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571节

崇祯话音未落,忽然听到御书房门外有人禀报,“皇上,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求见!”

崇祯先是一怔,随即便开口道:“请骆卿家进来罢。”

很快,一脸喜色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便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来到崇祯面前,骆养性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高举一封文书,“恭贺皇上,前方再传捷报,锦州总兵官祖大寿,设下奇谋,一战击溃满鞑豫亲王多铎,斩首五百余人,臣谨为陛下贺!”

“啊?!”崇祯听了,当即就是又惊又喜,“此事当真?”

“确凿无误!千真万确!祖将军的战报想必近日便到,请皇上放心!”骆养性恭谨答道。

高起潜急忙小跑上前,从骆养性手中接过来那封文书,随即又低着头,双手捧着文书,恭恭敬敬地呈给了崇祯皇帝。

崇祯急忙一把接过文书,打开之后三行两行便看完了文书中的内容,当即就是一阵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我大明将星璀璨,当真如过江之鲫,无穷无尽,今日又有祖将军立下大功,一战袭破满清豫亲王多铎所部,可见满清如今,果然是气数已尽!”

崇祯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他将手中文书递给了高起潜,“让诸位卿家,都看看罢,看一看我大明,还是有为数众多的能征惯战之将!”

众人听了,一个个也都是面露惊喜之色,高起潜走上前去,先将文书递给了次辅薛国观。

薛国观看完后,递给一旁的杨嗣昌,杨嗣昌又递给张凤翼,片刻之后,在场众人皆都看完了这份捷报。

薛国观想了想,便开口说道,“皇上乃有德之君,贤明之主,是以上天垂佑,降下能臣名将,辅佐皇上,多铎号称满清诸王中军功最盛者,却也败在我大明一总兵手里,可见满鞑实属气数已尽,早已今非昔比,不负当年之勇。”

杨嗣昌也是一脸喜色地上前,向崇祯道贺,崇祯努力地做出毫不在意的样子,但是微微上翘的嘴角,依旧暴露出了他内心的喜悦之情。

在场众人中,只有张凤翼和洪承畴二人,并不显得如何高兴,洪承畴手拿文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半晌,似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猛然说了一声,“糟了!”

这一声糟了,虽然声音不大,但是被崇祯皇帝听到后,却是如此的刺耳,崇祯脸上的笑容迅速敛去,取而代之的则是几分恼怒,“洪卿家,什么事情糟了?”

洪承畴急忙上前几步,低着头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文书呈给了崇祯,说道:“皇上请看,文书中所言,祖将军设下埋伏,伏击清兵成功,本待扩大战果之际,却没想到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大军正在多尔衮所部身后数里处,故此祖将军没能乘势扩大战果,只斩首了五百余鞑子。”

高起潜听了,心头不喜,关宁铁骑是他的下辖,祖大寿也是他的属下,眼看自己部下立功,洪承畴却说了这么一番话来。

高起潜哼了一声,说道:“斩首五百鞑子还少么?要知道鞑子想来凶悍……”他正待说下去,却猛然想起赵无忌当初斩首数万鞑子的事迹来,顿时后面的话便说不出口来。

相比赵无忌斩首数万鞑子,祖大寿斩首五百余名鞑子,对比之下,嗯,确实有点少。

洪承畴怔了一下,随即便明白高起潜会错了意,于是又急忙说道:“高公公误会了,本官绝无轻视祖将军之意,本官的意思是,鞑酋皇太极绝不会无缘无故将两位位高权重的亲王派到锦州附近,

若是本官猜测不错,只怕鞑酋似有攻击锦州之意!多铎和济尔哈朗不过是清军的先锋部队而已,皇太极的大军,只怕如今正在赶往锦州的途中!”

第七百一十六章救援锦州

崇祯听了洪承畴的话,皱了皱眉,正欲开口,却没想到高起潜早已尖着嗓子率先出声,“洪大人此言,咱家不敢苟同,要知鞑子也是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如何又会主动攻击锦州这样的坚城?咱家以为,洪大人怕是多虑了。”

崇祯一时踌躇难决,他想了想,便把目光投向了杨嗣昌。

杨嗣昌略一沉吟,便出列拱手说道:“皇上,锦州城高壕深,固若金汤,又有祖大寿这样的猛将坐镇,当初清兵全盛之时尚未能攻下此地,皇太极更是曾在锦州城下连续两次铩羽而归,臣以为,此时此刻,清兵再攻锦州,似是不太可能。”

杨嗣昌话音刚落,便看到户部左侍郎吴履忠的身影匆匆出现在众人眼前,吴履忠来到崇祯面前,跪了下去,双手呈上一封文书,“臣今日当值,未料想刚刚收到锦州总兵官祖大寿将军的急报,臣不敢耽搁片刻,便来向皇上禀报。”

“哈哈。”高起潜抚掌而笑,道:“皇上,此必复宇的捷报也!”

