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372节

皇上乘坐的马车,这就是和记最好的广告,看着皇上每日都乘坐的这辆既豪华又舒适的马车,哪怕是只有十分之一的权贵重臣心动,想要有样学样,也能轻易地为和记带来数以百万计的销售收入。

毕竟京师的富人可是很多,后来李自成杀入北京城,拷打权贵大臣,没收财产,据说就得了八千多万两的银子,像国丈周奎那样喝碗粥都要算计一番的小气鬼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赚了钱,还是喜欢花出去享受的,赵无忌就准备为他们提供一个花钱的机会。

眼下皇上已经很配合地在京师为和记的四轮马车造势,想来用不了多久,大批的订单就会如雪片般飞到和记的工坊,到了那时,赵无忌的经济状况将一举得到好转,算算信息传播的速度,赵无忌估计慢则半月,快则一周,就会有新的马车订单上门了。

这些马车轮胎的需求也远远用不了四百担橡胶,剩下的橡胶怎么办,赵无忌早就想好了用途,他准备把剩下的轮胎统统给车炮用。

火炮作为战争之王,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把火炮装到车上,给火炮加上强大的机动力,那等于是如虎添翼。

但是以往的车炮也有诸多的弊端,最明显致命的就在车轮上,战争嘛,不可能给你挑个平坦的地方让你摆好了打,打仗的时候什么样的地形都能碰上,这时候,以钢铁和木材做车轮的炮车,就会受到地形的严重制约。

地面坎坷不平,而炮车的车轮也是硬的,以硬对硬之下,很容易把车辆颠坏,把车上的火炮颠松,影响炮击的准确度,这也是为什么明军早早就有了车炮营,孙承宗甚至把车炮营的运用战术写到了书里,然而拥有车炮营的明军,野战依旧打不过后金的骑兵。

马是动物,奔跑的时候天生就能自动适应地形,战马奔跑对于后金的弓箭手,影响微乎其微;炮车则不然,战场之上战机稍纵即逝,谁也不会等你慢腾腾地拉着炮车就位,然后瞄准,然后放炮。

大多数情况下,车炮营的士卒都是拉着车炮一阵狂奔,到了放炮的地点停下一看,车身这时多半也损伤的差不多了,火炮也偏离了原本固定在车身上的位置,甚至可能个别车炮早就抛锚在后面的道路上了,如此一来,车炮相比固定在城头的火炮,威力和准头会很明显地下降,所以也难怪对后金骑兵威胁不大。

有了轮胎,再加上弹簧、轴承的辅助,不但可以使车辆搭载更重更长的火炮,行进速度更快,也可以使车炮受到的颠簸减到最小,让车炮营的威力相比以往,至少提高几十倍。

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橡胶轮胎就该用在车炮上。

看着夏允彝远去的背影,再看看工坊内忙忙碌碌的工匠们,赵无忌想了想,决定自己明日就出发,去乐安港看看,历史上皇太极入侵朝鲜的丙子之役就在今年冬季,海上力量不能光指着青州左卫,自己也该造几艘战舰和商船了,也让宋应星和归庄,以及这些船工们增加一些经验。

再说了,大明和朝鲜之间隔着大海,两千骑兵总不能飞过去,这样一来就得坐船,运兵船好说,拿民船改一改就行,但是用什么来保护这些运兵船,是个大问题。

青州左卫有一定的海战能力,但是跟后金和朝鲜的海军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所以赵无忌才打算造出几艘战舰,为自己的骑兵们保驾护航。

赵无忌自嘲地想道,别人是临阵磨枪,俺小赵是临阵造舰。

于是两日后,赵无忌带着商敬石等人来到了乐安港,赵无忌是骑着马来的,水泥路还未修好,坐马车的话至少要多花四五天时间,骑马来是速度最快的选项。

到了乐安港,船坞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一个多月没见,宋应星和归庄都变瘦了,也被海风和烈日给弄黑了,尤其是归庄,在赵无忌看来,黑黝黝的肤色与史可法有一拼。

看到赵无忌到来,众人都聚拢了过来,宋应星摸着胡子哈哈笑着,“说曹操,曹操到,刚才老夫还在跟老孙和归庄说,船坞已经建好,大人也快来了,这不,刚说完话,大人就到了。”

归庄也是一脸热切地说道:“师父,船坞已经建好,学生这几日跟着宋先生和孙老,也学了很多东西,师父,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造船了?”

