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292节

郑师爷无奈地看了王廷锡一眼,“大人,汤开远不过是要求文武平等而已,却被皇上贬斥为庶民,你可知皇上为何如此生气?”

“莫非是说到了皇上的痛处?”王廷锡想了想,说道。

“正是,”郑师爷又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如今不是乱世,更似乱世,这些军将拥兵自重,遇敌不前,皇上何尝又不知道,皇上敢随意贬斥文官,却不敢对那些武将们加以颜色,就是怕他们含恨在心,起兵造反。”

郑师爷长长叹了一口气,“如今的武将,皇上已经不大能控制得动了,这是亡国之兆啊。”

“你是说,皇上如今也不敢动赵无忌了?”王廷锡似有所悟。

“大人说的不错,赵无忌绝非普通文臣,此人外有察哈尔部为强援,内有西北葭州的雄兵在手,其实力相比左良玉只强不弱,皇上连拥兵自重、遇敌不前的左良玉都不敢惩处,大人你想,皇上肯为了你,贬斥赵无忌吗?”

郑师爷觉得赵无忌当真是大明的一个异类,身负文臣之名,却又有武将之实。

“那本官只能坐视他步步紧逼,束手待毙不成?”王廷锡目光更加阴冷了。

郑师爷不禁也哆嗦了一下,“属下只是说,大人想在官场上对付赵无忌,难度很大,他现在还是皇上的红人,还有为皇家赚钱的任务,圣眷深厚,只要他不谋反,皇上很难下定决心来对付他。”

“不过,此事也并非无法可解,”郑师爷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王廷锡,“大人命于健刺杀赵无忌,便是一步好棋,此人最爱名声,喜欢收拢人心,听说他最近时常深入民间,此人轻身出行之际,正是于健下手的好时机。”

“嗯。”王廷锡点了点头,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此外,大人也不必担心,属下手脚做的一向干净,如今谢元、汪文圭都已死去,此案虽有疑点,却也牵连不到大人身上,大人只要不被他拿住把柄,他实力再强,却也奈何不了大人的。”郑师爷信心满满地说道。

次日,青州府衙内,赵无忌的书房中,看罢了手中的邸报后,赵无忌摇了摇头,“皇上糊涂啊,如此纵容下去,这些武将怕更是要翻了天了。”

“文官随意贬斥,武将尾大不掉,皇上似乎已渐渐失去了对朝政的操纵力,如此下去,只怕这大明,十年之内,种种矛盾必然会一起爆发出来,至于是什么后果,属下不敢想象。”这份邸报夏允彝也看过了,他对崇祯的作为也是不以为然。

赵无忌不动声色地瞥了夏允彝一眼,如今是崇祯八年,再过九年,便是崇祯煤山上吊之时,正好在夏允彝所说的十年之内。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端起一杯香茗,品了一口之后,赵无忌靠在椅背上,陷入了沉思。

这样一个勤政的皇上,为何最终说出‘文臣人人可杀’的话?把自己和手下大臣完完全全地切割成了两个阵营?

按道理讲,皇上拥有四海,官僚阶层则帮助皇上统治天下,二者本应是一体,而如今的状况却是,崇祯拼命地想挽回局面,少数忠良辅臣紧跟在他身后辅佐他,而大多数的朝中大臣却集体抱团,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朝廷的利益。

赵无忌又想起了朱元璋留下的庞大子孙群,这些耗费了大明财政几乎三分之一银钱的宗室,以各地藩王为首,他们占据了大量的良田,从事种种利润丰厚的垄断行业,过着米虫一样的腐朽生活,他们对大明的贡献,全部是负面。

东林党为了一己之私,阻挠对地主阶级征税,而那些被财政供养的宗室们,却是大明开国以来,便从不纳税。

崇祯临死之时,为何不说‘宗室皆人人可杀’呢?

