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264节

崇祯猛地站起身来,倒背着双手,在御书房中走来走去。

赵无忌年纪轻轻,居然搞起了监守自盗?难道自己又看错人了不成?为什么这些朕一手提拔的人,却都辜负了朕的苦心,在想办法欺瞒朕?猜疑,后悔,愤怒等情绪像毒蛇一样啃咬着皇帝的心,片刻之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王承恩,你带吴国安去和记,检查他们的账目,清点银两,如果确实少了银子,就把赵无忌带回来,注意不要伤到他。”

赵府中,经过杜红儿的一番点拨,又干系到身家性命,赵无忌是万万不敢怠慢。

他匆忙派人寻来老余,让老余尽快弄来五万两银子送到和记,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要这么多钱,但是既然大东家有令,老余也就遵令而行,只是庆记虽然财大气粗,骤然拿出五万银子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刚刚送走老余,便看到徐怡匆匆而来,赵无忌急忙迎了上去:“怡儿,昨晚往户部运送银两时被人盯梢,盯梢者已确定是宫中的太监,我不能再帮侯阁老了……”

“被盯梢了?”徐怡脸色煞白,身子晃了一晃差点没跌倒,杜红儿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

徐怡紧咬牙关看着赵无忌:“侯阁老今早突发疾病去世,我也是刚刚得知,你昨晚送去户部的钱,怕是要打水漂了。”

赵无忌听了,顿时也感到头脑一阵眩晕,屋漏偏逢连夜雨,侯恂这时候死了,那自己这里少了十万两,岂不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赵无忌伸出右手揉了揉额头,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而此时,门子却又来报:“大人,锦衣卫指挥同知吴国安在门口求见,说道有事请大人前去和记商行。”

一步紧似一步,要不是侯恂死了,赵无忌都有点怀疑这是不是某个人设下的一个局了,而他赵无忌,便是这陷阱中的猎物。

“宁宇,你去门前挡住吴同知,跟他说本官刚刚起床,正在更衣,让他稍候片刻。”接到命令的李定国当即应声而去。

侯恂死了,死无对证之下,自己送去的十万两如同徐怡说的一样,算是打水漂了,锦衣卫正在门前,想必和记那里也早已派去了人手紧盯,老余的钱,是来不及送到了。

挪用了皇上的十万两银子,犯了欺君之罪,崇祯就是翻脸斩了自己,也是在意料之中。

徐怡脸色依旧煞白,她有点不敢直视赵无忌的双眼,毕竟若不是她的主意,赵无忌也不会借钱给户部,此刻她的心中也是万分悔恨。

杜红儿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商敬石向前一步,眼中掠过一丝决绝之色:“大人,趁现在还来得及,属下和李定国护着大人,先杀了锦衣卫,然后想办法混出城门,轻骑回西北,如今皇上已派来了锦衣卫,显然有不善之意啊。”

赵无忌瞥了他一眼,没有做声,院门外面,隐隐传来一阵争吵声,似是有人起了争执,商敬石看着赵无忌,心内着急:“大人,快下决心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看着身边的众人,赵无忌眼神一片茫然,此时此刻,他又该何去何从?

第三百七十三章处置

锦衣卫指挥同知吴国安带着四十多个手下,站在赵府的门前,他在门前已经等了颇有一些时间,脸上禁不住有不耐烦的神色露出。

挡在他面前的这个少年将官年纪虽然不大,然而看其步伐气度,显然是个高手,至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阵阵杀气,更是那种上过战场的百战雄兵方能拥有,令人望之生畏。

吴国安能感觉到,自己若是带人硬闯赵府的话,面前的少年必定会出手,看他那冷冷的神色,仿佛浑然没有将自己身后这四十多人放在眼中一般,此人必是名沙场骁将,自己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吴国安在心中暗暗想道。

吴国安盯着赵府的大门,心里不断冷笑,他还有二十多个手下藏在赵府的后门附近,若是赵无忌想偷偷潜逃的话,那可是打错了算盘。

这里可是京师,不是西北!天子脚下,戒备森严,他若是潜逃,那却最好,更是坐实了他的罪名,若不是做贼心虚,为何要逃跑。

他就是想拖,又能拖到几时!

