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466节

黑旗军的军饷比较高,陈凡一个月拿到的饷银也有三两多,不过几句话就轻轻松松一个多月收入到手,让他如何不开心。

“敢问大人,莫非是想让热气球可以自由行动,侦查到更远的目标吗?”陈凡恭敬问道。

“哦,这个只是其中目的之一。”赵无忌含笑说道。

“啊?除了侦查,这热气球莫非还能有其他用途?”唐维在一旁追问道。

“嗯,本官打算用这两个热气球,给皇太极一个‘惊喜’,唐先生,本官的想法是,利用热气球,在空中投弹。”

“空中,投弹?”唐维一面思索,一面喃喃自语。

“不错,唐先生请想,若是我军将士可以驾驭热气球自由移动,那他大可移动到敌军的上空,甚至是皇太极的帅帐上方,向下投下炸弹,袭击敌军。”

唐维顿时便是一脸的钦佩之色,“大人奇思妙想,属下佩服,哈哈,从空中而降的炸弹,想必鞑酋皇太极收到这份大礼时,一定也会很‘惊喜’。”

第六百一十七章将星现世

陈凡听了赵无忌的话,心中也是十分激动,他原本是火枪队中的一员,天生视力就非常敏锐,也正因如此,才会选拔出来,成为热气球上的首批侦察兵。

初始看到硕大的热气球,并成功地坐在气球上浮到高空,当时的新奇和兴奋实在难以言表,不过半个月后,新鲜感消失,他又觉得有些遗憾,因为这样他一直在空中担任侦查任务后,他就无法上阵杀敌了。

正在陈凡为此有些耿耿于怀的时候,突然听自家大人说,自己这样的侦察兵,居然也有杀敌立功的机会,心中顿时便是喜出望外。

总算可以杀鞑子了,陈凡是从辽东那边逃难过来的,他家中的亲人都死在了清军手上,对于满清,他心中怀着血海深仇。

赵无忌扭头看向唐维,“唐先生,本官若是命你制造出一种一旦落地受到撞击,便会爆炸的炸弹,技术上,不难实现罢?”

“嗯,这个倒是不难,到时只需把火炮用的开花弹稍作改造一番便可,无需火炮发射的话,外壳就可以做得薄一些,火药也能多放一些,这样威力更大。”唐维只是略一沉吟,便给出了答案。

“好,先给本官造上几十枚,这种炸弹用途乃是杀伤敌军,并有一定的放火功能,唐先生可以在里面多放钢铁碎片用以伤敌,嗯,最好在里面再加上一点点能引火的物质。”

“属下晓得了,属下稍后便去操办此事。”唐维当下便应了下来。

“好,”赵无忌转身又看向陈凡,心想看来航空兵要提前几百年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陈凡,本官打算成立一个空中战队,你呢,便暂时担任队长一职,负责侦查,以及高空投弹的任务,你可愿意?”

“属下遵令!万死不辞,在所不惜!”陈凡顿时便把腰板挺得笔直,空中战队,这名字听着就挺威风。

“嗯,很好,今日你们两架热气球,依旧还是系着铁链升空,不过在空中你们要留意风向的变化和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尽快做到可以快速地在不同的高度间进行升降,从而来控制热气球移动方向,把升降的技术练熟,

同时,你们也要开始训练空中投弹的准度和精度,开始你们可以携带一些石头上去,把石头当做炸弹,投向指定的地点,练习如何投弹。”

“属下遵令!”说到这里,陈凡似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一转身便喊过来另一名正在热气球旁边忙碌的士卒,“大人,这是我的搭档,他原来可是个神射手呢,让他投弹,肯定没问题。”

“哦,原来是个神射手,不错,不错。”赵无忌看着眼前稚气未脱,十五六岁的少年。

少年双手抱拳,“属下祁隆,见过赵大人。”

