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170节

“任老三……”这人赵无忌有些印象,迎战多铎之时,参与敢死军表现出色,身受重伤而侥幸不死,事后赵无忌多次派人前去慰问,此番自蒙古归来,也命人给他送去了一些牲畜和财物。

于是赵无忌便问道:“你父亲可是参加敢死军那个任老三?你唤什么名字?”

年轻人说道:“小人父亲确是参加了大人募集的敢死军,小人姓李,名定国。”

“啊?李定国?”赵无忌闻言一怔,心想莫非是同名同姓的人,据史料记载,李定国乃是张献忠收养的义子,孤儿出身,为何会出现在神木县,又成了任老三的儿子?

于是赵无忌便又问道:“李定国,你可曾有字?”

李定国说道:“大人,小人字宁宇。”

赵无忌听了,再无疑惑,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内心一阵狂喜,这下没错了,可是捡到宝了,李定国,这可是南明后期的战神啊。

赵无忌笑了一阵,方才收声,说道:“你的枪法和箭法很不错,非常不错,本官看你也是可造之材,你可愿跟在本官身边做事?本官会给你找最好的师父来教你。”

李定国单膝下跪,说道:“赵大人心怀百姓,爱民如子,李定国愿为大人效死力!”

原来任老三本打算通过陈国宝的关系,直接让李定国做赵无忌的亲兵,但是李定国思前想后,还是打算从基层做起,凭借实力得到赵无忌的赏识,于是任老三只得将他送入军营,做了一名陌刀手。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定国入伍仅仅半个月,便脱颖而出,以箭法和枪法得到赏识,被赵无忌发现并任用了。

赵无忌得了李定国,如获至宝,悉心加以栽培,命商敬石教授他武艺,慕容先教授他兵法,夏允彝教授他经书和谋略,赵无忌更是经常将他带在身边,跟随自己,增长经验,李定国十分谦虚好学,进步很快,非常受人喜爱,尤其是商敬石,已经隐隐将这个少年视为自己的衣钵传人,一身文韬武略几乎是倾囊相授。

十余日后,神木县街头出现了一队身穿奇怪装束的僧人,说奇怪是因为他们头上戴的喇嘛帽,看着像红色的鸡冠,非常引人注目,神木的百姓头一次看到这种帽子,非常的好奇,很多人闻讯赶来,在路边看着这队僧人,指指点点。

藏传佛教的喇嘛,帽子与汉传佛教的帽子完全不同,这也难怪头一次看到喇嘛帽的老百姓感到新奇了。

阿南喇嘛带着这些僧侣,在陈国宝的指引下,向着神木县衙而去,赵无忌虽然已经被崇祯任命为葭州知州,但是他在神木待得惯了,一时半刻也不想前去葭州上任,而吏部也一直未曾派遣新的神木知县前来,是以赵无忌目前还住在神木县衙里。

阿南喇嘛脸上的笑容一如既往地温和,只是他的眼神多多少少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拘谨之色,他贵为国师弟子,蒙古,藏区各地也去的多了,却从未想到大明一座小小的县城,也会如此繁华。

街道两侧的商铺,里面的商铺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街道上人来人往,十分拥挤,若不是陈国宝带着士卒走在前面开路,他们这些僧侣只怕立即就会淹没在这人山人海中了。

在阿南眼里,街道两边的房屋俱都修建的富丽堂皇,虽然是小城,但是给阿南的印象,便是比起藏区的中心,日光城(拉萨),也不遑多让。

“这就是明国吗?一个边陲小城都如此繁华,那大明的京师岂不是更加繁华得无法想象。”在这里,见多识广的阿南喇嘛,虽然外表镇静,但是内心却已经升起了一点自卑,颇有一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不一会,他们便已经来到县衙,得知消息的赵无忌,早已站在门口恭迎了,“哈哈哈哈,阿南尊者,好久不见了。”

阿南躬身施礼:“一月不见,赵大人风采更胜往昔。”

赵无忌含笑上前搀着阿南喇嘛的手,两人双双进了县衙,阿南喇嘛看到神木县内的繁华气象,本料想这座城市的主宰者,赵无忌的客厅想必更是豪华无比,然而当他入座时,才发现自己错的厉害,这位一县之主的客厅,只不过就是一道白墙,一些普通的太师椅和案几,一扇屏风而已。

早有仆人呈上香茶,赵无忌笑着对阿南喇嘛说道:“喝惯了酥油茶,尊者再尝尝这安康银峰,此乃我大明西北名茶,此茶黄绿显毫,味道鲜淳,产量稀少,便是在我大明,也不易喝到。”

阿南喇嘛闻言,笑了笑,端起茶杯,啜了一口,只觉入口甘香无比,便赞了声好茶。

赵无忌笑眯眯地看着阿南喇嘛,说道:“尊者藏区一行,可有收获?可曾联系上盟友?”

