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扶明录

扶明录 第1204节


所以崇祯帝想以他人来牵制常宇,吴桂是相信的,也一点不意外的。

再者从阅兵大典起,吴桂得心气就不顺,自己以宁远大战的战功加上朝鲜王子才勉强位列柱国之一,可唐通,黄得功和周遇吉却封了爵,这让他极其的羡慕嫉妒恨。

他之所以急着要出京回关也是为了此,他想要趁着清军大败之际的节骨眼看看能不能去捡个便宜,将锦州给收复了,那时候凭借收复大功封爵是十拿九稳的了。

可瞧着,眼下好像封爵还有其他路子。

“你若真的愿意为朕分忧解难,此番南下平乱你便与常宇同去!”崇祯帝盯着吴桂道:“平乱之日便是你封爵之时,如何?”

“臣,愿意去!”吴

桂一时激动的差点说不出话:“不过,臣眼下头无一兵一卒,便是与其同行怕也难以牵制一二”。

“朕是要让你南下与他一起平乱,而非牵制”崇祯帝怒斥:“朕只是不想他一人居功!”

“臣口误”吴桂赶忙道罪:“但平乱也要兵马,他人麾下臣也指挥不动,再说他们也不会让臣指挥的,不如臣立刻令人去关外调兵……不行,宁远孤城重地,清军尚在锦州环伺,那边的兵马调不动,这,这可就难办了”吴桂自说自话陷入了焦躁。

“你只要愿意为朕效忠分忧解难便可,余下朕已经替你安排好了”崇祯帝嘿嘿一笑。

吴桂皱眉:“还请皇上明示”。

崇祯帝微微一笑,举步走进广寒殿落座:“你可知道常宇去了哪里?”

“常公公不是先行南下了么?”吴桂一怔,崇祯帝嘿了一声:“你总该知道朝廷要将那阿济格和多尔衮做个交易吧”。

吴桂一脸惊骇:“常公公去了关外交换祖大寿去了!这……难不成……”

他终于意识发生了什么以及即将或许已经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心很是恼火。

“没错”崇祯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吴桂:“你用不着胡思乱想,交换祖大寿此时非常宇不可为之,而且你的兵马你的宁远城谁也拿不走,你此番只需跟着他南下平了乱,回来你想去关外朕就准你回,你想在他处朕也准你,如何?”

吴桂这才松开气,躬身谢恩又忍不住问了句:“所以皇上其实暗将宁远军调来了?”

崇祯帝点头:“岂能让你孤身上阵,但宁远为重镇不能无兵无将,朕让常宇调来五千与你,又让祖大寿暂守宁远,待你回来完好无缺交还与你”。

吴桂苦笑:“皇上运筹帷幄,暗将这些事安排的妥妥当当,臣完全被蒙在鼓里,这法子是常公公出的吧”。

“不”崇祯帝摇头:“常宇是很反对调动你的兵马以及你的人南下的,但他越是反对朕越要让你去!于是便以你久在关外需要调防,及祖大寿回来若在关外与你共事会很尴尬甚至会引发矛盾对宁远关防不利为由将你调来,他才勉强答应……”

湖面起了风,吹入广寒殿令人舒适,不过吴桂此时根本无心享受这夏日凉风,此时的他脑袋嗡嗡的,一时也分不清崇祯的话是真是假。

短短数日间,皇帝和小太监竟然背着他从宁远调了兵马安排他南下平乱,到底真的事皇帝要借他之制衡小太监,还是别有缘由,比如算计自己?

