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420节

“嗯,那就好。”赵无忌轻轻地舒了口气,随即他又看向韩林,“本官此次给你留下二百炮手,本官出征之时,青州府城以及临淄县的防御,便交给你和张名振二人,青州,临淄两地乃是我等之根本,万万不可有失!”韩林急忙答应下来。

“鞑子惯用围点打援,满清大军重重包围之下,济南城中居然还能三番两次地频频派出信使,师父,这其中怕是有诈啊。”顾炎武摸着下巴说道。

夏允彝听了,当即也是悚然而惊,“宁人的意思,鞑子这是有意迟迟不攻济南城,而是将此处作为一个陷阱,其实早已布下埋伏,等待伏击救援济南府的援军?”

顾炎武点了点头,“防守济南府的,不过是五百乡勇及六百莱州兵,并没有关宁军和天雄军那样强悍的骑兵,以他们的能力,却能频频突围而出,四处报信求援,除了鞑子有意放纵,宁人实在想不出其他理由。”

赵无忌看着顾炎武,面露欣赏之色,“宁人所料不错,皇太极此人极擅用兵,他手下的多尔衮,阿济格,岳托也尽是能征惯战之辈,真要全力攻打,一日便可攻破济南城,之所以箭在弦上,蓄而不发,打得就是围点打援的主意。”

顾炎武看着赵无忌,微微一笑,“既然已经洞悉敌军阴谋,师父依旧选择前去增援济南城,想必早已成竹在胸。”

赵无忌哈哈一笑,指着顾炎武说道:“唯有宁人深得我心。”

大军出征,涉及到很多方面,非同小可,随着赵无忌的一系列命令发布下去,众人也就纷纷离去,夏允彝去征集民夫,组织运粮的车队辎重,顾炎武和唐维则前去检查出征所需的武器,弹药等装备,务必确保万无一失,韩林则去找张名振,商量协调守城之事。

崇祯十二年正月初一,赵无忌在青州府誓师出征,亲率手下兵马增援济南城,同时他也向驻扎济南附近的其他明军发去文书,包括驻扎德州的山东巡抚颜继祖,身处临清的高起潜,山东总兵倪宠,援剿总兵官祖宽等,号召明军诸部合力抗清。

在清军一路高歌猛进,大明军队连战连败的背景下,在明朝上下民心士气均已处在最低谷的情况下,赵无忌不畏凶悍的清军,毅然率军出征的行为,立即便掀起了轩然大波。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他那传奇一般的苏醒,这一年来,朝野上下都知道赵无忌在出兵皮岛之时,身受重伤,一直处于昏迷的状态,作为大明仅有的与清军屡屡作战,还能不断取胜的名将,在此山河沦陷的时候,赵无忌的名字也常常为人所记起,所惋惜。

而今这样一个名将不但身体已经完全好转,病情痊愈,并且还豪情万丈地再度率军出征,此时此刻,他的行为所振奋的民心和明军的士气,已经远远地大于他此次出征本身的意义。

在卢象升身死,高起潜兵败,洪承畴,孙传庭还在勤王的途中,此时的赵无忌,俨然成为天下所注目的焦点。

第五百七十二章变数

济南城外,清军大营中,皇太极与手下众将皆是聚集于此,人人脸上都是一副掩饰不住的欢喜之情。

此番入侵大明,收获堪称十分丰厚,人口众多而又富庶的济南城,此刻正仿佛被去掉了外皮的苹果一般,呈现在清军的面前,鲜美的果肉似是随时都可以入口,号称大明战神的三边总督卢象升,在无敌的满清士卒面前也是如此地不堪一击,当场兵败身死,天雄军灰飞烟灭不复存在,至于老对手关宁军,看到卢象升战死之后更是被吓得如惊弓之鸟一般,一战便溃。

而今在大明的北方地区,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清军,可以阻止他们的烧杀劫掠和予取予夺,这让他们如何不欢喜。

不过济南城就在眼前,皇太极却迟迟不攻,甚至对出城求援的信使也只是装模作样的拦截一番便轻轻放过,看似怪诞,其实皇太极这么做的缘故只是因为他胃口更大而已,他想彻底打掉明军在北方的军事力量,把任何胆敢阻拦清军的力量毫不留情地统统打掉,让大明彻底丧失抵抗的能力。

这般杀鸡儆猴之下,忠义救国的将领俱已被清军一一击破,战败身亡,留下来的明军将领皆都是贪生怕死,碌碌无为之辈,俱是不足为虑,如此一来,今后的大明便犹如满清的畜牧场一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要什么,就拿什么便是,再无人敢阻止清军的暴行。

时至今日,济南城被围困了已经整整十日,城中上至德王朱由枢,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下至普通平民百姓,无不战战兢兢,整日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之中,信使派出了一波又一波,然而至今仍未有他们苦盼的任何援军来到。

其实德王和张秉文心中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卢象升已死,高起潜兵败,他们还能指望谁来援救?指望远在德州的颜继祖手下三千士卒?还是指着青州史可法的水师左卫?又抑或是高起潜的残兵败将?不断地派出信使四处求救,或许,只是他们自欺欺人的一种麻醉手段而已。

卢象升死后,已经再没有人胆敢轻攫清军的锋芒。

金帐之中,阿济格轻笑一声,“大汗,这些汉人如今已经被我大清勇士给吓成鹌鹑一般,再无胆量与我军作战,已经等了十天也没有一兵一卒前来,是不是可以攻城了吧?”