阿南听了,笑容一滞,有些尴尬地说道:“小僧正为此事而来,外喀尔喀的却图汗,已答应结盟一事,并承诺若是后金出兵来攻时,会派来援军相助,只是路途遥远,不能保证到达日期;藏巴汗和白利土司虽然也答应结盟,但是同样是距离过远,后勤无力,无法出兵。”

赵无忌冷哼一声:“不能保证到达日期?这样的援军要来何用?等他们到了,怕是已经分出胜负了。”

阿南喇嘛一时语塞,尴尬无语,心里暗自后悔自己先前把话说得太满,只是这草原上的民族,想来崇拜强者,察哈尔部如今实力大不如以往,这些人肯结盟就已属不易了。

赵无忌转身走到墙上悬挂的一张大幅地图前,以手指指点这上面的一处地方,说道:“兵贵精而不在多,若是进攻这里,本官以为,藏巴汗和白利土司一定会派人来援的。”

阿南站起身来,走近了一看,吃了一惊,顿时不住点头,说道:“确是如此,大人打算进攻这里?”

赵无忌嗯了一声,说道:“有这打算,藏区遥远,出兵不易,两位藏区首领只要能凑出一千僧兵前来,本官得胜之后,这个地方,到时候就给你们红教了。”

阿南喇嘛盯着地图,半晌不动,眼睛里露出了一种深切的向往和炙热的渴望,良久,方才低头念了声佛号,坚定地说道:“既是如此,小僧便再走一遭罢,不知大人打算几时出兵?”

赵无忌说道:“尊者尽快前去,尽快返回,出兵之日,越早越好,尊者若是得了援军,只需带到额哲汗那里便可,到时本官会去那里寻你。”

第二百四十八章春节前的盛会

赵无忌来自后世,后世那时有个非常出名的“华国崩溃论”,被一些慕羊犬们奉为经典,只是这理论虽然精妙无比,拥护者更是能佐以大量证据,将其说的头头是道,天花乱堕,只是理论毕竟是理论,没有进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年年都被发展神速的华国经济给啪啪的打脸。

时间久了,便有好事者编出了段子,每到特定时期,华国崩溃论便会生效,届时会有大量工厂停工,民工纷纷下岗返乡,人们在家中喝得醉醺醺的,壮年男女无心工作,整天什么也不干,终日就是吃喝玩乐,小孩子更是了不得,天天拿着火器上街玩火,噼啪之声充斥街头。

大量人民奔向超市,疯狂抢购和囤积食物,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消防队严阵以待,一家人只得聚集在一起,通宵不眠,直到天明。

要说这是什么特定时期,这就是华国一年一度的春节。

自成吉思汗以来,随着汉蒙融合,蒙古族慢慢地也接受了春节这个习俗,将其视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林丹汗死后,新任大汗额哲励精图治,又有了摄政王赵无忌之助,连灭反叛四部,一度沉寂的察哈尔部再度焕发光芒,似有东山再起之势,值此佳节来临之前,察哈尔部有了大动作。

此时,在乌兰哈达,红色的山峰附近,山脚下新近出现了大批的蒙古人在此聚集,原本空阔一片的草原上,白色的毡帐不断地出现,越来越多,把这片沉寂的土地,也带的热闹了起来。

虽然此时已是严冬,天寒地冻,路行艰难,然而仍然是有许多的部落头领,带着手下向此处聚集而来,只因他们都接到了察哈尔部大汗额哲的邀请,新任大汗额哲邀请他们春节前来此一聚,并有要事与大家商议。

黄金家族虽然近年来早已威风不再,然而几百年来的正统影响依旧是深入人心,听得大汗相召,顿时便有一些大小部落,纷纷响应而来。

此外还有一些部落,虽然已经投靠了后金,然而眼看察哈尔部再度崛起,本着不敢得罪强者的心态,首领虽然没来,却也暗暗地派了心腹前来参会,意图两面下注。

随着各路部落头领的纷纷来到,这日晚上,草原上燃起巨大的篝火,这场额哲汗召集的巨大盛会,终于开幕。

额哲依旧使用他的父亲,林丹汗曾用过的大帐,巨大的金帐面积高达几百米,里面装饰华贵奢华,珍奇玩物随处可见,处处都显示着草原共主的尊荣和威权。
首节 上一节 170/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