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528节

家破人亡,人财两空的事情屡见不鲜。

于是这些缙绅一方面赶紧亲自出面,和这些愤怒的百姓们耐心解释,表示自己绝无担任奸臣帮凶,协助陷害赵大人的心思,更是坚定地表明了绝不会给曹化淳捐助一文钱的决心。

另一方面,在百姓这里受了气之后,很多缙绅则纷纷前去李老爷处,质问李老爷为何善恶不分,要号召大家给这么一个迫害忠良的奸臣募捐粮草,更有家中亲人被清军残忍杀害或是劫掠去的缙绅们,直接跑到李府,指着李老爷的脑袋,不由分说,劈头盖脸就是一阵怒骂,骂得李老爷头都抬不起来。

李老爷接连被三四个缙绅痛骂之后,这才晓得事态的严重性,而这时,满冀州城的百姓也终于都传开了,带头组织给奸臣死太监曹化淳募捐的,便是城中的首富李半城!

于是怒气冲冲的百姓们再度聚集起来,纷纷来到李府门前示威,痛骂李半城为了一己之私,弃冀州城广大的百姓而不顾,充当奸臣的爪牙,陷害忠臣。

除了大扔臭鸡蛋烂菜叶之余,更有百姓打算放火,想要一把火烧掉这个奸臣狗腿子的府邸。

第六百七十三章万万不可

所谓众怒难犯,想着救回自家亲人的唯一希望即将破灭,愤怒的百姓们纷纷去找火把,打算把李老爷的府邸一烧了之。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老爷在臭鸡蛋和烂菜叶的弹幕中,勇敢地冲了出去,在百姓的面前,捶胸顿足,向着大伙赌咒发誓自己绝对不认识什么曹化淳,更不可能为其募捐什么粮草,所有的传闻都是以讹传讹,请众位乡亲千万不要相信。

在宅子即将被点燃之前,求生欲极强的李老爷,终于开始演技爆发,说到激动之处,更是痛哭流涕,其六分委屈,三分凄苦,一分气愤的超强演技,终于让百姓们相信自己应该是误会了李老爷,李老爷绝不会做出此等丧尽天良之事,于是方才慢慢地散了开去,惊魂未定的李半城总算逃过了一劫。

然而依旧有得到消息的三五百姓们陆陆续续地来到李府,插着腰在李府门外大骂不止,骂的李老爷心惊胆战,面如土色。

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李老爷静下心来仔细想了半晌,又觉得自己这亏吃得不冤。

这冀州城,谁家没有个亲戚好友在城外,也没有人规定清兵只能去济南城劫掠人口吧,想来皇太极劫掠去的百姓们,一定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冀州人。

百姓们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子女,或是兄弟姐妹正被鞑子劫掠而去,要被赶到辽东给人当奴隶,谁的心里不是肝肠寸断,不能自己?

而今日居然有消息传出,皇上不但不派人去救自己的子民,反而要把前去营救百姓的赵无忌赵大人给免职,这种情况下,眼看被劫掠去的亲人们回归无望,这些百姓们不急眼才怪了。

这个皇帝平时种种的苛捐杂税就不提了,待到外敌入侵之时,居然还不能保护自己百姓的安危和财产,任由清兵在大明到处杀人放火!

而总算有赵无忌赵大人肯率军前去与清兵作战,要把被劫掠去的百姓抢回来,结果这皇帝居然还把赵大人的官职给罢免了?!天底下居然有如此昏君!

是可忍,孰不可忍!

百姓们急了眼,这城中的缙绅,此刻的心情,其实也跟百姓差不多,在这场兵灾中受了惨重损失的缙绅肯定是恨清兵入骨,天然就会站在赵无忌这里。

至于那些没有受灾的缙绅,心里也会算计,这几年入侵的清兵在大明境内,侵略的距离是一次比一次远,出手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残暴,谁知道下一次清兵入侵,家破人亡,人财两空的会不会是自己?

古代人都讲究个叶落归根,故土难离,河北离辽东鞑子这么近,大部分的缙绅,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他们便是想跑也跑不了。

咋跑啊?祖祖辈辈的祖坟都在这里,背井离乡,那岂不是成了不孝之子?更何况好几辈子辛辛苦苦赚下的田地和产业又该怎么办?

