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463节

陈国宝长出一口气,心中满是不解和无奈,这几日追赶清军,他也着实是累得紧,赶快了担心被埋伏,赶慢了又跟不上清军的踪迹,多尔衮率领的明明是数万的大军,却跟明军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打起了游击。

究竟谁才是弱势的一方啊?陈国宝无语问苍天,心中无奈。

来到一处土灶前,陈国宝蹲下身子,探出手,摸了摸里面的炉灰。

还有点温。

此刻天还没亮。

陈国宝站起身来,拍掉手上的炉灰,叹了口气,看样子清军似是正在己方进军来此的几乎同一时间,便已离去,自己与多尔衮的大军,再度失之交臂。

不知怎地,陈国宝突然心中一动,他想起自己出兵来此之时,自家大人脸上那谜一般的笑容,以及当时大人说过的话,“嗯,算下时间,此行应该不会太危险。”

这,就是大人所说的,不会太危险?

两千明军追着三万清军到处跑,这确实很迷啊。

此刻的陈国宝,颇有一种哭笑不得之感,他不知是该感到庆幸,还是应感到沮丧。

东方的天际,突然出现了万丈红霞,火红的霞光驱散了夜色,天空渐渐露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终于来到了。

此时,赵无忌也率领大军,到达了济南城西北方向的禹城县,禹城知县何震初始听闻城外来了一支军马,顿时便被吓得不轻,因为禹城中只有五百士卒,兵微将寡,不堪大军一击。

至于他为什么害怕,因为清军正在山东肆虐,各路兵马不敢出战,纷纷据城自守,他以为这个时候敢在齐鲁大地自如行军的,也便只有清军了。

而待到天亮之后看到黑旗军打出赵无忌的旗号,何震这才放下心来,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他也看过朝廷的邸报,晓得赵无忌被崇祯任命为兵部侍郎,总督山东兵马之事,对于赵无忌出现在此地,他也并不奇怪。

赵无忌号召山东兵马共同抗清的事迹,他早就有所耳闻了。

定下心来的何震,当即便匆匆向城中缙绅募集了一些牛羊牲畜,以及一些粮食和财物,便带着这些物资,来到赵无忌的军营之中劳军。

皇太极率军走的是临邑到德州这条路,并未途径西面的禹城,也因于此,禹城百姓方才躲过一劫,并未被兵火波及。

何震原本担心赵无忌会提出索要粮饷之事,因为禹城本身的粮食也已不多,实在有多余粮食供应大军所需,没想到赵无忌很好说话,直言粮饷自会筹备,不需何知县操劳,这让何震颇有些感激涕零。

就在半个月前,吴襄,吴三桂父子的溃兵也是从禹城路过,吴襄当即便强令何震援助粮饷,索要一千石粮食,禹城县本就不是什么富裕大县,何震哪里拿得出这么多粮食?于是何震只是婉言拒绝。

大明虽然一向以文驭武,但如今正是乱世,手里有兵,就是草头王,武将的威权达到了顶点,关宁军连崇祯的命令都未必买账,更何况一个小小的禹城知县?

结果吴襄父子索粮不成,勃然大怒,临走之时居然纵兵抢劫无辜的平民百姓,关宁军狠狠地抢劫了一番方才离去,把个何震气得是七窍生烟,暴跳如雷,暴怒之下的何震,当即便写了一封弹劾吴襄父子的奏章,给皇上递了上去。

结果并没有什么用。

这封奏章宛若泥牛入海一般,再无音讯,吴襄父子依旧好端端的,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或是训诫。

皇上的态度如此暧昧,于是何震也只得自认倒霉。

他也算看出来了,如今大明武将的跋扈之风,是愈演愈烈了,便是皇上,也不敢轻易贬斥这些武将。

此乃乱世之兆啊,何震在心中悲哀地想道。

第六百一十五章乘风破浪

既然崇祯皇帝无动于衷,何震便也只得自认倒霉了事,此番他又见赵无忌大军前来,有过经验教训的何震急忙找来城中有头有脸的缙绅们陈说利害,向他们募捐劳军的粮草物资,这些缙绅大半在城外也都有产业,担心赵无忌也像吴三桂那样再抢劫一番,是以纷纷慷慨解囊,这次的募捐尚算十分顺利。

