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456节

赵无忌伸出双手,用力掰开女子的右手,女子的手中,是半截被折断的银钗,只剩下半截了,上半部分,应该是被清军从她手中硬生生掰断,给抢走了。

赵无忌看着手中的半截银钗,牙关紧咬,眼中似是能喷出怒火一般,片刻之后他才缓缓站起,“把这女子,好好埋葬了吧,也是个可怜人。”

说罢,赵无忌走上前去,从徐怡手中接过小孩,小心翼翼地像是抱着什么珍宝一般,离开了这座民房。

片刻之后,众人已来到城外,士卒们很快便挖出了一个可供埋葬一人的深坑,随后两名士卒带着手套,小心翼翼地将这女子的尸身用席子包裹上,然后放入大坑之中。

这时,赵无忌怀中的小孩看到这个情景,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顿时又拼命地挣扎起来。

赵无忌紧紧地抱住他,“你母亲已经死了,再不会回来了,就让她入土为安吧。”

泥土慢慢地盖住了女子的尸身,小孩流着眼泪,满眼都是舍不得的样子,眨也不眨地看向自己的母亲,直到他母亲的身影彻底掩埋在泥土之下时,方才哇地一声,又哭了起来,他转身抱住了赵无忌,小身子一抽一抽的。

赵无忌紧紧握着手中的半截银钗,由于过于用力,他的指节变得发白……

赵无忌手下士卒花费了整整两日,又发动了大量的民壮帮忙,济南城内外的尸体才算是清理干净,顾炎武从临淄县送来了大量的石灰,赵无忌吩咐人将石灰粉洒在济南城的街道各处,做杀毒,杀灭细菌之用。

眼看所有的尸体都被妥善埋葬了起来,望着空荡荡的济南城,赵无忌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两日的辛苦操劳,终于看到了成果,总算避免了一场大瘟疫的发生。

在古代,瘟疫可是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一旦爆发起来,有没有特效药可用,动辄就会死很多人,当初历史上,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四处征战时,就特别喜欢用这一招,去对付那些难以攻下的坚城。

蒙古人都是骑兵,骑兵本身便不擅攻城,但蒙古人想出了一种办法,他们把死老鼠或者死尸,用投石机投入到戒备森严的坚城之中。

古代人也不懂卫生,对这些尸体,虽然觉得恶心,但并未引起足够大的重视,只是听之任之,但这些死老鼠或死尸,繁殖了大量细菌病菌之后,很快就会在城中制造出一场破坏力强大的瘟疫出来,瘟疫一旦爆发,传染性极强,城中人口常常死伤殆尽,十不存一,到时蒙古骑兵便可兵不血刃地轻易攻下此城。

前去追踪清军的刘芳亮,这时也派遣王启年回来,将清军的动态向赵无忌做了禀报。

据王启年所言,皇太极将手下兵马分成三路,岳托一路,押送抢劫来的财物,皇太极一路,押送五十万汉人百姓,多尔衮三兄弟则将德王朱由枢五花大绑,将他用囚车拉着,沿途招摇示众,是为第三路。

“哪一路清军距我军最近?”赵无忌一面低头看着案几上的地图,一面向王启年问道。

“好叫大人得知,距离我军最近的,乃是清军睿亲王多尔衮所部,他们如今正在商河一带,其次是皇太极的主力大军,人数约四万余人,押送着五十万百姓,已经过了德平,正向乐陵方向而去,而距离我军最远的便是满清成亲王岳托的队伍,他们带着抢来的财货,已经到了德州。”王启年恭敬答道。

“嗯,他们是在临邑开始分兵的?”赵无忌看着地图,皱起了眉毛,“敌军押送的东西,你们可曾查验无误?”

“鞑子正是在临邑分的兵,刘将军派出侦骑反复查探,确定岳托所部押送财物金银,抢来的人口则都在皇太极那里,至于德王,正在多尔衮军中,此事千真万确。”

“这就奇怪了,皇太极带着五十万百姓,理应他是行军最慢的,而多尔衮所部多为骑兵,为何只带着德王的左翼军,反而会落在最后?”赵无忌看着地图,脸上露出迷惑之色,“难道其中有诈?莫非皇太极准备埋伏本官?”

