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扶明录

扶明录 第645节


天启年(162年)五月二十八,宁锦大战,皇太极在锦州外诱明军野战不得,领兵攻宁远城,明军炮击,皇太极大帐被炸,济尔哈朗被炸伤,被迫撤兵,历时一天。

崇祯十年,四月,多尔衮率十余万大军围宁远,吴桂奋勇抵抗,烧清军大营,追击十余里,杀敌无数!

当晚一骑快马入关。

清晨,正与诸臣早朝议事的崇祯帝,突然接到一封密信,随即发狂,肆声大呼,把左右杯盏砸了个精光,抱头痛哭。

诸臣大惊,前来相劝,以为皇上得了失心疯,再不然便是得了噩耗,南边贼军破了保定府,逼近京城了?北边鞑子打下宁远城入关了?

正不知所措间,崇祯帝突然破涕为笑,大呼:“历年大捷,历年之最啊”随即把密信示众。

群臣纷纷围观,随即一脸愕然,转眼难掩惊喜,形态若狂,比之崇祯帝有过而不及。

宁远大捷!宁远大捷,宁远大捷!

可为何崇祯帝说这次确实历年之最啊!

其实,虽都为大捷,却相差千里。

十八年前,袁崇焕守宁远一战成名,朝野狂欢,皆以大捷奔走相告,但实际上这场大捷仅是战略意义上的胜利,毕竟明军在那时已多年未打过胜仗了。

若论实际上的胜败则有待商榷了,毕竟那场大捷是清军主动撤走的,明军斩敌仅二百余,绝非史书记载那样:“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

这个数字绝非杜撰,而是根据后来袁崇焕为麾下请赏上报的斩敌人数,也和清军统计伤亡抚恤数字相吻合。

更现实的是,努尔哈赤攻宁远城不得,转而攻海屯粮基地菊花岛(觉华岛)岛上渔民及士兵一万四千人皆被杀光。

你杀敌二百余,人家杀你万余

到底那一场谁赢了。

可眼下这场胜利却是实打实的,捷报上说,斩敌近万,烧其大营,得战马军备辎重不计,溃敌十余里,斩杀清将罗洛浑……

斩敌两百和万余的区别!自动撤退和溃逃的区别。

崇祯如何能不喜,诸臣如何能不惊。

“经此一役,我大明边境数年间得安”首辅李邦华泪眼朦胧,举着那份密信,双发抖:“吴桂此番当有封爵之功啊!”

“吴桂此战调遣有度,杀敌有功不假,但诸位可别忘记了,常宇在此战才真是立下汗马功劳!先诱敌,再伏敌,运筹帷幄皆出其,身先士卒杀敌无算,他才是首功!”崇祯掩言脸上激动。

诸臣闻言,面面相觑不语。

“尔等就是看不得内官出头,论起本事满朝武可有出其右,朕尚未对他大封大赏呢尔等便是这等脸色,着实让人心寒!”

诸臣皆尴尬不已,纷纷岔开话题:“皇上眼下还不是开心的时候,南边贼军逼近……”

“皇上,若不赶紧调常宇南下,他既那么会打仗……”

崇祯冷哼,出力的时候倒想着他了!

…………………………………………………………………………………………………………………………

承蒙不弃,更加努力!感谢支持的书友!

第507章 历年大捷

北京城,大明国都,白幡林立,此际天气渐暖,鼠疫疯长肆虐京城,传言每日丧事数百,城哭丧从早到晚不见断,官府束无策,为避免传染源扩大,急令不得办丧早早送出城掩埋。

寻常百姓人家也办不起丧事匆匆掩埋,但大户豪门比较讲究,官府虽严令不得办丧,私下却偷偷操办,官府无奈,着专人明察暗访严禁操办,发现有人因病丧命,第一时间送至城外处理。

整个京城银装素裹,却非雪后美景,而是丧服白幡,幽若鬼城,百姓人心惶惶不得终日,直至今日清晨九门皇榜捷报,全城沸腾,方才一扫往日丧气。

话说数日前,一纸捷报关外来,宁远城吴桂伏击清军先锋杀敌四五千,朝野沸腾,敲锣打鼓庆贺为数年之最。

当然也有人怀疑是边军假传捷报,毕竟这事大明从上到下从到武的官员都好这口,都擅此道,最不济也是虚报军功,斩敌四五千?扯犊子吧。

哪知时隔几日,余欢未尽时,又来一注鸡血,宁远军一举击溃十余万清军,斩敌万余伤亡无算,缴获辎重无数,满清摄政王狼狈溃逃。

京城一扫往日鼠疫带来的阴霾,皇城内外,大街小巷,酒馆茶楼,皇亲国戚,豪门富绅走卒小贩无不津津乐道此事。

帝心大悦,下旨特赦,先前涉险刺杀东厂提督而被抓的数位勋贵提前释放……

国子监士子涌上街头口若悬河吐沫横飞大赞边军勇武,激情飞扬,一腔热血……

又有富绅大发善心,设粥棚十余在九门旁为难民提供粥食……

一封捷报好似让京城变了天,甚至改了世道,一切都那么的祥和。

可不是,边军一战定乾坤,世道好像真的改了!

街旁的茶楼错落有致,巷子尾传来小贩悠长的吆喝,说书的吐沫横飞,唱戏的偃旗息鼓,没人去听,边军大捷成为茶余饭后的重磅头条,朝野皆以不同方式庆祝这场大捷,喜色随处可见,然全京城却唯独江米巷二条胡同为最。

二条胡同有户人家,传言有国色天香的美人居于此地,只是见者甚少,这户人家便是吴府。

吴是吴桂的吴,府是吴桂的府,大明辽东总兵吴桂的府邸。

边军历年之最的大捷,传入京城后,吴府立刻变得车水马龙,整条胡同都被挤的水泄不通,前来道贺的人比肩接踵排了长长的队伍。
首节 上一节 645/1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美人异传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