他有些蒙逼,一时难辨真伪,甚是稀里糊涂怎么出宫的都忘记了。

倒是崇祯帝在他走了之后,背着双看着远处宫殿,目光停在万岁山巅:“常宇啊,别总觉得朕总让你擦屁股,偶尔朕也会自己擦”。

这还真的出乎常宇的意料,此时他正在火急火燎奔赴回京途,正与李慕仙再商议如何应对吴桂呢。

第1094章 已摆平

稀里糊涂出了宫,迷迷糊糊的回到府邸,吴桂像丢了魂似的吓得他爹吴襄脚底发寒,连忙将其拉入书房问了话。吴桂便将在宫里和崇祯帝的话说了一遍,吴襄沉思许久神色渐缓:“皇上亲口应了你南下平乱之后封爵?”嗯,吴桂点头头:“还有宁远城兵马物归原主”。“君无戏言,皇上既已将话说到这份上了,你还置什么气,事已至此便应了就是”。吴襄轻叹。“孩儿不应了还能怎么滴,总不能举旗反了吧”吴桂哼哼道:“只是用这种下滥段实则……可耻!”“你……”吴襄本欲斥其口不择言,终究还是没说什么。吴桂呼了口气接着道:“且孩儿不知他话里几分真,到底是借我之制衡小太监,还是和小太监联阴了我”。“呵,你还没翻过这劲呢”吴襄一撇嘴:“说来说去还是那旧账,先前勤王你磨磨蹭蹭抗旨不来,以皇上的小心眼岂能和你一笑了之加上朝鲜王子的事你虽耍了个小聪明,实则旧账添新,寻着会必整你,只是忌惮你拥兵自重不敢明来,于是便趁着小太监出关交换你母舅给你来个了釜底抽薪”。“如爹所说,这次南下牵制小太监也不过是幌子了,只是为了安抚孩儿怕孩儿行极端之事?”吴桂脸上怒气渐浓。“那倒也未必”吴襄苦笑摇头:“如今局势不同了,你当还是几个月前闯贼大军东进北上那会么,朝廷处处低下四的忍让,你也不瞧瞧眼下江北地界有谁敢太过嘚瑟?谁冒头他那马前卒小太监就会毫不犹豫的打过去!若在往年倒也不惧,可如今小太监底下有几个跟班的抱团谁扛得住”吴桂哼了一声不说话。吴襄则劝道:“为帝者无不好弄御下之术,他以你制衡小太监也未必是假,况且你又何必管他真假,既允了你好处那就虽小太监南下平乱赚个爵位回来,也让咱吴家祖坟再冒股青烟!再者宁远城兵马如今由祖大寿暂时代管,他也不是别人,毕竟是娘舅万不会撕破脸弄得很难堪”不得不说姜是老的辣,吴襄一番劝解终让吴桂火气消了大半,毕竟以当下这个局势,他虽被崇祯帝阴了一把就是再不爽也得忍着,只盼着崇祯帝言而有信,待平乱之后给他封爵,至于制衡小太监他就呵呵了。他并不想被当刀使,心里还好奇另外一件事,朝廷怎么这么大的心,祖大寿刚回来就能接宁远城!一个降将如何得此信任的。都他妈么的疯了么!傍晚时分,李黄马部人马拔营南下,同时间城亲军八卫也不约而同的发兵,与往日不同的是多了个勋贵坐镇。便是刚入职五军都督府的新乐侯刘炳,惠安伯张庆臻以及宣城伯卫时春。对于这个安排,朝里竟少有一致赞同没人反对,毕竟是皇帝亲卫由勋贵率领指挥也在情理之,何况人又在五军都督府任职,本就有统兵权。大军开拔自是引得老百姓看热闹,南城外数里之地人满为患,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直至黄昏日落时,大军远去方才回城。而此时城北十余里,半百铁骑疾驰而来在城门关闭前一刻入了城,沿着安定门大街一路南下直奔皇宫而去。小太监回京了。一路风尘浑身汗渍臭味熏天,常宇一行先回了衙门洗漱略微修整在大堂听番子汇报公务。春祥两日前离京,高杰和二刘一早拔营离去,李黄马及亲卫军则在傍晚时刚走……半个时辰后天色大黑,常宇入宫。乾清宫内,崇祯帝的茶杯端起又落下听细细说完后眉头一挑再确认:“这么顺利?”“此行之顺利连臣都意外的很,和多尔衮交接的很顺利他没挖坑也没设伏,和祖大寿也掏心窝子聊了,他说已近古稀不做他想余生便埋骨大明了,而抽调吴桂得嫡系兵马更没费一丁点劲,一个个竟求之不得要入关捞功,臣当时已做好了要杀鸡儆猴的打算也没用上”。崇祯帝哈哈大笑,随即脸色又渐渐变冷:“祖大寿这个狗东西,一句埋骨大明就想完事了啊”。“皇上,祖大寿当初实则不易,若非逼不得已……”常宇刚又想提祖大寿说两句好话就被崇祯帝斥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投降了就是投降了,何来逼不得已!”见常宇低头不吭声,崇祯帝也不好为甚:“得了,你既然这么看好他又拼着脑袋保他,朕就给他这个会,瞧瞧他埋骨前能否给朕将功赎罪收复锦州!”“皇上,快则一年,慢则年余锦州必收回来”常宇赶紧道,崇祯帝眉头一皱:“怎么要这么久,你出关前不是说眼下正是好时么,若兴兵月足矣么?”“是臣先前考虑不周”常宇微叹一声,将祖大寿和李慕仙的分析娓娓道来,崇祯帝脸色凝重微微点头:’若是这样那就先安内再攘外,且让多尔衮狗咬狗去“说着微微一顿:“吴桂得人到了哪里?”常宇略一沉吟:“此时应该过蓟镇了,走的快的话后天便可至京城,对了皇上,吴桂那边……”崇祯帝摆摆一脸得意道:“吴桂那边,朕已经搞定他了”。常宇啊了一声略显意外:“皇上是怎么搞定他的?”“打开窗户说亮话……”崇祯帝便将午后在广寒宫接见吴桂得事情说了,倒也没什么隐瞒,听得常宇一怔一怔的。也罢,事都做了就明着说了也没什么,只是免不了心存芥蒂略显尴尬而已,而且吴桂未必就信了崇祯帝的托词,可不信又能怎么滴?孤身一人在京城,兵马主力尚在千里之外被别人掌控着,能翻腾起什么水花。“皇上英明,四两就拨了吴桂得千金,臣一路还为此烦恼呢,现在终于松了口气”。常宇奉承着,崇祯帝很是享用:“你一路辛苦早些回去休息,明儿再来宫里和朕聊聊天”。“臣,打算明儿一早就离京南下”常宇赶紧道,崇祯帝哦了一声微微点了点头:“太子,巩永固,史可法及诸部兵马都已离京,你是该也要走了”说着长长叹口气盯着常宇一脸郑重道:“此行虽以史可法总督军务你为督军,实则一切皆有劳与你,史可法搞搞后勤还行,论布阵打仗可远不如你,所谓能者多劳,万不可让朕失望啊”。得崇祯帝如此吹捧常宇心头却没一丝飘飘然:“史大人久在江南,熟知那边地理风土人情,便是人脉也远不是臣所及,到了那边仰仗之处甚多,臣一定会尽力配合他搞好军务打好仗,争取立秋之前将贼人给灭了”。崇祯帝很满意的点点头:“秋前平乱,这话若是别人说朕早就一大耳光抽过去了,可你说朕就信”。常宇嘿嘿一笑:“若非山地战攻城战非臣所擅,日程或许还能再提前些”。“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崇祯帝竟然开始给常宇打气:“你是个聪慧有天赋的人数月前你出宫那会可啥都不会呢,可如今已经是所向无敌的常胜将军了,此去南下诸将皆是经验丰富加上你的天赋,朕相信立秋之前你会将长江流域诸贼歼灭!”()。

