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3节


“在东北,大凌河畔,关宁铁骑正在与后金鞑子殊死搏斗,在陕西,在山西,孙承宗,洪承畴正在与闯王,张献忠死战不休,没有他们,我们能这么安静的坐在学堂里学习吗?我们还能在这里安家乐业吗?”

“他们未尝不想像我们这样,平静安稳地生活,但是一个民族,总是要有一些人做出牺牲的,总有一些民族的脊梁,不计自身的得失,出生入死,奋力前行,单手擎天,力挽狂澜!”

“这就是我教给大家的第三个字--义。”

“请各位同学,把华夏这两个字,和‘义’练习熟练,要求会认会写,明天我会考大家。”

“再宣布一个消息,明天开始,以后每天中午都会给大家加荤菜,每天中午都有肉吃,明天考试不及格的,不能吃肉。”

待到下午,工匠们都回去做工去了,赵无忌把手下的家丁分成两队,一队由陈国宝带领,一队由韩林带领,开始进行训练。

训练内容很简单,仰卧起坐,俯卧撑,三千米跑步,最后是练习队列。

练习队列的内容就是后世的立正,稍息,原地间转法,齐步正步跑步等。

此后,赵无忌的作息生活就是上午上课,下午去和家丁们一起训练,有时他回去工坊看看,听取工匠们的建议和意见。

时间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很快一个月就快过去了,赵无忌早先做好的第一批肥皂,已经彻底完成了皂化反应,可以上市出售了。

第十八章磨刀霍霍向猪羊

五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无论是正在蓬勃生长的土豆和红薯,还是如今面目一新的赵家庄,都洋溢着一种向上的青春的活力。

小伙子们瘦弱的身体,经过这一个多月丰盛的伙食滋养,以及赵无忌严苛的体能训练,慢慢地变得健壮起来,赵家庄上,原来脸色枯黄的难民们,慢慢变成了面色红润的庄丁们,原来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氛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欢乐气氛。

第一批肥皂已经上市,虽然是新生事物,一时还难以快速被大众接受,但是销售势头也是非常好了,用过的人非常喜欢这种价格实惠,去污能力强的日用品。

赵无忌现在心情也很好,因为肥皂的上市,他账上的资金终于开始从负增长变成正增长了,庄园终于有了造血功能,据他测算,肥皂第一个月就能给庄园带来至少五百两银子的利润。

魏国公徐文爵坐在应天府尹李诚德的客厅里,两人正在聊天,李府尹最近心情不太好,随着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旱灾的加剧,和流贼的肆虐,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被迫抛弃家产,背井离乡,加入到了逃难大军里。

南京城外的难民越来越多了,赵无忌带走的那四百人不过杯水车薪,而今,南京城外的难民已经突破四千人了。

这么多难民,必然带来治安问题,李诚德也曾组织过人搭棚施粥,并派差人劝他们回乡,但是他们都不愿意回去。

乱世之中人命不如狗,起码南京城还是安全的,回去陕西,流贼和官军打的正火热,普通老百姓哪里敢往那里去,不定什么时候小命就不保了。

只是流民人数实在太多,南京作为大明的辅都,繁华无比,每日来往此间的商户游人何止千千万万,这么多的流民在南京城外,恰似一名美女本来美丽动人,偏偏脸上长个黑斑,影响观瞻不说,若是被政敌借此攻击李府尹赈济不力,那对他的仕途可就有影响了。

魏国公见李府尹眉宇之间隐隐有些愁色,便出言询问,两人一向交好,平时倒也是无话不说,当即李府尹就把自己最近发愁的流民安置一事,跟魏国公说了一番。

魏国公听到流民的事情也是头大,他虽然与李府尹关系不错,但是他的长处在于军事,而非民政,说起打仗他头头是道,要是和他谈民政,他就两眼一抹黑了。

常言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魏国公徐文爵虽然不通民政,但是他突然想起一人,那日不是有个秀才雇佣了四百多个难民么?南京城内富人这么多,只需有十多个富人带头,仿效那个秀才,那这四千多的难民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魏国公把思路和李府尹一说,李府尹连连摇头:“我以前都和他们提过了,奈何这些人只肯要身体健壮的,而且也不愿意要雇工的家属。”

徐国公说道:“再有几日就是诗会之日,到时你当着各位大儒和富绅的面,夸一夸那位秀才的义举,那些大儒再推动一下,号召他人效仿,不由得这些富绅不掏钱雇人。”

李府尹眼睛一亮:“魏国公此言甚善。”

赵无忌卖了第一批肥皂,手头有了一些银子,于是拿去买了一批长枪,给手下的家丁人手一支。

赵无忌前世是特种兵,他的各种枪械知识暂时在这里用不上,冷兵器的话他只会刺刀,于是他就买了长枪,教授家丁刺杀。

小说家古龙,以前在小说里写过一个人物,据说几十年来,只练一招,就是拔刀,几十年后,就凭这一招横行天下。

赵无忌觉得这个确实有一定道理,再平凡的事情,做的时间长了,也会变得不平凡,他教授家丁们枪法,也就教刺杀这一招。

赵无忌教授的刺刀只有两步,第一步,拨开对方的兵器;第二步,顺势刺杀。

虽然说的简单,做的也简单,但是要练好却不易,赵无忌制作了几十个木人,要求家丁们想到哪,就能刺到哪,每日练习刺杀五百次。

家丁们每天练习五百次后,胳膊都累酸了,一个个累的哭爹喊娘的,但是赵无忌也跟着他们一起训练,每天五百次一次不少,家丁们心里也就平衡了。

韩勇在军事训练中表现尤其出色,但是在语文和算术的学习上,他就不行了。虽然快一个月了,他也没学会几个字。

好在这人还是颇有毅力的,待到空闲时,经常拿个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某日赵无忌与陈国宝,看到他又在地上写写画画,费了半天劲,终于把当天学的字词都写对了,乐得手舞足蹈。

赵无忌微微一笑:“看看,学会了文字就是这么快乐。”

谁知道韩勇随后就高兴地喊道:“终于可以吃到肉啦。”一扭头,看到了满脸黑线的赵无忌和陈国宝。

眼看临近端午,叶婉儿来找赵无忌,说道端午想进城去玩,问他一起去。

赵无忌说道:“端午节南京城有什么好玩的吗?”

叶婉儿白了他一眼:“讨厌,明知故问,你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你自己不知道吗?秦淮河白天有赛龙舟,下午和晚上还有诗会。”

听到这里,赵无忌心里一动,肥皂销售势头很好,就是了解的人太少,正是需要进一步宣传的时候,赛龙舟和诗会想必参加人数会很多,去那里宣传,事半功倍。

想到这里,他便和叶婉儿打听诗会的情况。

叶婉儿说道:“南京城有三大诗会,第一个就是秦淮诗会,秦淮八艳大多数都会参加,所以也吸引了大量年轻的士子,据说方以智和冒辟疆也会参加。”

“还有鸡鸣寺诗会,参加者多半都是隐士,道士和僧人,鸡鸣寺距离南京城稍微远了点,所以参加的人数是最少的。”
首节 上一节 13/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