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258节

朝会既已结束,赵无忌也便随着群臣一起,三呼万岁后,离开了皇极殿,赵无忌眼看那个子高高的洋人官员正走在他前面,当即便快走几步,追上了他,拱手行礼道:“在下户部郎中赵无忌,不知这位大人是?”

这洋人官员诧异间转头看来,发现原来是朝会时站在自己旁边的年轻官员,当即笑了笑,也拱了拱手说道:“在下汤若望,忝居钦天监五官正。”

赵无忌暗忖果然是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温和:“汤大人千里迢迢自欧罗巴而来,甚是不易。”

汤若望作为白种人,因其长相与作为黄种人的华夏人明显不同,是以虽然他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话,又精通儒家的文化,接人待物与一般大明士人无异,但是还是被很多大明的官员所疏远和排斥。

汤若望来到大明后,为了传教的目的,虽然以其开朗的性格尽力结交朋友,然而大部分人看到他金色的头发,长长的鼻子和白色的皮肤,惊讶惊恐之下,大多都是敬而远之,让他饱尝被冷落之感。

此刻见到竟然有大明官员主动接近自己,他不由得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他自己是五官正,平时负责掌推历法,勘定四时,官居正六品,眼看面前这位官员年纪轻轻,身穿的却是五品的青色袍服,晓得对方比自己官职大,说话语气也不禁带上了几分恭敬之意。

此时群臣都在往宫外走去,二人自然也不可能站在那里原地不动,于是便慢慢踱步,边走边聊。

“没想到赵大人也知道欧罗巴,下官自小便仰慕中华文化,以利玛窦大人为偶像,是以漂洋过海,远渡重洋而来大明,赵大人才华高绝,汤某也是久仰了。”汤若望眼看这官员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于是便恭维了几句,其实他一向都在钦天监研究天文和历法,对外界接触不多,虽然最近赵无忌因经商之事名震京师,但是汤若望却是头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想起今日朝堂上众御史对赵无忌的弹劾,联想到自己初来大明时也曾被人围攻,被人说是异端邪说,汤若望心中不由升起一股同病相怜之感,便说道:“在下官的家乡科隆,曾有位哲人说过‘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赵大人,虽然他们攻击你,但是皇上支持你,我也感到你是对的。”

赵无忌云淡风轻的一笑:“我们华夏也有句话,叫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真正的猛士总是孤独的,这些碌碌无能之辈,不必理他就是,汤大人,你既是负责推演历法,那想必对数学也有涉猎罢?”

“正是,数学是推演历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不过这一切,都归功于上帝的指引,不知天主教,大人可曾听说过……”

没想到话题被汤若望扯到了宗教方面,提起天主教,汤若望顿时便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说了个不停,看他这意思,他非常想把赵无忌发展成天主教徒。

赵无忌一时颇觉头大,然而看着对方一副‘我完全是为你好’的态度,却又不好直接了当地打断他,正在踌躇之中,忽然身后传来声音:“前面可是赵无忌?”

赵无忌回头望去,原来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户部尚书侯恂,他身边还站着一位老大人,也笑吟吟地看着自己,正是刚才朝堂上呵斥路振飞之人。

赵无忌正好借机脱身,于是便笑着对汤若望说道:“本官与汤大人一见如故,暂且就此别过,日后若有机会,定会前去拜访阁下。”汤若望眼看他有两位上官相召,于是便对赵无忌拱了拱手,说道有机会再聚,也便离去了。

赵无忌辞了汤若望,急忙走上前去,与侯恂和那位老大人见礼,侯恂便向赵无忌介绍道:“这位老大人乃是兵部尚书张凤翼,他在我面前可是经常称赞你呢,还想把你调到兵部去,可惜他抢不过老夫。”,说罢不由得哈哈大笑。

赵无忌对着张凤翼躬身一礼:“适才朝堂上,多谢老大人仗义援手之恩,下官感激不尽。”

张凤翼头发斑白,背也有点弯了,不过精神尚好,他笑眯眯地看着赵无忌:“老夫一直很欣赏你,却没想到还是小觑了你,短短月余,你就能替皇上赚到五十万两,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我们这些老家伙,早晚要给你让位的。”

赵无忌看向张凤翼,笑着连连摆手:“岂敢岂敢,老大人谬赞了,下官也只是侥幸,侥幸而已。”

张凤翼摇了摇头,正色说道:“赵无忌你无需谦虚,老夫很早就关注你了,就你这个皇家指定商品的法子,一般人可想不出来,第一才子之名,你当之无愧啊。”

赵无忌笑了笑,急忙又谦虚了几句, 聊了一会后,他发现两位阁老虽然都是谈笑风生,眉宇中却隐隐有些忧色,一副藏有心事的样子,不由得在心中暗想,都说阁老位极人臣,贵不可言,然而日理万机,操心之事数不胜数,内心又岂有外面看上去那么轻松?

