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37节

赵无忌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说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水开的时候,会把水壶盖子顶开?”王玮跟着点了点头。

赵无忌继续说道:“烧水的时候,火焰的高温,会使水化为气体,也就是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要比水大,这样一来,本来正好能容纳一壶水的空间,由于水变成了水蒸气,空间不够了,就会向外扩张,这种扩张的力量,把水壶的盖子给顶起来了。”

王玮疑惑地说道:“请问公子,什么叫体积?”

赵无忌想了想,说道:“就是具体的东西所占用的空间罢,比如同样重量的铁和棉花,棉花的体积就比铁大。”

王玮又问道:“那么公子这次又打算做什么呢?”

赵无忌说道:“我打算利用水蒸气扩张的这种力量,来代替人力,进行生产,只要有足够的燃料供应,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蒸气产生,这些源源不断的水蒸气,就是取之不竭的力量。”

顾炎武想了想,说道:“可是我感觉水汽把水壶盖子顶起来的力量并不大啊。”

赵无忌笑了笑:“那是因为水壶的壶嘴已经放跑了一部分水蒸气了,如果你尝试把水壶嘴给堵住,再把水壶盖子周边密封好,不让他漏气,一旦水烧开,我相信你绝对按不住一个要往外喷气的水壶盖。”

宋应星也来了兴趣:“这水蒸气之力竟然有这么大吗?”

赵无忌说道:“其实你们想一想鸟铳就知道了,鸟铳也是利用火药燃烧,然后热气膨胀,推动弹丸迅速地从枪口飞出,鸟铳的威力大家都知道罢,这就是热气膨胀的力量。”

宋应星说道:“看来公子是想让我们根据水蒸气膨胀的原理,制作出一种机械对吧。”

赵无忌点点头:“这种机械就叫蒸汽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水蒸气膨胀,把壶盖往上顶一下,做一次力,然后水蒸气散发出去,壶盖下落,随后不久壶盖再度被水蒸气顶上去,再度做一次力,如此往复产生向上的力量,我们制造机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往上顶的力量利用起来。”

“哦。”宋应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这才说道:“公子的思路,我看可行,可以往这方面研究一下。”

作为技术领头人的宋应星发了话,顾炎武和王玮自然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赵无忌又说道:“研究蒸汽机难度很大,任重道远,如今咱们赵家庄的产品卖得非常火爆,咱们现在手里有钱了,研究蒸汽机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我打算把蒸汽机和高产作物一起,列为咱们赵家庄的两大最高级别的研究任务。”

“关于蒸汽机这个项目,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把蒸汽机研究出来!这将是咱们赵家庄以后的最高任务之一。”

赵无忌又给三人提建议,一开始可以随意设想,天马行空,设想完毕后,就要小心翼翼地验证每一个细节,务求尽善尽美,一旦验证可行,可以先试行制作一个小型的成品,确定小型成品可用之后,再制造完全形态的机器。

时间慢慢流逝,很快到了九月,赵家庄的红薯,土豆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二十多株土豆,和五十多株红薯,小心翼翼地被李守财从地里挖出之后,只见下面硕果累累,最后一核算,收获了四十斤土豆,八十多斤红薯。

看到这个成绩,宋应星老怀大慰,李守财也是笑得合不拢嘴,说道:“公子,这两种作物产量可真是不小。”他盘算了一会,又说道:“这么算下来,每亩地产量一千七八百斤问题不大。”

顾炎武也兴奋地说道:“既然是如此神物,就应该尽快禀报皇上,推广全国,如今西北一带,连年灾难,民不聊生,百姓饿死无数,正需要这种高产作物救人。”

赵无忌笑了一会,摇了摇头:“不妥,如今这两种作物数量太少,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种植的考验,现在就上报,说服力也比较差,起码也要种上几十亩地以后,才有底气上报朝廷。”

顾炎武说道:“既然如此,难道还要再等几年吗?救人如救火,越早日全国推广,越有助于安定大明。”

宋应星捻着胡子想了想,说道:“今年也就这样了,明年可以考虑种两季,夏天一季,秋天一季,这样的话,明年这个时候,应该就能达到公子所要求的规模了。”

顾炎武有些惋惜地说道:“可惜还要等一年。”

李守财笑呵呵地说道:“顾公子,好饭不怕晚。”