第1096章 骂圣人

正值盛夏天即便是京畿一带也燥热无比,特别是到了晌午时头上骄阳似火,本就干旱的草木庄稼全耷拉着头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行军的将士和坐骑也好不到哪里去,士兵脱去外衣蒙在头上遮阴,战马也是无精打采,行十余里便一身大汗,有爱惜战马的将士甚至下马步行。

“前边尚有五里就是大兴了,趁晌午这当口找个地方乘凉歇歇脚吧”李慕仙提议。

在车里睡的迷迷糊糊的常宇应了。

大兴城东有条凤河,天旱河水如溪,将士在岸边寻了阴凉歇脚吃干粮或喂马饮水。

远处树荫下有歇脚的劳作百姓时而朝这边张望,常宇下车到河里洗了把脸,上岸时瞧见远处李慕仙在和那些百姓说着什么,甚至还将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们吃。

“牛鼻子其实算是个好人”吴一边嚼着干粮嘟囔着:“心济天下者不是骗子就是圣人,偏偏他两样都是”。

嘿嘿嘿,贾外雄在一旁阴笑:“和山东那个圣人一样么?”

吴一时没反应过来“山东有圣人?得道的高僧还是道士?”

“他说的孔圣人的后代衍圣公吧”乔秀在旁边插了句嘴,贾外雄嘿了一声:“可不是,人家可是朝廷封的圣人,那日子过的可比牛鼻子滋润了,名头也比牛鼻子大连皇上对其都恭敬有加……牛鼻子算毛的圣人”。

“咱家瞧着那个圣人还不如一方道长身上一根毛呢”常宇走了过来:“满口仁义道德却不见做一件人事,沽名钓誉几十代,恬不知耻至极”。

“哎呀,督主大人可不能这么说,那孔家衍圣公是历代皇家钦点近千年来为朝野上下所尊所敬,可不能这么说”不知何时李慕仙走了过来听到常宇骂了一句,急的直摆,心道这小太监怎么看谁都不顺眼,骂天骂地现在都骂到圣人身上了。

呵,常宇一撇嘴:“为朝野所尊?敢问他孔家有何值得所尊所敬的?”

孔圣人就不说了,但说这衍圣公自宋仁宗开府以来,金人来了投降金人,蒙古人来了投降蒙古人,对李自成高呼永昌皇帝万岁,满清来了投降满清,德国人来了就把威廉二世的画像迎近空腹,袁世凯复辟就造势称早日登基,张勋复辟他就称普天同庆……反正极尽恶心,还好当年蒋介石英明直接把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抓到重庆免得投降日本人,可即便如此还是失算了,留守孔府大院的孔令煜在曲阜大宴宾客请了一大帮侵华日军……

八百八十年,十六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谁来跟谁跪,膝盖软到没骨头,但里的鞭子却硬的很,对普通百姓从来不软。

而就这样靠着一双软膝盖,成为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经过近千年的经营,孔府拥有横跨五省上百万亩的土地,通过朝廷的赏赐,土地兼并积累了难以想象的庞大家族财产。

或许也就是因为将这些财产保值保存,孔府家主:“不得不”选择投降每一个可能的新统治者,至少这是其不断投降背后的主因。

至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何还要尊其为衍圣公呢,原因太简单了,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早已深入老百姓的血和灵魂里了,朝廷要用儒家治国借其壳子统治天下罢了。
首节 上一节 1204/1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美人异传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