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扶明录

扶明录 第790节


“皇上,鞑子数次入关,哪一次不是盘旋数月半年之久,荼毒府州不计其数,孰大孰小一目了然,何况眼下吾等兵力不济,硬碰硬实乃下策,只能围追堵截,把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常宇耐心解释。

崇祯帝长叹:“起身走到窗边,一草一木,一子一民皆朕心头肉,失之痛心,但朕也清楚有些事避免不了,朕非责怪之意,行军打仗怕是此时大明无人能比的过你,该怎么做你就做,朕信你!”

一句朕信你,差点让常宇飙泪,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洗洗刷刷缝缝补补为了啥,为的不就是大明江山,为的不就是你老朱家。有崇祯这句话,再辛苦些也算值了。

“守株待兔也罢,以逸待劳也好,此时鞑子就在咫尺之遥,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城外耀武扬威,还有周遇吉黄得功的援兵何时能到,为何南边没了消息,那闯贼可是已逃出包围圈了?”崇祯说着说着便显得急躁起来。

常宇起身安抚:“一切皆在掌握之中,最快的一支援兵已至五十里外休整,至于闯贼那边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而且他已经传令在河南境内徘徊遛弯的刘良佐北上堵截,即便闯贼闯过高杰那关,前边还有一关,这千里回家路,不可能让他轻松,不死也要扒层皮”。

“至于鞑子最快明日可兵临城下”常宇则嘿嘿一笑:“不临城如何募银子,皇上是要那几分薄面呢,还是要银子?”

“要银子”崇祯很果断,不过心气还是不那么的顺。

“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崇祯帝有时候真的想指天怒骂,老子到底得罪你啥了,大明到底怎么你了,非要搞出那么多事,冬天冷到窒息冻死冻伤无数,夏天干旱千里失收,饿殍遍野,又有鼠疫肆虐,蝗虫成灾,加上贼人造反,鞑子入侵,搁谁谁受得了啊。

常宇见他一脸悲恸之色,心下不忍连连安抚:“皇上您气色不好,一定要多休息,您和那些朝官管好民政,用兵之事,只要臣不死,不管是李自成,张献忠,还是那多尔衮早晚有一天臣提着他们的狗头挂在城头给您瞧着”。

崇祯闻言面露喜色:“朕等着这天”随即又是叹息:“兵事虽急,民政亦是火烧眉头,各地干旱蝗灾不断,山西,河北,京城鼠疫肆虐不断,还有数府受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如何安置,朕真的要承受不住了”。

干旱蝗灾这是看天吃饭,这年头抗旱救灾只是个口号,毕竟没有后世的机械化挖井掘渠引水,也无农药灭虫,仅靠人力无疑杯水车薪。

至于让人束手无策的鼠疫,这玩意更是雪上加霜,以此时医疗条件,治疗是不可能的,只能预防和隔离。

这一段时间京城大搞环境卫生,修垃圾站,公共场所杀虫灭鼠取的很好的效果,但依然不可能杜绝鼠疫的传播,只能发现后立刻隔离,最大化减少传染。

………………………………………………………………………………………………………………

喜欢本书的朋友记得收藏投票,谢谢大家。

。顶点

第681章 大番薯和大土豆

然则即便这样,每天因为鼠疫死亡者达到数十近百,听上去是不是觉得恐怖,可较之真实历史这已经小巫见大巫了,据记载街当时北京城:“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北京城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

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可这刚刚因卫生环境改变而见了点效果,却又因鞑子兵入关,城内百姓涌了进来,使得才刚焕然一新没多久的京城又变得乱糟糟。

“难民皆不准入内城”常宇想了想,决定划分区域隔离,不是搞地域歧视而是为了减小传染源。

崇祯准了,又道:“河南河北山西三地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不计其数,他们将如何生计又令人头疼,怕是今年要饿死不少人。管,朝廷无能为力,不管,任其饿死么,更会激的纷纷揭竿而起”。