第四十九章徐怡的考虑

赵家庄再度招募了五十多名工匠,又经过日夜不停的加班生产,终于把香水供不应求的局面给扭转过来了,目前,庆记商行通过销售香水,玻璃,肥皂,每个月的纯利润都在一万两左右,每个月都能给魏国公府和赵家庄各自分红五千两。

庆记商行已经成为魏国公府如今最大的一笔收入来源,魏国公徐文爵近期可谓是春风得意,颇有一些闭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的感觉,手头钱多了之后,出手一时大方起来。

魏国公平时爱好不多,他虽然是武职,却爱好书画,尤其喜欢收藏古代书画,前几日一名扬州富商,因家道中落,不得不忍痛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幅字,乃是宋徽宗赵佶所做的《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虽然执政无能,但是在艺术方面的天分却是极高,擅长书画,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字体叫做‘瘦金体’,以至于后人给他的评价是“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这幅《草书千字文》是赵佶的得意之作,被后人称为是绝世墨宝,这商人早年间偶然得到此物,一时视为珍宝,便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从不示人,无奈最近做生意赔了一大笔钱,亏空了好多债务,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这幅字拿出来出售。

南京城作为大明王朝的辅都,高官勋贵数不胜数,富人名流多若牛毛,听闻有这等绝世墨宝现世,一时间很多人都动了购买的心思。

这富商也是个会买卖的,后来就委托了一家信得过的店铺,将这幅字拍卖,价高者得,隆平侯张拱薇出价五千两,钱谦益直接出到一万两白银,本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最终是魏国公出价两万两银子,买下了这幅《草书千字文》。

要知道魏国公虽然是底蕴深厚,有钱有势,但是国公府的财产,大部分都是田地和例如东园那样的物业,真正以财力而论,其实没有那些富豪士绅那样腰缠万贯,挥金如土。

魏国公突然这么高调,砸出两万两白银,一举拿下很多人心向往之的《草书千字文》,着实也在南京城里引起了一阵轰动。

轰动之余,大家也在好奇魏国公何以突然阔绰了起来,很快就被有心人发现了庆记的秘密,原来最近南京最畅销的,一度供不应求的香水和玻璃,以及已经开始慢慢畅销全国的肥皂香皂,全部都是由庆记独家销售,而庆记只有两个股东,魏国公府和赵无忌。

大家一边赞叹赵无忌果然不同凡响,原来只知道他是第一才子,如今看来,他的商才似乎不在他的诗才之下,一样的令人叹为观止,惊才绝艳,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难民,从零开始,居然能一举逆袭,成为南京商场上最璀璨的一颗星辰。

另一方面,百姓们也在赞叹魏国公的眼光,怎么说呢,实在是太毒辣了,赵无忌带领一群难民创建赵家庄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魏国公能慧眼识人,与赵无忌投资合作,这份眼光和胆气,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并且香水和玻璃暂时只是在南京一带畅销,一旦流行到全国,可以想象,庆记商行创造的财富,会比如今更增加上十倍甚至几十倍不止。

在众人一片羡慕的眼光中,身处其中的徐怡却并没有表现的特别开心,她托人给赵无忌带话,让赵无忌前来国公府一叙。

虽然不知道郡主找他有什么事,赵无忌还是很爽快的去了。

见面之后,徐怡便说道:“今日请赵公子来,是为了这庆记商行的事情,最近庆记商行的销售,非常火爆,据老余说这个月利润有可能达到一万五六千两银子,对此,赵公子难道没有什么想法吗?”

赵无忌略有些诧异地看着徐怡,赚钱多这不是挺好吗?还能有什么想法?但是他也是绝顶聪明之人,脑筋回转之间,瞬间也就明白了徐怡的意思,心里暗自赞叹这郡主果然是冰雪聪明,算无遗策,自己的疏忽之处,竟然被面前这位十八岁的美女郡主看了出来。

赵无忌当即便拱拱手,笑着说道:“多谢郡主提醒,也亏得郡主心思细密,赵无忌早前确实是疏漏了,郡主的意思,莫非是要引入股东?”

徐怡看着赵无忌,一时间笑颜如花,看着眼前这位玉树临风般的少年,心想此人真是妖孽,自己不过点他一句,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还能想到自己的应对之策,实在是个厉害人物。

徐怡当即点了点头:“嗯,所谓树大招风,庆记商行的前景太好,利润太大,仅以魏国公府一家的力量,已经罩不住庆记了,我打算你我两家,各自出售一部分股份,给这南京城里的勋贵权臣,有了他们的入股,才能保住庆记的绝对安全。”
首节 上一节 37/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