与此同时,在京城之中,宽大豪华的定国公府内,定国公徐允祯坐在自己的书房中,望着眼前一份刚刚收到的文书,满脸都是不敢置信之色。

这是一份来自山东前线最新的战报。

不要问为什么定国公手里会有这种东西,作为开国功臣徐达之后,定国公府爵位传命,与国同休,几百年下来,定国公府在军中的势力和地位,早已根深蒂固,更是在军中建立了庞大的利害关系网络。

有些时候,他们这种老牌勋贵,手中的情报往往比皇帝更准确,也更及时,起码徐允祯便确信,自己面前这份战报,最快也要到今日夜间,才会被送入紫禁城内,被当今皇帝看到。

饶是徐允祯今年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阅历丰富,但仍被面前这份文书里的内容震撼的不轻。

赵无忌率军在葫芦峪大破岳托所部兵马,斩首共八千九百三十一人,首级如今正在运往京师的途中。

六千黑旗军大战数万清军,最终不但获胜,还斩首敌军近九千人,徐允祯觉得面前的这份战报,里面的内容比他前些日子看过的一本小说,叫做西游记的,情节更为离奇夸张。

不但以弱胜强,还居然能反杀对方九千人,徐允祯想了想,觉得自己或许相信石头里能蹦出猴子,也比相信这份战报,更为靠谱一些。

那不是数万流贼,也不是数万明军,而是数万最精锐的清军,号称满万不可敌的清军!就这么让人像杀猪一样,杀了九千人?

不过这份战报如今就真真实实地摆在自己面前,战报上还有淄川知县韩瑜的亲笔画押,说起韩瑜,他还是定国公远房亲戚中的一支,也正因如此,定国公曾动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帮了韩瑜一把,韩瑜能出任淄川知县,定国公府暗中是出了力的。

韩瑜是自己人,此人徐允祯还算比较熟悉,办事也沉稳,是个人才,也正因如此,徐允祯才对面前的这份战报,更加的惊疑不定。

韩瑜在书信中说,自己带人亲自前往葫芦峪,把清军的头颅一个一个点数完毕,赵无忌的战功和斩首数目绝对可靠无误,如今这些首级正在派人送往京师的途中。

难道这事居然是真的?

其实关于葫芦峪之战的具体情况,赵无忌之前已经有文书上报兵部,也给崇祯单独上了折子,战况战果写的清清楚楚,击败岳托所部三万余人,并斩首清兵近九千人。

据说当时杨嗣昌看到这份战报后笑而不语,其笑容让人捉摸不透,崇祯也是一样,笑着看完之后,就随手把赵无忌的折子放到一边了。

嗯,这种虚报战功的折子,不止是兵部,便是崇祯也见得多了。

大明官军上上下下,日益腐败没落,小胜说成大胜,战平说成胜利,甚至还有心黑皮厚的,索性把败仗说成大胜,举不胜举,这也增加了朝廷获取正确情报的难度。

嗯,战报上刚刚被某地官兵打败的清军,居然满编制出现在另一处地点,还攻破了明军的一处府县,这就是谎报战功的具体体现。

和徐允祯一样,崇祯和杨嗣昌也不相信赵无忌的战报,当时崇祯升赵无忌为兵部侍郎一职,完全是当时山东实在没有人手可以用了,除了赵无忌,再无人敢挺身而出,率军迎战清军,当时的总指挥刘宇亮缩在河北,死活都不肯南下山东。

山东当时是群龙无首,赵无忌肯出头那是最好不过,他是青州府知府,是朝廷的四品命官,在官职上可以压制住那些大小兵痞,便于指挥。

再加上赵无忌此前还有斩首瑚什所部三千清军的功绩在手,这可是实打实凿的战功,因为那三千个清军头颅,如今已经到了京师,兵部更是派人亲自核实点数,最终确定了这些都是鞑子的头颅,数目上也能对上,最终确认了这份战功。
首节 上一节 466/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