常宇也是人头,低头沉默半响:“先拖再熬”。

崇祯一时不明白,常宇详述:“朝廷先免赋,再免费提供粮种,然后尽最大能力赈灾接济,熬过两三年便能恢复生气”。

崇祯苦笑,先不说朝廷此时能力有限,能否提供那么的粮种和赈灾粮食外,以当下这老天不赏饭吃的尿性天气,能否有个收成都是问题。

土豆和红薯,常宇灵光一闪。

其实这两种作物都在明末传入中国已有二十余年,只是并未受到推广,多在福建那种山区当做副粮栽种,就拿番薯来说,十年前才由徐光启从福建引进到松江府一带(今上海)到了康熙年间由陈川桂引到浙江,他儿子陈世元引进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现在,常宇要提前推广这两种作物的种植范围,原因很简单,耐旱耐寒亦栽种且产量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

简直就是饥荒必备的神物。

崇祯帝又惊又喜,竟不知世间还有这等作物,可恨那些西南的官员竟然不知往内陆推广,便想着要下旨让福建巡抚尽快办理此事购置种子。

常宇言之如此速度太慢,土豆已经过播种期,番薯恰好就在四五月分播种,当是越快越好,可官方办事太过繁琐拖拉拉,等他们弄过来差不多入秋了。

“臣月前遣人走去广州办事,可让其回程走福建时大肆收购走海路送回,最多月余便可至,尚能来得及播种”。

“速办此事,让锦衣卫专门办理此事,愈快愈好”崇祯听到有这种饥荒克星,龙心大悦,连连夸赞常宇能干,简直大明福星,夸的常宇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倒不是崇祯帝为了拉拢他昧着良心夸,和之前对常宇的半信半疑甚至暗中防备不同,此时他对常宇是真的宠信有加,因为他觉得这小太监简直就是个全能,文武双全,能打仗能捞钱,现在甚至都能提他分忧民政之事,便拿番薯来说,可笑天朝有这等作物已十余年,他是皇帝不知此物罢了,朝中大臣竟无一人不知?至少福建的官员知道把,多年间竟无人提议推广!

不知道为何崇祯帝觉得再棘手的事情到了常宇这里总是迎刃而解,潜移默化中让他对小太监有了一种依赖感。

“河北,河南因兵灾大乱,各府州官员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整个乱做一团,加上这数府百姓流连失所,需派一能吏前去主持大局,你可有推荐人选”崇祯帝这是第一次主动问常宇。

虽说之前常宇在幕后推波助澜举荐一些人上位,比如李邦华,王家彦等,崇祯也是知道的,只是未挑明,毕竟他还记得祖训,太监不得干政,虽说这个祖训早就成了摆设。

而如今直接了当的问,无疑说明已把常宇当成心腹,心腹中的心腹。

“于成龙”常宇没有一丝犹豫!

崇祯帝一怔,他好似听说过那么一个人,吴孟明曾说过常宇从山西哪个山沟沟带来的一个放羊倌,此时好像在东宫任个闲职。

“此人默默无闻,能堪大用?”崇祯略显迟疑。

“皇上用的是他的才能,又非他的名气,臣可以性命担保,非此人不可”常宇斩钉截铁,崇祯帝沉默半响,终是默默点了点头。

常宇从皇宫出来已近亥时(晚九点)匆匆至东厂衙门立刻召集东厂和锦衣卫一众千户,连下数道命令,随即数股人马出城南去,很快各城兵马司也接到命令,明日起内城禁止难民进入,从兵营至城门各主干道实行道路管控。

夜深人不静,常宇睡了一个下午精神特好,衙门里处理完公务,便率半百亲卫出了衙门上街,和春祥一起坐在马车里绕着皇城走了一圈,便又去了东城,露宿街头的流民见其车队纷纷躲避,道旁酒肆勾栏里丝竹入耳,常宇冷笑:“我猜里边很多人正拍案大骂朝廷无能呢,说不定也在吗咱俩”。

“恨不得进去打他个满地爪牙”春祥恶狠狠的说道,常宇摇头:“咱们是文明人,东厂也是文明单位,这事千万不能干,至少不能明着干”。
首节 上一节 790/1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美人异传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