赵无忌莞尔一笑,“造,为什么不造,现在就开始造!”在归庄的欢呼声中,赵无忌含笑看向孙老四,“孙老,现在可以开始造船了吗?”

孙老四连连点头,“可以,可以,船坞都建好了,不知大人打算造多大的船?造商船还是造战船?”

赵无忌想了想说道:“造战船罢,规模大小参照如今大明水师的主力舰,没有战船,商船到了海上只能是对方流动的靶子,待到建立起一支强大而可靠的舰队后,再造商船也不晚。”

“战船,”孙老四的眼神有些唏嘘,“小老很多年都没造过战船了,上次建造大明战舰,还是小老二十岁的时候,跟随家父一起建造的,不过请大人放心,小老这一身手艺还在,一定会将大人所需的战船造出来。”

“我大明的战船以福船为主,三宝太监下西洋乘坐的宝船也是一种福船,福船利于深海作战,可航行于远海,缺点是造价高昂;还有一种船型叫沙船,底平不怕搁浅,造价便宜,适合航行北方海域,不知大人打算选哪种船型?”

赵无忌哦了一声,问起了他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请问孙老,造一艘福船需要多少钱?沙船又是多少钱?”

第五百一十九章造舰设想

赵无忌现在手头只有三万两银子,而海军向来又是一个很烧钱的军种,所以赵无忌对于战舰的造价很在意。

“以老夫的经验来看,如果造那种大型福船的话,船长二十丈,楼高如城,居高临下以弓矢或火枪攒射,势不可挡,海战威力极大,这样一艘船,造价大约两万两银子上下,中型福船会稍小一些,价格却便宜很多,七八千两银子就能造一艘,沙船就最便宜了,建造速度也最快,但沙船经不起大风浪,只能在近海行舟,小老建议大人最好造福船,现今我大明水师,以及郑芝龙郑都督的舰队,还有刘香那种悍匪海盗用的战舰,基本都是福船。”孙老四说起自己的本行来头头是道。

大明素来便有‘海舟以福建为上’的说法,如果只是为了对付清军,在辽东海域作战,那显然沙船是最适合的选择,既实用又实惠,但是若是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考虑到将来的远洋航行,海贸海防之事,选择福船一步到位才是最佳方案。

再者福船的高大让赵无忌也很动心,居高临下最是能发挥火器犀利之处,若是建造沙船,即便不提远洋航行,首先在船高上就会处于劣势,碰上船身高大的敌舰,很容易被人压着打,想到这里,赵无忌决定这次就造福船。

按照孙老四的报价,赵无忌在心中核算了一下,自己如今有三万两银子的现银,只够建造一大一小两艘福船,不过考虑到京师即将会传来一大波马车的订单,去掉给皇上的那一部分利润,自己手头也能剩下三四十万两银子,用不了一个月自己的资金就会得到补充。

四轮马车的利润确实惊人,只可惜马车这生意做不了太久,以国人的聪明才智,无论是轴承,还是弹簧,在不久的将来必会被一些能工巧匠仿制出来,大规模生产或是不可能,但是小规模地生产一部分以供马车使用还是没问题的。

马车上的玻璃也可以在庆记商行轻易买到,假以时日,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在有心人的支持之下,是完全可以自行造出品质跟和记差不多的马车的,四轮马车这种逆天的吸金利器,快则一年,慢则两年,价格就会大幅度下跌。

到时和记的马车生意,虽然依旧会赚钱,却是无法像现在这样有如此夸张的利润。

斟酌了一番之后,赵无忌看向孙老四,说道:“孙老,本官打算造两艘大福船,四艘中型福船,咱们这龙江宝船厂,可能做到?此外,先期投入的话,三万两银子够不够?”

