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014节

崇祯一时无言以对。

这些日子下来,他也算看明白了,满朝文武大臣,几乎都是一群趋炎附势,庸碌无能的酒囊饭袋,在京师最危急的时刻,这些大臣们,无论是朱纯臣这样的国公,还是周奎这样的国丈,又或是朝中其他的,曾被崇祯深深信任的大臣们,在李自成杀来之时,他们早早地就做鸟兽散,远离了崇祯。

并且他们还主动打开城门,放李自成进来,打算在新主子面前立功。

赵无忌曾派人潜回京师,想要救出太子和定王,但很快便有消息传来,国丈周奎,亲自把太子给送到了李自成面前,定王也被李自成当场抓获。

这让崇祯暴怒之余,也开始了对自己的怀疑。

自己是否真是一个贤明君主?为何自己会如此识人不明?任用的全是奸臣,贬斥的全是忠臣?

崇祯陷入了沉思之中。

“皇上,此番到了南京,便把媺娖嫁给赵无忌罢?臣妾也看出来了,媺娖很喜欢他,而赵无忌对媺娖也很有好感。”周皇后柔声说道。

崇祯嗯了一声。

现在的赵无忌,是崇祯最后的依仗,在京师救驾,以及护卫南下的过程中,赵无忌已经获得了崇祯的绝对信任。

这样一个忠诚能又能力超强的臣子,崇祯决定自己这次一定要牢牢抓住,再不放手,错过。

长平公主也很喜欢赵无忌,公主下嫁,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臣妾听说,赵无忌的部下已经联系到了户部李待问李阁老,以及礼部蒋德景蒋阁老两位老大人,他们也将会去天津,此外也还会有大批忠于皇上的官吏来天津港聚集,赵无忌说了,会用下一批舰队,将这些人都送往南京,让他们继续为皇上效力。”

崇祯嗯了一声。

患难见真情,板荡见忠臣。

这个时候还肯跟随崇祯的,都是哪些忠得不能再忠的忠臣,自己也一定要好好珍惜才是。

尤其是李待问,跟着自己吃了很多年苦,天天被自己逼着去筹钱,把李老头给逼得满头白发,看上去比蒋德景都老。

原本蒋阁老可是比李待问大十多岁的。

蒋阁老如今也快七十的人了,居然也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追随自己,这份情意尤其难得。

崇祯决定自己以后一定要善待两位阁老。

“皇上,臣妾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周皇后柔声问道。

“你说。”

“皇上,万历帝十几年不上朝,但张居正也将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朝政也是兴旺发达,臣妾以为,这治国好比下棋,皇上凡事亲力亲为,效果不一定好,不如将这下棋之事,交由真正的高手去下,皇上只需看准人才,选拔人才,相信人才即可。”

“……”

“皇上……”

“……”

周皇后讶然转过头去,却见崇祯双眼微闭,嘴里发出轻微的鼾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竟已是睡得熟了。

刑天号顺风顺水,一路航行下来,只花了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抵达了山东乐安港。

史可法,孙传庭两人早已在码头相迎。

崇祯等人没有下船。

赵无忌停泊此处的目的乃是补给,并不会在这里多加耽搁。

于是史可法二人便匆匆登船,前来拜见崇祯。

足足睡了一天一夜的崇祯,此刻精神饱满,脸上容光焕发,他觉得自己从未像现在这样精力充沛过。

崇祯的心情和精神都很好。

不过看着眼前的孙传庭,崇祯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哼,这个不听话的逆臣,果然是畏罪潜逃了,居然还有脸来到朕的面前问安!

不过顾忌到赵无忌的颜面,崇祯并没有直接呵斥孙传庭。

一旁的赵无忌见到崇祯的脸色,便已知他心中想法,于是只得向崇祯解释说道:“皇上,孙大人虽然在汝州之役败北,但此战并不是他的责任,原本孙大人是打算在潼关殉国的,但臣的手下,在潼关被攻破之时,将孙大人救了出来,随后臣又安排孙大人前来青州府,协助史可法大人负责当地兵事,请皇上明察。”

崇祯顿时便是脸上一红,晓得自己又误会了他人。

“而今山东局势如何?”崇祯很关心地问史可法。

史可法的一张黑脸现在看起来更黑了,“皇上,李闯如今在京师称帝,建立大顺政权,文武百官纷纷投靠新朝,前日山东总兵刘泽清已经率领十万大军……”

“他去讨逆了?”崇祯禁不住开口问道。

“不,他逃去了淮安。”史可法有些尴尬地说道。

崇祯以手扶额,垂下头去,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睁眼瞎,任用的文臣武将,就没几个是好人,关键时刻,没一个靠得住的。

“如今山东一地,皆是人心惶惶,究竟臣等该如何去做,还请皇上颁下旨意。”史可法是铮铮铁骨的保皇派,他总觉得赵无忌如今的行为,有点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首节 上一节 1014/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