赵府的大门终于打开,一个二十多岁,温润如玉的少年和气地笑着,自大门走出,双手抱拳:“有劳吴大人久等了,下官今日起的晚了,耽误了一些时间,还请吴大人恕罪。”

吴国安当即也抱拳回礼:“赵大人客气了,王承恩王公公如今正在和记商行,特派遣本官前来相请赵大人前去。”

“好说好说,”,少年拾级而下,走到吴国安身边,转头向着身后的徐怡等人挥了挥手,脸上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别担心,我很快就回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京师中最为轰动的新闻莫过于吏部郎中,和记的东家赵无忌被锦衣卫请去后便一去不返,而常常与他携手相伴,出入左右的魏国公府郡主徐怡,也失去了踪影。

作为年轻的第一才子,文武双全的少年官员,又传奇般地一手打造出了庆记和和记两家商行,赵无忌仿佛天生就自带着炫目的光环,成为街头巷尾的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人物。

与之相比,前几日户部尚书侯恂的去世,反而没多少人关注,京师坊间的老百姓都热衷于猜测赵无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以至于会被锦衣卫‘请’走。

有的人说他与李长庚的孙子李怀仁打赌,最后虽然赢了,却没得到钱,反而害的李怀仁被打折一条腿,大奸臣李长庚怀恨在心,设计陷害忠良,将其下了锦衣狱。

也有人说似乎是和记的账目有些不明不白,好像是赵无忌从中动了手脚,大多数老百姓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认为第一才子绝不会在银钱上有何失德之处;

然而一些前去和记缴纳冠名权费用的商人,却发现收款的人不再是那位貌美小娘子,而是换成了几个看起来贼兮兮的太监,这似乎从侧面证实了这则流言的真实性。

还有人说其实赵无忌并未下狱,如今财政空虚,皇上派他前去外地想办法筹备银钱去了,郡主徐怡也一并跟他去了外地,这则流言恰好解释了徐怡失踪的原因,所以相信的人也不少。

朝堂之上也是暗流涌动,死去的侯尚书被极尽哀荣,皇上对他的去世感到痛心不已,并追赠其为太子太傅,而针对赵无忌的弹劾奏折,竟然一时又多了起来。

大多数的奏折都是弹劾赵无忌轻慢政务,谋色害命,崇祯皇帝虽然依旧是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却没有像以往那样严词申斥这些上奏的御史,这态度就堪称玩味了。

于是在一些有心人的鼓动之下,弹劾赵无忌的奏折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有御史称他在西北拥兵自重,勾结外寇,有不轨之心,请皇上严惩云云。

建极殿的平台之上,崇祯看着面前的群臣,神情异常的疲倦,他的心情和今日的天空一样阴沉,赵无忌的背叛和欺瞒使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使得他清癯的脸庞似乎又消瘦了几分。

“几位爱卿议一议罢,这么多弹劾赵无忌的奏折,朕却也是护不住他了。”

“这里也并无外人,朕就实说了罢,和记商行账面上少了十万两银子,这笔钱的去向不明,至于赵无忌,他一直不发一言,一句话也不说,朕不是心疼这些银子,朕只是恨他为何要辜负朕对他的信任!”

一阵沉默之后,礼部尚书何吾驺想了想,出列说道:“赵无忌监守自盗,数额巨大,老臣以为此人明显德行有亏,便是他能力再强,也不宜在本朝为官,老臣建议皇上,可削去此人一切官爵,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兵部尚书张凤翼也侍立在旁,心中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开口。

兵部左侍郎郝杰出列说道:“皇上,臣以为赵无忌人才难得,通晓兵事,屡立战功,他年纪轻轻便骤居高位,心浮气躁在所难免,臣以为仍属功过参半,皇上似可使他戴罪立功,以免使明珠蒙尘民间。”

崇祯听了,一时有些意动,赵无忌安定西北,结好察哈尔部,屡克多铎,李过,罗汝才等强敌,又创建了和记,为皇家开辟了新的财源,他虽然贪腐了点钱,但是自己身边这些太监又何尝不是人人皆贪?若是经过此次一番敲打,命其将功折罪,似也是一条可行之策。
首节 上一节 264/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