于是这一次,几乎的所有缙绅也都团结了起来,他们算是看明白了,这个朝廷靠不住,保护不了自己这些百姓,而想要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首先就一定要保住不但敢战清兵,还能战胜清兵的赵大人。

只要赵大人能屹立不倒,清兵想要再来攻击大明,就会有所忌惮。

所以说,这一次老百姓闹得动静这么大,未必没有这些缙绅们在背后推波助澜,毕竟保住赵无忌,就是保住自己。

否则的话,这么多百姓上街游行示威,当真以为官府的差人都是吃素的么?没有这些缙绅在背后的纵容和默许,官府早就派出官差,满城拿人了。

于是,在百姓和缙绅共同力量的作用下,保住赵无忌赵大人,成了几乎冀州城所有人的共识。

李半城能成为冀州首富,他的头脑绝对聪明,这事情稍微一琢磨,他就琢磨明白了,晓得皇上这番旨意,是犯了众怒,这种民意汹汹之下,自己绝对不能强自出头,公开站在曹化淳这边,否则的话,因失去亲人而失去了理智的百姓们,收拾不了清兵,收拾李老爷还是很轻松的。

所以今日上午小玄子前去李府叫门时,按照李老爷事先的吩咐,李府的门子一口咬定自家老爷不认识什么曹公公,把小玄子赶了回去。

但李老爷随后又一想,曹化淳贵为东厂提督,大明的最高特务头子,便是李老爷在朝堂上有人,却也不敢轻易得罪曹化淳,百姓们能整死李老爷,曹化淳也一样有这个能力。

冥思苦想之后,李老爷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之计,便是表面依旧对曹化淳保持着不认识,不支持的态度,然后在今日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偷偷摸摸地带人,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财物和粮草送到曹化淳的兵营。

如此一来,李老爷总算是对得罪不起的双方,都算是有了交代,但他千算万算,却没想到曹化淳竟然会一怒之下,亲自来到他的府邸,于是匆忙将曹化淳请进书房后,李老爷扑通一声,跪在了曹化淳面前,将这两日的事情原原本本地与曹化淳分说了一番。

曹化淳虽然是东厂提督,行事狠辣,但却极有原则,并不是不讲道理之人,此刻他沉着一张脸,坐在李老爷家的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盯了李老爷半晌,方才说道:“李半城,你给杂家起来罢,如今既已得知了来龙去脉,杂家却也不怪你。”

李老爷听了,这才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曹化淳示意他坐,他却也不敢坐,最后只是畏畏缩缩地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上了半边屁股。

曹化淳沉思片刻,问道:“这流言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李老板摇头叹道:“应该就是昨日中午,不瞒公公,小人在这冀州城中,消息尚也一向灵通,昨日上午,小人尚未听说有此等流言出现,直至中午,慢慢地市井之间都在传播此事,而到了下午,终于闹得整个冀州城沸沸扬扬。”

曹化淳微微点头,心想从这流言的内容看,证据详实,有理有据,针对性极强,恰到好处地触碰到了百姓心中的爆发点。

再看流言传播的速度,也是极为惊人,几乎是短短几个时辰之内,便传遍了整个冀州城。

看来一定有某种势力,在暗中发动并推动了此事,曹化淳想来想去,按照谁受益最大,谁最有嫌疑的原则,此举应是出自赵无忌之手。

只不过赵无忌如今正在德州城外,被皇太极的大军重重包围,正忙着和清军打生打死,他却又哪里来的余力,跑到冀州城来散布流言?

曹化淳又想了片刻,还是没有想出太多头绪,最终便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也不跟李老爷打招呼,带着身旁的两个小太监扭头就走,急得李老爷紧紧追赶在他的身后,一边小心翼翼地紧跟着,一边低声地不断发誓,说道待到夜晚,定会将劳军的物资送到大军之中。

曹化淳也没心思搭理他,这点劳军的物资他还没放在眼里,相比之下,他更重视的便是这流言究竟出自谁之手,对方又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曹化淳带着两个小太监出了李府,便一路疾行,匆匆地返回了军营。

半晌之后,铁青着脸色的曹化淳一掀门帘,走进了他自己的营帐,眼看曹化淳进来,营帐里坐着的几个人顿时都站了起来,纷纷笑着冲着他拱手行礼。

曹化淳定睛看去,原来是吴襄吴三桂父子,再仔细看,最里面那含笑望着自己之人,岂不是高起潜?
首节 上一节 528/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