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533节

得知颜继祖的奏折后,山东各地的大小军阀也纷纷开始给崇祯上奏折,撇清自己的责任。

高起潜的密折里说他从来没有接到任何的出兵命令,兵部的没有,颜继祖的也没有,而其后被崇祯授予总督山东兵马的赵无忌也并未有命令给他,所以迟迟没有接到指令的高太监,便一直带着手下,忠心耿耿地守在临清州待命。

山东总兵倪宠,剿匪总兵祖宽等等武将则是说什么理由的都有,大部分也是说自己没有接到出兵的命令之类,总之就是自己忠于职守,山东乱局与自己无关。

崇祯天天看着这些里面内容三分真七分假的奏折,脑袋几乎被搅成了一团浆糊,他越看越是来气,心中怒火越来越盛。

而他亲自下令升任兵部右侍郎的赵无忌,又是如此的桀骜不驯,天天拿着他的圣旨不当回事,置德王于不顾,依旧我行我素地率军追赶皇太极不舍。

崇祯一怒之下,终于下旨剥夺了赵无忌的官职,而以高起潜取而代之,又命令赵无忌速速返回京师。

高起潜确实是能力有限,但是崇祯不用他,又能用谁呢?高起潜起码在军中待了多年,对军队比较了解,并且他还是属于那种愿意出来做事的太监,他的职位也比较高,适合接替赵无忌。

高起潜虽然败给了清兵,但崇祯认为那是清兵太强,并非高起潜的责任,卢象升不也败了么。

洪承畴和孙传庭二人此刻正统率十余万大军镇守京畿,脱不开身,无法南下山东,当然若是卢象升未死,他倒是个接替赵无忌最合适的人选。

怒气爆发中的崇祯,不但派曹化淳赶赴山东,宣旨免去赵无忌的兵部右侍郎一职,并且釜底抽薪,另外又任命兖州府同知罗景荣速速赶赴青州府,任青州府知府。

崇祯这回下定决心,只要赵无忌返京,以后就再也不放他出去,这人就是属猴子的,只有在自己的掌心里,才最放心。

昨日曹化淳有密信传来,说道他率军行至冀州时,被清兵大军所阻,不得不暂时停留在冀州城,待到清兵退去之后,方能继续南下,这让崇祯颇觉郁闷。

不过兖州府跟青州府挨着,那兖州府同知罗景荣,此刻想来已经到了青州府了罢,总之先夺了赵无忌的权再说。

想到这里, 崇祯的心神有些恍惚,一旁的洪承畴跟他说了好几句话,他都没有听进去。

杨嗣昌见状,急忙轻咳一声,将崇祯的思绪拉了回来,“皇上,臣昨晚收到战报,满清鞑酋皇太极正在德州一线调兵遣将,似有与赵无忌决战之意,一旦赵无忌败退,清兵定会再度北上,臣以为,我军应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崇祯嗯了一声,昨晚的战报他也收到了,据说清兵三路大军云集德州,似是已经包围了赵无忌的军队,至于此战的最后结果,暂时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不过赵无忌只有一万兵,想来是凶多吉少。

崇祯想了想,看向杨嗣昌,问道:“兵部是什么意思?”

杨嗣昌道:“臣以为,可使洪大人总督蓟,辽兵事,而孙大人总督保定,河北,各负其责。”

崇祯略一沉吟,便道:“可。”

杨嗣昌又含笑看向洪承畴,“洪大人,这几日本官并未看到曹变蛟总兵的身影,听闻似是洪大人另有差遣于他,这个为何兵部没有得到文书?”

洪承畴嗯了一声,脸上神色未变,淡淡说道:“清军北上在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曹将军麾下皆是骑兵,是以本官数日之前便已派其南下,前去侦查清兵动向,本官如今肩负守备京师之责,派他前去侦查敌情也是本官分内之事,是以并未通知杨大人。”

杨嗣昌若有所思地望了洪承畴一眼,道:“原来如此。”

洪承畴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只是低头垂眉,并不去看杨嗣昌。

赵无忌救过曹变蛟的命,这一点洪承畴是知晓的,所以他才故意派曹变蛟南下,说是侦查清兵动向,实际也是想为赵无忌在侧翼减轻一点压力。

崇祯如今正在气头上,洪承畴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第六百七十八章钦州伯

洪承畴和孙传庭于是便领了新的职务,众人又商讨了一些兵力部署,粮草运输之类的事情,正探讨的热切,却见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匆匆地走了进来。

骆养性三步并两步走上前去,跪在崇祯面前,面带喜色地说道:“启禀皇上,我军大胜,赵无忌率军在德州城外再度击破清军,清军损失惨重,鞑酋皇太极重伤遁走,清军已被赶出山东,正在仓皇北窜,据说满清成亲王岳托也战死在此役之中。”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猛地直起腰杆,睁大眼睛望着骆养性,由于激动,他的声音也有些颤抖,“此事可是当真?清兵当真已被赵无忌击败?”

“此事千真万确,想必赵大人的捷报很快也会到达京师。”

骆养性此言一出,殿内的群臣顿时便是欣喜地出列,纷纷向崇祯道喜。

崇祯脸上虽然也是一脸喜色,但是很快地,他就觉得有些不是味,甚至觉得有些尴尬。

正常的操作,此时崇祯就应该立刻下旨,褒奖赵无忌一番后,命其速速前去追击皇太极,取得更大战果。

但是,尴尬的是,崇祯这边早已下旨,不但免去了赵无忌的兵部侍郎,总督山东兵马的权力,连赵无忌原本的青州府知府一职也给他剥夺掉了,堂堂一国之君,总不能出尔反尔,拿官员的任命当儿戏。

欣喜过后,建极殿突然间变得一片沉寂。

“启禀皇上,赵无忌既然取胜,想必他的文书也早已在前来京师的途中,臣以为,在得到德州之战的具体战况之前,当务之急依旧是部署好京师以及河北的防御力量,以免被鞑子杀一个回马枪。”看出了崇祯皇帝的窘况,杨嗣昌出列禀道。

“如此也好,”崇祯微微颔首,把目光投向孙传庭,“孙卿家,保定,河北的军务,便有劳你了。”

“皇上说的哪里话来,”孙传庭急忙诚惶诚恐地站了出来,拱手说道:“为皇上分忧,正是臣子的本分,臣定会竭尽全力,以报皇上的信重。”

“好,兵部也要配合好洪,孙两位卿家,清兵虽实力大减,但我军依旧要小心从事,万万不可有失。”杨嗣昌急忙答应了下来。

眼看再无他事,崇祯环视众人,说道:“今日的议事,便到这里罢。”

及到了晚上,驻守德州的山东巡抚颜继祖,正在冀州的曹化淳,以及赵无忌三人的奏折先后到达了崇祯的手中,仔细地在烛火下看完了这三封奏折,崇祯便陷入了沉思。

首先到达的是颜继祖的奏折,折子里只禀明了赵无忌取胜之事,至于其他细节,他一概不知,这倒也符合他一贯碌碌无能的形象,。

颜继祖之后,便是曹化淳的奏折,这封奏折乃是经由锦衣卫内部最快的渠道送来京师,所以竟是后发先至,赶在了赵无忌的前面。

曹化淳在折子里禀报了赵无忌的胜绩之后,又委婉地提醒崇祯,如今赵无忌在民间的声望极高,对于这样一个人的处置和任命,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激起民变。

奉国将军朱恩赏带来的消息曹化淳也禀报了上去,不过曹化淳表示此事可能是清兵的离间之计。
首节 上一节 533/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