第四百一十二章视察左卫

闭目沉思了片刻,赵无忌开口说道:“夏先生,本官想来想去,似是这京城晚报的办公地点,也就是他们的编辑部,还是搬到青州府来比较好,京师虽然消息灵通,位置却是有些靠北,以位置来看,不利于报纸面向整个大明的发运。”

“只是大人既已将报纸冠以‘京城’之名,若是将编辑部搬到山东,似有名不符实之感。”夏允彝也习惯了赵无忌发明的新名词了,他觉得‘编辑’这两个字用得真是绝妙。

实体报纸运输还是很费时间的,在北京印刷后,运送到山东,最快也要两日之后了,可惜这个年代没有电报和网络,否则大可以在京师编辑好内容,然后利用电报或网络瞬间传送四方,同时开始印刷。

斟酌了一番后,赵无忌终于放弃了将编辑部搬迁到青州的计划,“夏先生所言极是,既然名唤京城晚报,那便留在京师吧,本官如今有个想法,要尽快实施下去,是这样的,本官打算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广告。”

说罢,赵无忌将早已写好的一张纸,递给了夏允彝。

夏允彝匆匆看完,不由得吃了一惊:“大人好大手笔,这悬赏额度可是不低啊。”

原来这是一份面向整个大明征集机床方案的悬赏广告,上面以庆记商行的名义,征集能够对金属铁器进行切削、锻压、冲压、挤压、磨制加工的机器或机器设计方案,凡是能提供实用的方案或机器者,奖励白银一千两。

同时也征集在制作机床方面有天赋或是技巧的工匠前来青州,赵无忌开出的价格是五两银子一个月,凡是对自己的才能有信心的工匠都可以前来青州应试,赵无忌并附带说明,若是才能优异者,工钱还可以再商量。

“一千两银子……,大人,这所谓的机床,当真值这么多钱吗?”夏允彝觉得赵无忌开的价格貌似有点高了。

“值,太值了,夏先生,你可不要小看这机床,有了它,再加上蒸汽机,今后足可以使我大明便是在整个世界上,也足以立于不败之地,机床对我大明的意义,不次于蒸汽机。”

“哦。”夏允彝这才释然,他是知道赵无忌对蒸汽机有多重视的,凡是涉及到蒸汽机开发方面的资金,赵无忌是从来都不吝惜的,多少钱都舍得出,这所谓的‘机床’既然和蒸汽机一样重要,那么一千两银子的数额,却也不算太多,蒸汽机的研发费用,夏允彝也略知一二,每个月都是上千两银子的投入。

“原来如此,这个机床,莫非也是和蒸汽机一般,将来能发挥大用?”夏允彝捻着胡子问道。

赵无忌脸上泛起一丝神秘的笑容:“非也非也,这机床只要造出来,估计很快就能发挥作用,这个可是涉及到皇上的赚钱大业啊。”

夏允彝哦了一声,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心想看来大人又想出了一个赚钱的法子,皇上选择大人为他理财,实在是最英明不过的决定。

青州左卫虽然驻扎在青州城,却只是办公之所在城内,其士卒所在的营寨,乃是在青州城外北面不远处,营寨背靠一个小山坡,旁边倚着一条小河,可谓有山有水。

营寨外的校场内,赵无忌带着一众青州府的大小官员坐在高台之上,望着下面列队站立的明军士卒。

得知赵无忌等人要来视察,高煜却也颇是花费了一番心思,他将手下最为精锐的二百骑兵分成两队,摆在了士卒队列的两侧,又把身材高大健壮的士卒们放在前面,把最好的铠甲和武器都装备给他们,把身材矮小瘦弱的放在后面,武器装备要么没有,要么就给一些破旧不堪使用的。

高台上的官员们远远看去,这几千名士卒手持武器,齐齐肃立的场景,却也算得上是‘军威雄壮’了。

赵无忌坐在正中间的椅子上,紧紧盯着面前的这几千‘雄壮’士卒,面无表情,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高煜也是披挂整齐,拄着个拐杖,一拐一瘸地凑近赵无忌,讨好地说道:“大人,青州左卫六千精壮士卒,听闻大人要来视察,皆都是欢喜雀跃,鼓足了劲,要在大人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呢。”

赵无忌哦了一声,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哀乐,“原来如此,军心可用,高都司有心了。”

高煜似是得到了夸奖,浑身骨头好像都轻了几分,他拄着拐向前走了几步,用力挥了挥令旗,只见下面的士卒们顿时便纷纷散去,散到了校场的周围,依旧是排成队列,肃立不动。

与此同时,自士卒中又走出两队人马,均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两队做敌对双方,你攻我守,乒乒乓乓地打将起来,喊杀之声充斥全场,阵仗热闹无比,旌旗招展,将士用命,看得高台上的众位官员也是一阵兴奋。
首节 上一节 292/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