两人勉励了赵无忌几句后,赵无忌便知趣地告辞了,看着赵无忌远去的背影,张凤翼轻声说道:“是个人才,人品也是上佳,侯阁老可是打算向他求援?此事事关重大,侯阁老可要三思啊。”

侯恂叹了一口气,眉头紧锁,良久方才开口:“虽然这样做有些对不起他,但是目前老夫当真是无法可想,你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稍有不慎,后果便是不堪设想。”

张凤翼想起那可怕的后果,心中也是咯噔了一下,跟着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

赵无忌跟着退朝的人群向着宫外走去,心中却在思忖着刚刚结识的汤若望,这人应该是来自普鲁士,也就是后世的德国,据历史记载,他在历法制定和火炮制造方面多有建树,既是一位虔诚的传教士,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科学家。

“历法离不开数学,看来应该能自他手中得到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此外他手中应该也有其他方面的科学书籍,可以一观。”赵无忌如此地想着。

眼看即将出了紫禁城,忽然一个小太监自赵无忌身后,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赵大人,皇上召你去御书房,有事与你商议。”

第三百六十六章脱身不得

崇祯皇帝的御书房中,一反朝堂上的厉声厉色,崇祯皇帝笑的非常和蔼:“赵爱卿,此番当真辛苦你了。”

赵无忌躬身低头,脸上丝毫没有立下大功的倨傲之色:“皇上不以臣卑鄙,简拔臣于微薄之间,臣便是粉身碎骨,也无以为报,若不是皇上力排众议,臣这法子也是实施不下去的,此事得以成功,固然有臣谋划之功,却也是万万离不开皇上的大力支持。”

崇祯皇帝清癯而苍白的脸上,因为激动,隐隐有些潮红,骤然得了五十万银子,这下子无论是募兵还是赈济,他心中都有了底气。

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一副谦谦有礼而不居功的样子,心中更加的欢喜。

每年户部的财政缺口大约几百万两银子上下,去年的收支算下来,亏空了三百万两银子,眼前这个年轻人如此能干,这才两个月就赚了这么多钱,若是授予重任,让他放手去做,不知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赵爱卿,此番所得五十万两银子,俱已到手了吗?”

“启禀皇上,如今到手已有三十多万两,还有二十万两,会在这一个月内陆陆续续地缴纳上来,请问皇上,这些钱是缴入内库,还是交给户部?”

崇祯思忖了半晌,一时有些犹豫不定,和记自己有九成股份,这些钱算是自己个人的收入,不是朝廷的收入,可以不必交给户部,交给内库呢,他又不太放心,这些太监虽然忠诚度相比朝臣们要高上很多,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贪财。

想想也是,自从割了那一刀,人生最大的乐趣也没有了,又不能繁衍子孙,传宗接代,再不捞点钱,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宫中的太监手脚皆不干净,崇祯自然是知晓的,不过水至清则无鱼,这么多年沿袭下来,太监们也和官僚们一样,在自己经手的事务上大下其手,贪污索贿成风,崇祯自小便在宫中长大,如何不知?

只要他们做的不是太过分,崇祯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都是自己身边之人,再说崇祯每日日理万机,也无暇顾及他们,不过这钱放在内库,总觉得有些失之保守了。

这赵无忌理财的本领如此高超,反正这些钱也是白来的,不如就放在他那里,看他能不能以钱生钱,给自己带来更多更大的惊喜。

想到这里,崇祯便开口说道:“且先放在你那里罢,和记刚刚开业,用钱的地方也多,朕记得爱卿不是还有个中期之策吗?建造大船,出海捕鱼和贸易,据说利润更高?”

“臣也正有此意。”赵无忌小心翼翼地看着崇祯的脸色,说道:“臣有心前去一沿海之地,为皇上建造大船,兼筹备航海贸易之事。”

崇祯想了一会,摇了摇头:“朕有赖爱卿的地方还很多,出海之事,暂且不急,朕对你很信任,留在这中枢之地,朕早晚会让你出阁拜相的。”

“更何况兵危战凶,如今流贼肆虐四方,卢督师和洪督师正在全力剿匪,你一介文官,在外面比较危险,还是留在京师安全一些。”

赵无忌听了,心中暗暗叫苦,这大明的朝堂就像一个大染缸,又像一团乱麻般,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大鳄巨兽数不胜数,自己这点小身板,真要入了阁还不够他们一口吞的。
首节 上一节 258/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