早有小太监急忙上前,从吴履忠手中接过文书,呈给了崇祯,崇祯面带喜色地匆匆打开文书,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他看着看着,脸上的喜色慢慢地消失不见。

崇祯沉着脸,放下手中的文书,又看了一眼洪承畴,他的脸色此刻十分凝重,“洪卿家所料果然不差,多铎和济尔哈朗率两万清兵,如今已将锦州城包围起来,皇太极的主力大军随后便到,这封信,既是捷报,也是祖大寿的求援信!”

“祖大寿请朝廷速速派出援兵,为锦州解围!”

张凤翼缓缓点了点头,“皇太极之心,昭然若揭,他这是打算借着包围锦州的机会,与我军进行决战,皇上,国难思良将,此时此刻,唯有任命赵无忌为帅出征,方可挽回危局,解锦州之围!”

崇祯紧紧地抿着薄薄的嘴唇,微微地低下了头,目光看向放在案几上的那一封文书,一时间,他也觉得难以决断。

“张阁老何必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众人抬眼望去,说话之人正是高起潜,“若非鞑子人多势众,又有济尔哈朗为后援,祖大寿击溃多铎后,趁胜掩杀,阵斩五六千人,亦不是不可能,我大明将星璀璨,名将如云,猛将如雨,吴襄,吴三桂,祖大寿,王朴,哪一个不是铁骨铮铮的好汉子!”

“张阁老又何必对赵无忌情有独钟?”高起潜说罢,上前几步,来到崇祯面前,拜倒在地,“皇上,既然此战事关重大,臣以为皇上不妨尽调九边诸将,交由一能征惯战之人统率,集我大明之所有精锐之兵,解锦州之围,与满鞑决一死战!”

崇祯听了,也有些意动,为大明镇守九边的诸位总兵,各个都是一时之俊杰,若是能把他们集中在一处,再加上洪承畴的十万西北精兵,击败皇太极,取胜希望应是极大。

更何况祖大寿不过一总兵,便能击败多铎,九边诸将,九大总兵齐齐出手,岂不是声势更盛?

此战虽然看似冒险,又像是赌博,但崇祯已经意识到了一点,满清绝对是一条随时可以置大明于死地的毒蛇,自己绝对不能再给满清以修生养息的机会了,明清两国,已成你死我活之势。

今日不趁着满清新败,士气低落的机会赌一把,只怕以后便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崇祯皇帝沉吟良久,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微微抬首,望向下面恭敬站立的洪承畴,“洪卿家,若是朕命九边总兵官加入你的麾下,集合我大明的九边精锐,再加上十万西北精兵,取胜的机会,应该会很大罢?”

洪承畴听了,微微动容,九边总兵中虽然不乏王朴,吴襄这样的滥竽充数之辈,但是更多的人则都是大明难得的猛将,人人都能独当一面,杨国柱,虎大威,曹变蛟,如此等等,俱都是一时无两的猛将。

洪承畴垂下眼帘,默而不语,心中斟酌再三,最终还是轻叹了一口气,抬头说道:“皇上,若是臣领兵出征,有这九大总兵相助,以臣想来,胜算应能有七成左右。”

高起潜摇了摇头,再度用尖利的嗓音说道:“洪大人未必太保守了,鞑子早已成惊弓之鸟,兵无战心,将无战意;

祖大寿尚能以寡击众,战败多铎,洪大人坐拥十几万大军,居然只有七成胜算?咱家以为,此战的胜算,至少九成!”

崇祯听了向来有‘知兵’之名的高起潜如此说,当即就满意地点了点头,“嗯,高起潜久在关宁,对那边的局势是极为了解的,九成虽然有些过了,但朕以为,此战我军取胜的希望应是极大。”

高起潜突然灵机一动,“皇上,而今旅顺口和皮岛都在我大明手中,若是皇太极当真领兵再度亲征,我方可自旅顺口,皮岛出兵,袭扰敌军后方,使敌首尾不能兼顾,则此战胜算更增。”
首节 上一节 571/10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当更强

下一篇:朕不是宋钦宗

推荐阅读