皇太极嘴角弯曲,露出一丝笑容,却没有说话。

“山东总兵倪宠是个无能之辈,此人必不敢来,颜继祖远在德州,如鸵鸟般装着没看到济南这边发生的情景,高起潜如今肝胆俱裂,躲在临清,再与我军一战的勇气,奴才以为,英亲王言之有理,或许我军已无需再等。”孔有德谄媚地笑着,他的心情和众人一样的激动和欣喜。

满清鞑子虽然愚昧落后,但至少有一点是他们这些汉奸十分欣赏喜欢的,那就是赏罚分明,有功必赏,皇太极出兵之时早已说好,战利品谁也不许动,一律运回辽东之后,平均分配,相比孔有德原本在大明之时,碰上的那些昏庸无能的上官,那些手下部众连粮饷都发不下来的日子,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虽然杀害劫掠自己的同族同胞,这么做有点丧良心,但孔有德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成王败寇,生存下去才是王道,自己现在的生活,比当初在明朝为官之时,好了岂止百倍千倍?

皇太极脸上笑意不减,依旧没有说话。

范文程呵呵一笑,“恭顺王此言差矣,大汗之所以迟迟不攻济南,自然是有深意在内,恭顺王刚才提及倪宠,提及高起潜,为何却偏偏疏漏了青州府那人?”

孔有德哑然失笑,心中却也掠过一丝惧意,“皮岛之战,明军虽然取胜,但主将赵无忌却身受重伤,如今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听说他犹自卧病在床,昏迷不醒,此人如今,似已不足为虑了吧?”

“呵呵,赵无忌固然已不足为虑,但他手下的黑旗军却是实力未损……”范文程继续奸笑着,手中羽毛扇轻摇。

“难道大汗的意思,是在等着黑旗军?可是蛇无头不走,赵无忌不是已经……”

“主帅为一军的魂魄,赵无忌如今重病在床,正是斩草除根的好时机,天雄军已去,关宁军胆寒,若是再去掉黑旗军,则大明仅有的精锐,也就剩下孙传庭的秦军孤单一脉,不足为虑,我军此番班师之后,数年内再攻大明,定可一鼓而下,平定宇内,一统江山。”范文程淡淡说道。

“原来如此,”坐在一旁的贝勒岳托扬声说道:“不需大汗忧心,臣愿率手下精锐,前往青州府,讨伐黑旗军!”

先是出征朝鲜,而后又是征讨大明,清军都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之势,是以人人都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岳托作为清军的右翼军主帅,统率本部兵马并蒙古诸部援军,手下士卒足足三万之数,出征青州府,他确实有这个底气。

多尔衮闻言,心中一动,似是轻描淡写地随意说道:“本王部下侦骑曾抓获几个明军的俘虏,根据他们的口供,青州府如今有赵无忌的家丁六千,以及青州左卫的水师将士三千人,总数不到一万,这一万人还要分散到各个府县,分兵把守,单独以青州城来讲,防守的明军应不会太多。”

帐中另一汉人谋臣宁完我也跟着出声附和,“如今赵无忌重伤,青州府群龙无首,岳托贝勒若是出征青州,胜算应是极大,奴才以为此计可行。”

“大汗,臣愿率军出征青州府!取回赵无忌的人头,回报大汗!”岳托望着皇太极,再次请战。

满清每次出征所得的缴获,均是按照战功贡献大小来分配,上次围杀卢象升,多尔衮所部出了大力,击溃高起潜则是阿济格和多铎率军所为,眼看自己这一路军,破关之后寸功未立,如此下去,战后分得的缴获也势必不会很多,岳托心急之下,故而主动邀战。

众人把目光都投向了皇太极。

皇太极缓缓扫视众人,将他们的神色一一尽收心底,略一沉吟,方才缓缓笑道:“岳托贝勒,你不必心急,明国这么大,还有得是仗要打,迟早总有你立功的时候,你部下多为骑兵,攻城为你部短板,而明军又向来擅守,赵无忌虽然重伤,但其手下战将未损,黑旗军向来极精火器,你去青州,便是能取胜,损失也不会少,这却又是何必?”说罢,他的眼神似是无意地瞥了多尔衮一眼。

“朕听闻暂代赵无忌行使大权的,乃是青州府同知史可法,此人擅长内政,却不通兵事,不足为虑,眼看济南城危在旦夕,他未必不会出兵来救,”说到这里,皇太极将目光再度投向岳托,微微一笑,“到了那时,便是你的机会到了。”

“当然,朕也不会一直在此苦等,再过五日,青州军若是还不前来,朕便也不必再等,便会亲自率军攻取济南城,岳托,到时你和多铎二人,前去攻取青州府,朕会派恭顺王与你二人同去。”皇太极眼中掠过一丝浓重的杀意,“凡是胆敢站出来阻碍我大清帝国之人,朕定要将他们一一击败,斩草除根!”

多铎是满清有名的能征惯战之将,号称战功最著,至于派孔有德去,乃是为了利用他属下汉军的火器来压制明军的火器,并以他的火炮来攻城。

攻打防守严密的坚城,只靠骑兵是万万攻打不下来的,这时,孔有德的火器营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首节 上一节 420/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