只是禹城县毕竟不大,这些缙绅募捐的劳军财物其实也不是很多,何震原本心中惴惴不安,担心赵无忌会嫌少,没想到见面之后,赵无忌一脸的和颜悦色,再三感谢何震前来劳军,并且表示黑旗军的粮草自会从青州府送到,并不需要禹城县助粮助饷。

何震在营寨中一路前行,到赵无忌所部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吴三桂手下的兵痞们截然不同,心中感激之余,便把赵无忌大大地夸赞了一番,赵无忌只是含笑谦让,并不说话,眼看赵无忌急于行军,何震便知趣地早早向赵无忌告退,返回了禹城县。

何震前脚刚走,后脚来自朝中的八百里加急快马再度来到,送来了崇祯的旨意和杨嗣昌的文书,赵无忌叹了一口气,只得出去接旨。

崇祯这次的旨意一反前两次的褒扬和赞许,语气颇有些严厉,只是不断催促赵无忌,令他尽快率主力大军前去追击多尔衮部,营救德王,不得有误。

赵无忌接了旨意,又将信使送走,回到帅帐之后,这才坐在书案之前,打开杨嗣昌的文书,皱着眉头看了起来。

相比崇祯旨意的简单几句话,杨嗣昌文书中的内容可就丰富多了。

赵无忌当初救过杨嗣昌的命,这个恩情杨嗣昌一直都记着,所以这虽然是一封官方文书,杨嗣昌却以春秋笔法在里面暗中点醒赵无忌,而赵无忌也读出了杨嗣昌字里行间的暗示之意。

当今皇上对你的行为非常生气,你必须尽快调集主力大军,前去追击多尔衮,哪怕是做个姿态也好,哪怕是不能取胜,也好让皇上有个台阶可下,就算最终没有救出德王,朝廷也不会责怪与你。

你不要再追皇太极了,尽快去追击多尔衮,不要再违背皇上的旨意了,皇上如今对你意见非常大,已经动了撤换你的心思了。

这就是杨嗣昌在文书中隐藏的暗示之意,赵无忌何等聪明,自然是一看便知。

放下杨嗣昌的文书,赵无忌有些苦恼地摇了摇头,他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借助手下强大的枪骑兵,以及高空中的热气球,再加上杜红儿恐怖的情报网络以及飞虎队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自己对清军的兵力和动向非常清楚,但是赵无忌忘记了一点,腐败无能的大明情报机构,至今依旧对清军的真实实力和作战目的毫无所知,以至于崇祯皇帝对当前的战局,依旧是云里雾里看不清楚。

实际上,历史上的大明朝廷就是这样,一直到清军撤退出关外以后,大明朝廷都没有弄明白清军的具体兵力和作战目的,其腐朽无能,一至于此。

都怪自己没有事先和皇帝讲明清军分兵的目的,以及清军兵力的具体构成,以至于不知前方真实情况的崇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并向自己下达了错误的旨意。

必须尽快把清军的情报,以及自己的想法禀报给皇上,免得崇祯对自己的误解越来越深,想到这里,赵无忌随手取来一张信笺,在书案上摊平,一旁的春桃看他要动笔写信,急忙上前给他磨墨,赵无忌略一沉吟,便持着手中狼毫,沾了沾墨水,便写了下去……

旅顺口,这座再度重返大明怀抱中的辽东重镇,如今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处巨大的工地,这里到处都是喧嚣的人群,热闹程度相比以往,几乎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

李定国率军在满清腹地绕了一个大圈子,沿途的满清府县被他逐一攻陷,明军解救了大量的汉人和朝鲜百姓,也焚烧破坏了大批满清的粮草物资以及防御设施。
首节 上一节 463/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