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355节

毕竟赵无忌一手揭发了李长庚,李懋芳的谋反阴谋,救了卢象升和杨嗣昌两位钦差,又为皇家赚了钱,正值此时,崇祯无论如何也不好驳他的面子,免得伤了功臣之心,此事若是放在以往,崇祯是万万不会同意此事的,只不过此次赵无忌立下大功,崇祯方才勉强答应。

几日后,回到青州府的赵无忌看着书房中二十多个大箱子,脸上地露出了欣喜和满足的神色。

这些箱子里不是金银珠宝,但是在赵无忌心中,这里面的东西比金银珠宝还要宝贵一千倍一万倍。

没错,这就是孙承宗送给赵无忌的宝船技术以及制造图纸的副本。

赵无忌如今手下并没有合适的造船人才,张名振勉强算是一个,不过他虽然懂一些造船,却并非专业的造船人士,他的本职还是一名海战悍将,若不是当真无人可用,赵无忌并不想启用张名振去造船。

负责造船最适合的人选是顾炎武,但是顾炎武如今身上的担子已经很多了,实在无暇他顾,归庄是个可造就之才,赵无忌有意慢慢培养归庄,将来让他负责造船一事。

原本赵无忌也做好了从从头开始起家造船的准备,打算招聘一些有经验的熟练造船工匠,辅以大批年轻新人,逐步一点一点地开始自己的造船大业。

然而有了宝船的制造技术之后,以此为学习的范本,他的造船队伍的成长速度会大大加快,原本他是做好了三四年后造出大船的准备,而今有了宝船制造图纸在手,赵无忌决心用两年时间,建造出几艘堪用的大海船。

造船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其他,就拿造船的材料来说,很多木料就并非是拿来就能直接用的,还需要经过处理,放置,风干等种种程序,方才能成为合格的造船材料,含有水分的木料并不能直接拿来用,而这些木料的处理时间,有时甚至会长达一两年。

所以赵无忌打算花费两年时间造出大海船,对于一支白手起家的造船队伍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速度了。

二十多个大箱子摞在一起,这让赵无忌非常有安全感和满足感,看着这些箱子,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将来的大海船,看到了万丈波涛之中,威风凛凛的明军战舰乘风破浪的情景,那将是何等的激动人心啊。

思绪转回现实,赵无忌又开始考虑造船的地点,他初步打算选在后世的东营港的位置,也就是如今的青州府乐安县辖区内。

后世的日照港也在青州府的辖区之内,日照港的港口环境比东营港更为优越,然而日照港也有他的劣势,相比东营港,日照港距离青州府城太过遥远,无论是运输粮草还是调动兵马,都颇为不便。

并且东营港隔着大海,正对后金腹地,将来从这里出兵攻击后金非常方便,而要是从日照港出兵,那就要绕过山东半岛,绕上好大一个圈子。

所以赵无忌最终选择的是在东营建港。

建造港口也需要花费时间,如今已是初冬,并不适合大张旗鼓地搞基建,只能等到明年开春之际,才能实施东营港的开发计划,赵无忌准备将其命名为乐安港。

赵无忌打算在乐安港砸上一大笔钱,而首当其冲之事,便是要在青州府至乐安港修建一条水泥路,赵无忌让顾炎武测算过,就算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明年的水泥的成本大大下降,造这么一条路,至少也需要十几万两银子。

不过赵无忌如今手握四轮马车这个巨大的摇钱树,十几万两银子虽然多,但他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要想富,先修路,修路带来的经济效益绝不是只有那几个买路钱而已。

目光依依不舍地自那些箱子上收回,赵无忌看向自己面前的这张厚重的红木书桌,上面文房四宝俱全,制作精美的宣笔,徽墨,宣纸,端砚,哪一样拿到后世,都是价值千金的古董文物,此外桌上还摆着几封信,这些信都是这几日刚刚到的,他还没有来得及看。

赵无忌轻轻地往椅背上一靠,此刻的他,什么也不想,只是完完全全地放空大脑,让自己好好地休息了一会,片刻之后,他的身姿再度坐直,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后,他拿起了桌子上的第一封信。

这封信是在京师的王福禄送来的,说道李长庚因贪污受贿之事败露,已经伏法,皇上大怒,尽抄其家产,灭其九族,不过京师中如今有些人心惶惶,有流言宣称李长庚的真正死因乃是他投靠了后金,为后金做奸细。

堂堂大明阁老,居然会屈尊为蛮夷野人做奸细,可见他是有多不看好当今朝廷,此刻的京师中也是人心浮动,有谣传还有很多朝廷命官暗中和后金勾结,人心惶惶之下,已经有些富人开始偷摸向江南一带转移财富。

放下这封信,赵无忌叹了口气,虽然揭穿了李长庚和李懋芳的阴谋,但是这种高官叛变的事情,原本就会使百姓对朝廷的信心受到打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停了一停,他拆开了第二封信,这封信则是陈国宝写来的,说道苏泰夫人已经自草原进入大明境内,陈国宝已经派出五百名精锐士卒一路护送,估计半月之后,苏泰一行人就会到达青州府。

