各自土地的临界点进行夯实确认外,更多的却是相应官府号召进行以工代供!

虽然说辽东百姓在这个隆冬皆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可同样他们也是最贫穷的存在,家中除了够一家人两三日的口粮以外一无所有,如果想在这个隆冬不被饿死那么就必须接受地方官府的统一安排,通过劳动去获得足够的粮食,通过劳动去获得耕地所需的一切!

靠着这样的方式也让各府、各县的城池翻新、建造工程得以完成小半,若按原先大明的进度,想建造出一座城池出来往往需要征派数以万计的农夫,从各地运送石块、木材、糯米、鸡蛋等所需材料,那所耗费的银钱更是数不胜数,可对于如今的辽东来说却不一样了!

随处可见的砂石混合到特制的水泥之中,以特制铁条为骨架,特制砖石为外罩,一座座区别于以往城池的形象正以可观的速度进行建设!

同样也因为有按劳所得这一核心兜底也使得参与各个工程的百姓皆卯足了劲头儿,虽说他们多数是大字不识几个,但这心中的小算盘却是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如果他们能在这个隆冬干够自己所需的银币,那么他们就能用银币去购买由官府统一销售的农具!

锄头、犁、连枷等一系列必备农具,而这些在用的时候爱惜一些传家都是有可能的!

更不要说他们每家都还背负着债务,虽说这土地是无偿授予的但他们住的房屋以及房屋中的一切用具都是官府出资帮忙筹建的,当然让百姓们一口气拿出那么多的银子是不可能的事情为此由辽东督府推出了一系列偿还政策,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他们除了缴纳官府所征田赋外还需额外再缴纳一定量的粮食来作为偿还!

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秦锋有多么狠的心,这其中的作用是更好的鞭策辽东百姓勿忘危机,这人如果平白无故的得到一大笔的财富那么只会让他们在心中滋生出懒惰的信念,想真正让他们富余起来,那么首先要做的便是让他们负起来,唯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充满斗志!

也正是基于此方使得辽东百姓一直都铆足精神!

为了确保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四通商会在这段时间内忙的那叫一昏天黑地,李朔更是跑了这府去那府,自从山·东回来以后他就每一天是能够休息的,而这也让四通商会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体量,单单是这各府皆紧缺的各式农具四通商会就先后在各府组建了专门的农具加工厂,以流水线的形式每天皆以不断上升的产量向外批售!

当然这些和民生有关的存在四通商会皆和各地官府存有挂钩,以官府拿大头,四通商会拿小头来进行基础核算,而官府得到的这些利润则就近反哺到地方建设当中,从而也让各府都开始形成一个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循环,当然这对于现在的辽东来说还十分的脆弱!

而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变后这辽东的天气也在一点点的回暖,如此也让早已磨刀霍霍的百姓皆准备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春耕,这种地是一门大学问,它可并不是单纯的把地犁开你直接把种子丢进去然后回家睡大觉等着种子生根发芽接穗就行了,它是有着繁琐的步骤的!

这农耕国家的美名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喊出来的!

它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通过历代先人一步步的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的!

在什么节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那都是有着一定的道道的!

对以冻了一个隆冬的土地来说它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犁地,将存在于地里的寒气通过阳光日照进行照晒,你唯有把存在于地里的寒气逼出你才能种出庄稼!

不然这一年你都是瞎耽误功夫!

别看辽东百姓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在种地这一行当上还真的没有几个能比得上他们,这不当节气来了,这位于辽东各府、各县、各镇、各村的百姓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忙碌当中,而之前从口中积攒下来的粮食到如今也派上用场了,这农耕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尤其是家中的壮劳力来说!

因此在这春耕期间纵使是家中老人、小孩少吃一口,也必须要确保家中壮劳力的口粮,如果因为这些天他们没吃饱从而没能完成春耕,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他们就会忍饥挨饿咯!

这笔经济账哪一家百姓都会盘算的很清楚!

这都说辽东各地官府在紧张忙碌着,同样对于辽东百姓来说也在紧张忙碌着,因为时间可不等人啊!

第170章:种地是一门大学问(下)

求订阅,求订阅啊!求推荐票啊!求月票啊!



按照秦锋预想的规划中在辽东各府进行基础授田的第一个春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关系到百姓能否在辽东安居乐业,这治下百姓如果整日处于人心惶惶的地步那么辽东就不要谈任何的发展了,而如果这一次春耕能够顺利开耕并借助已顺利研制出的‘10版化肥’如果操作得当的话确保粮食增产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千百年来在华夏大地就从最初的火耕演变到了堆肥技术,而这也仅仅是在一些地区进行推广,在较为偏远的地方所行还是最原始的种植方式,这粮食产量如果想要有大的提升,一方面要考虑的是种子问题,如果你所选粮种不行那么即便是用再多的堆肥也无法确保产量;一方面要考虑的是土地问题,土地在古代被分为肥地、贫地,这更多的也是为了确保地里的肥力能够供养粮种茁壮成长从而确保粮食产量;

在辽东这个地方除了气候不占优势以外,这摆在眼前的大批田地那都是只要你细心耕种就能确保粮食产量的存在,而在这基础之上秦锋又派专人实验化肥这一具有现代字眼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秦锋要在辽东推行的是基础授田而非大批次良田广撒人手了!

对辽东的百姓来说虽说这每个人分上几十亩的田地是一件极其喜人的事情,但落后的耕种方式使得大部分田地到了百姓手中并不能发挥出它们该有的能量,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那么秦锋情愿让百姓得到一个合理的种植亩数,在通过功勋论的方式来激励治下百姓。
首节 上一节 623/7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乡

下一篇:战国野心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