“哪有什么诈谋,在怡儿看来,这不过是皇太极的祸水东引之计罢了。”徐怡站在赵无忌身旁,微微一笑。

“祸水东引?”赵无忌这才想起崇祯给自己下的旨意来,“怡儿的意思,皇太极想用德王把本官引到多尔衮那里,和他拼个两败俱伤?借以坐收渔利?不过皇太极此番可是打错了算盘,本官对德王并无兴趣,本官的目标正是鞑酋皇太极本队!”

“可是,皇上的旨意怎么办?皇上可是嘱咐你前去营救德王啊。”徐怡有些忧心忡忡,当今皇帝的性情她很清楚,一旦信任一个臣子,对他万般都好,但一旦臣子不如他意,崇祯的翻脸之无情也是让人心寒不已。

哪个皇帝也不会喜欢总是违背自己旨意的臣子。

“旨意?皇上并非昏君,五十万百姓与德王孰轻孰重,本官相信皇上还是分得清楚的。”赵无忌有些不以为然,“待本官击破皇太极,救出百姓,再向皇上解释不迟”。

这五十万百姓被掠去辽东后,日子必定苦不堪言,赵无忌不能坐视不管,若是多了五十万奴隶,满清也能大大增强自己的实力,皇太极作战,一向是算得清清楚楚,损人肥己之事,更是其拿手好戏。

“我意已决,此番出兵的目标,便是皇太极的主力大军,作战目的则是要拯救出那些无辜的百姓。”赵无忌转身看向一旁的陈国宝,“陈将军,去招呼虎将军和吴将军等人来本官的帅帐之中,商议出兵之事。”

赵无忌话音未落,忽然听得营寨外面一阵骚动之声,片刻之后,一名明军的信使气喘吁吁地来到了赵无忌的面前,单膝跪地,“赵大人,皇上有旨意前来!”

居然是八百里加急文书。

这是一份崇祯的手谕,崇祯大大地赞扬了赵无忌一番,称赞他勇于任事,敢战,能战,顺利夺回济南城,在手谕的末尾,崇祯再次强调,让赵无忌速速率军追赶清军,务必将德王殿下自清军手中,拯救出来。

第六百零九章分歧

缓缓放下崇祯皇帝的手谕,赵无忌觉得有些烦闷,这已经是崇祯第二次降下旨意,让自己前去拯救德王了。

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古代皇权至上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作为崇祯手下的臣子,崇祯想要坚持的事情,赵无忌不能不引起重视。

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在赵无忌的内心世界里,五十万百姓便是那只熊掌,而德王却远远算不上一条鱼,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虾米而已。

救这种混吃等死的王爷,有何意义?

但是赵无忌今日的权势,可以说都是来自于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想要收回赵无忌身上的权力,那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暂时还没有起兵谋反心思的赵无忌,终于开始正视崇祯的意见,认真思量起拯救德王的可行性。

多尔衮所部都是骑兵,若是自己出手,带着徐彪吴三桂陈国宝共万名骑兵,击破多尔衮,救出德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那些被皇太极劫掠去的百姓怎么办?

五十万百姓是赵无忌无论如何都要去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满清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追赶其中一路,便只能舍弃其他两路兵马,一边是几十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另一边是崇祯皇帝的旨意,这又该如何取舍?

只是,崇祯皇帝,为何会如此重视德王呢?据赵无忌所知,历史上的德王,与崇祯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亲密,他想不明白崇祯为何如此固执,接二连三命令自己去救德王。

“赵大人,要不我等先去攻打多尔衮,救出德王后,再去追击皇太极,拯救那里的民众百姓?”眼看赵无忌犯了愁,徐怡在一旁提出了一条思路。

赵无忌皱着眉想了一会,最终还是轻轻摇了摇头,多尔衮有勇有谋,是满清诸王中最难对付的一人,他能征惯战,绝非易与之辈。

与多尔衮的交手,定然是一番耗时良久的苦战,若是在与多尔衮的较量中花费太多时间,皇太极很容易会趁此机会,带着那几十万劫掠来的百姓远遁千里,返回辽东,这是赵无忌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首节 上一节 456/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