跟蒙古人的矿石交易日渐红火,大量的银钱矿石从草原运往神木、张堡,白花花的银子不断在冶炼工坊内被提炼出来,成为西北取之不竭的财源,另外鄂尔多斯部的某个地方,最近还发现了一座金矿,储量甚大,可以想象日后的冶炼收入还会大幅增长,如今冶炼矿石每月都能有三万多两银子的收益,他请示赵无忌,这笔钱是留在西北,还是送到青州府来。

赵无忌想了想,便取了一张信纸,提笔给陈国宝写回信,他在信中勉励了一番陈国宝,最后提及西北矿产收入的银子先不要送来,自己这边暂时还不缺钱,此外也嘱咐陈国宝不要懈怠练兵,西北局势复杂,兵事万万忽视不得,若是经费不够,赵无忌同意他可以动用部分冶炼矿产的收入。

第四百九十九章徐怡来信

赵无忌拆开了第三封信,这封信很意外地来自于兵部尚书张凤翼,张凤翼在信中写道,自从得知他要造大海船,自己便找个机会向崇祯上奏,说道如今南京的宝船厂荒废已久,迟迟没有造船的订单,以至于工匠们的俸禄都已发放不出,如今赵无忌正在山东造船,倒不如将宝船厂部分迁址到青州府,将大部分工匠也跟着派遣过去,如此,一来可以使宝船厂得以维持,二来工匠们也有活干,乃是两全其美之策。

若不是张凤翼提起,崇祯都忘记了大明还有这么一座造船厂,既然张阁老说船厂已接近废弃,倒不如搬到青州,让赵无忌废物利用一番,于是崇祯大笔一挥,同意了张凤翼的提议。

张凤翼要赵无忌提前做好准备,皇上的旨意已下,快则半月,慢则一月,宝船厂的工匠们就会来到青州。

看了张阁老的书信,赵无忌真是十分感动,张阁老昔日在朝堂上就没少帮赵无忌的忙,而今又在造船之事再度援手相助,如此恩德,不知何时能报。

赵无忌提起笔来,怀着感激的心情给张凤翼写回信。

写完了给张凤翼的回信之后,此时窗外日头已经西斜,金黄色的夕阳透过窗楹,照进了屋子里,也在少年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少年随手拿起最后一封信,信封上的字体娟秀俏丽,看落款正是魏国公嫡女,郡主徐怡。

缓缓打开信封,徐怡秀丽的字迹映入眼帘:“济南一别,已有两月,赵兄之风采,犹在徐怡眼前,不知赵兄可还安好?……”

徐怡在书信中提到,赵家庄以及庆记商行最近形势都是一片大好,庆记最近推出的茉莉花味道的香水吸引了许多弗朗机商人前来采购,他们大批大批地从庆记采购香水,香皂等商品,运回欧罗巴大陆,贩卖牟利。

也因此,最近赵家庄再度从难民中募集了五百多人的雇工,以满足客户们越来越多的订单,洋人最喜香水和香皂,而大明这边,销量最高利润最厚的乃是玻璃。

这时候的大明,对域外的国家还不是很了解,徐怡也不能免俗,凡是洋人,一律称其为弗朗机人,赵无忌嘴角上勾,露出一抹笑意,接着看了下去。

徐怡还提到,在接触中,这些弗朗机人偶尔也会抱怨,说道大明的海防都督郑芝龙收费太狠,只有持郑家令旗者方能在大明海域畅行无阻,而一枚小小令旗,要价高达三千两银子。

但这些洋人还不敢不买,因为若是没有郑家的令旗,在海上很容易会受到海盗的袭击,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权衡之下,这些洋人只得乖乖掏钱购买令旗。

放下徐怡的书信,赵无忌陷入了沉思,徐怡是知道他要造大海船实施海贸之事的,她在信中提起郑芝龙,显然不会是无的放矢,隐隐似有提醒赵无忌小心郑芝龙之意。

郑芝龙是大明沿海的大海商,同时他也是著名的大海盗,他以一己之力,纯依靠民间的力量建立起了强大的海军,自从朝廷实施海禁之后,海盗们迅速地填补了朝廷水军留下的空白,时至今日,海盗们不断地发展壮大,即使是朝廷的水军,也无力与之为敌。

崇祯刚刚即位之际,郑芝龙便自台湾率十八芝进攻泉州,大破明朝福建水师,震动朝野,无可奈何之际,朝廷不得不考虑招抚郑芝龙一事,于是在崇祯元年七月,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郑芝龙成功,任命其为海防游击,官职为五虎游击将军。

有了官职在身,行事更加便利,郑芝龙的势力这几年愈发庞大起来,就在今年四月,郑芝龙击破了另一股大海盗刘香的舰队,并杀死了刘香,大明沿海的海盗一时间全部销声匿迹,海疆遂平。

在赵无忌看来,郑芝龙更像是披着官方外衣的海盗,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大明朝廷并不能真正调动他,命令他,与他打交道,颇是要费上一番心思。

在自己的海军尚未形成战斗力之前,赵无忌不打算和郑芝龙发生冲突,和他保持合作才是上策。
首节 上一节 355/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