两艘大船四艘中型船,一共需花费七万两银子左右,但是造船的前期并不需要这么多,七万两银子并不用一次性花出去,按赵无忌的料想,三万两银子足以支持造船的前期工作,再有一个月出售马车的资金到位,立刻便可以弥补上造船的资金缺口。

孙老四连连点头,“可以,可以,三万两银子足够了,有些材料不用着急买,造船这事尽可包在小老身上。”他一边答应着,一边在心中惊叹着这位年轻大人的魄力和财力,当初龙江宝船厂在南京的时候,一年都造不了几条船,便有零星几个订单,也都是造那种小型船,要不就是一些修修补补的零活,不要说大型福船,这些年船厂造过的中型福船都是寥寥可数。

自从他们这些宝船厂的工匠们从南京来到青州府,短短三个月,精神面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老兄弟原来穷得连衣服都买不起,吃的东西也都是自己去海中打的鱼,一家人都穿得破破烂烂,饿的瘦骨嶙嶙的,说是造船厂的工匠,实际看上去跟外面的叫花子也没什么分别,混得那叫一个惨。

当初也是没办法,没有订单就没有收入,谁让朝廷穷呢,朝廷不但穷,还不重视海军,朝廷的官军水师连海上的土匪海盗都打不过,但朝廷既不给水师将士加饷,也不给他们花钱造新舰大舰,水师官兵开着十几年前的破船,哪里是哪些装备了最新火炮开着新型大船的海盗的对手?朝廷连官军水师都不重视,更不可能关注他们这些无权无势的工匠们,他们这些工匠几乎就是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自从来到青州府,宝船厂的这些造船工匠,感觉就像是从地狱里飞到了天堂,老树焕发第二春,刚到青州府,便收到了每人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归庄归公子还宣布,按赵大人的吩咐,你们这些工匠都是最宝贵的财富,薪水一律按每个月四两银子给付,这在此时的大明,已经属于相当高的高薪了,当初赵无忌自己做神木县知县的时候,朝廷发下的薪水,一年才不过四十五两银子,算下来一个月不到四两银子收入,还没现在这些工匠高。

短短的四个月,孙老四亲眼看到了发生在老兄弟们身上以及自己身上的变化,有了几十两银子进账后,这些工匠们终于能穿的起新衣服了,每天家中的餐桌上也出现了猪肉和羊肉,不像以往那样一年到头桌子上摆的都是鱼,孙老四觉得自己这辈子吃鱼吃得够够的了,他现在一看鱼就想吐,所以自从来到青州府后,他每天不是吃肉就是吃菜,吃蛋,就是不吃鱼。

并且赵大人还非常体贴地为他们免费提供了宽敞明亮的住房,龙江宝船厂的工匠们,与那些看到广告宣传,从大明各地来到这里的优秀造船工匠们一起,每户都分到了一套住宅,一般都是两间正房,两间厢房,此外还有柴房和厨房,前后还有院子的大宅子。

孙老四的儿子今年快四十了还是光棍一根,没有娶亲,如今父子二人加上奖金,手头一共攒了快一百两银子,孙老四准备过些日子就去找媒婆给儿子物色新媳妇,让儿子早日成家,自己也好早日抱上孙子,告慰列祖列宗,也算了结了自己最大的一块心病。

看着孙老四笑眯眯的思绪不知飞到何处的样子,赵无忌感到有些奇怪,他轻咳一声,问道:“孙老,这些舰船何时能够服役?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能造好?”

孙老四一个激灵回过神来,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憨笑道:“这个,嗯,很快,大家如今干劲十足,只要人手和材料到位,用不了一年,也就半年多吧,大概到秋天,舰船就可下水。”
首节 上一节 372/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